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很多朋友會從課外材料中看到這樣的論調:「我國每年人均讀書數量在世界屬於倒數,外國人各個熱愛讀書。」
當時的哈尼雖然有些懷疑,覺得寫這些東西的人已經將某些國家與地區的居民踢出了人類的範疇,不過終究是被唬住了。
以此為誡,哈尼一度瘋狂讀書,大概稱得上囫圇吞棗,但是依然在腦子裡存了些東西。
到了今天,我們會發現:有些外國人非但讀的書很少,甚至似乎根本沒上過學一樣。
通俗來說,很多國家都在犯愁年輕人不愛讀書的現狀。
5月17日,日本經濟新聞上刊登了這樣一則文章《輕小說是令和的漱石太宰》,前言則是「我寫的不是所謂的《不動腦子的低俗讀物》」。
這句話是渡航說的,就是寫《我的青春物語果然有問題》的那位,通過故事介紹與銷量分析,以此反駁大人們「現在的孩子已經不讀書了」的傳統觀念。
這種事情聽上去像是以孩子愛看網文為例來反駁「孩子不愛讀書」的觀點,起碼在國內是會被戳脊梁骨的。
而圖中的九本輕小說都是今年「這本輕小說真厲害」活動中的佼佼者,主要內容是校園戀愛,而屬於熱門的魔法、穿越、戰鬥類作品只佔了一部。
而文章的結尾升華了一下主題,將現代的輕小說與當年日本文學的名作相比,輕小說成為傳世經典的可能性不算低。
好吧,輕小說(軽い小說)的概念好像確實是夏目漱石提出來的,即讓人可以輕鬆閱讀的書籍,現在就是商業化的通俗讀物。
要說曾經的通俗文學成為世界名著,這種事例其實很多:即使是莎翁也要混口飯吃;大仲馬靠爽文名利雙收;巴爾扎克迫於生計;JK羅琳同樣是想改變處境……他們的作品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同時在商業上取得了極大成功。
無論如何對比,現代的輕小說都難以與這些經典相提並論,即便相對本國的經典同樣難以望其項背。
將輕小說拔高到這樣的層次,除了腦筋一時轉不過彎,還可能有捧殺的嫌疑。
三四十年前,國內曾圍繞以金庸作品為代表的武俠小說能否被歸納為文學展開了一場論戰。無論爭論結果如何,金老先生在文壇上確實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可以入選高中生推薦閱讀書目,相比之下現在的網文差得有點遠。
今天的網文難以與武俠相提並論,而現在的輕小說也遠不及前輩的作品,像是《銀河英雄傳說》、《奇諾之旅》、《羅德島戰記》、《涼宮春日系列》這種層次的作品,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了。
作為輕小說,《春物》的確是其中翹楚,哈尼也非常喜歡這部作品,但如果有人說這類作品會成為傳世經典,那麼他心目中的人類文明大概是沒救了。
在國內,絕大多數網文作者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知道自己的作品只是用來娛樂,最近更是準備洗手不幹了,哈尼不相信那些日本作者不懂這一點。
有趣的是,現在國內書商對於日本書籍的宣傳往往是:「銷量突破XX萬」,「XX又一力作」,「日本文學界未來支柱」,結果買來看了以後恨不得扔了。
正經成年人不寫日記,正經搞創作的看到這些東西代表文學也會被氣炸,不過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無非是圖個樂呵罷了。
過去有戲劇評書,現在有遊戲電影,未來會有什麼娛樂方式還不得而知,不過哈尼相信只要人類在發展與進步,就絕對不會在這方面開倒車。
總之,希望未來的文學創作能夠越來越好吧。
這裡是哈尼次元說,期待大家的關注與指教,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