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劉勤主持新聞發布會
劉勤: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我們邀請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請他圍繞「聚力突破、創新求實,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介紹南部山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子信,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段振鋒,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段謀夏,請他們回答記者的提問。
首先,有請文東河書記介紹南部山區的有關情況。
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
文東河:
各位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同大家見面,並向大家匯報今年以來南部山區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情況。在此,我代表南部山區黨工委、管委會,向在座的記者朋友,並通過你們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南部山區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誠摯謝意!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南部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六穩」「六保」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各項工作,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一、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們行動迅速,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對所有景區一律關閉、所有文化活動一律取消、所有集市一律休市、所有出村道路一律封閉,年初二即對濟泰高速南山段工地留守和探親人員進行隔離觀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主動。我們強化管控摸排,嚴防輸入。對南部山區254個村、173個住宅小區開展地毯式排查,嚴格做到無縫隙、全覆蓋,累計排查30萬餘人次,實現了「零輸入、零感染、零擴散」,守護了南山一方「淨土」。我們強化黨建引領,築牢抗疫堅強紅色堡壘,歷城區人民醫院胡振珊、趙東文「逆行」武漢抗疫一線,胡振珊成為我市2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之一。
二、持續發力、穩步推進,築牢省會泉源、綠肺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保護是我們的主責主業,我們堅決扛起保護省會泉源、綠肺政治責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打造山清水秀的美麗南山。
一是拆違拆臨成效明顯。面對南部山區違建時間跨度長、面廣量大、違建主體複雜等多重壓力,始終對違建保持「零容忍」,做到有違必治、有增必拆,消除存量、嚴控增量。加快創建「無違建街鎮」,今年以來共拆除各類違建18.3萬平方米,進一步拓展了生態保護空間。
二是生態修復和治理水平持續提高。深入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年內完成30個地質災害點修復治理。持續鞏固荒山綠化成果,新完成荒山綠化面積達1.5萬畝,年底再完成綠化1萬畝。新建西營石嶺村中心公園、柳埠黃巢公園和錦繡川東泉峪口袋公園,為群眾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加快推進森林康養試驗區規劃編制,全力爭創全國森林康養試驗區。完成15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防汛抗旱能力不斷提高。新劃定自然保護地10000餘公頃,確保了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整體保護。
三是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濟南市南部山區綠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綠色發展搭建起四梁八柱。加快推進西營黃鹿泉「山景小鎮」、積米峪「深氧綠谷」和仲宮鳳凰谷3家田園綜合體建設,已投入運營的黃鹿泉「山景小鎮」實現了產業帶動就業,就業改善民生,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完成投資8000萬元,600畝菊花觀光區、6.5公裡生產路和13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已完成建設,新栽植黃櫨和杜仲樹2900畝,10000平方米的智慧大棚、觀光步道正加快推進。鳳凰谷田園綜合體土地整理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即將啟動三村整合。以打造「源味南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加快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建設省會優質農產品基地。
三、強化保障、夯實基礎,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區人民。
一是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提升。落實教育基礎設施三年建設規劃,11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正加快推進,目前2所學校改擴建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其他9所學校、幼兒園即將開工建設,這些學校、幼兒園建成後新增班級135個、學位5466個,將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整合教育資源,成立歷城一中教育集團,全區優質教育發展更加均衡。健全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體系,實施了5處衛生院強基工程,健全完善6個發熱門診,新建4處國醫堂。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23處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年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進156個村飲用水安全攻堅行動,已有152個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管道入戶完成率已達98.5%。
二是脫貧攻堅成效得到鞏固提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變「輸血」為「造血」,新實施扶貧項目32個。堅持扶貧、扶志相結合,設置扶貧專崗3328個,發放補貼2225萬元,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健全完善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整合鄉村發展要素資源,探索建立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機制,為實現穩定脫貧、共同富裕和全面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9年底,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5000元以上,其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達到2215戶,佔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的52.4%。省半年脫貧攻堅暗訪檢查,沒有發現南部山區存在問題。
三是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有序。以全域推行垃圾分類為抓手,開展「奮戰100天、實現全覆蓋」專項行動,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環管理。實施52個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38個採取分散式治理的村莊已完成招投標,即將啟動實施。其餘14個村的汙水分別由仲宮和柳埠汙水處理廠收集處理。
四、搶抓機遇、奮勇爭先,開啟「大美南山」建設新篇章
