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音有未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1-01-0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作者 餘木木,編輯 龔方毅。36氪經授權發布。

1996 年,蔡明和郭達連著第三年在春晚演小品。

在前一年某個活動現場,蔡明跟人聊天時隨口說了句,「如果一個人能有個機器人做老婆,輸入程序想幹嘛就幹嘛。」 站在一旁的馮小剛覺得有意思極了,又順著接了一句,「從一開始箱子運到家,打開包裝來一句『我訂的毛阿敏,怎麼來的蔡明啊』。」

結果這組對話後來演繹成了 1996 年春晚經典、但同時也是一代人無數人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的小品:《機器人趣話》。

當年春晚的舞臺上,穿著銀色緊身衣的蔡明就像時代的穿越者,在大紅色的春晚舞臺上,將一段大齡男青年網購進口機器人老婆的」愛情「故事,生生演成了賽博朋克恐怖片。她不僅成功用預言解構了當代生活,在主題上深刻反思了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

然而沒有人想到,蔡明還能如此成功地預見未來的自己。

小品登臺後的十四年後,2020 年 7 月 9 日晚上七點,裝扮成二次元萌妹子的 Vup(即虛擬 Up 主)「菜菜子Nanako」在 B 站正式出道。這個虛擬形象一張嘴,所有人聽出了「中之人」(指出演虛擬偶像的真人)—— 蔡明。畢竟這個聲音早就伴隨著 27 次春晚和無數深入人心的角色,「刻進了DNA裡」。

在這場直播裡,菜菜子只是玩著「消消樂」和「你畫我猜」,講著家長給孩子的老生常談,在開播後的第 25 分鐘就登上了 B 站直播人氣榜第一,達成「百艦」成就,破了 B 站最快百艦記錄,又迅速爬上 B 站和微博的熱搜榜單,直播間人氣值突破了 600 萬。

而就在菜菜子出道的同一天,B 站旗下另一位 Vup 「泠鳶yousa」 和另外三位 AI 虛擬偶像微軟小冰、百度小度、小米小愛同學,為「2020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獻唱了全球首支人工智慧MV《智能家園》。再之後,愛奇藝還要在下季度搞一場虛擬偶像選秀。

怎麼了,難道人類已經不能滿足你們了?

01. 亞洲偶像二次元,歐美偶像擬人化

廣義上的虛擬偶像是指由人工通過繪畫、動漫、CG等形式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世界進行偶像活動的虛擬形象。這個詞最早誕生在 1990 年代的日本 ACG 作品中。不過關於歷史上第一位虛擬偶像是誰,至今沒有定論。

一說是 1980 年代的 Max Headroom,TA 由喬治·斯通創造,演電影、主持音樂節目、拍廣告。另一說則非常人文:日本動畫番劇《超時空要塞》的女主角林明美。

動畫中,林明美的設定是一名偶像歌手,在星間大戰時,她利用自己歌聲所造成的「精神攻擊」使大量敵軍反戈,最終結束了這場宇宙大戰。動畫播出後,官方以林明美的名義將劇中插曲按照偶像專輯發售,並打進了 Oricoon 榜單。

在日本動漫界叫出了「虛擬偶像」之後沒幾年,1996 年,伊達杏子(Kyoko Date)誕生,她被普遍認為是最早的虛擬偶像。

後期隨科技發展衍生出更多形式,例如在視頻網站上進行投稿活動、有中之人(真人聲優)的虛擬主播,TA 們在不同平臺會有對應的「職業稱呼」。比如 YouTube 上的叫 Vtuber(Virtual YouTuber),活躍在 B 站的就叫 Vup,活躍在 Instagram 的叫 Vmodle。

2016 年 VTuber 絆愛( Kizuna AI)登頂 YouTube 日本站虛擬偶像榜,2018 年 TA 成了日本旅遊觀光大使,還有自己的冠名電視節目。在 Instagram 上,Lil Miquela 火了一陣子之後粉絲們才開始懷疑這到底是真人還是虛擬形象。

所有虛擬偶像中最出名且生命力最旺盛的,大概是以山葉開發的 VOCALOID(電子音樂製作語音合成軟體)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製作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她 2007 年出道,到十周年的時候全球辦了 40 場演唱會。日本野村綜合證券曾預估,初音未來相關的消費金額早就超過了 100 億日元。

