清康熙《濟南府志》發行!為濟南歷史上首部正式成書的府志

2020-12-1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志者,記也。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可以說,方志就是一個地方、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根。在9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濟南歷史上的第一部府志——清康熙《濟南府志》出版發行。自2018年下半年啟動到2019年底點校整理完成,康熙《濟南府志》的出版發行,可稱濟南歷史文化典籍整理的又一豐碩成果。

濟南歷史上首部官修府志

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劉浩介紹,此次點校整理出版的康熙《濟南府志》學術性、權威性、可讀性都很強。

劉浩介紹,康熙《濟南府志》是濟南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府志。該志始修於康熙二十九年,成於康熙三十一年,蔣焜修訂,唐夢賚等人編纂,共54卷,約120萬字。該志搜羅廣博,甄採豐富,按所轄州縣,分門別類,依次纂輯。整理該志對於深入研究、考證清初濟南府所轄州縣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康熙《濟南府志》地位重要、歷史厚重、內容翔實。康熙年間濟南府所轄區域:4州26縣,泰安、武定、德州、濱州;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新泰、萊蕪、德平、平原、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化、蒲臺;濟南府地位重要,行政領轄區域非常大。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史料,內容詳實。對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鑑和現實實踐意義。

對地名、人名及風土人情的歷史考證

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康熙《濟南府志》具有獨特的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該志卷二《山水圖》中所記載的《濟南府山水二十六圖》,均是其它志書所沒有的。該志卷十二《建置志二·學校》載有當時儒學的《祭器圖》《祭器陳設圖》《樂舞器圖》《樂舞生冠服圖》《律指法式圖》《舞式圖》數十幅,對研究當年的祭孔樂舞具有獨特的文獻參考價值。此外,對地名、人名及風土人情的歷史考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篩選精準,補缺拾遺,保證了舊志點校完整性。康熙《濟南府志》國內原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存世,國內多家圖書館有藏,但多殘缺不全,且有幾百頁文字漶漫不清,難以識讀。經國內外多方搜求,反覆權衡,最終確定從日本複製回來的內閣文庫藏康熙四十七年後增刻本作為點校底本。該版本的康熙《濟南府志》頁面齊全,文字清晰,且有部分增刻條目,可彌補國內各圖書館藏本的不足。

整舊如舊

最大限度保持志書原貌

學術嚴謹、校勘規範,裝幀典雅,印製精良。在康熙《濟南府志》的整理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一是「整舊如舊」的原則。對原書的篇章結構和順序不做改動,以保持原著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保持志書原貌。二是斷句標點為主、校勘為輔的原則。嚴格把控點校整理的各個環節,確保點校質量。影印本的封面設計遵循傳統線裝書封面的設計模式,古樸而不失時代感,開本、紙張及印製精良。

點校、影印並重,提高了文獻的留存價值。為最大程度留存該書的文獻資料價值,在出版點校本的同時,還製作了影印版本,為文史工作者、文史愛好者和社會各界研究濟南歷史、傳承濟南文化、講好濟南故事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相關焦點

