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霞|老物件,開眼了,保證你從沒見過

2020-12-10 東明風

老物件

文/張文霞

回老家時,無意中在樓梯間的角落發現了一個「寶貝」:外表粗獷,器形墩厚,工藝拙樸,貌似花籃,但遠不及花籃精巧細緻,倘若用它盛果蔬飯食,似乎也不合適。

洗刷乾淨後,請父親辨認。老爺子戴上老花鏡端詳了半天,慢慢憶起這個老物件叫手爐,從他記事起就有,冬天裡面放上慄炭,暖手用的。

是了,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裡後宮佳麗們冬天手上都會抱著一個爐子,爐子裡放炭火,爐外包裹著精美華貴的布罩,那就是手爐。只是皇家奢靡,手爐往往是金銀或掐絲法琅所制,最不濟也是紫銅的,我等升鬥小民自然無法相提並論,只能用粗陶手爐取暖了。

我家這個手爐外形飽滿圓潤,上有提梁,爐身膨大厚實,爐底內斂凹陷。提梁和爐身的上半部分表面有圖案簡潔的薄釉。父親說,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個造型重心低,即使不慎傾倒,也不易翻覆,可避免爐內炭火散落出來燙傷人。

據父親回憶,這個手爐應該是他姥姥即我的老太(家鄉方言)置辦的。這位目不識丁的小腳老太太一輩子脾氣乖張,性格強勢,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卻是支持兩個女兒識文斷字,堅持供養她們到百年老校汝南師範學習。這在解放前的小縣城裡,可真算得上是稀罕事一樁。畢業之後我奶奶和姨奶奶都在新社會當了一輩子人民教師,直至光榮退休,這是後話,暫且不提。由於奶奶在鄉下教書,我父親自幼跟著他的姥姥在城裡上學,後來當兵、轉業參加工作,直到結婚有了我,都是和她老人家一起生活。

動蕩年代中,國運不昌,很多文物古籍被破壞,覆巢之下無完卵,小家也難以倖免:父親收藏多年的線裝書、成套的連環畫,小人書,未能逃過破四舊的荼毒,被激進的老太一把火燒個精光,至今想起來仍讓父親痛心疾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如今人們的物質世界已極大地豐富起來,曾經不可或缺的那些老物件舊家什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這個承載著溫暖回憶的手爐不知何時被歲月的塵埃深深掩埋,空調、電暖氣、暖手寶已大行其道。然而,在沉睡了七十載後,它又神奇地出現在我面前,絕對不是巧合,只能感嘆有緣分。洗盡風霜,手爐依舊釉色晶亮,它用緘默的語言提醒我們:不忘傳承歷史,切記啟迪後人。

老太耄耋之年去世時我尚垂髫,在我模糊的記憶裡,老太瘦削嚴厲,頭戴抹額,身穿黑布斜襟大襖和臃腫的大棉褲,裹腳布一圈一圈繞到腿肚子上,纏得一絲不苟。因為年事已高,尖尖的小腳行走不便,就拄著拐杖,終日坐在堂屋黑漆漆的太師椅上。也許那個時候,她手裡捧著的就是這個裝有火紅慄炭的暖手爐吧!

今晚,在入冬後第一次寒潮藍色預警來襲之時,我坐在暖氣充足的房間裡,重拾舊時光,寫下這段關於溫暖的文字,記錄著那個遙遠的時代,記錄著流水般逝去的歲月和歲月中早已淡忘的故人。

(文/張文霞 圖/張文霞)

手爐,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是舊時中國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多為銅製。可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捧爐」、「袖爐」。

古人用火取暖,將火种放進陶器具內,稱為「火爐」,大家圍坐取暖。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手爐是在火爐的啟示下演化而來的,相傳產生於隋代。隋煬帝南巡到江蘇江都,時值深秋,天氣寒冷。江都縣官許伍為拍皇帝的馬屁,叫銅匠做了一隻小銅爐,放進火炭,獻給煬帝取暖。煬帝十分高興,捧在手上,便稱之為"手爐"。

張文霞專欄:

不老的童年

我當「大廚」的這些年

此情可待成追憶

趕集

修車記

那段愛情故事,讓人如鯁在喉!!!