初音未來是由 CRYPTON FUTURE MEDIA(以下簡稱「C 社」)開發的音源庫和虛擬形象。初始設定是一個 16 歲、穿短裙,有兩條蔥綠色馬尾的萌妹。音源採樣來自日本聲優藤田咲。

但官方只是提供了聲庫和初始形象,最終是日本宅男們大力出奇蹟,將紙片人賦予了人類的靈魂。

初音的誕生時間正趕上日本兩大同人平臺 Niconico 動畫和 Pixiv 高速發展的時期,C 社在官方網站公開了使用初音試做 demo,被 Nico 用戶轉投到 Niconico 動畫,隨後基於初音形象和音源創作的幾首作品《甩蔥歌》、《World is Mine》和《千本櫻》大火。

基於初音的形象同人創作也逐漸在 P 站走紅,反向推動了初音的銷量,僅僅兩周就賣出了 3500 多份,一年後,更是賣到了 4.2 萬份。而當時同類型的作品銷量往往很難超過 1000 份。

順帶一提,在 B 站創始人徐逸還沒有因為沉迷《某科學的超電磁炮》把自己的網站改名之前, BiliBili 的名字就叫做「MikuFans」,意即初音未來的粉絲們。

2016 年年末,自稱為「世界初のバーチャルYouTuber(世界第一個虛擬YouTuber)」的絆愛(キズナアイ)開始在 YouTube 上活動,第二代虛擬偶像就此誕生。

到 2017 年年底,虛擬偶像四天王:愛醬(キズナアイ)、輝夜月、MIRAI AKARI&SHIRO 以及蘿莉狐娘成功引發了虛擬偶像熱潮。自那之後,日本虛擬偶像數量一路飆升,根據 User Local 統計,截止到今年 1 月,日本在冊虛擬偶像數量已經超過 1 萬人,差不多以每月 1000 人以上的速度遞增。

與真人 YouTube 博主類似,Vtuber 們在視頻中唱歌、表演、直播遊戲,唯一的區別在於其形象由技術虛擬而成,再通過實時渲染、動作捕捉等 VR 技術,實現直播的可能性。截止至當下,絆愛的兩個頻道——A.I.Channel、A.I.Games 分別擁有 276 萬訂閱和 149 萬訂閱。

而當日系的虛擬偶像們在依舊在二次元的萌系和沙雕打轉時,誕生於歐美偶像們則奔著「擬人」化一去不回。

2016 年,設定為 19 歲的網紅 Lil Miquela 在 Instagram 閃亮登場。她是一個虛構的在線角色,融合了歐美青少年潮流偶像和 Instagram 網紅的招牌元素:人類少女的外表、小麥色肌膚、刻意的雀斑、哪吒頭髮型。光造型迎合歐美主流審美還不夠,價值觀也要跟上。所以,支持平權運動、公開抨擊川普等社會活動一個不落。

Lil Miquela 背後是一個 9 人左右的小團隊,成員包括設計師、品牌運營、軟體工程師等。他們為Lil Miquela設計形象、製作作品,並將價值觀植入她的言行中。

類似於 Lil Miquela 這類網紅稱作擬真虛擬形象/Virtual Model,或者叫 CGI Influence,她們無論長相和性格都與千禧一代類似——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追求時尚,有自我的態度和觀點,年輕的粉絲容易能夠從他們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這也是他們能夠收到熱烈追捧的原因之一。

社交媒體分析公司 HypeAuditor 曾發布過的一份「2019年 instagram 虛擬偶像影響力排行榜」顯示,虛擬偶像的影響力是普通意見領袖的三倍關注量。目前排名前列的虛擬偶像分別是@lilmiquela(250 萬粉絲),@Noonoouri (36 萬粉絲), @Imma.gram (22.6 萬)。

02. 商業化:開演唱會、直播打賞、周邊銷售一個不落

峰瑞資本曾按照技術要求、內容和商業模式將虛擬偶像分為了三個類型:專業虛擬偶像、虛擬主播和虛擬形象。

金子塔尖是要求專業動捕設備、3D 高精度建模、專業「中之人」的專業虛擬偶像。TA 們生產音樂專業內容、同時參與虛擬劇、LIVE等演出,盈利方式類似主播和娛樂圈藝人,依靠粉絲經濟實現商業化,初音未來、以及 Vtuber 絆愛、Vmodle Lil Miquela 等都可以屬於這個陣容。

