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
王若峰: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康熙《濟南府志》是濟南歷史上首部正式成書的府志。該志搜羅廣博,甄採豐富。對於深入研究、利用清初濟南府所轄州縣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史料,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此次康熙《濟南府志》整理採用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為整理底本,參校了國家圖書館藏本,為保存康熙《濟南府志》的原貌,相關部門整理了影印本並請專家團隊一起做了點校版本。自2018年下半年啟動到2019年底點校整理完成,康熙《濟南府志》的出版發行,可稱濟南歷史文化典籍整理的又一豐碩成果。今天的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整理康熙《濟南府志》的歷史意義、主要特點和相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劉浩,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牛繼興,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一級調研員丁愛軍,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有請劉浩院長發布康熙《濟南府志》出版發行情況。
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劉浩
劉浩:
各位來賓,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地方史志研究院),向長期以來關心、濟南黨史史志工作的各大媒體的朋友們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感謝!
泰山巖巖,濟水湯湯,黃河滔滔。濟南,山泉湖河城,長天后土,並育共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濟南,古稱歷下,是大舜龍興之地,史前文明後李、北辛、大汶口、龍山文化在這裡一脈傳承。漢代為國、置郡;宋初為州、徽宗政和六年升為府;自明代至今,一直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國史、方志、家譜並稱為中國歷史的三大歷史文獻,作為記載歷史的一種形式,官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綿延千年。志者,記也。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可以說,方志就是一個地方、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根。
濟南的方志和歷史文獻資源十分豐富。多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我們秉持「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理念,秉承「搶救珍稀文獻,弘揚濟南文化,服務社會發展」的宗旨,把舊志整理和文獻開發作為一項戰略性文化工程持續發力、有序推進。陸續整理出版了《濟南府志(清·道光)》、《濟南金石志》、《濟南歷代著述考》、《濟南明清筆記遊記(八種)》、《歷乘》等舊志和歷史文獻。今天向大家介紹推出的是剛剛由線裝書局出版發行的濟南歷史上的第一部府志——清康熙《濟南府志》。
此次點校整理出版的康熙《濟南府志》學術性、權威性、可讀性都很強,概括說來,有以下六個突出的亮點(或特點):
一、康熙《濟南府志》是濟南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府志。該志始修於康熙二十九年,成於康熙三十一年,蔣焜修訂,唐夢賚等人編纂,共54卷,約120萬字。該志搜羅廣博,甄採豐富,按所轄州縣,分門別類,依次纂輯。整理該志對於深入研究、考證清初濟南府所轄州縣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二、康熙《濟南府志》地位重要、歷史厚重、內容翔實。康熙年間濟南府所轄區域:4州26縣,泰安、武定、德州、濱州;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新泰、萊蕪、德平、平原、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化、蒲臺;濟南府地位重要,行政領轄區域非常大。地理沿革、職官、人物、物產、藝文、賦稅等史料,內容詳實。對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鑑和現實實踐意義。
三、康熙《濟南府志》具有獨特的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該志卷二《山水圖》中所記載的《濟南府山水二十六圖》,均是其它志書所沒有的。該志卷十二《建置志二·學校》載有當時儒學的《祭器圖》《祭器陳設圖》《樂舞器圖》《樂舞生冠服圖》《律指法式圖》《舞式圖》數十幅,對研究當年的祭孔樂舞具有獨特的文獻參考價值。此外,對地名、人名及風土人情的歷史考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四、篩選精準,補缺拾遺,保證了舊志點校完整性。康熙《濟南府志》國內原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存世,國內多家圖書館有藏,但多殘缺不全,且有幾百頁文字漶漫不清,難以識讀。經國內外多方搜求,反覆權衡,最終確定從日本複製回來的內閣文庫藏康熙四十七年後增刻本作為點校底本。該版本的康熙《濟南府志》頁面齊全,文字清晰,且有部分增刻條目,可彌補國內各圖書館藏本的不足。
五、學術嚴謹、校勘規範,裝幀典雅,印製精良。在康熙《濟南府志》的整理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一是「整舊如舊」的原則。對原書的篇章結構和順序不做改動,以保持原著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保持志書原貌。二是斷句標點為主、校勘為輔的原則。嚴格把控點校整理的各個環節,確保點校質量。影印本的封面設計遵循傳統線裝書封面的設計模式,古樸而不失時代感,開本、紙張及印製精良。
六、點校、影印並重,提高了文獻的留存價值。為最大程度留存該書的文獻資料價值,在出版點校本的同時,還製作了影印版本,為文史工作者、文史愛好者和社會各界研究濟南歷史、傳承濟南文化、講好濟南故事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康熙《濟南府志》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終於付梓出版,是豐富濟南歷史文獻的又一重大成果,可以說是「文化濟南」建設的一件大事。我們真誠期待,該府志能成為一部「存史、資政、教化」,賡續濟南歷史文脈的重要文獻;成為一張弘揚濟南歷史文化、展示「文化濟南」形象和魅力的靚麗名片;成為一部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濟南歷史、講好濟南故事的方志佳作。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深度發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大力促進濟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讓濟南的優秀傳統文化惠及泉城人民,為加快建設「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和「康養濟南」,加速實現「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宏偉目標提供更多的來自歷史的智慧和力量。
謝謝大家!
王若峰:
謝謝劉院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請提問。
濟南電臺記者:
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官修志書比較多,能不能給公眾介紹一下濟南歷史上的舊志及近年來整理情況?
