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的光榮與夢想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0-12-14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蒼羊 半佛仙人,36氪經授權發布。

1

作為表情包戰神,在表情包成為線上交流的日常時,我常在網上看到有人刷奧特曼的表情包,也圍繞著奧特曼誕生了一堆諸如「奧特懵逼」、「奧特加油」、「奧特舉手」、「奧特認墳」之類的二次創作。

奧特曼已然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一種經典符號。

前幾年,「男生分不清口紅色號」的梗流行的時候,也有人對等的拿出奧特曼大合照,讓女生認奧特曼,還有前段時間的「艾斯吧」等事件也都再一次說明了奧特曼這個IP在男性市場中的火熱。

奧特曼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流行IP,背後其實是社會大眾精神層面的一個投影,我們需要「希望」和「光」。

所以有了奧特曼。

2

奧特曼的誕生,要追溯到上世紀,二戰剛結束的日本。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軍隊被裁,日本的影視、文化產業被禁止創作現代戰爭主題的作品,但大眾依然有觀看戰爭、戰鬥場面的需求。

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本土遭遇核彈打擊的國家,日本民眾對核戰爭有著極深的恐懼和敏感度,這種恐懼感,成為了一種對影視共鳴的需求。

那個時期的日本文藝作品開始將人類之間的戰爭套換成對外星力量,超自然生命體的戰鬥,並將對戰爭的反思,平等,環保等人文理念融入到這些或科幻或魔幻的題材中。

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日式風格的影視強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特攝片之父——圓谷英二。

《哥斯拉》和《奧特曼》皆出自他手。

圓谷英二自幼就對飛機、戰艦、攝影等感興趣,18歲就進入電影界,從事電影創作。

在好萊塢還在使用動作生硬的定格動畫進行科幻片拍攝時,圓谷英二創造性的採用「真人演員+怪獸皮套+微縮建築米模型」的方式,讓畫面跟真人電影一樣流暢,同時拍攝的時間也更為自由。

1954年,怪獸特攝電影《哥斯拉》誕生,這隻象徵著核戰爭的怪獸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IP,投射出了當時大眾對戰爭和核武器的恐懼,也拉開了特攝片之父圓谷英二傳奇一生的序章。

接下來的幾年,圓谷英二參與製作的《地球防衛軍》等幾部電影相繼問世,進一步奠定了圓谷英二在業界的地位,也逐步完善了圓谷公司的特攝技術。

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經過戰後十年的經濟恢復,日本國內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經濟被徹底激活,出現了所謂「神武景氣」的經濟繁榮時期,到了70年代,甚至出現了「昭和經濟奇蹟」這樣的特殊時期。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日本民眾對影視娛樂的需求,經濟的發展讓民眾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這樣的環境下,充滿信心的日本民眾更希望在螢屏上看到人類強大的一面。

1966年,在《陰陽魔界》等美劇的影響下,圓谷英二創作了科幻特攝劇《奧特Q》並將其投入螢屏。

奧特Q

《奧特Q》以怪獸為主題,以人類對抗怪獸作為主線貫穿其中,將人類的堅強不屈展示得淋漓盡致。

切中觀眾心理的《奧特Q》播出即大熱,受此影響,圓谷英二決定再次創作一部科幻特攝劇。

這一次,與怪獸戰鬥的,不只是人類。

3

怪獸特攝、超自然入侵的題材在《哥斯拉》《奧特Q》之後,已經充分發展,觀眾的胃口被抬高,期待著新的作品。

圓谷英二不願再以人類與怪獸戰鬥作為新作的主線,而是希望塑造一位超級英雄,在科幻題材大熱的當時,神秘莫測的宇宙是這位英雄最好的歸屬。

於是,在《奧特Q》完結後的兩周,圓谷英二又一特攝大作《奧特曼》開始播出。

《奧特曼》的英雄起源設定在距離地球遙遠的獵戶座M78星雲的奧特之星上。

奧特曼們原本和人類相似,只是文明更為發達。

因為災難降臨,M78星雲的太陽爆炸,奧特之星的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做出了等離子火花塔,但因為敵人的惡意修改,等離子火花異變,意外的造就了奧特曼的誕生,奧特之星建立起了強大的光之國。

但因為等離子火花塔的異變,怪獸也因此誕生。

為了保護和平,奧特之星將大批的戰士外派。 

其中一個奧特曼因追擊怪獸百慕拉來到地球,意外的發現了這顆美麗的星球,並與主角早田進相遇。

這就是第一部《奧特曼》故事的起源。

在對奧特曼的設計中,圓谷公司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為了創造一個符合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設計師成田亨以火箭的銀色作為主色調,極簡化設計同時,帶有象徵活力的紅色花紋。