2009 年,初音未來在日本琦玉縣舉辦了首場演唱會。三年後她登上東京巨蛋,到場人數超過 1 萬人,另外還有 12 萬人在 Niconico 看付費轉播。根據已公開的《初音ミクの年収》的數據顯示,初音一場 Live 的收入大概在 300 萬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約 17.96 萬元(折合人民幣 19.55 萬元)。

初音未來還接廣告,從汽車到手機再到快消品通吃,為豐田卡羅拉、寶馬 Z4、索尼 Xperia、力士等品牌做過代言。此外她還是北海道グリーンランド樂園代言人、Chrome 首位日本形象代言人、日本冬奧形象大使。甚至她一度還得到過 LV 的青睞。

相比之下,Vtuber 的收入來源就很網際網路了。流量分成、直播打賞、商業推廣(遊戲等營銷)以及音樂活動和周邊衍生品都能為團隊帶去滾滾現金流。以絆愛為例,2019 年她的兩個頻道合計播放量超過 4.33 億次,累計廣告收入合計約 104 萬人民幣。

根據日媒發布的一份 2019 年虛擬偶像 Superchat 打賞收入排名,2019 年打賞收入最高的虛擬偶像是湊あくあ(YouTube 粉絲數 39 萬,隸屬於 Cover 會社),達到 3815 萬日元。其次是吸血鬼人設的虛擬偶像葛葉(KUZUHA),收入 2813 萬日元。第三是因幡はねる,收入 2539 萬日元。

今年 2 月 8 日,Cover 會社旗下出道僅一個多月的虛擬主播桐生ココ(桐生可可),在一次收益化紀念直播中僅用一小時便獲得 1200 萬日元(約合 76 萬人民幣)的打賞,創下了虛擬偶像直播的新記錄。

講起來,Vtuber 產業的收益鏈條也跟真人網紅一樣,有專門的經濟機構 MCN。Cover、彩虹社(NIJISANJI),以及運營絆愛的 Active8 是日本虛擬偶像行業中最大的三家 MCN。

以 Cover 為例,它成立於 2016 年,專門成立了間 Hololive 事務所,走精品路線打造偶像,會為每個虛擬主播提供直播硬體和軟體支持、直播內容資訊、周邊衍生品和數字內容發售、廣告訂單等支持,設立商業化部門,專門負責虛擬主播的企劃和變現。

2019 年 1 月,Hololive 的「白上吹雪」 在 B 站的粉絲數遠超過了 YouTube,Cover 會社迅速與 B 站籤了戰略協議,旗下 Hololive 陣營的虛擬主播正式入駐 B 站。

今年 3 月 1 日,同屬 Hololive的 VTuber 星街彗星(星街すいせい)舉辦了自己的 3D 演唱會,在 B 站的轉播過程中直接「燃」了。當晚星街彗星 B 站直播間人氣達到 260 萬、為全站第一。在短短一小時內,星街彗星新增艦長 773 名(月付費 198 元以上的粉絲),總艦長數達到 847 名。

而在另一邊的 YouTube 直播間,打賞一直在她直播結束後的 6 個小時內沒有間斷過。星街彗星甚至因此一度登頂 Twitter 全球趨勢榜第一(相當於微博熱門話題)。

3 月 17 日,星街彗星的 B 站直播間艦長數超過 1000,成為 B 站歷史上第四名艦長破千的主播,也是 B 站第二位擁有千人艦隊的 Vtuber(第一位是神楽めあ)。

彩虹社模式則類似 AKB48,廣撒網、炒 CP、建立生態。成立於 2017 年 5 月成立,旗下 Vtuber 數量超過 100 名。此次蔡明的虛擬偶像計劃,就是 B 站和彩虹社合作的 VirtuaReal 企劃中的一部分。

虛擬偶像們到了國內以後,變現方式也與時俱進,搞起了直播帶貨。比如洛天依、初音未來先後去了淘寶天貓,網絡中一度盛傳洛天依坑位費高達 90 萬。自媒體毒眸曾統計過抖音近期虛擬 IP 直播帶貨的收入,頭部 IP 」我是不白吃「以」吃「作為帶貨的切入點,近 30 天場均帶貨銷售額 48.84 萬。

03. 所以運營虛擬偶像是門好生意麼?