  • 濟南發行清康熙《濟南府志》重修舊志賡續歷史文脈
    6月9日,清康熙《濟南府志》在山東濟南發行,該府志共54卷,約120萬字,轄清朝康熙年間4州26縣,從地理、職官、賦稅等多方面展清朝風土人情、賡續歷史文脈。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濟南6月9日電 (郝學娟)「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 清康熙《濟南府志》發行 地方志走進「尋常百姓家」
    濟南發行清康熙《濟南府志》 致力地方志走進「尋常百姓家」  中新網山東新聞6月9日電(郝學娟)「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清康熙《濟南府志》9日在濟南發行,共54卷,約120萬字,轄清朝康熙年間4州26縣,從地理、職官、賦稅等多方面展清朝風土人情、賡續歷史文脈。
  • 濟南史上首部官修府志——康熙《濟南府志》正式出版
    近日,濟南歷史上首部正式成書的府志——康熙《濟南府志》點校整理出版。6月9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劉浩介紹了整理康熙《濟南府志》的歷史意義和主要特點等相關情況。陸續整理出版了《濟南府志(清·道光)》、《濟南金石志》、《濟南歷代著述考》、《濟南明清筆記遊記(八種)》、《歷乘》等舊志和歷史文獻。發布會上,劉浩向大家介紹了清康熙《濟南府志》的六個突出的亮點。
  • 濟南市委市政府康熙《濟南府志》正式成書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康熙《濟南府志》是濟南歷史上首部正式成書的府志。該志搜羅廣博,甄採豐富。對於深入研究、利用清初濟南府所轄州縣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史料,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此次康熙《濟南府志》整理採用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為整理底本,參校了國家圖書館藏本,為保存康熙《濟南府志》的原貌,相關部門整理了影印本並請專家團隊一起做了點校版本。自2018年下半年啟動到2019年底點校整理完成,康熙《濟南府志》的出版發行,可稱濟南歷史文化典籍整理的又一豐碩成果。
  • 濟南第一部官修府志康熙《濟南府志》出版
    6月9日上午,在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濟南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府志康熙《濟南府志》日前出版發行。據了解,該志始修於康熙二十九年,成於康熙三十一年,蔣焜修訂,唐夢賚等人編纂,共54卷,約120萬字。該志搜羅廣博,甄採豐富,按所轄州縣,分門別類,依次纂輯。整理該志對於深入研究、考證清初濟南府所轄州縣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多名專家點校整理《康熙濟南府志》保持原汁原味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6月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牛繼興介紹相關情況。那麼,在舊志整理過程中,特別是在這部《康熙濟南府志》的點校整理中,有哪些創新和突破呢?
  • 濟南府有三座城隍廟,處處城隍有故事
    文 | 呂允山濟南老城內不大的地方,原有督、府、縣三級城隍廟,這在全國可以說絕無僅有。督城隍廟在東華街,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迄今已有650多年了,它是由府級升格為省級城隍廟的。據道光《濟南府志》卷十八《祠祀》:「府城隍廟,在歷城縣治東。
  • 古代濟南學子考試趣事
    據了解,「龍門」書法的原刻是在四川眉山,清雍正年間,濟南府學文廟教授李大受依據拓片,將這二字刻於石碑,並在題記中寫道:「願我學人顧名思奮,飛騰而去」。府學文廟裡的泮池也並非憑空而設。古代泮水出自曲阜,向東流入泗水。《詩經》中的《魯頌·泮水》一詩,歌頌的便是魯侯的文武之功,其中寫道:「思樂泮水,薄採其芹。」
  • 濟南歷史文化研究和《濟南通史》出版相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
    市委宣傳部和濟南社會科學院精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深入研究濟南歷史文化,深度挖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為提升濟南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濟南」建設提供有效智力支持。2015年以來,組織國內知名歷史學界專家學者歷時5年修訂編纂完成了七卷本《濟南通史》,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今天的發布會將圍繞濟南歷史文化研究和《濟南通史》出版,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濟南自古是書城 /侯林
    「濟南伏生」,中國圖書史上一個最響亮的名字趙孟如此崇敬伏生,不為無因。「濟南伏生」,中國圖書史上一個最響亮的名字。據《史記·儒林列傳第六十一》記載,「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是這位濟南的經學大師伏生,為救斯文於不墜,冒著生命危險將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秘密藏在牆壁中(「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
