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2019年已經開始長期牛市,並且會繼續下去

2021-01-20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當主持人李策問到2021趨勢行情「我們今天面對的牛市是一個新生兒,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在新近接受華爾街見聞視頻專訪時,劉煜輝堅定地說,2019年已經開始長期牛市,並且還會繼續下去。

最近軍工、必選消費品、新能源的行情,不斷地打破固有經驗的思維。「你說這個價格很高了,它可能會更高。」

劉煜輝認為,白酒行情實際上是表達了通貨膨脹的情緒。「今年市場一個大的背景是通脹和反通脹的這樣一個鬥爭」。但他同時表示,今年也比較看好被通貨膨脹困擾的產業,一旦邊際變化來臨,這些股票也將釋放出巨大的交易彈性。

具體的邏輯和機會在哪裡?請看本期《問策》專訪。

劉煜輝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成員,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年金理事會理事,招商銀行資產管理特聘專家顧問。

--

李策:劉老師您好,今年有十四五規劃,有雙循環,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政策不會急轉彎」,而且要擴大內需和強化科技,對於2021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您先做一個大勢研判。

劉煜輝:「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促進」,這是中央對當前形勢的一個定位。確實在過去半個世紀,全球的主體趨勢是全球化。特別是過去20年, 2001年中國入世以後,中國的改革開放把全球化推向了一個前所未及的高潮。

過去20年間,事實上形成了一個G2的關係——「中美國」。事實上中國、美國都是靠外循環賺錢,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是世界消費,提供淨需求。過去是這麼一個結構,眾所周知,今天的形勢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們這邊的定位叫「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偉大經濟崛起和巨大的財富繁榮,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結構。

隨著新格局的到來,外循環的結構必然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所以某種程度上講,中國提出以「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互促」,其實是應了時代的宏大背景。

事實上,我們看到美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在走向內循環。美國拜登的政府就位以後,很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啟新一輪的財政大擴張。

美國借著新冠疫情的危機,在去年已經完成貨幣和財政的並軌,就是所謂的MMT,更明確的表述就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財政與貨幣合流。這清晰地指向美國也會走向一個內循環,就是內需的擴張:基礎設施大投資,包括美國未來想保持強勁全球領導力的新興產業大投資。

對於中國來講,通過改革開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把中國經濟從傳統的「磚頭經濟」的形態,藉助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浪潮,推到「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的時代。中國未來要成為全球治權的繼承者,或者某種程度上要展現在人類共同命運體中間的領導力,必然要把經濟轉向內需為主體,甚至要成為全球的淨需求的提供者。不光是一個世界工廠的角色,而且要成為全球淨需求的創造者和引領者,這樣才能和中國實現偉大國家的進程相匹配。

李策:刺激需求、擴內需要拉動消費,明年大消費和科技領域會在資本市場會有所體現嗎?

劉煜輝:從我們專業的角度來講,消費並不是一個驅動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簡單講,消費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都是靠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實現是靠技術革命。人類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水平創造更大的財富,提升效率,那消費就自然成為了一個基礎。整個財富的蛋糕做出來以後,如果能夠有一個更合理的分配結構,就能引領消費,是這樣的一個循環的過程,水到渠成。

科技,應該就是我剛才講的「實現」的過程。科技是題中應有之意,就是我們需要通過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來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你優化資源的配置,然後單位資源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是消費增長的基礎。

李策:現在是結構性牛市,2020年權益類市場表現非常好,特別是公募基金突破了18.57萬億,新發基金3萬億,您覺得明年這種勢頭會持續下去嗎?