國內虛擬偶像領域的投資也就是這一兩年興起的事情。像魔琺科技成立於 2018 年 1 月,目前完成兩輪共億元規模的融資。它主推虛擬直播和線下互動產品及方案。而像為虛擬主播提供技術支持和 MCN 運營的邁吉克科技,也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完成了億元規模的 B 輪融資。

其他產業鏈上的公司還有包括虛擬偶像技術服務商萬像文化,孵化虛擬偶像 IP 的伊拾七、虛擬偶像直播平臺 kilakila 等。

2019 年年初,微博、克拉克拉、奇光影業等十幾家企業聯合發起成立虛擬偶像發展基金,據稱將投入價值 1 億元資金和資源,扶持超過 1000 個優質內容 IP,發掘行業優秀人才和優質項目。巨人網絡去年宣布斥資 1 億元進軍虛擬偶像市場,推出首位虛擬主播 MenheraCHan;愛奇藝推出 6 人偶像團體 RiCH BOOM,還預計推出綜藝節目《超次元偶像》。

不過如果走演藝咖的路線,演出效果始終是個問題。因為她們線下演出主要依靠事先做好的動畫,然後運用全息投影技術在全息舞臺演出的現場進行播片。為了保證演出呈現的視覺效果,幕後團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動畫製作,且很難在演出的現場進行實時互動。

而倘若通過現場動捕的方式進行互動,虛擬偶像的人物精度又難以保證,會讓實際的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國內一批網際網路大廠開始把虛擬偶像做進遊戲,或者換個說法,在遊戲裡塑造虛擬偶像 IP。B 站、愛奇藝、騰訊、網易等都陸續進場。

比如騰訊的「貂蟬」偶像計劃,就是在《王者榮耀》裡設四個虛擬偶像;網易《陰陽師》的「平安京偶像計劃」,則為「大天狗」角色定製了一場虛擬演唱會;B 站與日本GREE設立 bg GAMES 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展手遊業務以及虛擬偶像業務。

二次元市場的商業化話題沉寂多時,最近又被虛擬偶像給激活了。它既滿足了人們對虛擬世界高科技的想像,又符合當下對於「偶像市場「潮流的追逐,同時指向了年輕的受眾人群。

但這行業太燒錢了,產出也不穩定。

以初音未來和洛天依為代表的第一代虛擬偶像底層技術來自於 VOCALOID,初音運用了最頂尖的聲音合成技術,從輕盈可愛的軟蘿莉音,到硬朗搖滾的電音,初音的 6 種音色,能夠輕鬆駕馭各類曲風,其核心是將聲優的聲音摘錄進音源庫,然後只需輸入歌詞和旋律,加以」調教「,就能創作出歌曲。

這給了用戶與偶像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機會,初音的人設逐漸通過UGC內容完善起來,甚至可以說粉絲們養成了一位「偶像」。

2019年bilibili晚會上的洛天依

培養二代偶像的彩虹社,主要依靠 Live2D 建模技術和手機面捕技術。這跟後來絆愛、輝夜月、未來明等肢體表情豐富的二次元 Vtuber 相比,「彩虹社」成員是只有表情和聲音的「紙片人」,在視覺上不佔優勢。絆愛們通過實時渲染、動態捕捉、人臉識別和人物建模等技術,加之虛擬背後的人物動作表演及同步聲優配音,實現了與粉絲的實時互動。

不過儘管每一代虛擬偶像的技術實現難度不一樣,但在初登場的那個年代,都是實打實的高投入。不僅如此,虛擬偶像運營的難點還在於對「人設」把握以及「中之人」通過表演展示的角色魅力。

有傳聞指出培養一個虛擬偶像,前期就需要投入將近 1 億日元(約 654 萬人民幣),包括製作內容、購買動捕設備、聲優等等,且培養期幾乎要半年左右。在投入越來越高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流量被瓜分,出場費、廣告費被不斷壓低。

據絆愛運營公司 Activ8 去年的一份財務數據,它們 2019 年 8 月期財報最終虧損為 6.75 億日元。Activ8 旗下共有 52 名虛擬偶像,除了頭部的絆愛之外,其他虛擬偶像整體粉絲並不多,大約 1/4 的虛擬偶像粉絲數不足 1 萬。而且由於公司與絆愛」中之人「發生衝突,近期愛醬的粉絲數增長大幅下滑。

今年 4 月,Active8 完成一筆 10 億日元融資,用來開發 VR 實時系統,提供與多設備兼容的 VR 內容。領投方 Gumi 是 VR、AR 領域的投資狂魔,參股了 ZIG、Unisonlive、mikai、FAV、ActEvolve、Unbereal 等 14 家虛擬偶像企業。不過根據 Gumi 2019 的財報,其 XR 事業部(AR+VR+MR)營業虧損 4 億日元。

