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攝像頭實現人臉解鎖,「光貞智深」選擇採用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

2021-01-20 36氪

去年 9 月,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智慧型手機 iPhone X,首次在智慧型手機上前置深度攝像頭,支持人臉3D數據採集,並實現基於3D信息的刷臉解鎖功能。後經業內人士拆解分析,了解到其採用的是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成像技術。

我近期接觸到一家致力於深度識別技術研發的公司——「光貞智深」,其研究的的核心技術就是利用 830nm/940nm 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實現深度成像。目前團隊已經開發出兩種方案,一種是基於晶片的深度成像,一種是基於純軟體算法的深度成像。

光貞智深認為,深度信息正在手機、工業測量、無人車、機器人、監控行業、增強現實方面得到應用。

公司市場總監李志華介紹,「目前實現『刷臉』功能的手機並不在少數,採用的均是傳統的平面攝像頭。相比較而言,深度攝像頭因為同時採集了縱向距離信息,能夠更好的感知三維空間,對照片、視頻等『平面型』欺詐手段能做到天然防偽,因此安全等級更高;同時其採集的信息也更豐富,在誤識率和拒真率上表現較傳統攝像頭都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攝像頭採用近紅外雷射主動投射能夠適應黑暗環境,所以在夜間使用手機也可實現面部識別。

從左到右的成像效果依次為:光貞智深、微軟 Kinect(結構光技術)、國內 A 競品

光貞智深創始人兼 CEO 餘大勇告訴 36 氪,目前光貞智深純軟體算法的方案已經具備多項突出優勢,包括:

成像快,Android 手機達到 30fps;光學畸變容忍度達5%,可降低對光學器件工藝要求,提高生產良率,且抗機械變形即抗摔;裝配過程無需調節,降低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保證量產能力;更好的亞像素估計,提高 Z 軸測量精度;快速初始校準算法,一幀圖像時間可完成全部形變、溫度校準和成像計算;同一算法,可以用於主動單目和主動雙目,都能高質量成像;在手機人臉解鎖場景,速度快,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集成到智慧型手機上時,因為不需要獨立的晶片,此方案具有成本低、體積小的突出優點。光貞智深還擁有基於晶片的成像方案,能夠根據市場特點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光貞智深目前正與國內知名光學模組廠商接觸,已製作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深度攝像頭 Demo,並開始和多家手機廠商接觸,將以「光貞智深+光學模組廠商」的組合形式為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深度攝像頭。

Canalys 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 4.59 億部,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對 3D 面部識別的需求增加,使市場對深度攝像頭的需求日趨強烈。同時,光貞智深還將涉足工業檢測、民用門禁系統等領域。

按照每年 1000 萬部手機計算,手機深度攝像頭模塊年營收將超過數千萬元/年。由於光貞智深在手機深度攝像頭方面提供軟體算法,所以基本不需要其他的成本。

未來,光貞智深希望向 3D 建模列印、工業流水線檢測、軍/民門禁系統、AR應用、體感控制、手勢識別、智能物流監測等方向延伸拓展,餘大勇表示,「這些都是深度識別技術所適應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將提供以深度識別為核心、集成上層硬體和軟體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光貞智深已於 2016 年完成天使輪融資,團隊前身是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深度識別項目組,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在深度測量、人體姿態識別、手勢識別方面取得多項成果,並形成了完整的解決方案。而為了更好實現技術落地,團隊創立了光貞智深,希望將深度視覺感知技術應用於更多領域。

