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爸,媽媽的墳哪去了?父親:拿鋤頭,快跟我走

2020-12-24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遷墳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在過去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只搬家,人富才挪墳」。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做生意虧本之後,便以搬家的辦法來躲避債主。而「人富才挪墳」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做生意發達之後,便覺得是祖先庇護,才得以光耀門楣,於是就用自己賺的錢將墳遷到更好的風水寶地。閒話少敘,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遷墳」的小故事。

清朝年間,劉家原本是個大戶人家,是陵水縣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後來因為劉家哥哥劉涵好賭,偷偷地將家中的房契地契變賣,自己也一跑了之,只留下劉正一家人。家產被劉涵敗光之後,以前和劉家合作的富商都不願意伸出援手,所以劉正家中只能搬去鄉下,苟延殘喘的活著。

更壞的事情還不止如此,劉正的妻子秦氏因為家道中落之後,身體抱恙。秦氏看著早出晚歸的劉正,每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心中也是無比痛苦。好在劉正和秦氏的兒子劉瑞天懂事,知道幫父親做農事,這才讓父親不用如此辛苦。

沒錢的日子,讓父子兩人過得很辛苦。就算每天早出晚歸,也只能維持家中溫飽。母親秦氏因為沒錢治病,就偷偷的隱藏自己的病情。在後來的某一天,因為舊疾發作,不幸身亡。自此之後,劉正愈發的恨哥哥劉涵了。因為他覺得,如果不是他虧空了家中的錢財,自己根本不用這麼可憐,秦氏的病也不會一拖再拖。

從那之後,劉涵和劉瑞天草草地將母親埋了。因為沒人肯捧場,母親的葬禮也十分的冷清。家中只要過得越差,劉涵心中的恨意也就越深。時間就這樣拖了兩年,家中的境況也算是好了不少。劉瑞每隔十天半個月都會去看看母親,將母親的墳頭草拔一拔,給母親燒點紙錢,和母親說一說貼心的話。

那天劉瑞天去看母親,卻發現自己母親的墳被挖了。劉瑞天立刻就懵了,他摸了摸地上的土,發現還是溼的,這就證明母親的墳還沒被挖多久。於是他立刻回家去找父親,「爸,媽媽的墳去哪了?」父親左思右想都想不出個所以然。自己家中已經多年不做生意,肯定不是仇家所為。突然父親靈光一閃,對兒子說:「一定是他回來了,快拿鋤頭跟我走。」父親先一步,就向屋外走去。

兒子滿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見父親正在氣頭上,也不好外說什麼。兒子跟著父親來到了一處山上,這處山上的墳墓眾多。父親對兒子說:「你去找找有沒有你母親的墳!」兒子在墳地找了一圈,果真找到了秦氏的墓。墓碑上的碑文未改,只是墳遷了地方。父親緩緩地走過來,告訴兒子:「這是咱們家族的墓地,當初你母親死,我覺得心中愧疚,無顏見列祖列宗,就將你母親的墳墓安頓在了外面。」

正當父子二人說著,後面緩緩走來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敗光家產的劉涵。劉涵「撲通」一聲跪在了劉正的面前,一邊扇著耳光,一邊對劉正說:「弟弟啊!哥不是人,哥當初對不起你們一家。」劉正將手中的鋤頭掄到空中,可是看到眼前的兄弟,卻怎麼都下不去手。