市委十一次全會,對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新要求,謀劃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明確了打造「五個濟南」的具體路徑和目標支撐,對「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內涵要義作了最新詮釋。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也為南部山區未來幾年加快發展、聚力突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南部山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雙山理論」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咬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民生改善目標不動搖,奮力譜寫南部山區生態美、生活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新篇章。
一是圍繞「生態美」,不斷提升南山生態品質。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與治理,築牢濟南水塔、綠肺生態綠色安全屏障,讓南部山區的「顏值」更高、「氣質」更佳。對違法建設始終堅持「零容忍」,做到有違必拆、即拆即綠,堅決守護省會的綠水青山。加強玉符河南山段及「三川」流域綜合治理,實現河暢、水清、岸美。積極融入「大美泰山」生態共同體構建,探索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和對接機制,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示範區。
二是圍繞「生活美」,著力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堅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發展規律,重點圍繞「泉鄉藥谷」、「南北道谷」旅遊線路,打造20個美麗宜居鄉村精品工程。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垃圾分類、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年內完成52個村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124個村的街巷硬化,打造「村村是景點、滿目皆畫卷」的美麗鄉村。
三是圍繞「產業興」「百姓富」,加快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只有「產業興」,才能實現「百姓富」,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形成共護共享、共建共享的工作合力。
要對標文化濟南,打造南山文旅高地。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打造更有影響力、吸引力的旅遊產品,逐步構建全域旅遊新樣本,給遊客更多「到了南山就不想走」的理由。打造「龍頭」,圍繞「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依託四門塔悠久歷史文化,把四門塔景區與柳埠街道小城鎮一體謀劃建設,將其打造為國家級文化休閒旅遊示範區,讓「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在南山重現。做美鄉村,發揮黃鹿泉「山景小鎮」等3處田園綜合體、柏樹崖「花築·寂照」、九如山「不二木居」、「泉鄉慢谷」旅遊線路的示範帶動作用,重點培育打造葦溝、百草園等精品民宿和「泉鄉藥谷」「南北道谷」「唐營溪谷」等鄉村旅遊線路,串點成線、串珠成鏈,讓美麗鄉村變美麗經濟,打造鄉村振興濟南樣板、齊魯樣板。高標準謀劃再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要對標康養濟南,打造南山康養勝地。以創建「國家森林康養試驗區」為抓手,實施「康養+」行動,著力打造富有南山特色的康養事業、康養產業,讓南部山區成為康養優選目的地。在康養度假融合上,重點推進建設錦繡川康養特色小鎮,打造國內一流康養園區。加快打造柳埠、西營民宿集群,建設一批康養精品民宿,讓大家感受到「不辭長做南山人」的幸福。在康養旅遊融合上,以南山鄉村精品旅遊線路為線,串聯特色旅遊景點景區,系統規划具有帶動性、互補性、品質高的康養旅遊項目,讓大家慢慢遊、細細品。在康養體育融合上,依託103省道拓寬改造和森林防火通道建設,健全完善旅遊風景道、騎行綠道、登山步道,打造山地旅遊發展新模式。
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住南部山區列入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有利契機,發揮生態優勢,吸引城市工商資本上山下鄉,反哺農業。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品牌化現代都市農業,為南山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優化升級,打響「源味南山」品牌、打出市場,讓土地「活」起來、讓農業「動」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我就先講這些,把其他的時間留給我的同事們。謝謝大家!
劉勤: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請問,南部山區在脫貧攻堅方面採取的舉措及取得的成效?
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段振鋒
段振鋒:
南部山區是濟南市相對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差、產業發展受限,貧困面廣量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我區254個行政村中有135個貧困村,佔原濟南市貧困村的15%,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2039戶、24539人,佔原濟南市貧困人口的13%,佔原歷城區貧困人口的88%。自2017年7月扶貧工作移交至南部山區以來,我們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把持續攻堅與成果鞏固統籌起來,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2018年底,我區13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所有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目前還有4224戶、7737人脫貧享受政策貧困群眾。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黨建促脫貧。嚴格落實區、街辦、管區和村四級書記抓扶貧,打造過硬村黨支部,激發了村黨組織活力,135名第一書記用心用情用力駐村幫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比如,高而辦事處南邱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建立了綠色粉皮加工廠,村集體年增加收入10萬元以上,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達到3000元,2017年該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全面脫貧。
二是抓產業促脫貧。我們立足生態保護定位,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83個,特色農業、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8月,共計產生扶貧收益金3900餘萬元,實現了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貧困村集體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金銀花、丹參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實現人均增收達到2500元;獼猴桃實現畝產增收4-5萬元。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鄉村遊、民宿遊等旅遊扶貧,促進了貧困群眾就業,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黃鹿泉村「山景小鎮」田園綜合體通過有效連接一二三產業, 2019年使村集體增加收入21.3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年增收2萬元-3萬元。該項目今年「六一」正式運營後,又帶動200多名群眾實現就業,人均月收入2400元-4500元。積米峪村「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僅土地流轉一項,村集體實現增收50萬元、群眾每年每人增收4800元。
