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2020-12-19 雷鋒網

今日,IEEE正式公布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新晉 Fellow名單中共有282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75位。

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三位學者的當選理由分別為:

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的貢獻

因對大規模生物數據可視化和定量分析的貢獻

因對機器學習癌症檢測和診斷的貢獻

這是醫學影像分析學術史上,IEEE Fellow當選華人數最多的一年。

與此同時,產業界也於2020年獲批多項NMPA三類證。

醫學影像AI,終於迎來了正統意義上的元年。

IEEE 是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學會,在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萬會員。IEEE會員有四級:student member,member,senior member,fellow。Fellow是其中最高級別,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

對於當選的感受,李純明教授表示驚喜。「這是我第一次被提名,而且準備有點匆忙。直到1月底才開始了解提名的詳細流程。」

他補充到,「與以往入選的Fellow相比,我的文章數少得有點『另類』。但是,我有5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0次,2篇超過2000次。從這個角度來看,IEEE Fellow的評審專家還是比較注重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並不會以文章多寡來評判候選者。

據雷鋒網了解,當選Fellow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至少要有5年的會齡,另外一個條件是要有5個Fellow的推薦。

據了解,一年IEEE約有250名左右的Fellow產生,相當於會員總數的0.1% 。去年,IEEE一共選出了295名新晉Fellow。

李純明教授向雷鋒網表示,「這次當選IEEE Fellow,要感謝徐晨陽博士的提名,以及寫推薦信的八位IEEE Fellow學者,他們都是這個領域的頂級學者,這也是他們對我的欣賞和認可。」

彭漢川教授也說到,「我非常感謝同行,特別是東南大學腦和智能研究院以及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眾多同事們。」

近年來,華人學者在世界頂級協會裡的身影越來越頻繁。今年,新增的IEEE Fellow中,華人學者高達75人,佔比26.6%,接近三成。

去年,中國科學院自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主任蔣田仔教授、中科院計算所周少華教授共同當選IEEE Fellow。

對於這一現象,李純明教授認為,「現階段而言,華人學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加入世界頂級協會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彭漢川教授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蔣教授、周教授,以及之前的沈定剛教授等都是相關領域裡面的IEEE Fellow。看到今年李教授和呂博士也同時當選,我覺得這個反映了大家對生物醫學影像相關領域的認可度,相信以後會有更多做出傑出貢獻的華人會進入這個序列。」

李純明教授簡介

李純明博士現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博導,電子科技大學-陸軍軍醫大學聯合數字醫學實驗室主任,東北大學兼職教授,國際數字醫學學會委員、共同創辦人,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數學與醫學交叉學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視學學會智能成像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錢學森創新委員會委員。

李純明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影像分析的算法研究與應用。在圖像分割和水平集方法的研究中做出了若干重要的貢獻,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多篇原創性的研究論文,包括五篇他引次數超過1000次的論文,其中一篇關於水平集方法的論文於2005年發表至今已經被引用高達2700多次;另外兩篇論文單篇他引次數為1800多次和2000多次,分別榮獲2013和2015年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李純明是國際上唯一的兩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該獎的學者。

在2020年愛思唯爾(Elsevier)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所有164個中國高被引科學家中排名第11。李純明2015年受邀擔任圖像處理頂級期刊IEEE TIP編委,2020年受邀擔任醫學圖像分析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編委。2017年發起並組織了首屆圖像計算與數字醫學國際研討會(ISICDM)。

彭漢川簡介

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創院院長,東大-艾倫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腦科學大數據負責人,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喬治亞大學等多個院校兼職教授。

彭漢川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腦科學和醫療應用中的腦大數據採集、管理、可視化、分析、知識挖掘、結構功能模型、人工智慧應用等前沿研究。

他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進行過研究,任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圖像大數據挖掘研究組組長。國際生物圖像信息學年會的發起人和現任指導委員會主席,兼任國際腦信息學年會的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腦信息學雜誌(Brain Informatics)和BMC生物信息學雜誌的共同主編(co-Editor-in-Chief及Section [Chief] Editor)。

他是美國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院會士(Fellow),獲得美國科學院2013年度最佳論文獎Cozzarelli Prize,2010 DIADEM Award等多個獎項。在高性能計算軟體硬體系統、智能算法、大腦三維地圖和腦重建研究等方面上的工作多次在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

呂樂簡介

呂樂博士是平安科技美國華盛頓DC研究院院長,曾任NVIDIA 資深研究經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床中心資深研究科學家、西門子美國研究院(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資深科學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哲學博士。

他的研究致力於改進現代醫學圖像理解和語義分析,以推動預防性醫學、精準醫學、癌症影像診斷治療以及醫療大數據等領域的革命性臨床工作流程實踐。到目前為止,他共發表了科研論文176餘篇、美國/PCT 專利54項,並獲得了 NIH 多項科研臨床貢獻獎勵、MICCAI 5年最有影響力論文獎和RSNA 2016/2018 年傑出論文獎。他曾多次擔任CVPR、MICCAI、 WACV和ICIP領域主席。

1996-2001年,呂樂博士分別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導師胡佔義)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導師沈向洋)進行研究。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在張正友博士的密切指導下完成研究工作。