梧桐樹下

陌生的親人

上刀山

感謝騙子

一封十四年前的家書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聲嘆息!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太陽,人心

相關焦點

  •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曾經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不過如今還有幾個人能記得這些?1、壓水井老家的壓水井壓出來的水涼爽甘甜小時候渴了都爭著喝呢…...
  •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上了歲數的彭水人都有個習慣就是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這些老物件你認得多少?見過8樣以上的暴露年齡了
  • 圖片中的那些老物件即使你見過也未必叫得出它們的名字
    有很多的民俗日常生活用品的老物件,不客氣地說,很多的年輕人都不一定見到過。即使有些東西看到過,你也不一定能夠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來。以下羅列出的一些日常民俗老物件,都能叫出它們名字的人估計也得是耄耋之年的人了。即使能認識一半老物件的人們,也是半百以上的人了。不信嗎?你來認識一下吧!
  • 山西84歲老人使用的8個廚房老物件,圖6見過但叫不上名字
    兩位老人的土窯洞內很深,前邊部是個土炕是他們睡覺休息的地方,後邊是廚房,裡邊擺滿了農村廚房的各種炊具和用品,土窯洞的牆壁上老人家都是巧妙利用,攝影師拍到了一組廚房用品老物件,看看你能認識幾件。圖片中最右邊有個小物件你能認出來嗎?這是放在地面上的水缸,當地農民把它叫做水甕。它的高度一般都在1米以上,是以前晉南農村儲藏生活用水的物件。
  • 新區人記憶中的老物件,你家還有多少?
    許多從前用的老物件逐漸被更加先進的電子產品所替代,有的直接被廢棄掉了,而有的則變成了「古董」愛好者的收藏品。但是那些曾經鄉村的老物件卻見證了鄉村一日千裡的發展,也承載著人們太多美好的回憶。朋友們你們還記得那些曾經出現在生活中的老物件嗎?
  • 老物件裡的舊時光
    原標題:老物件裡的舊時光  老物件,指的是有一定年代的,很久遠的物品。它們有著時代的印記,是已經過去的那個時代的象徵,或者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物品。讓人一看到這個物品,就會回想起那個年代裡的人和事。
  • 高價回收:即將消失的「4種老物件」,圖一有收藏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物件都在不斷更新,一些物件不僅外貌發生了變化,就連功能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和成熟,為人們帶來很多便利。在很多80後眼裡,一些小時候用的東西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雖然現在很少能看見這些老物件的影子,但是在看到之後依然感到非常親切,而且還特別的有收藏價值。
  • 和平精英:這些「遠古物件」,象徵S1老玩家的身份,你見過幾個?
    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遠古物件」來判斷對方是S1老玩家呢?有些物件因為太稀有,可能很多玩家至今都沒有見過。S1戰鬥服S1戰鬥服是在刺激戰場當年開服的時候,當時的玩家只要達到鉑金段位匹配5場就能將其收入囊中。
  • 這些天津老物件,都認識的孩子幾歲了?
    這些天津老物件,都認識的孩子幾歲了? 那些曾見證我們成長的老物件 也漸漸淡出了日常的生活圈 並逐漸被人遺忘
  • 睹物思人,孩姥姥家的不是古董的老物件
    和孩子一起去姥姥家,看到一些老物件,稱不上古董,可也有些年歲了。自從丈人不在了,許多東西用不著,都被放到一邊,被忘記了。大哥心情好,就收拾了收拾,正好把一些東西收拾了出來!也把一些老的感覺給拾回來了!這個東西,網友們應該知道是什麼。
  • 怎麼給貔貅開眼?貔貅開眼是什麼?
    但是還有很多人對於貔貅的作用心存質疑,明明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物件,如何能夠為自己帶來財運呢?沒有經過開光的貔貅當然是不具備什麼招財闢邪的能力了,但經過開光之後,你就不能把貔貅當成一個普通的飾品了。不過,對於怎麼給貔貅開眼這件事,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談一談。說到怎麼給貔貅開眼,通俗點說也就是怎麼給貔貅開光。
  • 傳統手工藝讓農村老物件重新「活」起來
    在產業園的草編展廳中,草編的帘子、蒲團、草蓆、簸箕等讓人眼前一亮,這些用芨芨草、玉米皮等做成的各類農村老物件,不僅勾起了人們對農村生活的懷念,也裝飾了現代人的生活。如今,寧夏鹽池縣春雪文化產業園擁有兩個國家發明專利和兩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產業園帶動周邊村莊務工40多人,其中10餘人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 我的中鋼老物件,你有嗎?