劉煜輝:肯定是持續下去的,現在市場已經變成一個增量市場。2018年之前的市場都是存量市場,市場呈現出很明顯的交易性的盈利模式,那時候就有各種提法,每年有什麼「吃飯行情、春季躁動」各種詞。現在,這種詞就在慢慢的消失,大家不太注重這種擇時,因為它步入了一個長期的牛市。

我們一直認為,2019年到現在的市場已經步入了一個長期的牛市,中國的股權投資的大時代可能已經開啟。牛市開啟的宏大背景是中國經濟轉型在近兩年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全局轉化樞紐,就是2018年底中央確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

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轉型中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是五大要素市場的樞紐。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始突飛猛進地強力驅動要素市場的改革。通過這兩年的改革,我覺得使得資本市場出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相較之前的28年,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已經有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註冊制退市制度。資本市場兩根支柱的基礎法律體系,包括集體訴訟、損害賠償,都有了一個堅實的制度基礎。

我們今天面對的牛市是一個新生兒,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基於逐漸完備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而建立起來的。

今天的市場確實有巨大的吸納能力,特別註冊制推行以後,一周能夠發15個、18個股票。按這個節奏,一年五六百個新的上市公司,它們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經濟轉型的方向。 這在2018年之前的市場是無法想像的,那個時候市場最介意的一個問題,是擔心新股發快了導致股市下跌,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這個明顯的變化,只有一個解釋,市場是完全不同了。

對居民來講,形成財富增值只有三條通道,房子、剛性兌付的金融產品(老百姓買的各種理財產品),第三個就是股票市場。前面兩條路明顯設有路障,房住不炒、打破剛兌,股票市場就是我們驅動轉型的樞紐。

市場是真正地走向繁榮,特別是代表著中國轉型的產業趨勢。在過去的兩年中間,我們做了一個指數,一批各個產業優秀的頭部上市公司,大概以12個賽道,選出了160~170家股票。從這個指數可以看到,以2019年的1月2號為基數100,到上周結束(2020年底),跑到了370,兩年之間其實漲了2.7倍。這個成績應該是戰勝了市場絕大多數的主動管理人。

李策:那您這個指數的衡量標準是基於哪些要素?

劉煜輝:指數衡量標準是自上而下的選擇,來自於主要是尊重市場的認同,大概4個維度。第一個,宏觀時鐘,宏觀時鐘就是判斷中國在轉型過程,事實上不斷通過改革改變原有體系自身通貨膨脹的過程,就是克服自身滯脹的過程,也就是說,轉型過程會伴隨著長期的通貨膨脹的宏觀條件。第二個是產業趨勢,比如我們正在經歷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數位技術引領的數字經濟時代、清潔能源時代,這是時代的兩大引擎。第三個就是政治正確,在「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宏大背景下,中國有自己的抱負,要實現自己民族崛起的時代抱負。為了實現抱負,我們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要求,就是自主可控,產業的安全、產業獨立性。還有就是中觀微觀層面的「產業頭部」,每個賽道都有它優秀的公司。

李策:表現比較好的、有代表性的賽道是有哪些?

劉煜輝:這個是國民經濟全覆蓋的,從傳統到新興戰略性產業,我們是全覆蓋的,並不去區分。傳統的金融、必選消費、可選消費,房地產周期我們都有,機械裝備、機械製造、農業這些也都有。當然,更多的是經濟轉型的新興戰略性行業。每個賽道中間都有最優秀的公司,我們就把最優秀的公司遴選出來。

李策:展望2021年,您對於消費以及有色等順周期的行業有什麼預判?

劉煜輝:就國際國內的因素來講,我覺得今年的上半年還是在一個通脹向上的趨勢當中。特別是全球定價的大宗商品,比方說金屬、非金屬、銅、油,還有其他的,你可以看到全球通脹的氣氛還在發酵中。特別是2020年的11月30號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拜登勝選以後,他經濟內閣的第一個閣員任命,就是把量寬央媽——耶倫放在財長的位置上。全球資本就心領神會了,量寬央媽做財長,就是美國給出一個信號,貨幣和財政要合流,這將給世界溢出巨大的通脹預期。所以,從那以後比特幣漲到41000、42000,它是很明顯的一個效應。鐵礦到1000多,銅也上去10%,大宗商品、風險資產都在往上漲。

在這樣一個經濟下行轉型的階段,伴隨著通貨膨脹,在「滯脹」這個時鐘下,最稀缺的就是經濟中間那些確定性的東西。一旦被認定為確定性的東西,交易資本瘋狂地、不顧一切地撲上去,這股力量往往是驚人的。