在面部設計上,融合了佛像和日本傳統能面的特點,讓奧特曼的面部能在不同角度和光線下呈現出豐富的表情。

奧特曼的嘴部是固定的微笑設計,因為成田亨覺得,真正的強者在面對挑戰時都是帶著一絲微笑的。

初代奧特曼

有趣的是,成田亨的設計原稿中並沒有彩色計時器這一設定,也就是說沒有時間限制。

但由於製作時要控制成本,於是加入了奧特曼只有與地球人合體,才能在地球上生存的情結,並加入了計時器的設定,將原定11分鐘的戰鬥情節濃縮在3分鐘以內。

這些設定,後來都成為了奧特曼系列設計的經典模板。

4

1966年《奧特曼》播出。

《奧特曼》播出後,引發巨大轟動,甚至一躍超過了前作《奧特Q》。

本作中「奧特曼VS怪獸」的經典情節對大受歡迎,收視率屢創新高,單集(第37話)收視率甚至高達42.8%。

由於在拍攝《奧特曼》的過程中,圓谷英二等人完全沒想到這部作品竟然會成為一部橫跨半個世紀的經典系列作品的開端,因此當時並沒有給主角奧特曼進行命名,而他的官方名字就是「奧特曼」,國內網上一般稱他為「初代奧特曼」或者「初代」。

在《奧特曼》大獲成功之後,圓谷公司打算再接再厲,於次年推出了奧特曼系列的新作《賽文奧特曼》。

1967年《賽文奧特曼》播出。

塞文奧特曼

這是圓谷英二的最後一部作品,凝結了圓谷英二最後的心血,但由於劇情過於成人化,過多的討論了人性、原住民問題,人類對宇宙空間的開發引發宇宙人侵略等艱深晦澀的問題,但卻不符合當時日本民眾那股欲與天比高的向上風氣,更讓低齡觀眾難以適應, 最終平均收視率只有15%,圓谷公司因此停止了奧特曼的開發,投入到其他特攝片的製作中去。

這是奧特曼這個IP,也是圓谷公司面臨的第一個難關。

是圓谷公司的,不是圓谷英二的。

1969年,圓谷英二因病去世。

為了紀念圓谷英二,圓谷公司製作了奧特曼洗禮新作《歸來的奧特曼》。

1971年《歸來的奧特曼》播出。

不知是不是圓谷英二的庇佑,《歸來的奧特曼》反響超出意料的熱烈,平均收視率逼近30%,於是圓谷公司正式重啟奧特曼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歸來的奧特曼》中,主角奧特曼的設定和初代奧特曼十分相似,直到20年後才在粉絲的強烈請求下被命名為「傑克」,國內一般稱之為「傑克」或「歸曼」。

1972年,《艾斯奧特曼》播出。

沒錯,就是那個臥底五年,幹掉火拳的艾斯奧特曼。

《艾斯奧特曼》的誕生,對於圓谷公司和奧迷而言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該部作品中,圓谷公司正式啟用了「奧特兄弟」的概念,將該作與三部前作串聯在一起,「奧特宇宙」的世界觀在此成型。

奧特曼,賽文,佐菲等角色也多次客串,著名的「奧特認墳」場景也誕生於此。

這一將IP串聯的手法比《復聯》系列領先了數十年,英雄聯合的風格也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圓谷公司藉此迎來頂峰。

1973年《泰羅奧特曼》播出。

泰羅奧特曼在設定上是奧特之父和奧特之母的親生兒子,常被網友戲稱為「太子」。

和前作中登場的四個父母不明的孤兒英雄相比,作為一個雙親健在的英雄,《泰羅奧特曼》的風格更為輕鬆幽默。

該劇的平均收視率為17.0%,比起前作《艾斯奧特曼》略低,但在當時收視率高於15%就可以被稱之為人氣作品,因此本劇在當時的評價並不低。

1974年《雷歐奧特曼》播出。

《雷歐奧特曼》的創作受當時風氣影響,整體風格陰鬱。

雷歐奧特曼

和前作系列設定不同,雷歐是出身於另一個星系的奧特曼,他的故鄉被外星人毀滅,雙親慘死,唯一的弟弟被抓去做了奴隸,故事基調非常悲慘陰暗,圓谷公司甚至還在劇中加入了恐怖片的情節。

問題也因此誕生,當年雷歐劇情過於陰暗,賽文斷腿MAC全滅雷歐被分屍,嚇壞了當時的日本小朋友,導致收視率嚴重下降,一度降到了6.6%。

而圓谷公司當時採用的是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收視率的下降導致拍攝成本難以維持收益,圓谷公司為了節省成本,直接在劇情中設計地球的MAC戰隊全滅的情結,以節省演員費用,這一情結讓大量觀眾難以接受。

