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模組廠商:人臉識別中單攝像頭和雙攝像頭該如何選型

2020-12-18 站長之家

專訪模組廠商:人臉識別中單攝像頭和雙攝像頭該如何選型

隨著智能硬體普及程度日漸提升,其產品種類也更趨於多樣化,以適配更多的需求場景。以人臉識別的重要部件攝像頭為例,各類產品不僅價格、款式不同,並且還有單目和雙目區分。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

近期在2020高交會,筆者對專注做影像採集行業、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攝像頭模組廠商金視康康總經理何世錕介紹進行了一場關於人臉識別攝像頭如何選型的深度溝通。

關鍵點一:選單目還是雙目?具體還需看活體檢測需要

單目攝像頭主要是RGB攝像頭,配合單目算法可快速完成採集,將高質量圖像輸送給後端進行識別比對,適用於人臉布防、精準推廣、客流統計、門禁管理等應用場景。此類攝像頭配合適當的活體檢測算法,即可做到單目活體檢測。比如金視康就通過引入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免費開放的ArcFace人臉識別算法,實現了靜默式的活體識別,全程無需用戶動作配合。此外藉助ArcFace算法,還能快速實現人臉識別、年齡檢測、性別檢測、大面積遮擋下的人臉識別等全套功能。

雙目攝像頭則是在RGB攝像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IR紅外鏡頭,兼具近紅外光和可見光的視頻採集功能。基於紅外成像原理,屏幕類無法成像,故而其天生具備抵禦屏幕成像的假臉攻擊能力。

因此相對單目攝像頭,雙目攝像頭在對抗假臉攻擊的防禦能力上,更勝一籌。比如金視康熱賣的500萬雙目寬動態人臉識別攝像頭就採用了虹軟免費ArcFace算法的IR雙目活體技術,基於紅外成像原理及深度學習算法的高魯棒性,其對於紙質照片、屏幕照片的防禦力相當優秀。

但由於硬體上的差異,雙目活體相比單目RGB活體來說成本相對提升。總的來說,單目人臉識別解決方案部署方便、成本低,而雙目人臉識別方案在活體檢測方面精準度更高,且對光線變化、背景環境複雜等因素適應性更強,可支持真正的無人值守。所以在選型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應用場景、想要達到的活體效果,以及最終成本進行具體考量,平衡各方需求,不能一概而論。

關鍵點二:攝像頭成像核心組件及關鍵參數

攝像頭的工作原理是將光信號轉換成圖像信號,因此強光、逆光、暗光等複雜的光環境會直接左右攝像頭成像質量。而攝像頭成像質量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到人臉識別和活體檢測的使用效果與體驗。故而開發者在進行產品選型時,還應該關注攝像頭成像核心組件及關鍵參數,以保證前端採集的圖像質量符合人臉識別要求。

在鏡頭、圖像傳感器、DSP圖像處理器這三個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核心組件中,鏡頭主要承擔捕捉物體、將拍攝圖像聚焦於圖像傳感器上的任務,其主要參數有視場角、光圈、CRA、畸變、眩光等。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一般採用對焦速度快、成像質量穩定、測光準確的定焦鏡頭。

對於負責把光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輸出的圖像傳感器,其主要參數包括傳感器尺寸、有效像素、像素元尺寸等,推薦具有集成度高、功耗小、速度快、成本低等特點的CMOS傳感器。最後是將數字圖像信號優化處理後傳到人臉識別設備的DSP圖像處理器,優質的DSP可以提高原有晶片寬動態範圍30%以上。

為了進一步方便開發者,金視康推出了融合動態場景、逆光場景、高光場景等多達6個場景的「多場景模式」,將多個場景模式全部兼容到一個攝像頭中,通過攝像頭自動判斷場景中的光環境,然後調用相應模式,以此做到某一特定場景下人臉識別效果最佳。

據介紹,這也是金視康在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產業鏈市場上線的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中最熱門的一款產品。而該產業鏈市場則是由虹軟視覺開放平臺今年重磅推出的一個專注構建產業上下遊生態的商業平臺,目前已經上線了從算法到硬體,從整機產品到各類行業解決方案的一系列優質產品,可以為供給端與需求端實現精準對接,有效縮短人臉識別產品從需求到落地的時間。

關鍵點三:如何測試產品的基礎功能與可靠性?