你看最近的軍工、必選消費品、新能源的行情。對於它們的交易,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是蠻大的,因為它不斷地要打破固有的經驗思維,你說這個價格很高了,它可能會更高。

另外,我們也比較看好以前被通貨膨脹困擾的產業方向,比如說消費電子,我覺得都是有機會的。因為今年一個大的背景是通脹和反通脹的鬥爭。從現在的角度來講,肯定還沒有看出反通脹的一系列政策能夠把它給壓住,大家還沒給出這個信任,所以你看到白酒就很浪嘛,它實際上是表達了通貨膨脹的情緒。比如說「天下五水」,最牛的幾個水,一個是茅臺,然後咱們的醬油就是海天醬油,還有是金龍魚、農夫山泉、伊利牛奶。這麼多水,除了伊利、茅臺以外,其他的價格應該都100以上,一個醬油都能夠幹到七八千億的市值,這個都是打破了以往經驗。

但相信在我們既有的制度優勢下,今年能夠取得這一場反通貨膨脹鬥爭的最後勝利。如果那個時點真正來臨的話,受通貨膨脹困擾的這些股票,包括消費電子等PEG有比較優勢的股票,包括在化工、機械行業中間,這些股票當宏觀條件的邊際變化來臨時,它會釋放出一個巨大的交易彈性,這個我們以前歷史上也經歷過。

李策:比特幣會像黃金一樣成為硬通貨嗎?

劉煜輝:比特幣這個資產更多反應美元擴張的效應。我覺得它和黃金在機制上還是有非常明顯的區別。最近你看到比特幣漲的很快,黃金也就是震蕩,基本沒有上漲,因為它兩者定價機制不太一樣。比特幣直接對標的是美元擴張周期,簡單講就是美聯儲要大擴表了,可能從7萬億到10萬億。

黃金其實對應的是一個間接邏輯,美元進入擴張周期以後所產生的有兩種效應,一種是經濟擴張,一種是通貨膨脹,黃金得看這兩種效應到底誰強。如果市場預期增長的效應強過通脹效應的話,直接導致美國的實際利率往上走,那麼對黃金是不利的。如果產生的效果是通脹蓋過了增長的效果,那就反過來。

李策:那對於未來黃金的走勢,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判斷?

劉煜輝:每個階段不一樣。在目前這個階段,投資人給增長的權重更多一點,壓倒了美元擴張所帶來的通脹效應,所以黃金沒有什麼表現。可能再過一段時間,看美國政策實踐的效果,畢竟拜登1月20號才上臺,然後第二輪的刺激計劃,包括財政擴張等一系列經濟政策才逐步落地,到時候我們再看效果。那時候如果效果不如預期,可能投資者會反過來認為經濟增長預期並不明顯,帶來的就是通脹,可能那時候黃金會上漲。