前一年它虧的更猛,4.6 億日元。

所以啊,如果看看日本市場,算算前期投入與產出比,評價虛擬偶像的商業前景可能還真得謹慎些。只不過,面對以指數級速度發展的科技文娛市場,刀口舔血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參考資料:

1. 不相及研究所:《當蔡明真的變成了機器人》

2. 深響:《蔡明變身「菜菜子」,B站直播區裡Vup正在崛起》

3. 三聲:《為什麼我們看好虛擬偶像?| 峰瑞研究所》

4. 愛奇藝:《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

5. WALKSLOWLY:《仿生人未來?虛擬網紅會取代真人博主成為新趨勢嗎?》

6. WALKSLOWLY:《討論&對話|虛擬偶像在中國的不完全報告》

7. VR陀螺:《巨額虧損下資本仍在追風,起底中日虛擬偶像(Vtuber)產業》

8. VR陀螺:《超V對話:B站、淘寶入局,需求暴增的Vtuber已進入高速發展期》

9.東西文娛:《hololiveB站排名上升: 「日系」女團向虛擬主播吸粉技能賞》

10. 東西文娛:《辰海資本陳悅天:虛擬偶像的本土模式與未來路徑|DEEP現場》

11. 東西文娛:《從LilMiquela說起,「擬真」虛擬偶像的存在方式與商業變現空間|虛擬偶像系列》

12. 好奇心日報:《賣萌、耍笨的虛擬主播在日本大受歡迎,視頻累計觀看數超過 7.2 億次 | 好奇心小數據》

13. ACGx:《與周杰倫同臺獻藝,虛擬偶像不斷進化的背後究竟有哪些技術邏輯?》

14. 毒眸:《洛天依坑位費比李佳琦還貴,為什麼虛擬主播這麼強悍?》

15. IDG資本:《618大促: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洛天依們的商業前景如何?》

16. 壹娛觀察:《虛擬偶像進階錄:「洛天依」們的未來在何處?》

17. 遊戲葡萄:《馮提莫不是B站直播的殺招,Vtuber才是》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娛夢工廠」(ID:D-entertainment),作者:李文鳳,36氪經授權發布。 看膩了形形色色的真人偶像選秀之後,虛擬偶像開始逐漸進入各大內容平臺的視線。在今年的天貓6.18期間,初音未來與洛天依紛紛入駐淘寶進行直播帶貨,其中初音未來的人氣值甚至超過朱一龍、王一博等明星,登頂天貓6·18明星榜。 不過,在虛擬角色附加巨大經濟期望的背後,也讓行業的虛擬偶像主體數量有些泛濫和集中,這其中有多少虛擬偶像能夠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最終脫穎而出,預計將是明後年的產業主題。
  • 虎撲「沉默」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指北」(ID:hlwzhibei),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指北BB組 蔣凱西 編輯 / 枕溪 丹尼爾 「肖戰」已經成為公憤了嗎?大概率是的。因為每當路人已經逐漸淡忘與肖戰有關的風波時,肖戰的粉絲們總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提醒著人們:「肖戰」,並不只是一個停留在文娛板塊上的流量明星。
  • 民宿進入洗牌期,芝麻谷如何破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芝麻谷設計師王健告訴36氪浙江,行業的自我調整和迭代已擺在眼前,挖掘客戶的深層次需求或是下一個增長契機。 跨界的設計師 不一樣的芝麻谷 王健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芝麻谷的業主之一。 他初到莫幹山時,被這裡的山林竹海、村落風貌所打動,便萌發了住在這裡的想法。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肉鬆餅養活了第一批電競主播,但顯然,肉鬆餅無法支撐中國電競的未來。 現在,中國電競終於迎來了專業化、職業化、產業化的新時代。但高度產業化也成為了一劍雙刃,越來越多的新電競人發現,中國電競市場似乎已不再有新的風口出現。 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電競行業仍存在著不為人知的金礦,等待發掘。 電競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2019年,電競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 京東:製造獨角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N商業」(ID:FN-24H),作者:不二,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是京東的「大年」。只不過這一次撕下熱搜位的終於不再是「社會性死亡」的劉強東夫婦,而是堪稱獨角獸製造機的京東集團。
  • 二次元沒有桃花源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李春暉,36氪經授權發布。 人紅是非多。 以B站為新陣地,AO3同人圈和肖戰粉絲再次爆發大規模對峙。 起因是4 月初,B 站和贊助商在娛樂區搞了個「心動挑戰混剪大賽」。
  • 氪金| 人間煙火的網際網路圍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儘管看不到在縣域做社區團購的未來,但他依然認真地填寫著手裡的這份渠道中心供應表。上面詳細規定著網格倉的具體條件:要求距離中心倉40km開外,並包含500~1000平米的空間,配置一定比例的低溫倉庫。對司機運力和人員配比的需求也清晰可見。 「只有擁抱巨頭,才能儘快止損。」打不過他們,只好加入他們。 商超向左還是右?