要保證產品在落地後能夠流暢使用,測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攝像頭模組來說,其基礎性能測試包括正常拍攝測試環境中的解析力測試、花屏測試、線條測試、偏色測試和白板測試環境中的暗角測試、髒汙測試、壞點測試。

其中,解析力是指攝像頭模組所能達到的清晰度及圖像的細節表達能力。比較直觀的評價方法是,通過拍攝ISO chart測試,目視辯識圖中的黑白線對,看人眼可以辨識黑白線對的極限線條數值。相同環境下,還需檢查圖像有無花屏、線條、偏色等異常。而在白板測試環境中,通常會檢查暗角,以檢測模組的亮度均勻性,檢測鏡頭內有無髒汙異常,檢測晶片有無亮點、壞點異常。

在這所有環節中,測試不僅僅是提出Bug,更是對開發和產品設計改進的重要一步,因此測試工作往往帶有極強的專業性和對產品效果的嚴謹。如果想要省去這種大量的選型、開發、測試周期,還是建議需求方直接到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產業鏈市場進行直接採購。

金視康總經理何世錕總結:「這幾年我們在人臉領域發展得還算不錯,從2018年到2020年,年增長率都超過50%。通過跟虹軟配合,我們也做了好多不同方案、不同成本的攝像頭模組,主要就是應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選擇,方便他們簡單、低成本地使用,同時也給更多想做人工智慧領域的客戶降低進入行業的門檻。」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深度攝像頭實現人臉解鎖,「光貞智深」選擇採用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
    去年 9 月,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智慧型手機 iPhone X,首次在智慧型手機上前置深度攝像頭,支持人臉3D數據採集,並實現基於3D信息的刷臉解鎖功能。後經業內人士拆解分析,了解到其採用的是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成像技術。
  • 人臉識別通道的快速搭建技巧
    人臉識別1:N模式1:N是系統採集了某人的一張圖像後,從海量的人像數據底庫中找到與當前使用者人臉數據相符合的圖像,通過一一比對找出「你是誰」。例如辦公樓的人臉考勤門禁,通過攝像頭自動抓取人臉照片,在底庫中查找你是否為該辦公樓某公司的職員,匹配成功後智能打卡並放行。
  • 華為P40系列的前置雙攝像頭到底隱藏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現如今,隨著Vlog和直播的流行,一款手機的前置攝像頭的攝影能力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以華為P40 Pro為例,它就採用了一枚32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一枚景深攝像頭。其中,3200萬像素主攝可呈現質感細膩的靜態影像,還能拍攝4K超高清視頻,保留肌膚紋理、髮絲、睫毛等豐富細節。
  • 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同比上升20.3% 概念股有哪些?
    舜宇光學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稱,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同比上升20.3%,主要是因為公司手機攝像模組市場份額上升;車載鏡頭出貨量環比上升21.4%,主要是因為客戶端的出貨正在逐步恢復。
  • 下一代iPhone都會用的TOF攝像頭,到底是什麼?
    後置攝像頭由3顆鏡頭和1顆閃光燈組成,整個攝像頭模組則上移至機身背面左上角。  雖然我們已經對三天兩頭就出現的iPhone爆料見慣不怪,但這一次渲染圖的曝光還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好大一陣騷動。「醜」和「抄襲」是出現最多的字眼,而「賈伯斯的棺材板」又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壓不住」。而善於總結的網友則一言蔽之:Made by Apple,Desgined by HUAWEI。
  • 關注車載攝像頭模組,自動駕駛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就需要藉助攝像頭模組,車載鏡頭會很快覆蓋到高端的主流車型,讓無人駕駛更加智能、安全,也來得更早。攝像頭模組是汽車的「眼睛」,是構建汽車感知能力的基礎。隨著ADAS的普及,車載攝像頭從後視發展為包含前視、側視、環視、後視、內視的綜合方案。隨著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車用攝像頭的數量和需求有了更大的提升。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大勢所趨如果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兩大趨勢成立,那麼如何實現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就是擺在AI企業面前的兩個技術問題,這正是本篇文章紐豪斯要為大家介紹的「深度相機技術」。寫文章要有深度,做AI同樣需要有深度,深度可以全息刻畫一個目標對象,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度相機的分類下圖所示:
  • 人臉識別開發技巧揭秘
    事實上,人臉識別算法在實際部署中存在一些編程開發策略,能對識別效果和識別速度產生顯著影響。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的「從零學習人臉識別」技術公開課第七期——《人臉識別應用方案(PC和設備端)》對此做了詳細闡述(完整課程可搜索「從零學習人臉識別」),將主要從人臉追蹤、雙目活體對齊、圖像質量檢測和特徵值提取技巧等進行系統性介紹。
  • 細思極恐,Apple Watch屏下攝像頭與指紋識別專利曝光
    e-SIM普及之後,智能手錶有了獨立上網、打電話的能力,但即便強如蘋果的Apple Watch系列,至今都沒有人臉或指紋識別之類的任何生物識別功能。要保證隱私安全,用戶依然手動輸入密碼。
