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吉標教授、孫寬寧教授合著的《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一書,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作者在統籌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文脈基礎上廣泛收集、系統整理、精心撰寫而成,並得到了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省級一流學科經費資助。該書聚焦學科的歷史建制,釐清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的歷史脈絡,反思了當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的基本問題,展望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應然路徑。鑑往訓今,這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目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的研究成果幾乎井噴式增長,但大多屬於「學術史」的研究,即基於學術發展史的視角對課程與教學論的演進與歷史脈絡進行回顧。而學術史的研究不能代替學科史的研究,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史研究不僅要研究這門學科的理論演進,也要考察這門學科在整個國家學科體制下的歷史沿革,更要關注不同歷史階段上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體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的一些重要學者和關鍵事件。首先,本書從宏觀上對課程與教學論研究進行了回歸與反思,深入剖析了課程與教學論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以此探微學科未來發展的共識;接著從微觀上分別論述了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平臺建設、學科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研究生培養、學術交流等核心要素,既有對歷史的梳理,在發展中找問題,又針對性的提出改進策略,完善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體系。概而言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的書寫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誠然,學科建制是一門學科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學科專業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結果。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為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為課程與教學論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基本的「社會身份」或「社會標識」。歷史研究應該力求客觀事實的再現,最大限度還原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真實。該書力圖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歷史建製做全景式的描述,致力於全面總結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總之,該書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發展做了詳盡的介紹,在考察上是全面的,思考上是嚴密的,在觀點上是合理的。可以說該書是了解、研究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史的一部佳作。(楊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