因此《雷歐奧特曼》完結後,奧特曼系列迎來第二次停播。

奧特曼系列正式滑入谷底。

1980年,《愛迪奧特曼》播出。

受到《雷歐奧特曼》的遇冷影響,圓谷公司製作了一部主打溫馨勵志的艾迪奧特曼,想要藉此翻身,但可惜當時的影視環境已經不同以往,特攝片、特效片極大地豐富。

面對這樣激烈的競爭,《愛迪奧特曼》並不討好,完結時,平均收視率僅為10%,兩次遇冷之後,圓谷公司第三次暫停了奧特曼TV版的拍攝。

這七部奧特曼系列TV特攝劇因為製作播出與日本昭和年間,被稱為昭和系奧特曼。

昭和年間,日本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日本直接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某段時間甚至是世界經濟第一。

在經濟的發展下,文藝影視迎來大爆發,奧特曼系列的崛起,有圓谷公司用心製作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奧特曼的概念,迎合了群眾的需求,而奧特曼從爆發歸於沉寂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圓谷公司過於在意藝術表達,忽略了觀眾的真實需求。

影視,是觀眾內心的投影。

從重崛起到沉寂,昭和系奧特曼反映的是那段特殊時期,日本民眾精神需求的變化。

觀眾不想看到現實,他們只想要看到強者。

這種極端慕強,帶來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大。

也為後來失落的二十年留下了伏筆。

5

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70%,日本現代經濟史上最黑暗的時刻由此開始。

或者說不只是現代。

房價迅速下滑20%,國際資本聞聲撤離,儘管買房者堅信,這只是偶然波動,然而迎面而來的是房價長達15年的連續下跌。

炒房客恐慌性拋盤,房價暴跌,但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買得起房。

房價下跌成為日本經濟崩盤的序章,經濟衰敗,消費低迷,數千家企業集體破產,裁員潮開啟,日本民間自上而下,哀鴻遍野。

冷戰結束,世界多元化發展,而日本則因為經濟泡沫破碎,經濟嚴重下滑,各種社會問題開始顯現。昭和景象成為破碎的美夢,腳踏之地是經濟廢土,而面前的未來卻是一片未知。

在這種迷茫和絕望之下,大眾更需要希望,需要光。

在這種渴求之下,迷茫中的大眾和奧特曼在1996年再度相遇。

因為這一年,《迪迦奧特曼》播出了。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迪迦奧特曼》的話,那就是:神作。

作為平成系的第一位奧特曼,圓谷在《迪迦》的製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造型上,迪迦奧特曼的設計初始就融入了「美男子」的概念,其成品即便放在20多年後的現在也是美型的代表,而作為主演長野博更是當時日本娛樂圈的當紅炸子雞。

迪迦奧特曼

論帥,在歷代奧特曼演員中不說第一也跌不出前三。

對於一部主打男性市場的特攝劇,帥,幾乎決定了一切。

如果說形象只是讓人驚豔的話,《迪迦》的內核則更是讓人感動。

和誕生於冷戰時期,主題嚴肅的昭和系奧特曼不同。

在世界局勢風雲變化,日本國內經濟嚴重下滑的時代背景下,圓谷公司在《迪迦》中結合了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注入了更多的人文關懷,向弱勢群體投以關注。

《迪迦》劇集中許多話題都折射出了沉重的現實,並帶有許多人文藝術上的思考,神性與人性,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劇中人物的思考和糾結正像現實中那些對未來充滿不確定,迷茫糾結的年輕人。

儘管現實中的困局難以避免,但圓谷的主創們在《迪迦》中讓大眾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並借主角之口讓矛盾迎來和解,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日本昭和時期的經濟發展和平成時代的一蹶不振讓許多人開始產生對昭和時期的嚮往和對平成時期的不滿。

在《迪迦》中,有一集的內容是迪迦奧特曼和初代奧特曼共同穿越到圓古英二時代的現實中的地球,兩位奧特曼在此相遇,並給予圓古英二先生創作奧特曼的靈感,達成了首位昭和系奧特曼與首位平成系奧特曼的歷史性握手。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象徵著平成一代和昭和一代的和解。

光,正因為代代的傳承而永不熄滅。

憑藉優秀的劇情和深度的思考性,《迪迦奧特曼》於1998年獲得了日本科幻界最高獎項「星雲賞」,是奧特曼系列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作品。

《迪迦》具體有多能打?

