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薦 | 在iOS14與Android11系統上,App開發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2020-12-11 站長之家

算法推薦 | 在iOS14與Android11系統上,App開發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智慧型手機堪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機械義肢,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除了手機作業系統自帶的人臉解鎖,大量App也引入了人臉識別以進一步完善產品功能,譬如政務和金融類App會通過人臉識別進行用戶身份核驗,相冊管理App通過以此進行照片分類,攝影攝像類App則通過人臉檢測進行對焦和美顏……

儘管手機上發生的人臉識別都在同一套硬體上運行,然而App並不能調用作業系統自帶的人臉識別功能,而是需要在開發中引入第三方算法。在算法類型的選擇上,大致有API和SDK兩類。考慮到如今App開發通常需要兼容多版本iOS和Android系統,所以算法最好能同時適配iOS14 與Android11 這兩個作業系統的最新版本。

【適用App的人臉識別算法選型】

API和SDK是人臉識別算法的不同應用形式,與識別準確率無關,取決於算法廠商究竟是開放可以調用人臉識別功能的接口(API),還是直接提供人臉識別軟體的安裝包(SDK)。

API本質上是「在線請求,返回結果」:算法廠商將算法布置在雲端,把接口向有需求的公司開放。本地端只上傳照片,並接收結果。整個人臉識別過程都在雲端進行,消耗雲端算力。SDK是軟體開發工具包。算法廠商將人臉識別功能封裝成SDK,分發給其他公司使用。使用時需要下載安裝軟體包,算法在本地端運行。

API由於消耗雲端算力,所以難以完全免費。通常算法提供商會根據調用量收費,目前業內知名的幾大公司均採用此類模式。但是考慮到APP用戶一般規模量較大、使用頻繁,大規模調用下的高成本,將成為中小企業不小的成本負擔。

另外,由於API的人臉識別數據需要上傳和存儲在雲端,必須要在有網絡的環境下使用,算法運行速度受網絡狀況影響較大,也存在一定的數據洩露風險。對數據安全性要求較高,或是需要在無網絡封閉環境下應用的場景,就不適合使用人臉識別API。

SDK與API恰好相反,所有運算都放在本地端進行。API的缺陷恰好成了SDK的優勢,以業內公認在人臉識別SDK領域可能最具影響力的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為例,它免費提供的ArcFace SDK能夠本地運行,離線使用,不受網絡環境影響,響應速度極快;人臉數據也儲存在本地,無需與服務端進行數據交互,安全性更高;正因為算法是本地運行,使用時也就無需為雲服務和網絡流量支付成本,這也是能免費提供給開發者使用的重要原因。

圖片源自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官網

在ArcFace的基礎上,虹軟視覺開放平臺還推出了增值版算法ArcFace Pro App,性能進一步提升,1:N支持萬人級人臉場景,RK3399 平臺1 萬人全流程時間400ms以內,支持包括IOS14 和Android11 在內的多平臺和多版本系統。

該算法適用於大規模量級的App應用場景,涵蓋採集、比對、活體、識別、人證等功能,實現毫秒級識別,適配市場主流鏡頭模組、晶片方案,讓App輕鬆接入人臉識別能力,實現刷臉登錄、實名認證、娛樂應用等功能,並配有專人對接提供技術支持,讓算法集成也不再成為難題。

【App端算法應用實例】

業內知名的學前教育服務平臺掌通家園就採用了ArcFace Pro App,而無需為每日高額調用量付費。為解決家長和校園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掌通家園推出了「掌通時光集」功能:通過文字、圖片、語音及視頻等多樣化載體,記錄幼兒在學校從上學到下課、從入園到畢業的精彩瞬間。

但是在該功能上線初期,全靠幼兒園老師上傳照片、視頻後,手動進行分類並添加標籤。這使得教師需要在照顧孩子們的同時,投入大量精力,且往往難以做到分類的準確和及時。引入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的ArcFace Pro App後,教師們只需上傳學生照片和視頻,無需額外操作,系統即可自動識別、快速歸類屬於每位孩子的照片和視頻,並及時推送至家長手中的APP內。

圖片源自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官網

離線使用則是ArcFace SDK的另一大優勢。在部分人跡罕至的極端場景中,網絡難以部署到位,但又需要人臉識別來核驗用戶身份,譬如護林員在大山深處進行林場巡邏。

為確保護林員抵達特定地點完成巡檢,管理系統會要求護林員抵達特定地點後打開軟體進行身份核驗。此時手機自帶的GPS導航系統仍然能接受到衛星發出的信號,因此能確定護林員身處位置,但由於網絡不暢,人臉識別API無法發揮作用,ArcFace SDK則能夠順利使用。打卡完成後,當巡檢員回到有網絡的區域,手機管理系統會自動上傳打卡記錄,從而實現巡檢管理的閉環。