  • 縱覽濟南古今!《濟南通史》修訂本記錄遠古至新中國成立濟南發展
    如,《先秦秦漢卷》增補了交通、生態、學術、宗法、法制、兵制各志,改寫了經濟志;《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增補了法制、生態、民族、史學四志,重新改寫了政區、教育、宗教三志;《宋金元卷》增寫了法制、生態、交通等志,《明清卷》增補了濟南政區與環境、學術、法制、家族等志;《近代卷》增加了自然生態、法制兩志,並對教育志、文學誌作了補充;《現代卷》也增加了生態和法制兩志等。
  • 李清照故居可在濟南柳絮泉上?
    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49歲,卜居趵突泉(與柳絮、金線、漱玉諸泉近在咫尺)上養病,不久移寓大明湖畔,第二年七月入都候補。《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即作於此時。在濟期間,田雯作了大量描述濟南風物的詩篇,為此自記曰:「濟南多佳山水,趵突泉稱為奇觀,遊屐所至,題詠紛紛……其他山巔水涯、荒村灌木之間,為人耳目所不習見者,雖勝概名跡輒寂無一語。邊華泉、李滄溟生於濟南,未見有專集以記其鄉山水。
  • 《濟南通史》六個「新」 全景式呈現濟南近萬年歷史
    濟南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研究員張華松《濟南通史》修訂本在充分吸收了史學界十年來學界研究成果和新刊文獻史料的基礎上,對初版進行了增益和改進,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加完備,評述更加準確,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從遠古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濟南地區歷史發展的面貌,是一部縱貫濟南古今的大型史學專著。其主要創新點和特點體現在六個「新」:一是充實新內容,論述更加全面細緻。
  • 濟南人也太太太太大氣了吧~
    >寬緩、闊達、多大節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有「寬緩闊達」「大國之風也」的總體評價;元代程元對濟南人的看法同樣是:「濟南並東海為郡,有崇山巨浸,其人敦厚闊達多大節。」《大明一統志》和民國時期的《風土誌》對「濟南府」民風的評價也是「敦厚闊達,多大節」。那寬緩、闊達、多大節到底是何意呢?「寬緩」略等於「寬厚」,但「寬厚」為純褒義,而「寬緩」相對中性,既有寬厚的意思,也有大大咧咧、散淡、漫不經心的意思。「闊達」即處事大氣;「多大節」是大事上有主見,能擔大任。
  • 歷史上的濟南「二」:西漢時期的濟南及其名人
    於是,公元前201年,他庶出的長子劉肥被封為齊王,其封地比現在的山東省還要大,濟南自然也在齊國管轄之下。劉邦還認命曹參為齊國相國,在他的治理下,齊國的經濟得以在秦末以來的戰亂中較早恢復。呂后掌權之後,於公元前187年將他的侄子呂臺封為呂王。濟南當時作為齊國的濟南郡封給呂王,成為他的奉邑。
  • 清代濟南珍珠泉大院無人知曉的奇景
    有清一代,珍珠泉大院作為山東級別最高的巡撫衙門,高牆深宅,壁壘森嚴;特別是自康熙二十三年起,它又成為清帝康熙、乾隆東巡、南巡時在濟南的駐蹕之地。在清代嘉道年間濟南名士王培荀的《鄉園憶舊錄》裡,有這樣一段記載:「濟南撫署,傳雲聖駕南巡駐蹕居之,故正門常閉,巡撫各官俱由東角門出入。」因為此處曾是皇帝駐蹕之地,連巡撫大人都要走旁門。
  • 濟南芙蓉街名的由來
    北芙蓉現已湮涸而泉址尚存,據濟南已故文史專家張昆河先生考證,該泉遺址在岱宗街二十三號院內。另外,芙蓉街北段尚有一堤,曰:芙蓉堤,據明英宗年間纂成的《大明一統志 濟南府山水》:「芙蓉堤,在文廟東,俗呼為疊道。」真的是錦繡芙蓉一條街呀!所以,這名字起得恰切而精妙,簡直是非他莫屬也!最後,還有街北面的大明湖。
  • 濟南《清省城街巷全圖》新刻 硬傷達十餘處/圖
    紅圈處為石板上刻錯的字       在濟南環城公園西門橋南側,不久前,有關部門新立起一塊刻有「清省城街巷全圖」的石板,這幅據清末地圖新刻的濟南老街巷圖為展現濟南古城風貌添色不少。然而細心的市民發現,在這幅地圖上,馬市街刻成了「馬市場」,庠門刻成了「庫門」,望水泉刻成了「漿水泉」……類似的硬傷多達十餘處。  「西門橋護城河岸邊,新刻的《清省城街巷全圖》錯誤不少,不少街巷名稱都刻錯了!」今天上午,濟南熱心讀者劉先生反映,這幅地圖為了方便遊客和濟南市民對老濟南城的了解,將老地圖上的繁體字更換為簡體字,而出現的十餘處錯誤,就是在對繁體字的識讀中產生的。
  • 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濟南
    往後的清朝、中華民國一直到新中國誕生後,濟南作為省會從未改變。濟南成為省會明代濟南的兩次著名戰役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7月,燕王朱棣以討伐朝廷奸臣為名,起兵南下,奪取帝位。建文二年(1400年)5月,朱棣的燕兵攻佔德州後,再圍濟南。
  • 濟南歷史上唯一一個為七十二泉作詩的人,你知道是誰嗎?
    在濟南居官期間,「休沐之暇, 與大夫君子升高眺遠,凝眸而挹山色,洗耳以聽泉流」,得以遍覽濟南的湖泉山色。他熱衷於對濟南泉水的研究與考察,並發自內心地喜愛:「今濟南環城不一舍許,而七十二泉獻秀呈奇......故取而詠之。」趵突泉晏璧是濟南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為七十二泉作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