劉正緩緩地將鋤頭拿走,冷冷地說了句:「你走吧!秦氏不用你來看。」後來的日子裡,劉涵還會經常來看劉正,可是劉正一直將他拒之門外。或許在劉正心中早已釋懷,沒有了半分怨恨。他無法去責怪他的手足兄弟,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或許此生不見,就會不恨。又或者弟弟想要哥哥記住教訓一輩子,此生不見,劉家將來或許還會有機會重回榮耀。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故事很精彩,切莫與現實相照應,不可當真。謝謝大家欣賞,如果你心中也有故事,不妨評論出來,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爹,大嬸喊我去吃飯,父親:不對,那不是你大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探鬼親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大嬸有些老了,頭上的白髮很多,還記得自己剛走時,大嬸哪有白頭髮呀。「還能有誰,是你爸說的,還讓我裝不知道,這我哪忍得住,所以乾脆出來接你。快走吧,我做了你最愛吃的小河魚。」聽到大嬸的話,其實他已經猜出個大概。「他,還好嗎?」小文還是支支吾吾的問了出來。
  • 清明節,對著父親的新墳,七十多歲的他哭得像個孩子|百家故事
    「媽,我回來了。」我推開門走進去。母親連忙起身,起的急了,身後的椅子哐當一聲砸在地上,「你咋回來了,不是還有十幾天才放假嗎?你回來了,學生咋辦?」「沒事兒,我找了老師替我,這麼大事兒我不回來怎麼行,小希(我弟弟)明天回來,爸怎麼樣了?」
  • 民間故事:小夥為了錢,父親的墳都敢挖,有些事不是燒點紙就行
    民間故事:風水習俗類,喪葬墳墓系列。「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清朝末年,湖南湘西的一小村子裡,有一位叫李丙的少年。李丙十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李丙為了常常能看見父親,就將父親葬在了自己家的後山中。畢竟就在後山想父親了也能隨時去看他。那年清明節,李丙帶了紙錢去看望父親。李丙跪在地上說:「爹啊,您活著時沒能享福,如今去了那邊可不能虧待自己。」李丙在地上傷心地哭著,卻不知道王富貴從他身後走了過來。王富貴拍拍李丙的肩膀說:「兄弟啊,你也是個苦命的人,我這不就過來救濟你來了嗎?」
  • 爺爺的鋤頭,童年的甜蜜
    我媽總會說:「小懶漢,太陽都照到你床上了,去看看你爺爺,他都把一塊地鋤好了,你還沒起床!」「真的假的,爺爺起那麼早幹嘛?為什麼不多睡會兒?」「個個像你一樣,不得挨餓了?」媽媽雖然瞥了我一眼,嘴邊卻帶著微笑。我下了樓,果然,爺爺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拎著籃子,慢慢地走回家來。
  • 父親的鋤頭
    不管炎炎烈日,還是颳風下雨,父親總是手提鋤頭、頭頂鬥笠于田間地頭忙碌。如同一把雨傘,風裡來,雨裡去,不知疲倦地來回奔波。  父親累得身心疲憊時,就到陰涼處歇下來,手中鋤頭的把柄變成了坐墊,頭上的鬥笠變成了扇風乘涼的工具。「養精蓄銳」後,父親又拿起鋤頭戴上鬥笠,走進田野裡。
  • 民間故事:小夥回村,路口遇到個「女子」,老伯:別看,快背我走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背景音樂:感受不一樣的故事作者聲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家裡吃喝的糧食是有,但是哪有母親看病買藥的錢。水生又是個孝子,這麼可能忍心讓母親被病痛折磨。因此不得不再次上山砍柴,也好去城裡換些藥回來給母親治病。起初還是很順利,藥也買回來了,但,事就出在回村的路上,故事也從這裡開始了。還記得那一天的月亮很大,也省了水生做火把照路了。
  • 民間故事|棺中紅蛇
    民間故事|棺中紅蛇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在四川蓬溪三鳳鎮,有個叫黃家灣的村子。村裡有個叫黃二虎的人,他父親原本是村中一個極窮的農民,打光棍到45歲時,才從不知哪帶回一個腦子有問題的女子。但對那種飢不擇食的老光棍來說,能有個女人做媳婦,還有啥不滿意呢?後來,那瘋瘋癲癲的女人,竟然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都很聰明,分別叫做黃大虎、黃二虎和黃三虎。瘋女人生完三兒子後,不久就死了。
  • 我爸吃飯吧唧嘴,吃飯快聲音又大,媽媽說……
    後來後來~~~~~我被打了!吃飯快聲音又大我爸吃飯吧.唧.嘴,吃飯快聲音又大,經常鬧點小笑話。那天我爸正吃飯,我媽拿著手機在旁邊跟人語音聊天,不一會兒我媽突然對我爸說:能不能小點聲,別人淨聽到你吃飯的聲音了,問我是不是在餵豬……小姨子去約會男網友小姨子去約會男網友,我和媳婦不放心,跟在她後頭。小姨子進了一家烤魚店。
  • 【媽媽拿什麼來陪伴你,我的寶貝】
    作者:寶寶知道 末安傾城【媽媽拿什麼來陪伴你,我的寶貝】 午後,我在廚房燉排骨,你趁我不在旁邊,你在臥室第N+1次把書撕了時(撕書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我心裡有一萬個想要說你的衝動,然而我最終對你這一行為採取了無動於衷的態度,我旁觀的看著你把撕碎的頁面,笨拙的碼平,而後拿眼睛瞄我,看我沒有生氣,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微笑。