不客氣的說一句,在《迪迦》播出已經過去了20多年的今日,在各類奧特曼人氣投票中,迪迦依然長期穩坐第一,連圓谷力推的親兒子賽羅都被他穩壓一頭。

憑藉《迪迦奧特曼》的大火,沉寂十五年的圓谷公司再度鹹魚翻身。

然而,《迪迦》的歷史意義不僅在於優秀的劇情和精良的製作水平,更在於它打開了中國國內觀眾對於奧特曼的認知。

《迪迦》在日本國內爆炸性的口碑,使它獲得了中國資本的青睞,迪迦成為了第一部被正式引入國內的奧特曼特攝劇。

在《迪迦》之前,昭和系奧特曼也曾在某些地方電視臺放送過,但更多的是通過光碟的形式進行傳播。

我第一個看到的奧特曼,是《傑克》,在舜井街的盜版盤商家手裡買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機在國內尚未全民普及,且盜版猖獗,很多的盜版光碟中存在集數缺失的問題,這就造成了昭和系奧特曼的在國內的受眾面其實相當窄。

而《迪迦奧特曼》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多個電視臺引入放送。

從1998年開始陸續引入,到2004年《迪迦奧特曼》已經開始全面刷屏。

作為第一部正式引入國內的奧特曼特攝劇,《迪迦》享受到了只有國民劇才有的優待,這個優待是:重播。

00年代的影視內容不像現在,那時候電影院遠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小孩子接觸到最多的影視內容就是電視劇,而當時國內的動漫影視內容特別是針對兒童的特攝劇內容基本是一片空白。

在這種時候,一部世界出自世界最強動漫特攝強國的當代神作出現在了當時的小孩子面前,那種震撼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迪迦》引入和多次重播,使其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

在無數80、90後男生,對著電視向迪迦獻出他們的光時,奧特曼這個IP在國內真正的站了起來。

《迪迦》的出現,是經濟泡沫破滅之後,大眾與現實的和解。

而它的出現,也意外的燃起了遠在異國的我們對「光」的嚮往。

無論哪一個時代,希望都是人類的剛需。

6

《迪迦》之後,圓谷公司重歸大眾視野,乘勢推出了《迪迦奧特曼》的續作《戴拿奧特曼》以及擁有獨立世界觀的《蓋亞奧特曼》,兩者反響雖不及《迪迦》,但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三位奧特曼被稱為「平成三傑」。

20世紀初,日本經濟緩過一點氣,影視業復甦。

隨後幾年,圓谷公司依舊在持續的推出著他們的奧特曼系列作品,高斯、麥克斯、夢比優斯、奈克瑟斯等新的奧特曼一個接一個的推出。

在經濟的發展下,日本的動漫影視及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動漫IP,玩具周邊幾乎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但奧特曼們當時卻沒有搭上這股春風。

接連推出的幾部奧特曼反響平平,2006年,在推出《夢比優斯奧特曼》後,奧特曼系列TV被再度暫停。

夢比優斯奧特曼

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盈利不達預期。

大部分面向兒童和男性市場的動漫和特攝劇,比如《變形金剛》《遊戲王》《假面騎士》《高達》,其典型的商業路徑是通過拍劇塑造IP,通過IP影響力販賣周邊玩具,依靠周邊和版權進行盈利,而劇集本身本質上只是用來推廣玩具的廣告片。

變現的核心是壓低劇集拍攝成本,通過多樣化的周邊玩具來盈利。

在這種模式下,特攝片的製作其實是一件投產比很高的事情。

不需要大牌明星,不需要大片的高額特效,拍攝成本低,而主打低齡向的玩具收入一般都不低。

但在奧特曼這個舉世聞名的超級IP的商業化卻做得並不成功,甚至可以說是失敗。

首先,圓谷公司在奧特曼製作上的投入,要遠遠高出一般特攝片。

為了能夠精準展現數十米身高的奧特曼和巨型怪獸戰鬥的場景,圓谷公司幾乎從第一部奧特曼開始到現在的新生代系列,每一集都要製作大量的微縮模型,同時為了方便拍攝,對各種奧特曼和怪獸的皮套道具要求也較高。

