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時代裡,策展更像語言,或許是任何人必須具有的溝通能力。
每天會發生的微小的創意的爆炸,使得線下店既像是一個精心編輯的媒體,也像是流動不息的策展,顧客可以從其中接收其傳遞的訊息,並從每個店裡所呈現的場景,看到不同的風格。」
「策展」思維呈現創意與思想,連接作品、社群與公眾,並不斷地用文化敘事力與策展生命力來保持的吸引力,甚至激發更新的能力。
「策展思維」或許就是從參觀者的角度出發,以目的導向策劃。
策展思維:為用戶擷取信息、賦予意義、創造場景、製造流程、塑造感受。
策展思維,對應的是規劃能力、同理心(換位思考能力)、講故事的能力。
「策展」實質上,就是信息的感知、搜集、分類、綜合和展示的過程。只不過想要把一個「展」策劃的好,還要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慮,比如如何針對受眾的興趣點來甄選展品,如何選擇角度和主題來組織不同展品的關係,如何用有創意的方式讓觀眾能始終被展覽所吸引,等等。
或許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從完成一篇作文,設計一次演講,到安排一次旅行,都要用到「策展思維」。
一個展覽,最基礎的層次是展示了信息。信息可能在精心甄選的展品本身當中,也可能解釋展品的信息牌當中,還可能在整體的邏輯脈絡當中。怎麼展示信息,可以說有無數種方法。到底怎麼表達,才能最大效能的傳遞信息,打動受眾呢?這和一個演講者在設計演講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
策展人想要設計好一個展覽,首先要有一個全局思考的能力,對展品有序的編排,同時也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讓展覽不落俗套,引人入勝。
每一個進入展覽的人都期待獲得新知,同時期待的又遠遠不僅是新知,還有在其他場景中無法體會的情緒體驗,以及對生活的啟發和思考,儘管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其實一個展覽和一個公共演講類似,在帶來信息的同時,還有一個潛藏的目的,就是讓受眾發生變化,不管是認同一個新的理念,還是願意去採取一個新的行動。這個給受眾帶來的變化,又往往是通過情感促成的。
展覽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安於在一個小世界裡待著,我們欣賞、回味的就是那些被選出來的東西,我們在裡面非常專注。而且是一種主動的專注。展覽可以天然地、不用任何約束地,就讓我們待在一個小天地裡面。
展覽是在世界的噪聲洪流中,選擇出一小部分,創造一個小世界,給特定的人看。一個布置得很有匠心的小店鋪、一本詩集、一個大型煙火晚會、乃至一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其實都是一個展覽。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不是漫無邊際地大,它其實是由一個個的展覽構成的。
一個展覽至少還有這麼兩個特徵。
第一,它有一個被營造出來的意義。第二,它有明確的起止時間和空間邊界。
這世上所有展覽或許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在無邊的噪音中有所選擇,在為庸常的生活賦予意義,在空間和時間上劃定了邊界。
選擇,讓我們可以專注;意義,讓我們樂此不疲;邊界,讓我們得以喘息。
主動專注,有所掌控。讓自己沉浸在世界的一個小角落裡,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