目前,呂樂博士是IEEE Tr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的副主編,該期刊的影響因子高達17.8,他負責醫學影像方面的論文審稿工作。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四位成電人當選IEEE Fellow!
    近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IEEE)2021年度IEEE Fellow(會士)名單揭曉,我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純明博士因對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做出貢獻,當選2021
  • IEEE Fellow、AAAS Fellow 同日公布,數十位華人入選
    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當年會員總數的 0.1%。去年,機器之心對IEEE 2020 Fellow進行了報導。姓名:Ninghui Li 李寧輝,普渡大學入選理由:因對數據隱私和安全的貢獻而入選姓名:Shixia Liu 劉世霞,清華大學入選理由:因對視覺文本分析和視覺模型分析的貢獻而入選姓名 :Le Lu 呂樂
  • IEEE Fellow 2021 完整名單 及 2012-2020 IEEE Fellow 華人名單
    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且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會員總人數的 0.1%。由於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重慶大學廖曉峰教授當選IEEE Fellow
    11月25日,全球最大的非營利專業技術學會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公布2021年度Fellow名單,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廖曉峰教授成功當選,以表彰其在神經動力學系統和混沌密碼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這是重慶大學信息學科入選著名國際學術組織IEEE Fellow的又一突破。
  • 醫療影像AI的未來突圍戰| 中國醫學影像AI大會
    AI產學研用創新聯盟(CAIERA)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醫學影像AI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過去兩年,醫學影像AI行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我變革期,然而,從今年開始,行業不斷釋放出破局的信號,多個AI產品通過NMPA、FDA審批,正式進入商用環節。除此之外,醫學影像AI產品在抗疫中大放異彩,刷新了社會各界對AI產品的既有印象。新的社會環境下,如何緊跟技術變遷和行業發展大趨勢,醫學影像AI的學術研究與產業落地如何進一步突圍,都已經成為行業的新挑戰。
  • 2021年IEEE Fellow名單出爐,華人學者佔26.6%
    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且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會員總人數的 0.1%。由於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西工大新聞網4月3日電(記者 高瑩)日前,據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官網消息(原文連結:https://aimbe.org/2020-fellows/),今年增選156位會士,其中有11位中國學者。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文舸一教授當選IEEE Fellow
    近日,IEEE公布了2021年度IEEE Fellow(會士)名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文舸一教授憑藉其在對天線品質因數方向作出的突出貢獻,成功當選2021年度IEEE Fellow,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獲得此榮譽的第一人。
  • 清華大學5位教師5位校友當選2021 IEEE Fellow
    IEEE Fellow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每年由IEEE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或終身等級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作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每年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人數的1‰,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上海長徵醫院蕭毅教授:什麼樣的醫學影像AI產品,最具生命力?
    近日,由中國醫學影像AI產學研用創新聯盟(CAIERA)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醫學影像AI大會」,在上海落幕。雷鋒網作為本次大會的戰略合作媒體,進行了全方位報導。以下是蕭毅教授的報告全文,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與整理:什麼樣的醫學影像AI產品,是具有生命力的? 再通俗一些來講,什麼樣的影像產品能夠活下來? 今天的分享,是我在接觸很多人工智慧公司,並且與他們進行充分交流後,我的所思所想。
  • 疫情助推AI與醫療結合速度 醫學影像和醫療大數據走在前列
    在提升企業診斷水平和應用領域的同時,我們認為一定要抓住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契機,因為未來人工智慧輔助醫學診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延伸,其市場價值肯定比我們當前所處的行業更廣闊。」愛分析研究員姜凱燕對記者表示,相比其他醫療領域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探索,AI醫學影像賽道已進入商業化攻堅階段,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醫療大數據領域大放光彩。
  • ...口腔田衛東教授當選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Fellow
    近日,在舉行的第11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開幕式上,華西口腔醫學院田衛東教授當選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授予的「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FBSE, Fellow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IEEE Fellow 2021入選名單揭曉 華人學者高達75人佔比26.6%
    當選的中國大陸 Fellow來自清華、北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電、西工大、電子科大、北理工、南郵等多所知名高校。   IEEE 的全稱是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一個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如今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近 42 萬會員。
  • 華南理工大學朱繼忠教授入選IEEE Fellow
    據悉,IEEE Fellow為IEEE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均為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此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共有17人當選本屆Fellow。為服務於「健康中國」戰略和省市經濟轉型升級戰略需求,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不斷加大對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投入,包括依託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廣州國際校區新建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學科人才引進力度和公共平臺建設,學科呈現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在陸家嘴舉辦的「生命·影像——西門子醫療影像藝術展」,作為行業首個跨模態醫學影像藝術展,讓我們欣賞到了科技和藝術最完美的結合。展覽通過透視、重構、探索、輪迴四個板塊,分別展示了醫學影像技術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合作。希望引領大眾走進對醫療未來的無限想像。
  • VR技術顛覆傳統醫學影像設備教學模式
    傳統醫學影像教學痛點傳統醫學影像課程主要是講授式,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中大部分實驗項目是高投入、高危險和難實現的教學模式。醫學影像設備的高投入:包括 x 線設備、超聲設備、磁共振設備、CT 設備等。大部分醫學院校用於教學的影像設備是從醫院淘汰下來的。
  • 今天,兗礦新裡程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正式揭牌!
    今天,兗礦新裡程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正式揭牌!△院黨委書記楊傳華、副院長王愛亮為醫學影像中心揭牌黨委書記楊傳華、副院長王愛亮共同為兗礦新裡程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揭牌。
  • 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研究——超聲跨模態影像分析
    如果同時利用這兩種不同模態的醫學影像進行分析,就可以提高腫瘤邊界劃分的準確度。但在實際中,同時擁有多種模態的醫學影像數據量十分稀少,此時缺失多模態影像生成就顯得十分重要。多模態醫療影像分析技術的發展涉及到各個模態之間的交互、遷移以及對齊,且需要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面臨著以下挑戰: 數據集數量:深度學習能取得的主要性能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樣本訓練數據集。有限的數據集已成為深度學習方法在醫學超聲圖像分析中進一步應用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