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巴蛇墳

2020-12-22 枯楊散人

嚴州遂安縣南城門三十裡處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按說一座山也沒什麼值得一說的,只是這山下有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石碑上鐫刻著一些古文,多數已經風化磨去看不清楚了,少數幾個字跡也不是常人能認識的,只依稀能認得出巴蛇墳三個字。

說起這座山,遂安縣裡的人都知道,關於這座山的故事也都耳熟能詳,且聽我娓娓道來。只說很久以前在遂安縣外的海裡來了幾條巨大的巴蛇。這蛇身子奇大,專吃人畜,遂安縣的人民深受其害可卻無計可施,只得往遠處搬遷。可搬遷帶的東西多,一日根本走不了多遠,那蛇身子長,不多時便能追上,吃飽了便一溜煙跑了。雖是搬進了山裡卻也還是逃不脫蛇口,人們也沒辦法,只得聽天由命。

這些人讓蛇追得怕了,只管沒日沒夜的趕路,趕得累了便在一處平整地方休息,也顧不上弄吃的,只是將帶著的乾糧和水胡亂吃了便倒頭睡覺了。也有被巴蛇嚇破膽子睡不著的,只是在夜裡瑟瑟發抖不敢閉眼。

也不知道打哪兒來了一瘦和尚,手持木禪杖,身穿破袈裟,腳上一雙草鞋,頭頂一匹破帽。那和尚來到眾人中間也不與眾人搭話,只顧盤膝打坐直至三更,一陣排山倒海的聲音將眾人驚醒,眾人顧不上收拾東西便四處逃竄。不少人去拉扯和尚叫他逃命,可和尚一動不動猶如木雕泥塑。

還未逃出多遠只見有幾盞明晃晃的燈籠掛在眾人休息處,不敢多看只顧逃命,只聽得後面震耳欲聾的響聲和飛沙走石的風聲,過了半晌,響聲停了,風聲停了。眾人正不解其意,又覺得山崩地裂般發起地震來,那地震聲極響極晃,晃得眾人都暈了過去。

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眾人往回走卻發現自己的行囊堆在一處山下的石碑前面,只見那石碑上面寫著和尚收伏巴蛇的經過。

原來昨夜那燈籠便是巴蛇的眼睛,因有和尚阻攔巴蛇沒有去追逃跑的眾人而是打起了和尚的注意,可和尚是除害的,也不跟巴蛇囉嗦,把那木禪杖一橫,那禪杖變成了一把金黃色的弓箭,開弓一射,只聽咻的一聲,兩盞燈籠便應聲而滅。隨而便是巴蛇滿地打滾濺起來的砂石,不到一柱香功夫,所有的巴蛇都被收拾服帖了,和尚又掐指念咒將不遠處的一座山移來壓在了巴蛇身上,這樣垂死掙扎的巴蛇便一命嗚呼了。