  • 360沒有內容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玩low的,360不是第一次了。但內容,仍然有可能是360在安全行業之後的一個機會。
  • 新氧浴火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作者:傑迪,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這場疫情,重創實體空間為依託的服務業。一些品牌甚至賽道將再也不見;而另一些剛需賽道的品牌——主要是行業龍頭,將在不可抗力式被動出清的黃金坑裡浴火重生。這可能是近年來最需被重視的困境反轉投資主題。
  • 日本動畫的未來,是網絡發行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文娛」(ID:hi3wyu),作者 Wind,36氪經授權發布。 2018年日本動畫片網絡發行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0.1%至38.19億元,實現連續16年持續增長,且首次超過了碟片市場。
  • 好萊塢失守「原創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2019中國全年電影票房達到642.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4個百分點,同比漲幅5.4%,總觀影人次突破17.27億,創歷史新高。10年時間,中國票房淨增長541億元票房。雖然今年同比增長率為近三年最低,但在「影視寒寒冬,資本退潮的」背景下,仍有35億元的淨增幅,實屬不易。 反觀2019年北美整體電影市場表現,就稍顯慘澹。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這一次我們選擇十多家B站相關上下遊企業,儘可能詳細地逐個解讀。 隨著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擬歌姬在中國的走紅,二次元圈子越來越多人開始痴迷聲音和音樂。 最早的音頻類企劃都是以同人社團的形式展開,《時之歌Project》創始人是一名音樂製作人,創立之初就建立了完整的內容創作和運營體系。 《時之歌Project》在物語音樂IP方面已經推出34首原創音樂,B站帳號粉絲32.9萬。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終結過往,影響未來。 59、日本京都動畫遭到縱火,36人遇難 「事件回顧」7月18日上午,日本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遭遇人為縱火,造成36人遇難,33人受傷。縱火嫌疑人為一名41歲男子,名為青葉真司。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全球化手冊|VC盤點·東南亞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出海,歡迎在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為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36氪出海推出了全球化手冊。這一系列將陸續梳理上述市場情況、發掘當地商業機會,希望能夠幫助讀者逐步建立對海外市場的認識。往期連結在這裡。 東南亞市場無疑是全球最火熱的創投市場之一。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RET睿意德」(ID:retweixin),36氪經授權發布。 2018的初冬,RET環球商務考察去到了日本關西地區,這次考察我們以大阪為中心,針對關西地區的商業項目展開考察研究。
  • 格力的「陣痛」與「頭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易牟,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家電行業在變天。 「疫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行業碰到天花板了,就拿空調來說,今年雙11各家的銷量都不行,下降了40%還要多,格力、奧克斯、海爾、美的……這些廠商的日子沒一個容易的,我們這些經銷商,就賺一個辛苦錢。」
  • 增程式技術興衰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龐好,36氪經授權發布。 9月8日,大眾在成都辦了場媒體溝通會。會上,一向內斂低調的大眾中國區CEO馮思翰一改往日形象,在談及電動車的技術路線時對增程式技術顯得尤為不滿,馮思翰的用詞是:最糟糕、不環保、以及胡說八道——「增程式已經過時了,我們很早以前就嘗試過類似的路線。」
  • 奧特曼的光榮與夢想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蒼羊 半佛仙人,36氪經授權發布。 1 作為表情包戰神,在表情包成為線上交流的日常時,我常在網上看到有人刷奧特曼的表情包,也圍繞著奧特曼誕生了一堆諸如「奧特懵逼」、「奧特加油」、「奧特舉手」、「奧特認墳」之類的二次創作。
  •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從中國傳到日本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日經中文網官方微博」,36氪經授權發布。 主播在日本進行直播,將化妝品和日用品等推薦給中國消費者。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訪日中國遊客銳減,傳統的商業流通模式受阻。於是,一些企業將目光轉向了這種在中國燃起燎原之火的新銷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