三是行業扶貧多策疊加促脫貧。我們落實、落細危房改造、大病救助、教育資助等扶貧政策,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一是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搬離「窮山窩」。實施全市僅有的老峪、積米峪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在項目建設工程中,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建成了滿足群眾不同生活居住需求的宅基地小院、樓房和集體公寓,同步配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147戶308人享受政策貧困戶和410戶1234人同步搬遷群眾搬進了新房。不少群眾高興地說,「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能搬出窮山溝,住進設施齊全的新房子」。二是危房改造、教育、衛生等扶貧政策全覆蓋。共改造貧困戶危房1100餘戶,有115505人次的貧困群眾享受到慢病送藥,為貧困群眾報銷醫藥費595.4萬餘元。落實雨露計劃、義務教育和大學新生補助641.2萬元。三是我們在全市率先實行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對易返貧、易致貧人口發放救助金121.6萬元,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我們將做到標準不變、力度不減、精力不散,做到「四不摘」(「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建立健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作為全市唯一以生態保護為主的功能區,請介紹生態保護相關工作情況及成效。
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段謀夏
段謀夏:
大家都知道,南部山區的主責主業是生態保護,管委會成立以來,我們立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功能定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守護了省會的泉源、綠肺和水塔。
一是拆違拆臨工作持續深入。我們始終對違建「零容忍」,自2017年5月,先後拆除青龍峪、波羅峪、天晴峪等各類違建 6871處、423萬平方米,進一步拓展了生態保護空間,受到中央、省市各級的肯定。
二是環保督察整改迅速到位。我們聚焦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締和整改「散亂汙」與低空排煙企業263家,拆除河道、水庫周邊臨水農家樂等違建246處、看護房218處,實施1812畝基本農田面源汙染整治,環保督察154項整改問題首輪整改合格率即達到100%。
三是生態保護與修復成效初顯。深入實施「林長制」,在全市率先編制完成《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建設規劃》,防火通道、蓄水池等森林防火系統工程建設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形勢持續穩定,確保了南部山區群眾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持續鞏固擴大荒山綠化成果,自2017年起,共完成綠化荒山6萬畝、東董家、臥虎山等3個破損山體復綠工程,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6.4%以上。積極推行「河長制」,累計完成小流域水土治理40平方公裡,拆除並東村、智公泉佔壓河岸線和河道違建44處、9000餘平方米。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新建仲宮、柳埠和西營三處汙水處理廠,完成77個村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全市農村率先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具有山區特色的垃圾分類機制。
保護生態猶如保護生命,我們將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對生態環境百般的珍視、百般的呵護,打造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的生態南山、詩畫南山。
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
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南部山區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下一步在基礎設施補短板、惠民生、促發展上有哪些舉措?
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子信
張子信:
南部山區黨工委管委會歷來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四好農村路」290公裡,178個村實現村內道路硬化,135個貧困村村村通公交,建了三處汙水處理廠等。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道路、教育、養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高質量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提供保障,助力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設,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條:
一是推進「高鐵—高速—旅遊公路」複合型交通走廊建設。目前我區僅有一條省道直達主城區,轄區內縣道也缺乏便捷串聯,每逢周末和假期「南山堵」已是常態。不過,這種局面即將得到明顯緩解,10月中旬濟泰高速將通車,這條最美高速將對南山的出行帶來明顯便捷。同時,省道103線改建工程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很快將動工。新103線的設計貫徹了交通和旅遊相互融合的理念,不僅具備通行功能,而且具備遊、購、娛的旅遊功能,將給廣大市民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同時,我們還在積極推動柳埠至西營隧道連接線工程,這個工程一旦完成,柳埠到西營的距離將縮短15公裡,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環線,為快進快出提供了條件。在這裡,我特別就濟棗高鐵南山設站的進展情況向大家報告一下,濟棗高鐵南山設站問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關方案省裡已提報北京有關專家評審,經初步對接,濟棗高鐵南山設站得到專家們的認可。同時,圍繞南山設站,我們已委託專業機構對場站周邊路網交通、旅遊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進行規劃設計,我們將全力跟進,力爭圓南山群眾在家門口乘坐高鐵的「高鐵夢」。
二是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近年來,我們圍繞老有所養,持續推進以村莊為基礎、機構為依託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今年,我們計劃完成1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改擴建4處街道敬老院和18處村幸福院建設。到2022年年底前,農村幸福院覆蓋率將超過50%,敬老院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三是持續加大教育資源供給。著力實施基礎教育設施建設三年規劃,新建擴建12所中小學幼兒園。目前2所小學改擴建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其他10所學校、幼兒園已準備開工建設。這些學校、幼兒園建成後將新增班級135個、學位5436個,將進一步優化全區教育資源配置,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均衡的教育。
四是持續提升汙水治理能力。汙水治理是南部山區黨工委管委會的一項重點工作,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分步實施,編制了《濟南市南部山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實施方案》,年底前完成52個村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佔行政村總數比例達到40%。同時,高度重視後續的管護,確保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一次建成、長久使用、持續發揮作用」。啟動仲宮汙水廠三期擴建,現已完成仲宮汙水處理廠三期及配套管網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改建擴容後,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確保汙水應收盡收不外溢。
濟南日報記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定了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的目標和路徑。南部山區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財富和價值也是生態,請問,南部山區在主導產業發展,推進「兩山轉化」上有哪些打算?