  • 「人臉識別」事故頻發,我們是否該說「不」?
    也因此,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對其設置更為合理和科學的監管規則來保護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01巨大市場背後的爭議所謂人臉識別技術,是生物識別技術的其中一種,主要是基於臉部特徵信息,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並自動進行檢測與追蹤等一系列相關技術,在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包括掃臉支付、掃臉認證、掃臉過門禁閘機、掃臉乘坐電梯等場景。
  • 手機攝像頭OIS光學防抖論壇即將開幕
    《手機報》將於9月12日在東莞松山湖帝豪酒店舉辦《走入「OIS光學防抖」時代》主題論壇,屆時將有國內一線終端品牌廠商以及攝像頭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計500餘人參加。本次論壇將圍繞手機攝像頭OIS光學防抖技術進行全方位的討論與對話,針對OIS防抖技術分析、如何解決OIS穩定性及良率問題、攝像頭模組廠家目前在OIS的市場及技術解析、2014年高端攝像頭技術趨勢分析等主要問題進行演講。目前OIS基本常用的有兩種技術,一種是SHIFT(平移式)方式,另一種是TITLE(移軸式)方式。
  • iPhone概念設計:後置攝像頭模組用作副屏
    本文轉自【威鋒網】;為了突出差異性,各家廠商都在施展渾身解數,以「穩」為主的蘋果,在手機的迭代設計上走的路並不激進,但也有人認為,蘋果應該從最新的概念中汲取靈感,例如採用 iPhone 的後置攝像頭來當作輔助屏幕(副屏)。
  • 一加發明的攝像頭「消失術」,玄機原來在玻璃上!
    一向低調的一加手機在創新領域也不將就,苦心鑽研的攝像頭「消失術」即將在 CES 上展示,有望改善後置多攝像頭排列設計難題。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日漸提升的拍照需求,堆砌攝像頭配置成為手機廠商們的標配。廣角攝像頭、微距攝像頭加上超長焦攝像頭,如今的主流旗艦手機,三攝像頭成為起步配置,四攝、五攝也不在少數。誠然,搭載多個攝像頭可以為智慧型手機提供諸如變焦、更好的 HDR、人像模式、3D 和低光攝影等一系列新功能,但這樣做也使得製造商面臨新的挑戰,那就是如何處理多攝像頭排列設計。
  • 無處安放的手機前置攝像頭將會何去何從?
    當智慧型手機來到全面屏時代,屏幕邊框需要儘可能收窄縮小,這個時候前置攝像頭就成了全面屏進程的唯一障礙,怎麼放置前置攝像頭成為了手機廠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往後的一段時間裡,也有不少安卓手機採用了劉海屏設計,不過大多數安卓手機並沒有加入3D人臉識別模塊,只是單純地放置前置攝像頭和距離傳感器等硬體,因此劉海的面積相對會小很多。實際上,不需要寬大的劉海設計也能放置前置攝像頭,水滴屏就是另一種方案。
  • 丘鈦科技:11月攝像頭模組銷售量按年跌16.8%
    丘鈦科技(01478)公布,今年11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為3495.3萬件,按年跌16.8%,按月跌6.3%,其中800萬像素及以下攝像頭模組1192.4萬件,按年跌26%;3200萬像素及以上攝像頭模組934.6萬件,按年升62.5%。
  • 快訊:12隻人臉識別概念股飄紅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吳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步,人臉識別行業應用場景更加廣闊,新的市場投資機會應運而生。6月8日午後開盤,滬深兩市股指震蕩微漲,截至13:15(下同),人臉識別概念股整體漲幅超過1%。個股方面,12隻人臉識別概念股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賽為智能漲幅居首,達到6.49%,大華股份、高新興、蘇州科達等個股漲幅也均在3%以上。
  •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人臉識別
    張晉東教授參與的大熊貓研究團隊與鄭伯川所在團隊進行合作,以25隻圈養大熊貓的6.5萬張面部照片為基礎,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成功建立大熊貓面部識別網絡,平均識別率達到95%,解決了大熊貓長期野外跟蹤和監測數據沒有合適方法來識別和監測大熊貓目標個體的技術難題,可用於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生活史和社會機制等研究中。
  • 算法推薦 | 在iOS14與Android11系統上,App開發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算法推薦 | 在iOS14與Android11系統上,App開發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智慧型手機堪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機械義肢,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 度目大大降低人臉識別門檻
    iPhone SE從配置和外觀上來看,就是iPhone8的升級版。不支持5G、不支持人臉解鎖、不支持大屏、不支持多攝像頭等等。但是依舊支持蘋果3月銷量猛漲了4.14倍。近日,國外研究公司Loup Ventures也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iPhone SE將於未來12月內售出3000萬部!
  • 現在全面屏手機這麼火,為什麼就沒有一家放棄前置攝像頭呢?
    前置攝像頭的重要性可能你沒有意識到,他的重要性還是非常大的,作為手機 廠商不會輕易放棄的,對於很多的用戶而言,他的價值也非常的大!前置攝像頭科不僅僅是自拍和面部ID識別、社交軟體視頻通話這麼簡單,他的價值還有人臉識別、包括發現人物靠近的時候點亮屏幕技術都需要通過前置攝像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