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一書出版發行

2020-12-24 大眾網

  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吉標教授、孫寬寧教授合著的《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一書,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作者在統籌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文脈基礎上廣泛收集、系統整理、精心撰寫而成,並得到了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省級一流學科經費資助。該書聚焦學科的歷史建制,釐清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的歷史脈絡,反思了當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的基本問題,展望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應然路徑。鑑往訓今,這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目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的研究成果幾乎井噴式增長,但大多屬於「學術史」的研究,即基於學術發展史的視角對課程與教學論的演進與歷史脈絡進行回顧。而學術史的研究不能代替學科史的研究,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史研究不僅要研究這門學科的理論演進,也要考察這門學科在整個國家學科體制下的歷史沿革,更要關注不同歷史階段上對課程與教學論學科體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的一些重要學者和關鍵事件。首先,本書從宏觀上對課程與教學論研究進行了回歸與反思,深入剖析了課程與教學論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以此探微學科未來發展的共識;接著從微觀上分別論述了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平臺建設、學科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研究生培養、學術交流等核心要素,既有對歷史的梳理,在發展中找問題,又針對性的提出改進策略,完善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體系。概而言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的書寫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誠然,學科建制是一門學科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學科專業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結果。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為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為課程與教學論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基本的「社會身份」或「社會標識」。歷史研究應該力求客觀事實的再現,最大限度還原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真實。該書力圖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歷史建製做全景式的描述,致力於全面總結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建制。總之,該書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發展做了詳盡的介紹,在考察上是全面的,思考上是嚴密的,在觀點上是合理的。可以說該書是了解、研究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史的一部佳作。(楊繼學)