  • 民間故事:老話說的沒錯,挖井不填井,記我第一次陪靈
    我第一次陪靈對我印象非常深刻,先不說主家怎麼回事,先說說我的經歷。那時候我已經十幾歲了,但是一直沒有經歷過白事。暑假的一天,早晨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我爸早早起來吃飯就去工作了,我當然還沒起,這麼舒適的天氣最適合睡覺,但是我爸推著車子出大門的聲音驚醒了我。看了看表才六點多,就準備接著去和周公聊天。結果我還迷糊著呢,大門又噹啷響了一聲。
  • 民間故事:父子倆走夜路,途中遇怪事,一張羊皮卷救了二人性命
    今天要講給大家聽的這個故事,就跟這趕夜路有關,這是在一次家庭聚會時,我四叔講給我聽得,據說啊,這還是他和我爺爺的親身經歷呢!我爺爺共有九個孩子,其中四個女兒五個兒子,大家不用驚奇,那個年代還沒有計劃生育一說,國家提倡多生多育。
  • 民間故事:我要我的狼媽媽
    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我曾聽過一個非常感人關於狼孩的故事,孩子的親生母親花了兩年時間將孩子「救回」,可不到一個月,又將自己的孩子還給「狼母」,這個決定來自於媽媽對孩子的愛。很多年前,廣西省凌雲縣發生了一起嬰兒失竊事件,從現場來看,應該是野獸所為。
  • 我繼父這樣的男人,是一等父親,我親爸那樣的男人,是二等男人
    有血緣的親人,並不代表就是親人,哪怕是親爸。當年我爸媽離婚的時候,我爸並不想要我。後來,他還是去爭奪我的撫養權了,不是因為他愛我。而是因為他說,如果判給我媽了,他就要支付撫養費,他不想給我媽這個錢。不知道繼父怎麼了解我的小心思的,在報考的前一晚,他跟我說:「閨女啊,趁著你還年輕,多去走走看看吧,你媽媽有我照顧呢,你就放心吧。」我沒敢當著他的面哭,怕被笑話,還是忍不住偷偷轉頭哭了。親爸虧欠我的愛,繼父都給我了,是讓他給了我家的感覺。
  • 聊齋故事:男子撿個孩子,半夜孩子託夢:快去你妻子墳前
    阿光是個可憐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後來,母親丟下阿光,嫁給了旁的男人,從此以後,阿光便跟著瞎眼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悽苦。阿光是個懂事的孩子,從小就特別能吃苦,他嘴巴也填,因此村子裡倒也有不少人幫助他和他的奶奶。
  • 民間故事:巴蛇墳
    嚴州遂安縣南城門三十裡處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按說一座山也沒什麼值得一說的,只是這山下有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石碑上鐫刻著一些古文,多數已經風化磨去看不清楚了,少數幾個字跡也不是常人能認識的,只依稀能認得出巴蛇墳三個字。
  • 兒子夢見死去的母親說房子漏了,丈人說:去看看你母親的墳
    今天,給大家講一則民間故事,希望大家看後能明白其中的寓意。張倫出生在農村,父親早逝,母親一人將他拉扯長大,終於盼到了張倫娶妻生子,可是還沒享過幾天福,就突發急病去世了。於是張倫給老家的髮小打了個電話,讓他去看看家裡的房子。兩個小時後,發小打來電話:倫啊,你家西廂房那好著呢,就連你家東屋,裡裡外外我都看了,一點事也沒有啊。放下電話的張倫略有些心安,可心裡還是有些疑惑。此時的妻子便把電話打給了自己的父親,父親是個不專業的風水先生,略懂些羅盤之術,於是想讓父親看看是怎麼回事。
  • 民間故事:墳靈·二則
    1、哭窮剛叔過了70歲以後,每年的清明節就再也不去掃墓了。掃墓那天,兒女們會給他留一份菜餚,帶回家給他吃。一連幾年,剛叔都平安無事。唯一的區別是,兒女們吃野炊,剛叔吃家炊。原來,剛叔家有五處祖墳地,共有十八座墳。其中,有一座墳是剛叔的爺爺的父親。按照村裡的習俗,祭掃祖墳最多是往前追溯三代,可剛叔的爺爺的父親已經是四代了。加上那座墳夾雜在一堆荒冢裡,不好找,兒女們在清明掃墓時,便將那座墳晾在一旁。
  • 爆笑故事:喜歡上裝大佬的感覺,忽悠著讓欺負我的惡霸抓一手翔!
    為了保險起見,我用石頭在樹上塗亂劃了幾道槓,第二天我帶著這幫孫子去挖,他們一看,果然有寶貝,紛紛嚇了一跳,仰視的目光瞬間將我包圍,頓時感覺自己身影高大百倍,裝叉的感覺爽到不行!正所謂一直裝叉一直爽,我不斷地從床底拿銅錢,不斷的找地方埋,又不斷的挖出來,他們簡直把我奉為神,周末一個我最噁心的小黃毛找到我,說讓我挖個寶貝給他,這個孫子經常打我,老子決定一雪前恥。
  • 民間故事:白狐報恩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白狐報恩》,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4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女子上墳,上出個「輪班」丈夫,婆婆:反正長得都一樣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只不過母親太過命苦,親生父親走得早,好不容易重新組建家庭,自己也出了問題。在給自己生下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後,便撒手人寰了。而萬幸的是母親熬到了小豔18歲,還好她長大了,要不然她的命運肯定比現在要苦得多。她非常清晰地記得那是母親剛過完「三七」,後爸突然找到自己,欲言又止,所以兩人沉默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