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記錄了76年前南陽人戴口罩防病的情景

2020-12-27 網易

2020-12-23 10:54:57 來源: 花開棋牌

舉報

  一本民國時期的中學生日記,記錄了76年前南陽人戴口罩防病的情景——

  從「民眾茫然大笑」到「拘泥亦成自然」

  

  蔣同學的日記

  當下,疫情防控處於常態化,人們已習慣戴口罩出行。然而,在70多年前,大街上如果突然出現幾個戴口罩的行人,民眾會如何看待呢?

  12月22日,記者在南陽皇糧國稅博物館看到,一本泛黃的民國時期中學生日記裡,記錄了76年前傳染病流行時,一所學校的學生被要求戴上口罩的事兒。在學生們的影響下,宛城民眾從最初的「茫然大笑」到「拘泥亦成自然」,最後也戴上了口罩防病。

  疾病流行,中學生被要求戴口罩

  發生在76年前的這件往事,被當時一名蔣姓中學生詳細記錄在其日記中。

  蔣姓中學生日記是皇糧國稅博物館近日徵集地方區域社會生活文獻史料時,自南陽民間徵得。日記共兩冊,自1943年3月29日開始,至1944年4月9日結束,標準日記格式,毛筆行楷豎寫。

  蔣同學1944年3月23日的日記題目是「疾病的流行」。他在日記中說,由於「天氣過於乾燥」,在南關一帶,出現一種「急性暴症」,人得病後一個對時(24小時)即會送命,無藥可救,十分可怕;同時又流行腦膜炎,人得住頭疼發昏,身上發熱,四肢無力,亦無藥可救。這種情況發生後,他所在的南陽戰時中學採取措施進行防治。一方面要求同學們注意衣、食、住、行的衛生,特別要注重食、住的衛生,不能再吃街道上的食物,以根絕病菌的來源。

  學校的要求,同學們應該都做到了。但是,病情仍有出現,悲劇仍在發生。到4月2日,學校的董教官「勒令初中部同學每人購衛生口罩一個」,但同學們戴著口罩上街時卻遭遇民眾觀之「茫然大笑」的尷尬。

  從「初步難」,到後來「拘泥亦成自然」

  蔣同學4月2日的日記以「初步難」為題目記寫。 當時,疫病自3月23日發生至4月2日的十餘天中,已經出現嚴重情況。學校雖然要求同學們注意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衛生,但病菌也可能隨空氣傳播或通過接觸感染。當時戰時中學的董教官非常有遠見、有經驗,要求學生戴口罩來積極防控。這種方法果然見效,蔣同學在日記中記述「戴上的都好一點」,說明戴口罩的防護效果比較理想。

  學生們在校園內都戴口罩,沒人會感覺對方奇怪,但戴口罩外出時,街上民眾便會好奇——「行人看到無不茫然大笑」。出現這種情況,蔣同學認為「這顯然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不夠」,但是時間長了,「拘泥亦成自然」。後來,宛城各個角落都有戴口罩的學生出現,民眾看到也習以為常,而且,也跟著戴口罩來防控疾病,效果當然極好。蔣同學很自豪,把這些歸功於戰中的首先發起並率先楷模。他在日記中寫道:「這種同化的力量,就不能不歸功於戰中每個人的身上。」 口罩作為一種衛生用品,可以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有阻擋有害病菌的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預防作用。這種防控措施在76年前已被宛城民眾接納採用,宛城的疾病防控在當時可以說是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雖然這一步走得並不容易。