總體而言,人臉識別API和SDK各有千秋,需要開發者根據實際場景選擇使用。目前支持iOS14 和Android11 版本系統的人臉識別SDK並不多,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的ArcFace Pro App已經實現對該版本的支持與優化,值得開發者嘗試一下。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推薦算法系統/人臉識別/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高級實戰課
    包含了推薦算法系統實戰、深度學習人臉識別實戰、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實戰等高級前沿的精品課程,下面分別介紹下各個實戰項目:1、推薦算法系統實戰首先推薦系統不等於推薦算法,更不等於協同過濾。推薦效果最終要應用到線上平臺去,在App或網站上毫秒級別的快速展示推薦結果,這就需要推薦的在線Web引擎服務來保證高性能的並發訪問。這麼來說,雖然算法是核心,但離不開每個子系統的配合,另外就是不同算法可以嵌入到各個子系統中,算法可以貫穿到每個子系統。從開發人員角色上來講,推薦系統不僅僅只有算法工程師角色的人就能完成整個系統,需要各個角色的工程師相配合才行。
  • 人臉識別開發技巧揭秘
    事實上,人臉識別算法在實際部署中存在一些編程開發策略,能對識別效果和識別速度產生顯著影響。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的「從零學習人臉識別」技術公開課第七期——《人臉識別應用方案(PC和設備端)》對此做了詳細闡述(完整課程可搜索「從零學習人臉識別」),將主要從人臉追蹤、雙目活體對齊、圖像質量檢測和特徵值提取技巧等進行系統性介紹。
  • 人臉識別訪客系統
    1、 系統介紹  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和人臉識別深度算法進行結合,實現全新的人臉識別自助訪客系統。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將傳統的「守候式」門衛訪客登記系統更新為自助驗證加人臉識別聯動授權的模式,增加了訪客審核的安全性,同時節省了訪客驗證的效率和企業單位的人力成本。
  • 人臉識別通道的快速搭建技巧
    人臉識別通道屬於應用比較廣泛的一類人臉產品,在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樓宇等領域已經漸成主流。但人臉通道實現起來並不容易,涉及到人臉識別算法、性能,硬體適配調優等多個領域。所以這次專門針對人臉識別通道整理了一份實用文檔,希望能夠為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
  • 人工智慧入侵,安防視頻監控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流媒體視頻行業的發展,AI智能視頻圖像分析——人臉識別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有很多基於人臉識別的應用和產品也逐漸進入到大眾的生活,比如人臉支付,人臉打卡,地鐵、火車站的人臉刷票等等。還有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找人,甚至有機場和車站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尋找可疑人員。
  • 專訪模組廠商:人臉識別中單攝像頭和雙攝像頭該如何選型
    以人臉識別的重要部件攝像頭為例,各類產品不僅價格、款式不同,並且還有單目和雙目區分。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近期在2020高交會,筆者對專注做影像採集行業、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攝像頭模組廠商金視康康總經理何世錕介紹進行了一場關於人臉識別攝像頭如何選型的深度溝通。關鍵點一:選單目還是雙目?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著天然的適用場景,比如人證合一比對(身份證實名認證)、人臉門禁系統、人臉考勤系統等場景,這些都是基於人臉,故而存在市場剛需。大勢所趨如果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兩大趨勢成立,那麼如何實現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就是擺在AI企業面前的兩個技術問題,這正是本篇文章紐豪斯要為大家介紹的「深度相機技術」。寫文章要有深度,做AI同樣需要有深度,深度可以全息刻畫一個目標對象,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度相機的分類下圖所示:
  • 隱私終結者:火遍美國的人臉識別App,用一張照片「順藤摸瓜」
    但是很多人也在擔心一個敵託邦的未來,所以在歐美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非常牴觸。美國一個爬取了30億張公開照片的新興人臉識別app正在贏得美國警方的青睞,但也遭到了新的擔憂。Clearview AI設計了一款突破性的面部識別app。你給某人拍了張照片,然後把照片上傳就能夠看到那個人的公開照片以及照片的相應連結。這套系統的骨幹是一個資料庫,裡面含有Clearview 聲稱從Facebook、YouTube、Venmo 及數百萬其他網站上抓取過來的30億張圖像,這個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美國政府或矽谷巨頭建立的任何東西。
  • 如何簡單低成本地打造人臉識別產品?百度新硬體帶來答案
    軟體層面則繼承了百度人工智慧的技術精華,內置基於Linux系統+Qt界面的軟體和人臉識別算法,最大支持20萬人臉數據底庫,可以實現25幀/秒的雙模並行人臉活體檢測,端到端耗時則可以控制在150ms內。這個開發套件在軟硬體上都不含糊,就是源自百度希望大幅簡化人臉識別設備研發流程的願景。
