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靈感啟發系列】思考「策展思維&場景思維」

2020-12-22 騰訊網

在現今的時代裡,策展更像語言,或許是任何人必須具有的溝通能力。

每天會發生的微小的創意的爆炸,使得線下店既像是一個精心編輯的媒體,也像是流動不息的策展,顧客可以從其中接收其傳遞的訊息,並從每個店裡所呈現的場景,看到不同的風格。」

「策展」思維呈現創意與思想,連接作品、社群與公眾,並不斷地用文化敘事力與策展生命力來保持的吸引力,甚至激發更新的能力。

「策展思維」或許就是從參觀者的角度出發,以目的導向策劃。

策展思維:為用戶擷取信息、賦予意義、創造場景、製造流程、塑造感受。

策展思維,對應的是規劃能力、同理心(換位思考能力)、講故事的能力。

「策展」實質上,就是信息的感知、搜集、分類、綜合和展示的過程。只不過想要把一個「展」策劃的好,還要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慮,比如如何針對受眾的興趣點來甄選展品,如何選擇角度和主題來組織不同展品的關係,如何用有創意的方式讓觀眾能始終被展覽所吸引,等等。

或許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從完成一篇作文,設計一次演講,到安排一次旅行,都要用到「策展思維」。

一個展覽,最基礎的層次是展示了信息。信息可能在精心甄選的展品本身當中,也可能解釋展品的信息牌當中,還可能在整體的邏輯脈絡當中。怎麼展示信息,可以說有無數種方法。到底怎麼表達,才能最大效能的傳遞信息,打動受眾呢?這和一個演講者在設計演講階段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

策展人想要設計好一個展覽,首先要有一個全局思考的能力,對展品有序的編排,同時也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讓展覽不落俗套,引人入勝。

每一個進入展覽的人都期待獲得新知,同時期待的又遠遠不僅是新知,還有在其他場景中無法體會的情緒體驗,以及對生活的啟發和思考,儘管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其實一個展覽和一個公共演講類似,在帶來信息的同時,還有一個潛藏的目的,就是讓受眾發生變化,不管是認同一個新的理念,還是願意去採取一個新的行動。這個給受眾帶來的變化,又往往是通過情感促成的。

展覽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安於在一個小世界裡待著,我們欣賞、回味的就是那些被選出來的東西,我們在裡面非常專注。而且是一種主動的專注。展覽可以天然地、不用任何約束地,就讓我們待在一個小天地裡面。

展覽是在世界的噪聲洪流中,選擇出一小部分,創造一個小世界,給特定的人看。一個布置得很有匠心的小店鋪、一本詩集、一個大型煙火晚會、乃至一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其實都是一個展覽。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不是漫無邊際地大,它其實是由一個個的展覽構成的。

一個展覽至少還有這麼兩個特徵。

第一,它有一個被營造出來的意義。第二,它有明確的起止時間和空間邊界。

這世上所有展覽或許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在無邊的噪音中有所選擇,在為庸常的生活賦予意義,在空間和時間上劃定了邊界。