這就導致奧特曼系列的特攝片製作成本難以控制。

模型是真正的燒錢貨。

比如在新生代奧特曼中有一集,奧特曼跟怪獸對打時有個一晃而過的便利店鏡頭,這個便利店的微縮模型連裡面的商品飲料都一清二楚,製作精度之高,成本可想而知。

傳聞劇場版中,賽迦奧特曼那一身皮套道具服造價就高達37萬人民幣。

而1996年拍攝《迪迦奧特曼》時,總成本在1億元人民幣上下。

成本無法壓低,而衍生的周邊玩具也平平無奇,可以說圓谷並沒有放多少心思在周邊玩具的開發上,奧特曼系列營收更多還是靠收視、版權等費用。

更糟心的是,圓谷採用還是「邊播邊拍」的模式,這就導致一旦劇集表現不佳,圓谷很容易撲街,當年《雷歐奧特曼》因為收視低迷,為了節省成本(片酬),直接一波劇情殺弄死了大量的主要角色,砍完之後又導致了劇集的進一步撲街。

成本難以縮減,周邊的錢又賺不到,然後就是亂改,然後就是人氣爆降,這是惡性循環。

理論上,即便周邊開發不順利,但有著奧特曼這個全球性ip,圓谷公司即便光靠版權收入也不會有多難過。

但問題在於,圓谷公司太愛「折騰」了。

他們並不滿足於僅僅開發一些面向低齡兒童的子供向特攝劇,反而喜歡在內容上進行探索和改進,在劇集中嘗試多種風格,放入各種深刻的思考。

這種思考和深度的內容對於成年觀眾來說是驚喜,但對於兒童觀眾來說,就是無趣。

孩子看不懂過於深刻的說教。

比如今天被奧迷們奉為經典的《賽文》《雷歐》兩部劇,當年就因為過多的劇情和沉重的風格一度導致了圓谷公司的財政困局。

藝術和商業,並不總是相通。

21世紀初,依靠平成系列的《迪迦》《高斯》等劇集的成功,開始盈利的圓谷公司,卻又「作死」搬的推出了強故事、弱戰鬥,探索性極強的《奈克瑟斯奧特曼》,為了展現奧特曼的進化路線,第一場出現的奧特曼還設計得非常有生物感,肌肉骨骼都展現出來,但就是不帥。

儘管該劇在成年觀眾中廣受好評,但低齡觀眾卻嚴重不滿,最後收視率低到慘遭腰斬。

以至於公司歷史上多次陷入過破產的危機。

圓谷公司在內容品質上的堅持,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日本的「匠人」精神,但匠人精神擅長單點突破,一旦攤子鋪得太大,很難做好營收平衡。

圓谷公司的難題,根本原因在於圓谷公司長期以來的行事風格過於不商業。

這種對內容嚴格要求,喜歡探索、思考,不重視周邊玩具營銷的行事作風導致了圓谷公司長年以來的經營困局。

可以說,圓谷一家是好創作者,但卻不是好經營者。

再優秀的人,也逃不出金錢的困局。

這是奧特曼的超能力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7

2007,無力獨自支撐的圓谷公司賣身日本電通集團,並得到了玩具巨頭萬代的注資,經營狀況才開始有所改善。

錢能夠解決許多問題,但有時候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2013年,日本影視商業迎來進一步復甦,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也讓影視商業化迎來新的契機。

拿到注資重獲新生的圓谷,也開始奧特曼系列的進一步開發。

同年,《銀河奧特曼》的上線,宣告著新生代奧特曼系列誕生。

銀河奧特曼

隨後,圓谷公司保持一年一部的腳步持續推出新生代系列的特攝連續劇。

奧特曼系列,開始成為了圓谷的賺錢項目。

但對圓谷公司的批評也開始日漸增多。

對於圓谷公司以及新生代系列奧特曼的批評主要圍繞著三點;

新生代奧特曼的設計越來越廉價化,塑料感明顯。各種水晶、走馬燈設計讓奧特曼給人的觀感越發的廉價低幼,各種變身道具越出越多,完全為賣周邊玩具考慮。

奧特曼的戰鬥方式完全圍繞「借力量」的方式進行。遇到強敵,打不過就找個前輩「借力量」出個新形態,再打不過就再找個前輩「借力量」再出個新形態。

沒有自我反省,沒有努力前進,失去了「成長」這一核心價值。

還有就是劇情越發低幼。為了讓大量的兒童入坑,和昭和系、平成系中加入大量的思考不同,新生代奧特曼中少有對現實的啟發和思考。

典型例子是《捷德奧特曼》中,主角設定為大反派貝利亞的兒子,這一如此優秀的設定,圓谷沒有用來發展對於善、惡、身份認同的思考,反而讓主角上來就毆打老父親,叫著朋友群毆父親,開著影分身暴打父親,宇宙帶孝子的稱呼由此而來。