張子信:
市委十一次全會確定的打造「五個濟南」戰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態美麗、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使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更加明確。南部山區在「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建設上具有資源稟賦優勢,我們將以「兩山理論」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做大做優文旅、康養和都市農業,全面開創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新局面,我們主要有三個舉措。
第一個舉措是:加快打造文旅高地。一是打造四門塔文旅龍頭項目。依託四門塔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柳埠街道駐地小城鎮一體規劃建設,將其打造為國家級文化旅遊街區,讓「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景象在南山重現,使其成為「山水聖人」文化樞軸上的重要一極。目前我們已完成四門塔文旅街區建設概念性規劃,四門塔周邊村莊土地已部分熟化,並與多家有實力、有情懷的工商資本進行了接洽,就合作事項進行了溝通。二是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環線。我們規劃了泉鄉慢谷、泉鄉藥谷、南北道谷、錦繡水鄉和唐營溪谷五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通過這五條線路的打造來實現以旅促文、以文興旅的目標。今明兩年重點打造泉鄉慢谷、泉鄉藥谷、南北道谷三條線路。目前,泉鄉慢谷精品旅遊線路已是旅遊「網紅路」,我們將進一步整合泉鄉慢谷、泉鄉藥谷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串珠成鏈,將兩條線路打造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慢生活養生體驗地、藥泉養生度假地;依託南北道谷線路上的普門寺遺址、木魚石特色石屋、環山步道等資源,謀劃建設以「山谷禪養」為主題的微度假旅遊目的地。三是打造民宿集群。推進現有民宿提質增效,推廣村集體+企業+農戶或村集體+農戶模式,形成柳埠、西營兩個民宿集群發展區,促進南山鄉村旅遊由休閒觀光遊向深度體驗遊轉變。四是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農村田園綜合體。當前,已經有三個農村田園綜合體建設當中,分別是:加快推進黃鹿泉「山景小鎮」、積米峪「深氧綠谷」和鳳凰谷田園綜合體。在此基礎上,我們規劃再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田園綜合體,打造鄉村振興濟南樣板、齊魯樣板。
第二個舉措是:積極打造南山康養勝地。一是高標準打造康養小鎮。在錦繡川片區2.2平方公裡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規劃建設醫養結合、康養結合的特色小鎮。我們將堅持精準招商、選商,共同建設一流康養品牌和園區。二是全力爭創「國家森林康養試驗區」。加快森林康養試驗區規劃編制,在確保森林安全前提下,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森林康養特色小鎮,全力爭創全國「森林康養試驗區」,讓南山成為康養優選目的地。三是舉辦康養產業發展論壇。我們將在10月中下旬舉辦首屆中國·濟南泉鄉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屆時,大會將邀請相關領導、康養領域企業家代表以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出席,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這裡,我向在座的各位並通過你們向社會各界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大家參加中國·濟南泉鄉康養產業發展論壇,歡迎大家到南部山區觀光旅遊、考察指導、度假康養)
第三個舉措是:加快發展都市農業。我區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近年來由於農產品品種改良步伐慢、產業鏈條短、地域品牌弱、農技人員少等因素制約,出現了核桃、山楂等部分農產品品質差、效益低、銷售渠道窄等現象。我們將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打造「源味南山」歷城公共品牌為抓手,引入龍頭農業企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積極推進農產品良種改造、集約化經營和深加工,培育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主導農產品品牌,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促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讓用泉水澆灌的無汙染、原生態、純天然南山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讓大家吃的更健康、更放心、更舒心。全力打造農村電商等產銷平臺,線上線下齊動,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總之,我們將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兩山」轉化,做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劉勤: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最後我們請文東河書記再講幾句話。
文東河: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當有為。市委十一次全會描繪了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奏響了省會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揚起龍頭、乘風破浪的有力號角,也為南部山區加快推進高質量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對標全市發展新定位、新要求,南部山區重任在肩,責無旁貸、使命光榮,我們將發揚泰山挑山工精神,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不負重託、勇於擔當,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次全會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統籌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發展,加快打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富裕南山、幸福南山」,精彩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時代新答卷,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南山力量。
最後,再次感謝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謝謝你們長期以來對南山的關心與支持!也真誠希望在座的記者朋友們,能一如既往地宣傳南山、推介南山,多到南山走一走、看一看,多為南山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謝謝!
劉勤: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文東河書記和各位發布人,也謝謝大家的光臨。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付姿喬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南部山區)圖文實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