相關焦點

  • 重現歷史的《瀋陽北大營》一書出版發行
    近日,由瀋陽出版社出版、詳細展現北大營前世今生的《瀋陽北大營》一書在瀋陽出版發行。該書對北大營的發展歷史,特別是在此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詳細梳理與重現。  「有關瀋陽北大營,特別是關於『九一八』之夜在此發生的戰鬥的現存資料很少。我在編著此書時,在檔案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諮詢了相關歷史學家,還翻閱了有關親歷者的回憶錄,力求最大限度還原歷史。」
  • 觀點‖我國教學認識論的價值重估與框架重建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1-8263(2019)08-0139-06 一、我國教學認識論的確立及其價值重估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教學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開始走上了自主探究的道路。
  • 初中歷史學科跨學科整合教學, 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不僅如此,取代考綱作為未來中考命題依據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也寫道:「特別要注意……歷史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繫和滲透等。」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課程的關聯」中也提及了:「歷史課程的設計,既要注意與思想政治、語文、藝術(或音樂、美術)、地理、信息技術等課程的關聯,又要有助於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力圖使其與相關課程發揮整體作用,共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可見初中歷史學科跨學科整合教學,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 著名法學家、我國國際稅法學科創始人高爾森逝世
    著名法學家、我國國際稅法學科創始人高爾森逝世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07-17 09:37 來源:澎湃新聞
  • 論新時代我國發展人類學學科的意義
    摘要:人類學是當今世界強國和世界強校普遍設立的一門學科。人類學自近代傳入中國以來已逾百年,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學科發展幾起幾落,至今還未在官方規定的學科體系內明確自身的地位。這一問題已成為人類學發展的一個巨大阻礙[1]。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書中大量有關南海諸島地名的文獻圖籍記載,無不反映出我國人民對南海諸島命名歷史最早、年代最久遠。  第三部分包括《海南<更路簿>解讀》《舉世無雙的海南<更路簿>》《<西、南、中沙群島漁業生產和水產資源調查報告>的歷史價值》三篇文章。
  • 《大局:知名學者共論中國新發展》一書出版發行
    0月10日訊 近日,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北大習研院)推出《大局》一書,該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會集了十餘位當代中國多個學科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們是林毅夫、於鴻君、韓毓海、路風、王紹光、溫鐵軍、強世功、潘維、陳平和尹俊。他們從不同學科角度闡述研究中國國情所得的理論見解,暢談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思考。「用學術講政治」是該書的鮮明特色。
  • 回歸歷史學科本質 凸顯歷史育人價值
    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體例結構統編高中必修教材按照時序的發展設立單元內容,選擇性必修教材按照專題設立單元內容。每個單元包括2—4課,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一些功能性欄目。此外,每冊書各設一節活動課。縱向聯繫的整合,即對歷史發展前後聯繫的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從而形成對歷史長時段、清晰的認識。比如,中國歷代疆域的演變,認識中國版圖的形成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不斷開拓進取和鞏固發展的結果,從歷史的角度認識西藏、新疆、南海諸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等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強化國家主權意識、海洋意識和國防意識等。從小的方面來說,也可以是一課、一單元的整合。
  • 《中國繪畫思想史》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在北美出版發行
    《中國繪畫思想史》英文版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在北美出版發行《中國繪畫思想史》一書的作者為原暨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鄧喬彬,由國家留學基金專家評委,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趙友斌翻譯。
  • EF英孚發行10-13歲青少年全新酷炫英語課程
    因此,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一直是學校老師、教育機構執著研討的話題。近日,EF英孚教育(www.ef.com.cn)全球同步發行全新酷炫青少年英語課程,該課程為10-13歲青少年量身打造,與國際語言等級考試標準CEF同步,並著重針對幫助青少年提高中考成績。
  • 研討會︱學科建設、數位化、課程教育:公共史學的機遇與挑戰
    楊祥銀認為,楊念群教授不僅在理論上探討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可能性和範式,而且也是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實踐者,如《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一書。特別討論環節圍繞《公共史學概論》教材的編纂與出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張林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姜萌進行主題發言。張林指出,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建設,一本好教材對新教學領域的作用尤其重大,《公共史學概論》的意義正在於此。同時,教材的編寫考驗了該學科教研的成熟度,《公共史學概論》的出版也是國內公共史學研究階段性成果的體現。
  • 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出版
    本報訊 記者唐秀萍報導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一書近日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許維樞主編的《中國猛禽(鷹隼類)》,對我國所產59種猛禽的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學名及別名作了逐一訂正,對每一物種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習性及地理分布等進行了科學的描述,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優秀科技圖書。           我國是猛禽(鷹隼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所有猛禽都是對人類非常有益的鳥類。
  • 2018年教學用書有調整
    齊魯網6月1日訊中小學師生注意了,下學期開始,課本將有新變化,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2018年中小學教學用書調整不少。除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外,義務教育國家課程相關學科仍使用2016年公布的教材。
  • 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出版 _中國...
    本報訊 記者唐秀萍報導我國第一部專論鷹隼目鳥類的著作――《中國猛禽(鷹隼類)》一書近日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許維樞主編的《中國猛禽(鷹隼類)》,對我國所產59種猛禽的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學名及別名作了逐一訂正,對每一物種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習性及地理分布等進行了科學的描述,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優秀科技圖書。           我國是猛禽(鷹隼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所有猛禽都是對人類非常有益的鳥類。
  • 是學科基礎也是學科方法:史學史學科地位解析
    雖然史學史被教育部規定為歷史學科的必修課程,但在很多院校包括一些頂尖院校的歷史教學中,它並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一些大牌的專家教授,在諸如學科評議、職稱評定乃至相關的學位論文答辯時,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些許的不屑。箇中原因,固然與相關成果不夠深入,明顯帶有程式化、教條化等不足有關,然究其根本,亦可能與史學界未能真正理解史學史的學科價值有關。
  •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地圖集》出版發行
    本報訊 記者尹萍報導 日前,由文榕生主創,常寶珍、常保林、陳建偉等專家合作完成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地圖集》得到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大型歷史動物地理學地圖集。
  • 觀點|封一函:新時代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內涵
    西洋的人文學的概念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希臘文paideia,是古希臘哲學家們的通識性課程,用以教育年輕人成為城邦內有教養的市民。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humanitas的字面意思是人性(論),是專門為演說家開設的教育課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年。
  • 《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人民網廣州9月23日電 今年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五次命名;「蒙全洲口述《更路簿》」應為「蒙傳稠口述《更路簿》」……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劉南威教授新著《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日前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引發業界關注。
  • 韓紹祥、魏國棟:回顧我們所經歷的第十套人教版教材的編寫出版
    ,都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審查通過方能出版發行。經過領導班子集體商議,一是採用項目課題制,即每門課程編寫都要立項申請課題,把送審編寫提綱、送審樣章、送審樣書、送審教參作為一個完整課題立項,引入競爭機制每完成一個環節送審通過獎勵一次直到完成;二是採用「三結合」的方式進行教材編寫,首先請高等學校的專家學者擔綱,把控學科前沿;邀請一線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參加,吸納他們的教學經驗;我們社的專家和編輯發揮自己多年編寫教材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