設定就真的只是設定。

所有的批評指向的都是兩個字——「圈錢」。

可惜在被收購注資之後,手握奧特曼這輛馬車韁繩的,就不再是圓谷的創作者們,而是股東。

新的股東顯然是典型的商業思維,在他們的眼中,奧特曼應該走IP宣傳,玩具收割的套路。

現在的圓谷,每立項一個IP就會提前布局周邊商品,奧特曼系列真正的成為了玩具宣傳片。

兒童的錢最好賺,那就加大馬力賺兒童的錢,沒必要做高投入低產出的事情,劇情低齡化是如此,借力量變身推出更多的玩具是如此,一身跑馬燈的設計是如此,打的就是兒童市場,那麼那些深刻的思考,人文的價值也就沒有必要了。或許,比起原本的「匠人」模式,現在這樣的「工業化」模式才更適合作為一家「公司」的圓谷,才適合作為IP的奧特曼。

小孩們看著酷炫的特效模仿著奧特曼的動作,旁邊年輕的父親看著特效滿分的奧特曼發出一聲嘆息。

藝術和商業,或許從來都是對立的。

金錢,是每個時代都逃不過的永恆命題。

8

在2018年上映的《頭號玩家》電影中,最後的決戰場景高達大戰機械哥斯拉的畫面讓無數人感動,但在其原著小說裡,這個場景的原定主角其實是奧特曼。

原本,史匹柏也有意讓奧特曼加入戰局,但因奧特曼系列IP海外版權歸屬不清,最終只能換高達上場。

這也折射出奧特曼作為IP被多次轉賣後導致的另一個致命問題,是混亂的版權管理。

1970年,圓谷英二去世,1976年,圓谷皋繼任。

同年,圓谷皋迫於財務壓力將7部昭和系奧特曼的著作權轉讓給了他的泰國好友CHAIYO公司的老闆辛波特,並籤訂了《1976年合同》。

但問題在於,圓谷公司的其他高層對此並不知情。

1995年,圓谷皋去世,圓谷一夫繼任,在圓谷一夫布局奧特曼的海外授權,以外的收到了CHAIYO公司的律師函,之後圓谷一夫才知曉了1976年的授權事件,並發布道歉信承認了《1976年合同》的存在。

隨後,圓谷公司又收到了辛波特寄來的的合同複印件,卻發現,這一份合同是偽造的。

於是圓谷公司立刻向日本、泰國的法院提起訴訟進行反擊,而辛波特則以圓谷一夫的道歉信為依據,堅持合同有效。

雙方就此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版權糾紛。

2008年,CHAIYO將獨佔使用權轉讓給了日本UM公司, UM又授權香港的TIGA來代理奧特曼的大中華地區版權業務。

這兩次授權使得奧特曼系列的版權更加糾纏不清,奧特曼系列的許多後續衍生開發因此受到制約。

也造成了世界奧迷尤其是國內奧迷的遺憾。

2000年,中泰兩國曾經合拍過一部由鄭伊健主演《千禧奧特曼》,拍攝完成後由於受到圓古公司控告,被禁止發售,現在只剩預告片在網上流傳。

千禧奧特曼

更令人惋惜的是,90年代末期,《迪迦》在國內大熱,圓谷公司曾計劃趁此機會推出中國版奧特曼——《奈歐斯奧特曼》。

但因為總策劃圓谷皋去世,再加上版權糾紛,最後該項目不了了之,《奈歐斯奧特曼》轉型為平成系的一員,此次事件也成為一樁歷史遺憾。

我們都希望光就在身邊,但現實中總是充滿各種無奈。

9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奧特曼能夠成為一眾80、90後的童年回憶?

其一是因為主題優勢。

相比於戰隊幹架、騎士打怪人而言,身高几十米的超人在都市樓宇中迎擊巨大怪獸,在眾人注目下拯救世界,這本身就是一種男人的浪漫,題材優勢註定了奧特曼比其他特攝劇更容易受到關注。

其二是因為神作的加持和時代的偶然。

在當代青年成長起來的那段時期,昭和系奧特曼依靠光碟形式流入國內市場,培養了第一批國內奧迷。

神作《迪迦》的全面引入和不斷重播讓奧特曼第一次成為全民記憶。

在經濟上行時,奧特曼是人們期望中的英雄,在經濟低迷時,奧特曼是人們絕望中的一抹光。

其三是因為圓谷公司在奧特曼中,所注入的精神內核。

圓谷公司在奧特曼系列中投入的心力已經無需再度贅述,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在早期奧特曼所注入的人文情懷。

比如迪迦奧特曼25集《惡魔的審判》,迪迦被反派打倒後,被蠱惑的人類回心轉意,將手中的光照向迪迦,在人類的鼓舞下重新站起來的迪迦,其姿態和旁邊大樓掛著的《創世紀》中亞當的身姿完全一致,神性和人性的思考在此刻被展開。