  • 人臉識別系統進入海關檢查,去香港代購要小心了
    深圳海關正式啟用抓水客系統在原有的海關E道基礎上加入了人臉識別功能這強大的人臉識別系統在識別到你的樣貌之後你的過關時間、過關次數、有沒有被退港……這些資料通通會顯示出來並且口岸附近會布控很多監控攝像用來採集人臉數據頻繁出現在口岸附近的人將會被拍下來
  • 具備活體檢測功能的人臉識別系統意味著什麼?
    由於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速,其商業化應用的領域也變得更加廣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出現了人臉驗證、人臉支付、人臉乘梯、人臉門禁等等常見的應用場景。這說明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門禁安防、金融行業、教育醫療等領域被廣泛地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應用同時也出現不少質疑。
  • 人臉識別賦能 為公安實戰添實力
    人像識別技術以人臉信息為基礎,其包括人像檢測、人像跟蹤、人像比對三個部分,可以實現人像的靜態檢索、人像的動態比對,實現人臉結合人體的人像應用。由於人臉識別的突破性發展以及人體部位和要素的識別與分析快速推進,人像識別應用具有直觀、高效、準確、方便等特點,有效解決了目前公安管理工作中的盲點,實現對常住人口、暫住人口、重點人口、在押人員、進出境人員等信息網絡化、實時化管理,為公安系統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攻防對抗研究所所長閆懷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機構在使用人臉識別系統獲取個人信息時,應當符合『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而不是想裝就能裝。」「人臉識別技術本是一種通用技術,可以被用在不同的行業或領域。」
  • 基於Cyclone II FPGA開發平臺實現語音識別算法程序的設計
    基於Cyclone II FPGA開發平臺實現語音識別算法程序的設計 瀋陽;馮良;洪誠 發表於 2021-01-12 10:21:38 SOPC可編程片上系統是一種獨特的嵌入式微處理系統。
  • 人臉識別60年︱法律能保護人們的「臉」嗎?
    臉識別技術也被應用於校園,2019年瑞典對一所高中開出罰單,認為學校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考勤,違反了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圖片來源:Getty對生物識別系統的監管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數據保護法實現的。
  • 北京住建委:新建公租房須同步建人臉識別系統
    近日,北京市明確公租房項目推行人臉識別等技術,為承租家庭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實現智能服務;優化公租房社區技防措施,確保承租家庭出入安全,提升居住品質。
  •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人臉識別
    張晉東教授參與的大熊貓研究團隊與鄭伯川所在團隊進行合作,以25隻圈養大熊貓的6.5萬張面部照片為基礎,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成功建立大熊貓面部識別網絡,平均識別率達到95%,解決了大熊貓長期野外跟蹤和監測數據沒有合適方法來識別和監測大熊貓目標個體的技術難題,可用於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生活史和社會機制等研究中。
  • 「深度」人臉識別泛濫,誰有權拿走你的人臉數據?
    他發現雖然通知中寫到安裝智慧社區門禁後可以使用人臉識別(也就是「刷臉」)或者手機APP兩種方式來開門,但在辦理權限時都必須要錄入人臉照片。他還注意到負責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第三方公司曾經曝出過負面信息,自然開始擔憂個人信息尤其是人臉照片被收集後會如何存儲和使用,以及是否會存在信息安全問題。
  • 小時觀察|連取廁紙都用上了人臉識別,我們的臉部信息收集過後究竟...
    安裝人臉識別以後,在上下班尖峰時段,通過效率明顯提高,人臉閘機基本上能實現秒級的人臉讀取和開閘。 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軟體企業。 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幫助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以及校園實現智慧化服務。
  • 細數人臉識別系統的人臉辨認需要攻克的難點
    隨著我國的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目前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人臉識別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於各行各業中。在這其中以身份驗證、支付、政務、公安等等方面應用較多,因此可以說人臉識別技術在市場上逐漸普及開來。細數人臉識別系統的人臉辨認需要攻克的難點由於人臉或者說人的面部是具有唯一性的特徵,因而人臉辨別可以說是身份識別驗證最為常用的方式。而且,人臉還能給我們提供諸如年齡、性別、容貌特徵等重要信息。不過,在我們人類看來,辨認一個人臉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