相關焦點

  • 能解決3D人臉識別所有漏洞?小鈷科技雙目散斑結構光技術亮相央視
    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人臉識別進入到3D人臉識別2.0時代,並逐漸發展出三種主要技術路徑:1、雙目立體視覺(基於視覺差原理,將雙攝像頭捕捉的圖像返回測算距離差從而形成深度信息);2、3D結構光(發出特定編碼結構光,感知目標深度信息);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技術成熟,相比較雙目攝像深度圖像可以做到相對較高的解析度。缺點:3D結構光技術在iPhone的帶領下在手機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最新的人臉支付系統的硬體多採用3D結構光,比如支付寶和奧比中光合作、騰訊和華捷艾米合作。
  • 樂橙人臉鎖:3D結構光人臉識別,開啟刷臉時代!
    樂橙T300F人臉鎖到底怎樣?很多人對人臉識別鎖抱有遲疑的態度,到底人臉鎖好用不好用,一起跟著我來看看吧~包裝樂橙T300F人臉鎖的外包裝採用了質地堅韌的黃褐色牛皮紙,這種牛皮紙在有水滴滴落在包裝上時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 3D結構光、APP管理、多場景模式,樂橙T300人臉鎖原來這麼好用
    01.3D結構光人臉識別開鎖  樂橙T300F人臉鎖內嵌專業級3D結構光模組,通過搭載4顆智能Sensor(點陣投影器、距離傳感器、紅外攝像頭以及泛光照明器),在近距離條件下提供mm級精度的三維數據,來高效、安全、精準地完成人體感應、活體AI人臉識別。
  • 下一代iPhone都會用的TOF攝像頭,到底是什麼?
    (圖自推特 @OnLeaks)  從曝光的渲染圖看到,新款iPhone最大的改變是採用了與華為Mate20系列類似的「浴霸」式後置攝像頭設計。   與之相對的,是目前多家廠商在面部識別上所採用的3D結構光技術,iPhone X、OPPO Find X都是採用了3D結構光方案。
  • 人臉驗證產品怎麼做?
    硬體配置不同,採集到的數據不同軟體產品,關注手機攝像頭配置。比如說安卓千元機,一般都是普通RGB攝像頭,只能獲取到用戶臉部的2D信息,比如色彩梯度等,而蘋果手機X及以上配置了3D深度攝像頭。iPhone11起,還為FaceID增加一個多角度傳感器,可以捕捉更寬的視野,讓用戶可以不用臉部太靠近攝像頭就可以完成解鎖(https://support.apple.com/zh-hk/HT208108 Face ID官方介紹,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硬體產品,則要考慮攝像頭選型,一般都是選深度相機。
  • 專訪模組廠商:人臉識別中單攝像頭和雙攝像頭該如何選型
    以人臉識別的重要部件攝像頭為例,各類產品不僅價格、款式不同,並且還有單目和雙目區分。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近期在2020高交會,筆者對專注做影像採集行業、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攝像頭模組廠商金視康康總經理何世錕介紹進行了一場關於人臉識別攝像頭如何選型的深度溝通。關鍵點一:選單目還是雙目?
  • 屏下指紋盛行當下,手機解鎖方式經歷變化你知多少?
    但是隨著技術發展,迄今為止,屏下指紋已經成為了旗艦手機的標配,不管是解鎖速度還是準確率,都和一般的指紋解鎖不相上下了。人臉解鎖這些應用知多少?在2011年發布的Android 4.0中,谷歌就已加入人臉識別的功能。受硬體所限,只能通過算法,用前置攝像頭記錄面部信息進行識別。
  • 電子元器件之光學產業鏈深度研究報告:多功能疊加多場景
    3D 人臉模型完成解鎖,並在隨後的 iphone 系列中 延續了這一方案。在蘋果手機開啟 3D 感知生物識別浪潮後,2018 年 10 月,華為在其發 布的 Mate 20 Pro 前置攝像頭中也採用了自研 3D 結構光方案。結構光是基於雷射散斑原理,通過採集物體的三維數據構建 3D 模型,具有成像精度較高、 反應速度快與成本適中的特點,主要用於近距離 3D 人臉識別,實現手機面部解鎖、智能 支付等功能。
  • 實戰人臉識別安全性,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體驗
    之前曾推出多款智能門鎖、智能貓眼、攝像頭等產品,小嘀是德施曼旗下的的子品牌,這次我購買的是德施曼小嘀系列的R5智能門鎖,是首款支持3D人臉識別的門鎖。包裝整體採用了牛皮紙色環保紙箱,外面除了品牌標識之外沒有多餘的其他裝飾,右上角的米家標識表示這款門鎖可以接入米家操作。
  • 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 GDPR 生效;騰訊上線「下飯視頻」;中...
    在今年初,華盛頓大學人工智慧專家 Pedro Domingos 教授的發推特:GDPR 要求算法有可解釋性,這讓深度學習成了違法行為。(來源:新浪科技、新智元)騰訊再加短視頻籌碼:上線橫屏產品「下飯視頻」在復活微視之後,近日,騰訊再上線了一款短視頻產品「下飯視頻」,產品形態為橫屏短視頻。
  • 商湯科技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解決方案獲得ZOL年度行業創新獎
    其中,商湯科技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解決方案榮獲2020年度行業創新獎, 引領產品技術創新,取得了跨越性的突破。商湯科技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解決方案為智能門鎖提供了全新的解鎖方式,可以實現在大角度和不同光線環境下通過人臉驗證準確解鎖,並通過活體檢測等功能防範高清照片、屏幕翻拍、人皮面具等惡意攻擊,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入戶體驗。
  • 人臉識別背後的惡魔:總有人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想要變成你
    在 iPhone X 風騷的劉海裡,藏著一枚 True Depth 攝像頭,以及紅外相機、點陣投影器等其他元件,Face ID 使用了「3D 結構光」技術,能夠把機器眼裡的你從平面變為立體,有效抵擋照片攻擊。
  • Google Pixel 4 信息匯總:除了 「浴霸」攝像頭還有什麼亮點
    背面:官方爆料「浴霸」攝像頭此前曾有爆料說Pixel 4將採用「浴霸」布局的攝像頭,或許是Google覺得洩漏圖太醜了,於是官方放出了Pixel 4背面的圖片——還是像「浴霸」啊!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下代iPhone也將採用相似的矩形攝像頭布局,我們可以期待一下未來的「浴霸大戰」了。背部同時使用亮面和磨砂兩種工藝(Pixel 3是玻璃、Pixel 3a是塑料)已經成為了 Pixel家族的標誌性的設計,不過Pixel 4將不再沿用。從官方圖來看Pixel 4的背部將是完整一塊,具體的材質還不能確定。
  • iPhone 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為什麼給了雷射雷達?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旗艦手機攝像頭從 2016 年開始,以大約每年 1 個攝像頭的數量在增長,有人調侃說麻將「八筒」將是所有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終極歸宿。 今年全新一代 iPhone 發布前,不少人推測 iPhone 12 Pro Max 會配備第四顆攝像頭,           沒想到 iPhone 12 Pro 系列在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放置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 不按「常理」出牌,一直是蘋果的「常理」。 LiDAR 是什麼?
  • 紅外LED
    LED、VCSEL」 應用市場分析報告    2019-12-03
  • 用3D列印模型測試人臉識別解鎖:只有蘋果「失敗」了
    在如今的智慧型手機上,人臉識別功能已經相當普及了,它被大多數人視為比普通字符更為安全的密碼功能,不過真的有那麼安全嗎據外媒日前報導,「福布斯」雜誌員工託馬斯·布魯斯特(Thomas Brewster)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個精度較高的頭部模型,並使用市面上5款高端機型進行了人臉識別解鎖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