比如蓋亞奧特曼第39話《悲傷的沼澤》,反對使用生化武器的科學家被迫成為了軍方人體實驗的對象,變成怪物。

絕望之下,他毀掉了實驗基地,殺死了軍方人員只留下自己的朋友,孤身一人躲進一片沼澤裡。

整一集都透露著對戰爭和人性的反思。

奧特曼系列在觀眾構成中確實兒童偏多,但其作品的早期定位,作品核心,價值觀,更偏向全年齡化甚至成人化定位。作品中包含大量對人性、戰爭、自然、環保和成長的探討。

它講述了許多成人面臨的困局,但最後往往需要借用少年的光去消滅黑暗。

因為少年,永遠是世界的未來。

因為少年時的光,足以照亮一生的陰暗迷茫。

10

19年年初,國內一群鄉鎮少年拍攝的土味版《迪迦奧特曼》在網上引發熱議。

這個視頻被傳到日本,獲得了奧特曼設計者丸山浩和知名導演巖井俊二的點讚,成為了日本推特上的熱門話題。

土味奧特曼中,那些成本低廉的服道化和純靠人力的特效確實沒有辦法跟正經的特攝劇相比,但創作者們這種認真而笨拙的嘗試,或許更能讓人感受到男孩子對於英雄,對於奧特曼的熱愛。

這或許也是我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奧特曼的原因,因為他們陪著我們共同成長,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成長」和「思考」。

現在,昔日那些蹲守在電視前看著奧特曼的男孩,已經長大成人,成為社會中的支柱,網際網路上的核心。

開始賺錢養家,數著柴米油鹽,接受世界毒打。

有的人佛著,有的人喪著,有的人頹廢著,但同樣有的人拼著,有的人燃著,有的人熱愛著。

每一次看到奧特曼的話題,刷著奧特曼的表情包,或許他們都會想起自己曾經也是相信光的少年。

那些相信奧特曼的男孩,他們終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但他們遲早也會成長為支撐世界運轉的支柱。