相關焦點

  • 劉煜輝:見證國祚綿長 從2019年至今已經是牛市
    事實上,從2019年至今已經是牛市。」  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11月27日在深圳參加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時所分享的觀點。我們今天所見證的國運也是經過過去40年偉大的改革開放,全體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在過去的40年中,我們實現了偉大的經濟崛起,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繁榮,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2001年入世的時候,中國的經濟體量排名全球第六,七年後的2008年我們就超過了日本,到今年年底你發現,中國的經濟體量現在已經達到了美國的75%。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這個G2兩個巨人間歷史性的對決。
  • 劉煜輝:去年A股「月黑風高」 今年是「結束的開始」……
    結束的開始:1942年,北非阿拉曼戰役結束,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了演講,邱吉爾說,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邱吉爾以此告誡國民,最後勝利仍然要艱苦奮戰,不要過分樂觀。 近日,在2019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發表了演說,他用「結束的開始」強調,2019年的A股,充滿了投資機會,不要過分悲觀。
  • 劉煜輝:通脹是2021年風險,也有大機會,特斯拉給中國留下了什麼
    以下文章來源於來束光 ,作者慧羊羊 鶴九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聰明投資者(ID: Capital-nature )劉煜輝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2019年10月份上海工廠(投產)下線的時候,(特斯拉)才400億美金的市值,現在已經是7000億美金,確實是個傳奇。
  • 假如現在是牛市 和2017年的牛市有什麼不同?
    現在是確認的短期牛市,正在構建長期牛市不論是從2018年11月還是從2020年3月起始計算,現在都已經是牛市,因為在這段時間內不斷創出新高。比特幣周線走勢時間標示圖什麼時候確認是長期牛市?當價格突破歷史高點19600美元的時候,就是確認長期牛市的時候;歷史上確認長期牛市後的表現假如走出長期牛市,這次和2017年的牛市有什麼不同?
  • 2021年A股繼續走牛 用滿倉應對牛市 股票「好」字第一位
    2020年12月31日晚,深圳市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做客「2021投資策略會」,在線分享了他對2021年市場的最新看法。在他看來,目前大市值公司領漲、板塊輪動都是牛市初期的表現,2021年的市場會比2020年更進一步。未來市場全面走牛後,5G、新能源、先進位造、醫藥、消費品等板塊都會繼續有投資機會。要做好牛市到來的準備,滿倉應對牛市。
  • 放棄幻想,你想要的那個「牛市」不會再來
    」、「牛市還會來嗎」,這是很多投資者在各種股票交流平臺上經常提出的問題,中國股市五年一牛的歷史規律,在大多數投資者眼裡,已經落空,但依舊滿懷希望。答案就是,投資者眼中的那個牛市,不會再來。投資者眼中的牛市是什麼樣子的?是2005-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是2014-2015上半年的雞犬升天,如果現在有人講,中國的牛市早在2019年初就開始了,那麼一定會被調侃為「沒見過世面」。
  • 2020年下半年港股投資策略:全面牛市在路上
    我們之所以花了如此多的篇幅,在2019年策略報告《孕育偉大》中回顧周期的諸多歷史,在2020年策略報告《全面牛市的號角》闡述中短周期共振原理和牛市諸多理由,就是為了向投資人提前2年介紹我們的觀點,儘管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投資人不認為有全面牛市的出現,但根據我們的推論與預判,它必然到來。換句話說,這是個預期差、分歧最大的板塊。
  • 2021年,牛年迎牛市?
    我國經濟在二季度就已經開始反彈並實現正增長,為何股市表現如此低迷?IPO加速推進,市場承受能力有限。註冊制已經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中試運行,總體表現平穩。註冊制下,上市的企業門檻越來越低,速度也越來越快,當然,這主要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 從現在起,開始培養牛市思維。風動幡動心不動!
    例如現在,市場已經明確放量上漲,均線多頭排列,牛市格局已經確認,就要及時轉變成牛市思維,而不是繼續保持過去的熊市思維,或者是震蕩市思維。什麼是牛市思維?1、大漲的時候出現短線賣出信號,可以減倉,也可以直接無視,繼續大膽拿著。2、還沒有大漲的優質股,套住了就死賴著不走,遲早都會漲回來。3、跌了要大膽買。
  •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2021年港股將迎雙輪驅動的牛市