石碑上並未記載和尚的名姓 ,可眾人都知道那是西天羅漢爺下凡救了眾人。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棺中紅蛇
    民間故事|棺中紅蛇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在四川蓬溪三鳳鎮,有個叫黃家灣的村子。可這墳修好不足一年,黃二虎就接到通知,讓他回來遷墳。原因是一條到市裡的交通要道,要從那墳頭的位置過。這事兒,可不是他找關係給點錢就能搞定的。沒有辦法,黃二虎只好回老家來遷墳。遷墳還是找那個端公的,他在附近很有名,墳葬之事大多都請他。先是看好了位置,然後掘墳換棺。
  • 民間故事:爸,媽媽的墳哪去了?父親:拿鋤頭,快跟我走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遷墳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在過去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只搬家,人富才挪墳」。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做生意虧本之後,便以搬家的辦法來躲避債主。而「人富才挪墳」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做生意發達之後,便覺得是祖先庇護,才得以光耀門楣,於是就用自己賺的錢將墳遷到更好的風水寶地。閒話少敘,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遷墳」的小故事。
  •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流傳於民間的恐怖傳說
    我是小書蟲,在這裡給大家問個好,祝願大家幸福安康,小書蟲這一期給大家帶來的是鬼吹燈系列第二部第一篇《黃皮子墳》,在這第二部的出版中小書蟲發現作者改變了之前的思路,不再是連續性的講述一個故事,而是把第二部書分為了四個故事,這是一些關於民間傳說的恐怖故事,而是第二部書為第一部書的前傳以及一部分回憶錄和時間段的節選
  • 民間故事:小夥為了錢,父親的墳都敢挖,有些事不是燒點紙就行
    民間故事:風水習俗類,喪葬墳墓系列。「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清朝末年,湖南湘西的一小村子裡,有一位叫李丙的少年。李丙十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只見王富貴從口袋中掏出十兩銀子,對李丙說:「兄弟,我想在你父親墳後頭開一條溝,將湖裡的水引到我田裡去。如若你答應,這十兩銀子就給你了,你看如何?」李丙看著這亮閃閃的銀子,有些動心了,可是李丙心中還是有些顧慮,問道:「王哥,我這麼做,我父親不會怪罪吧?」王富貴看到李丙心有顧慮,便說:「怕甚?
  • 民間故事:葉丹公子遇佳人,貪婪成性,被蛇吃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29 期,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小手溫柔點個關注,多謝!人世間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因可能是你前世,果可能發生在未來,總之幾世修行博得高官,幾世修行得到佳人。
  • 民間故事:河中蛇仙
    幾個人點了點頭,向幾個老人把事情說了一遍,老人們也嘖嘖稱奇,這時其中一個人說道:「我想起來了,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我們的祖輩給我們講的故事,說原先在河邊發現了一條大白蛇,有幾十米那麼長,當時他也被嚇了一跳,等反應過來,看見那條蛇爬進了河水中,等他回來把這件事說了後,還有許多人找過,卻怎麼也沒找到。」
  • 民間故事:孩子久病,爹媽四處尋醫,先生:是一條斷尾蛇在作祟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斷尾花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白狐報恩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白狐報恩》,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4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五月一日,盛開在墳前的那朵海棠花
    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大有人在;在愛情的道路上分道揚鑣的也不在少數;還有那種「欲執卿手,佳人不再」的傷感旅途,令人痛徹心扉……大家好,今天講一個愛情故事:五月一日,盛開在墳前那朵海棠花。五月一日,對劉佳來說是一個幸運日。
  • 民間故事:割草救蛇,竟然跟他回家了,當了家蛇,兒子成蛇王
    孫二牛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背了一條蛇回家。自己去河邊給牛割草,看到幾個孩子拿著石頭在砸什麼東西,孫二牛好奇就過去看了一眼,發現他們竟然在砸一條小白蛇。孫二牛看了看一旁的蛇蛻,就明白這條蛇為何不跑了,顯然是剛蛻皮,身體正虛弱的時候。
  • 民間故事|孝孫燒車
    民間故事|孝孫燒車我是四川達州人,我們那兒是山區,山區經濟相對落後,許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我一個兒時的髮小王浩,高中畢業後就到上海打拼,他後來在那邊買了房成家,因為工作原因,回老家也比較稀少。因為安葬奶奶的墳,就在那塊花生地的角上。這幾年,王浩在上海混得不錯,也有點錢了。他決定過年回家,多給奶奶燒點紙,相信奶奶泉下有知,能收到孫兒的孝心,也不會那麼孤獨的。回家時,王浩開車在鎮上買了很多紙錢。在那個喪葬用品店裡,他看到了許多燒到陰間的物品,他每一樣都拿了一些。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並不全是迷信,生活中值得注意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並不全是迷信,生活中需要注意 門前墳,房後水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無論大小事物,都會參照風水,一個人的運勢也與風水有關,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建房、白事。尤其是在農村,修房子要看風水,朝向,周圍環境等等,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
  • 民間故事:屠夫暴打欺人鬼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39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話說在古時候,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住著一個王姓屠夫。他家祖輩三代都是屠夫,他打小就跟著爹爹學手藝,長大後也成了一名屠夫。
  • 民間故事:樹先生「三哥」,徒手抓蛇,吃棺材飯,為何忽然失蹤了
    從家裡帶著掃帚鐵鍬去學校幹活,這一年的暑假結束後,我們照常開始大掃除,但是處理雜草的時候,卻誤傷了一條蛇,本來流血了就特別害怕了。誰也沒想到旁邊還有一條蛇,昂著頭就要發動進攻,千鈞一髮的時刻,一隻大手從旁邊伸出來,一把就把大蛇抓住了。
  • 民間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古人為何這麼說?
    民間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古人為何這麼說?在古代,民間俗語有著非常廣的流傳度,因為俗語大多是人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所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的實用性非常強。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則俗語是:"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通過字面意思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其實這句俗語主要是用於告誡女婿這樣的晚輩,我們都知道當女婿前往娘家的時候在各方面都應該注意。
  • 民間故事:清朝女子丈夫被殺,她來到父母墳前跪下:終於報仇了
    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學士紀曉嵐,在他的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載了一個女子復仇的故事。紀曉嵐說,在距離他家三四十裡的地方,有一個財主,將家中的僕人兩口子虐待致死,然後又霸佔了僕人夫婦的女兒為妻。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新聊齋:蛇仙報恩
    新聊齋故事:蛇仙報恩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康熙年間,四川廣元府有個叫宋文的秀才,他參加一輩子科舉,結果也沒能考上舉人。為了生計,四十歲後,他就在村裡帶著幾個學童讀書。宋秀才把菜花蛇提回家,妻子張氏看見過來幫忙,夫妻倆都是善良人。他們幫蛇擠出毒血,再用藥酒塗抹蛇的傷口。救治完後,宋秀才把蛇捉到屋後,丟進竹林中讓它自行離去。能不能活,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 民間故事:小黑龍和小白龍
    但在民間,大家對龍既恨又喜歡。喜歡他普降甘霖,讓一年四季風調雨順,恨它翻江倒海,捲起駭浪讓百姓流離失所。所以,在民間故事中,既然好的龍,也有壞的龍。今天就和大家講一個有關龍的傳說。#民間故事一年年過去,他老了,去世了,大家為了感謝他,全體出動為他送行,還合夥給他修了墳。小黑龍得知守田人去世的消息,相當高興,夜裡作起狂風暴雨,直接衝垮了墳頭。大家看到小黑龍這般無情,相當生氣,可又沒法治它。小黑龍從此又去吃田裡的穀子,百姓的日子又難過了。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爺爺的風流債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片鬼怪小說系列。作品名稱:《鬼燈籠》第五章原創作者:半杯水「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據太爺爺所講,用李家後人命格壓制住這屋中墳的主人,因此,李家凡是100年整出現的後人必定出現意外,直到出現陰命之人方可化解。然而小文不幸正是這第一百年的李家後人。這屋中墳中女主人名為巧靈兒,擁有千年道行。爺爺為保住小文,不得不讓小文與巧靈兒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