奧特曼打敗怪獸,總要飛回太空,但他們卻將光留在了少年心中。

那個戰後對未來充滿恐懼的昭和少年,那個父親事業對未來一片迷茫的平成少年,那個第一次驚喜的在電視中看到光之巨人的少年。

他們的光,永遠不會被磨滅。

男人至死是少年,而少年,就是散落人間的光。

相關焦點

  • 二次元沒有桃花源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李春暉,36氪經授權發布。 人紅是非多。 以B站為新陣地,AO3同人圈和肖戰粉絲再次爆發大規模對峙。 起因是4 月初,B 站和贊助商在娛樂區搞了個「心動挑戰混剪大賽」。
  • 虎撲「沉默」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指北」(ID:hlwzhibei),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指北BB組 蔣凱西 編輯 / 枕溪 丹尼爾 「肖戰」已經成為公憤了嗎?大概率是的。因為每當路人已經逐漸淡忘與肖戰有關的風波時,肖戰的粉絲們總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提醒著人們:「肖戰」,並不只是一個停留在文娛板塊上的流量明星。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民宿進入洗牌期,芝麻谷如何破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芝麻谷設計師王健告訴36氪浙江,行業的自我調整和迭代已擺在眼前,挖掘客戶的深層次需求或是下一個增長契機。 跨界的設計師 不一樣的芝麻谷 王健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芝麻谷的業主之一。 他初到莫幹山時,被這裡的山林竹海、村落風貌所打動,便萌發了住在這裡的想法。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一位遊戲陪練平臺從業者對36氪表示,未來幾年,遊戲陪練行業憑藉日趨龐大的用戶與從業者規模,有望佔據整個電競產業15~20%的份額。遊戲陪練,有望成為電競行業的下一個「新百億市場」。 新百億市場 國內的遊戲陪練行業,萌芽於2014年。五年時間內,這一行業湧現出了比心、撈月狗、暴雞電競等一系列創業企業。除此之外,網際網路行業巨頭也已盯上這塊新興市場。
  • 京東:製造獨角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N商業」(ID:FN-24H),作者:不二,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是京東的「大年」。只不過這一次撕下熱搜位的終於不再是「社會性死亡」的劉強東夫婦,而是堪稱獨角獸製造機的京東集團。
  • 360沒有內容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玩low的,360不是第一次了。但內容,仍然有可能是360在安全行業之後的一個機會。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 36、晉江被查處,起點被約談 「事件回顧」5月23日,晉江文學城被北京「掃黃打非」部門查處。
  • 氪金| 人間煙火的網際網路圍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上面詳細規定著網格倉的具體條件:要求距離中心倉40km開外,並包含500~1000平米的空間,配置一定比例的低溫倉庫。對司機運力和人員配比的需求也清晰可見。 「只有擁抱巨頭,才能儘快止損。」打不過他們,只好加入他們。 商超向左還是右? 所有的資源仿佛都在傾向於巨頭。
  • 全球化手冊|VC盤點·東南亞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出海,歡迎在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為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36氪出海推出了全球化手冊。這一系列將陸續梳理上述市場情況、發掘當地商業機會,希望能夠幫助讀者逐步建立對海外市場的認識。往期連結在這裡。 東南亞市場無疑是全球最火熱的創投市場之一。
  • 新氧浴火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作者:傑迪,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這場疫情,重創實體空間為依託的服務業。一些品牌甚至賽道將再也不見;而另一些剛需賽道的品牌——主要是行業龍頭,將在不可抗力式被動出清的黃金坑裡浴火重生。這可能是近年來最需被重視的困境反轉投資主題。
  • 格力的「陣痛」與「頭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易牟,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家電行業在變天。 「疫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行業碰到天花板了,就拿空調來說,今年雙11各家的銷量都不行,下降了40%還要多,格力、奧克斯、海爾、美的……這些廠商的日子沒一個容易的,我們這些經銷商,就賺一個辛苦錢。」
  •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從中國傳到日本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日經中文網官方微博」,36氪經授權發布。 主播在日本進行直播,將化妝品和日用品等推薦給中國消費者。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訪日中國遊客銳減,傳統的商業流通模式受阻。於是,一些企業將目光轉向了這種在中國燃起燎原之火的新銷售方式。
  • 不好做的網盤生意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 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中,越來越多的傳統本地服務開始「飛」上雲端,其中特別是數據存儲服務如今也已經極為常見。
  • 說唱歌手的主流進擊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36氪經授權發布。《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系列垂直綜藝幾乎涵蓋了說唱圈所有熱點的話題和爭議,也讓說唱這種小眾文化正式從地下走向大眾。 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中,說唱類音樂和搖滾樂、中國風、民謠歌曲成為報告中唯四列出相關榜單的音樂類型,而在 2019年進入由你音樂榜TOP100的非流行類曲風中說唱類佔比為4.18%,位列第四位。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娛夢工廠」(ID:D-entertainment),作者:李文鳳,36氪經授權發布。 看膩了形形色色的真人偶像選秀之後,虛擬偶像開始逐漸進入各大內容平臺的視線。 9月初,虎牙宣布發起"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幫助虛擬形象實現偶像夢想;隨後摩登天空又宣布與虛擬偶像服務商萬像文化成立虛擬音樂藝人廠牌「No Problem」;而在今年更早時間,愛奇藝官宣將推出虛擬人物才藝競賽節目《跨次元新星》。 這波突然湧現的虛擬人物熱潮並非發起者的一時興起,他們看重的是藏在虛擬人物背後的巨大商業潛力。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如果不是看到關停公告,你還記得騰訊微博嗎? 9月5日,騰訊微博團隊發布公告稱,由於業務調整,騰訊微博將於2020年9月28日停止服務和運營,屆時將無法登錄。 新浪微博、微信成功的經驗已經說明,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同質產品只有老大沒有老二。新浪微博上線後,騰訊、網易、搜狐都推出過微博產品,但無一例外都退出了。
  • 俞敏洪沒有接班人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熱愛生命比起賺錢更加重要。」 02 「最大的夢想,就是把新東方放掉...」俞敏洪有哪些放不下的心? 2013年,俞敏洪接受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訪談時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把新東方放掉,我恨不得從來沒有做過新東方……」 王利芬問:「等於說你奮鬥這麼多年,其實得到了一個你自己並不想要的結果?」
  • 初音有未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1996 年,蔡明和郭達連著第三年在春晚演小品。 在前一年某個活動現場,蔡明跟人聊天時隨口說了句,「如果一個人能有個機器人做老婆,輸入程序想幹嘛就幹嘛。」 站在一旁的馮小剛覺得有意思極了,又順著接了一句,「從一開始箱子運到家,打開包裝來一句『我訂的毛阿敏,怎麼來的蔡明啊』。」
  • 好萊塢失守「原創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2019中國全年電影票房達到642.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4個百分點,同比漲幅5.4%,總觀影人次突破17.27億,創歷史新高。10年時間,中國票房淨增長541億元票房。雖然今年同比增長率為近三年最低,但在「影視寒寒冬,資本退潮的」背景下,仍有35億元的淨增幅,實屬不易。 反觀2019年北美整體電影市場表現,就稍顯慘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