選擇,讓我們可以專注;意義,讓我們樂此不疲;邊界,讓我們得以喘息。

主動專注,有所掌控。讓自己沉浸在世界的一個小角落裡,樂此不疲。

相關焦點

  • [教師也創客]使用思維導圖讓創意的靈感源源不斷
    如果我們缺少對生活的細緻觀察,缺乏對問題的思維鍛鍊,技能就如同擺設品,無法發揮其功用。也就是說,如果希望得到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我們需要先察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從生活中察覺到問題,就需要從思維練習入手。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培養思維就是培養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只有在思維的基礎之上,技能的學習才能讓解決問題的方式落地實現。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策展與策展性」講座系列Curating & the Curatorial Lecture Series2020.12-2021.04講座嘉賓2018年,她曾擔任貝魯特美國大學「藝術史和策展」的客座教授。著作包括《策展性文化》(Cultures of the Curatorial)系列叢書1-4、《Of(f) 我們的時代-策展過時》(O(f)f Our Times: Curatorial Anachronics)等。她的專著《策展狀態》(The Curatorial Condition)將於2021年出版。
  • 王明歡《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新書分享會:讓孩子遇見靈感
    2019年7月,與孫易新共同編著的《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暢銷全國。現為跟誰學小學部主講老師,開設「字字星辰」系列寫作課程以及「明察秋毫·下筆有神」系列親子寫作課程,線上學員人數逾10萬。
  • 設計思維:20種行之有效的構思方法
    當你陷入思維困境或者靈感枯竭的時候,質疑假設非常有效—它會重新啟動一個毫無頭緒的問題: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特徵真的是至關重要的方面嗎?還是因為我們都已經習慣了?7.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形式,參與者可以在其中建立關係網。從最簡單的思維導圖開始,參與者在頁面中間寫下一個問題陳述或關鍵短語。
  • 水平思考法:創新思維理論的經典之作,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
    水平思考法· 內容簡介 ·水平思考是一種開啟創造力、打破僵化的固有思維模式、拓展思路、培養創新思維的思考方法。與強調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垂直思考不同,水平思考容許暫時地犯錯,包容多種方案的存在,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確性,而是追求豐富性,不是完善舊觀點,而是提出新觀點。
  •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什麼是設計思維呢?這個詞聽起來很玄學、很虛無,難以摸清它究竟是什麼?而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本文就從三個角度——概念、發展、模型進行分析與解讀。Design Thinking,國內翻譯為「設計思維」,臺灣習慣翻譯成「設計思考」,是一種創新方法論,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路徑。
  • 建立思維模型,感受思維之美
    這個更好的決策依據,就是那些經過廣泛驗證的原理和規律,他稱之為思維模型。賈伯斯曾在訪談節目中說:「學習任何一個領域,都應把它看作思考的鏡子,我認為這是學習思考最大的價值:學習如何思考。例如,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學法律一樣,學法律的人未必都成為律師,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同樣,編程教你另一種思考方式。」
  • 購物中心打造個性標籤 主題IP展成場景思維「重頭戲」
    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為避免千店一面的審美疲勞,購物中心在場景創新的道路上加快了探索步伐。   主題IP展 帶動客群情感共鳴   在「場景化」的帶動下,不少購物中心紛紛通過結合各類主題展覽來增加自身亮點,策劃諸如「櫻桃小丸子」、「POP MART」、「迪士尼」等主題IP展,一時熱潮不斷,客流湧動。
  • TED演講道出數學學習本質 瓜瓜龍思維讓孩子在應用中激發靈感
    近日,TED演講中一個觀點引發網友熱議:「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創造力的,但我們目前的數學教學中花費太多時間在計算和應用中,而忽略了激發靈感的版塊」。在演講中,分享的教授用「斐波那契數列」帶領大家一起感受了無處不在的數學,也讓大家領略到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的樂趣所在。
  • 類比(Analogies):觸類旁通的創造性思維
    編輯導讀:當小朋友問了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常常會用類比的思維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我們一直在用類比進行溝通交流,它不僅是一種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還具有聯想、啟發、假設、解釋和模擬等多種功能,這也常常應用在產品設計中。本文作者將圍繞類比思維展開五個維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什麼是思維導圖官方給出的定義是具有發散性、可視化的思考工具,由於可視化的特性,所以也叫做思維地圖。什麼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由一個中心主題向多個角度去思考的過程。以點帶面的自由聯想即可,不必要糾結想像的對與錯。
  • 什麼是設計思維?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設計」,這個對我來說十分常見的詞語,網絡上對其的解釋為:把一種設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周密的計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的過程。我們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但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們不是學美術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或網頁設計等一系列需要具備專業設計知識的學科,就很少會有意識地接觸設計。
  • 場景化思維|看一百篇乾貨,不如花五分鐘學思維!
    當下,我們都在說「場景營銷」,包括我們之前的文章也提過場景營銷怎麼做,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市場永遠在變化,我們的營銷策略也只能隨著變化,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思維。因此,今天本邑企媒體就想和大家聊一聊營銷人必備的思維之一——場景化思維。
  • 邏輯思考力——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論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批判性思維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中可以追溯到 2500年前的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擁有諸多的思維模型:蘇格拉底方法模型:通過提問,揭示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信念背後的假設所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反省性思維模型:反省性思維關注思維的因和果,本質上是假說的系統檢驗。元認知模型: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突出對認知的監控和調節。
  • 學會策展與走近大師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策展與當代攝影我為森山大道策展在本課程中,三影堂教育計劃專門邀請了王春辰老師(知名策展人、央美美術館副館長),為同學們帶來當代攝影精品課程。在森山大道基金會的支持下,本課程專為希望提升攝影與策展藝術素養的攝影愛好者、策展愛好者或學者設計。
  • 策展的文化責任與中國路徑
    雖然全國美展有著一套歷史上積澱下來的習慣性規則,但是新興的展覽策劃在中國的實踐顯然對各級政府、文藝團體組織大型展覽提供了鮮活的經驗參考,由此使得這些展覽能夠在策展思維和受眾把握上更多預判社會效益,注重展覽組織過程中發動各方面力量等等。可見,策展在今天面臨的是一個更加社會化、機制化的文化語境。  回到具體的策展實踐,2019年策展界有許多新動向和成果。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而孩子長大後,因為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品質,他的視角會比別人寬廣,思維也會更加縝密。因此,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將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遇,更容易擁有成功的生活和事業。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智力啟發期,腦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要想將孩子潛在的智力因素最大化激發出來,就勢必要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就是激發孩子智力的有效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科學能力,就要充分發揮其思維邏輯能力,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而不是灌輸和強行訓練。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這個分類其實受到詩人艾略特的啟發。艾略特曾經這樣寫過:「我們迷失於知識中的智慧在哪裡?我們迷失於信息中的知識在哪裡?」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首先需要追問的是「我們迷失於數據中的信息」。佩奇認為,智慧在運用中,往往就體現在選擇正確的知識和模型。這就引出了模型的概念,模型就是對於現實的簡化。除此之外,模型也可以是類比,甚至是虛擬世界。
  • 《思維不設限》:如何打破聯想壁壘,快速實現思維升級
    我們總認為別人的創意和靈感都是靠天賦、靠運氣,但《思維不設限》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創造力其實是由不同領域的中概念組合而成的,新的思考是由現有思想組合而成。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到一個關於創意的概念——交叉點。
  • 黃志達的設計思維心法
    一方面,他認為設計應該是一條鏈上的事,包括平面規劃、景觀園林、建築室內和標識設計等等。設計師應該全方位解決所有問題,而不只是某一階段,某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覺得生活需要無限可能,更多的刺激可以給設計更多的靈感,而設計本身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像打球一樣。設計就是要懂得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