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牛繼興
牛繼興:
據統計,濟南市境內現存府志兩種,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濟南府志》,即為今天發行的這部志書。還有一部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濟南府志》,原濟南史志辦於2013年4月點校整理出版。
境內縣誌現存41種,分布在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萊蕪區、濟陽區、商河縣、平陰縣7個區縣。其中歷城區7種,長清區4種、章丘區9種、萊蕪區5種、濟陽4種、商河縣6種、平陰縣6種。還有一些版本正在各方搜集中,此外還有數種抄本、稿本存世。各區縣在工作中,對這些舊志資料大多進行了整理,例如歷城區出版了《歷城舊志集成》;萊蕪區有《萊蕪歷代志書集成》;商河出了《明清商河縣誌集》等,除了集成的本子,各區縣對每種縣誌也大都進行了點校或者影印。可以說,在舊志整理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
濟南的舊志資源豐富,存世志書皆為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官修志書。目前的舊志整理工作重心主要還是在搶救性保護層面,開展研究利用還未真正起步,需要我們組織力量加強對舊志的開發利用,努力發揮舊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
請問,在如何發揮舊志等文獻資料作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資源及其時代價值方面,我們是否有所行動?
中共濟南市委黨史研究院一級調研員丁愛軍
丁愛軍:
市委孫書記指出,濟南要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示範。作為黨史史志研究部門,我院加大工作措施,強化責任擔當,深入研究黃河文化,深度挖掘黃河歷史文化資源,講好「濟南黃河故事」,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在全市黨史史志系統迅速開展了以「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為主題的「三大行動」:
一、成立以院長為班長的黃河歷史文化調研專班,集中對濟南境內黃河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廣泛調查,對《濟南府志》《濟南黃河志》等歷史文獻資料進行深入挖掘研究,形成建議報告,供市委決策參考,以此更好地發揮「資政」作用;
二、向社會廣泛徵集「黃河故事」和有關黃河的歷史資料,適時開展黃河資料展覽等活動,以此更好發揮「存史」作用;
三是按照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方志館開展「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系列活動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我院黨史國史宣講團作用,將優秀的「黃河故事」生動地宣講出去,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以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地傳播弘揚黃河文化,以此更好的發揮「育人」作用。
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能給予大力支持,讓我們共同唱響新時代建設「文化濟南」和「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黃河大合唱」!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地方志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給我們一般人的感覺是「陽春白雪」,如何走進「尋常百姓家」,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服務,咱們院有什麼打算?
牛繼興:
現存下來的歷代舊志是濟南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部分,比較完備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詳實且權威,作為歷史資料的合集,志書對今人研究明清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志書裡的地圖、山水圖景、碑刻、藝文、人物傳記等內容,趣味性、文學性、可讀性又很強。舊志是一座寶藏,社會大眾都能在志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怎樣讓社會大眾接觸到、了解到這一歷史財富,也一直是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並推進的一項事業。近年來,除傳統媒體外,我們通過黨史國史宣講團宣講,濟南史志、微博、微信公眾號、濟南市情網等新媒體宣傳,編輯出版了《泉水志》、《濟南名士多》等書籍,讓地方志更加貼近大眾。
今年,我們將啟動「濟南市歷代志書集成」項目,該項目旨在將濟南行政區域內的府志、縣誌進行系統整理,挑選最完善的版本,用最專業的人員,做最精細的工作,把這些珍藏在檔案館、圖書館、各高校甚至流落在海外的珍貴志書搬到社會大眾的面前。為做好這一工作,我們今年啟動黨史史志人才庫、專家庫建設,培養一批自己的專業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有計劃地進行人員專業培訓,召開舊志整理工作研討會,開展工作經驗等方式,多層次、多渠道建設濟南黨史、史志的專業人才隊伍。不僅要整理志書,還要圍繞志書做專項研究,力爭以多種方式讓大家了解並喜歡志書,使志書真正為社會、為大眾服務。
濟南網記者:
在舊志整理過程中,特別是在這部《康熙濟南府志》的點校整理中,有沒有創新性突破性的工作方法?請給我們介紹一下。
牛繼興:
康熙《濟南府志》點校整理中我們把握了三個原則,一是點校整理底本的權威性原則,二是點校整理人員的專業性原則,三是「整舊如舊」與便於閱讀相結合的原則。這三個原則即是三個亮點,也是三個創新點。在此我重點談一下專家修志、開門修志方面的創新性工作。
舊志整理作為黨史史志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每年都把此項事業列入預算,保證了事業的延續性。舊志整理的專業性強,對整理人員素質要求高,我們面臨人才缺乏、力量不足的困難。為此,我們依託省會的便利條件,積極倡導開門修志的理念,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機構的專業化力量等措施,形成我們自己一套完整的舊志整理模式。在兩部濟南府志整理過程中,我們先後聘請徐泳、劉書龍、趙玉霞、蒲先和等業內專家為志書進行點校、校勘,邀請山東師範大學李伯齊教授、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及其專業團隊進行審稿,最後由史志專家、文獻專家、舊志出版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評審,力爭做成精品佳志。在整理過程中,我們採用兩種形式,一是影印,堅持「整舊如舊」原則,注重保存舊志的原汁原味,保持一手材料的可靠性;二是鑑於舊志距今年代較遠,當代人閱讀起來有些許困難的實際情況,我們採用點校的方式,為的是方便讀者讀志用志,使舊志廣泛服務於社會發展。
王若峰: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發布人,也謝謝記者朋友們的光臨!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孔雪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