    我的中鋼老物件 一路上,胡德才講述關於他與中鋼的情緣。裡屋,老財拉開了組合櫃的抽屜,抽屜裡面,各種榮譽證書、工資本、結業證、中鋼行為管理手冊等,所有關於中鋼的物件、念想全部鎖在了這個塵封的抽屜裡,這麼整齊的擺放著,怪不得人送外號「老財」。我著急的翻開了《聯營鐵廠內部管理手冊》,裡面記錄了職工守則、安全生產八條規定、冶煉車間及原料車間安全生產規則、以及各崗位的操作規程。
  • 佛山77歲眼鏡修補匠人:修補老物件,重拾舊記憶
    有人說,老一輩物件壞了總想著修一修繼續用,年輕人卻認為東西壞了就該換。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時代,「換新」代替「修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曾經街頭隨處可見的修補店,也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
  • 漢唐老物件|一人一物一故事
    老物件是一代人的記憶,收藏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很多的老物件,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但這些老物件是過往的見證。歲月易逝,經典留存,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下面跟隨小編去聽聽老人與「它」的故事吧!
  • 這些老物件在「講」舊時光
    我們總是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忽略了在我們生命中,那些承載著時光的老物件。它們,或許還堆砌在你家裡的儲藏室裡,或許早已隨著時光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在記憶深處,或多或少,都有它們的影子。日前,太原美術館正在籌備一場名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尚迴響」的大型展覽,不少市民聽到消息後,都積極地把老物件送到了籌備處,那些纏繞著時光、滲透著故事、陪伴你長大的老物件集體亮相時,似乎在娓娓講述那些成長歲月中關於年代和城市的記憶。
  • 追憶青海河湟文化 | 從老物件看新變化
    點擊播放 GIF 0.0M今天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家時代記憶展館,追憶似水流年,感受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懷舊文化。隨著城市的發展,老物件越來越少,為了把老祖宗的遺產保護下來,馬玉海傾盡所有,他收藏的這些老物件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劇中。馬玉海說:「經常有拍攝劇組聯繫他提供老物件的拍攝,他總是熱情幫助,而初心只有一個——就是傳承、宣傳、展示大美青海河湟地區的歷史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歷史,感受時代的變遷、祖國的發展。」
  • 77歲眼鏡修補匠人江啟燊:修補老物件 重拾舊記憶
    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當今,「換新」代替「修補」已成常態,街頭曾經隨處可見的修補店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在三水西南城區新風路上,有一家已經開了20年的眼鏡店,店面緊挨著西南武廟的側牆。店主江啟燊今年77歲了,19歲跟隨父親開店,從事「修補」工作已經58年。「眼鏡戴久了就會有感情,成為一段珍貴的回憶。」江啟燊說,眼鏡有價,感情無價。
  • 逝去的時光傷感情懷動畫《老物件兒》
    他心愛的沙發遺留在人世,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成為沙發的新主人,然而,卻不能像舊主人那樣細心呵護它……物件是生活的印記,體現出的是每個人對個別東西的獨特偏愛,歷經歲月的磨練,這種人與物的相伴便可稱作老物件情懷。
  • 吃老底子美食 重溫老物件 懷舊分享帶他們穿越時光
    近日,寧波市社會福利院開展了四期「穿越時光」懷舊分享社工小組活動,利用老物件、傳統美食等懷舊元素,引導長者回顧生命歷程,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記憶中的老物件老物件裡藏著時光的記憶,才會讓人不忍丟棄。這些老物件,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和老去。活動前期,社工在網上收集了老物件素材,「大塊頭」的錄音機、黑白電視機、煤油燈等等,都記錄著時光裡的故事。通過他們,老人們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