    港股牛市漲幅或超20%  在興業證券的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中,張憶東和他的團隊提出了「做多中國」「港股牛市」的鮮明觀點。  其實,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就不乏投資大佬看好港股的投資價值。縱觀全球股市,無論是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在2019年~2020年大多經歷了大幅上漲,只有英國股市和中國港股兩個市場成為了例外。
  • 債券是股票市場的先行指標,我們如何判斷債券牛市已經開啟?
    根據上一篇美林時鐘的周期理論,我們應該是先做債券,再投股票,股票拉升以後開始布局商品,等到商品大幅跑贏股市的時候,退出商品再持有現金。這麼看來我們只要捕捉到債券的牛市,接下去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那怎麼才能判斷債券牛市已經開始了呢?我知道的有這麼幾個指標。首先是貨幣政策,在央行不斷加息的情況下,債券是不可能有牛市的。債券牛市一定是在央行不斷降息的過程中形成的。所以我們要判斷央行是在加息周期,還是在降息周期。
  • 「新五千點論」:讓長期牛市夢想照進「耐力投資」的現實
    原標題:「新五千點論」:讓長期牛市夢想照進「耐力投資」的現實 摘要 【「新五千點論」:讓長期牛市夢想照進「耐力投資」的現實】時隔五年,上證指數「五千點論」再度被提起
  • 「牛年策略會」大咖提牛市「拉長論」 保險業明年望絕地反擊
    劉青山:A股牛市周期勢必越來越長 看好明年三主線劉青山表示,A股的波動遠高於美股,導致牛市容易出現暴漲,進而周期被大幅縮短。但目前,經濟轉型在加快,新經濟佔比持續提升。2010-2019年,最終消費佔GDP比重從49.4%上升至55.4%。
  • K神手札:比特幣突破3年下降趨勢線 牛市來了但別高興太早
    日線上,比特幣雖然突破了3年多的下降趨勢線,市場熊市周期結束,進入牛市周期,這一點不需要有疑問,因為我們堅持了這麼久並且還將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從來都不是為了狗熊而來。既然已經進入牛市周期,為什麼又不要高興太早?很簡單。
  • 本輪比特幣牛市原因是什麼?
    11月以來,灰度信託等海外投資機構持續釋放加持比特幣的消息,比特幣也距離突破2017年12月的高點越來越近,市場上關於這輪牛市的定義則是機構牛,相較於過去兩次牛市來講更加穩定。然而在比特幣價格狂歡期間,市場情緒似乎並不高,與以往兩次牛市相比存在巨大反差,甚至有網友調侃這次牛市是「餅哥」一個人的寂寞。
  • 巴菲特看破中國股市:下一次牛市會在什麼時候開始?反覆閱讀10遍
    第八輪牛市:2014年7月22日到2015年6月12日 當指數跌穿2000點開始有抄底資金入場,之後伴隨著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的利好,以南北車合併為開端,上證指數從2000點漲到5178點,維持了一年不到。
  • 「訪談精彩觀點」牛市還在?
    滬指在3450附近遇到阻力,開始是查配資,接著社保基金的減持,再到茅臺引發的白酒跌停潮,牛市還在麼?2007年的牛市是股權改革所致,2015年的牛市是槓槓所致,那麼下一輪牛市就是註冊制所帶來的。股海光頭所提出的兩個五年計劃:一是5年內滬指目標8000點的計劃;二是5年內有超過500家企業退市(2019年4月22提出)。
  • 黃金維持牛市不改,聚焦美聯儲下一步行動!重返2000關口上方僅是...
    例外情況可能是那些偏愛黃金和黃金礦股的人,他們經歷了「隱形」牛市。之所以說是隱身,是因為貴金屬的漲勢只獲得了有限的頭條新聞,投資者興趣不足,對原因或後果的反思也越來越少。  投資者關注技術而不關心黃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縮小,因為「五強」科技股約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0%。因此,科技風險決定了相對表現近年來,這種情況幾乎肯定會持續下去;效果仍然取決於是否選擇超重技術。
  • 2020-2021年白銀價格走勢分析:白銀牛市才剛剛開始,這一次將突破50...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表示,白銀的牛市才剛剛開始,認為白銀是明年的電氣化和量化寬鬆政策中受益的「主要金屬」。  McGlone周一稱,「我們認為,白銀可能是電氣化和量化寬鬆政策有利趨勢最前沿的主要金屬,技術面顯示牛市初見曙光。因獨特的貴金屬價值和日益工業化的趨勢,隨著金價創下新高,被稱為黃金槓桿的白銀上漲可能性更大。」  白銀將突破每盎司50美元的歷史新高。這會使白銀目前的交易水平翻一倍。周三,現貨白銀價格報25.25美元/盎司。
  • 李大霄:中國股市正在全球崛起,牛市已經姍姍而來
    鳳凰網財經 1月12日 滬指漲逾2%突破3600點,為2015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3600點。深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均超2%,上證50指數漲逾3%站上3900點。兩市成交額連續七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超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