  皇糧國稅博物館館長謝總喆認為,蔣姓中學生的日記,第一次以文獻形式記錄了南陽人戴口罩防病的時間和社會生活感受,對於研究南陽民國時期流行病史、流行病的防控、戴衛生口罩的習俗等,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和文獻補充價值。(全媒體記者 王平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76年前,南陽人就戴口罩防病了
    一本泛黃的民國時期中學生日記裡,記錄了76年前傳染病流行時,一所學校的學生被要求戴上口罩的事兒。在學生們的影響下,宛城民眾從最初的「茫然大笑」到「拘泥亦成自然」,最後也戴上了口罩防病。疾病流行,中學生被要求戴口罩發生在76年前的這件往事,被當時一名蔣姓中學生詳細記錄在其日記中。蔣姓中學生日記是皇糧國稅博物館近日徵集地方區域社會生活文獻史料時,自南陽民間徵得。
  • 加拿大釘釘也被學生瘋狂打一星,老外戴口罩的更多了|疫情日記
    今天我們新布倫瑞克省長(其實是省總理,不過大家都叫習慣了)在例行公布疫情的時候,還發表了一篇非常長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演講,這不得不讓人和槍擊案聯想在一起。大家都在猜測,也許是因為診所關閉牙醫遇到了經濟壓力?也許是隔離太久精神出了問題?也許是本來就有潛伏的傾向在這個特殊時期爆發了……真相不得而知,因為兇手已經被擊斃,可是悲劇卻無法挽回。
  • 一本記錄本 兩代城管人
    近日,區城管局舉辦的「永葆初心 薪火相傳 銀耀拱墅」光榮退休儀式上出現了感人一幕,米市(湖墅)城市綜合監管科情同父子的兩代城管人在全局同事的注視下走上傳承臺,兩人深情相擁、互訴衷腸,在熱烈的掌聲中完成工作交接。傳承儀式現場,奮戰了36年的「老兵」高鳳根還將「接力棒」——一本記錄了他每天工作情況的記錄本,傳遞到了接班人王利的手中。
  • 孝感護士抖音記錄「抗疫」日記:口罩壓得鼻子疼,卻是最驕傲的負擔
    這個春節,肺炎疫情防控戰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疫情危急時刻,無數的醫護人員衝向「前線」與病毒搏鬥,勇敢肩負起人們的希望與生機。最近,抖音上一位90後湖北籍護士用鏡頭記錄下了她與醫院同事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日常故事,獲得了百萬網友的點讚。
  • 一本記錄著半大小子秘密成長糗事的日記
    在日記裡,格雷滿腦子的鬼主意和詭辯,他用調侃的筆調記錄了生活中可笑的事情,配上簡單爆笑的插畫,傳神地描繪出青春期孩子的天真、叛逆、頑皮和無奈。《小屁孩日記》的出版出乎意料地帶動了全美國校園內「閱讀」的風氣,甚至平時常常無法靜下來閱讀的學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讀完全書。
  • 防疫利器變「殺手」,跑步戴口罩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近一段時間以來,連續出現了復學的中學生在體育課上戴口罩跑步猝死的悲劇,這引起全國家長們的關注,也讓各方十分痛心。那麼這些悲劇的背後,到底是不是戴口罩運動的問題呢?今天我們邀請到運動康複方面的專家為大家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問題。
  • 口罩怎麼戴?正確姿勢來了!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工具,但是,也並非所有的口罩都有防病作用,大家可千萬別戴錯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該從口罩的正確選擇和佩戴開始。來,跟著國家衛健委和疾控部門,掌握正確姿勢!  口罩怎麼選?
  • 一周內2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專家:劇烈運動不宜戴口罩
    一周內2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專家:劇烈運動不宜戴口罩隨著各地中小學逐漸複課,一些學生平安地等到了開學,卻不幸在體育課跑步時意外猝死,倒在了學校操場上。據華商報報導,4月24日下午,河南一名15歲初三男生戴口罩上體育課跑步時猝死,男生父親猜測孩子猝死的原因是因為戴口罩跑步。當時學校開學僅過了四天。
  • 是口罩還是面具,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戴口罩?
    此後,日本又遭遇了關東大地震後的霍亂疫情,日本社會日漸意識到保持公共衛生並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在冬春流感高發季節戴口罩,不光是為了防止被人傳染,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傳染人。日本人普遍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覺,如果得了感冒還不戴口罩出門,在公眾場合打噴嚏散播飛沫,會被視為不負責任。
  • 讓你戴口罩怎麼是多管閒事
    這是昨天在公交車上發生的真實的一幕:一位老大爺為讓一乘客戴口罩豁出去了。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年輕的小夥上車時戴著口罩,上車後走到後面落座後就把口罩摘了,坐在旁邊的老大爺告訴這小夥子把口罩戴上,並說這是公共場所,一定要戴好口罩。
  • 《民國女配嬌寵日記》愛看民國甜文的,接下來千萬不要眨眼!
    《民國女配嬌寵日記》愛看民國小說,愛看甜文,愛看寵文的小夥伴們,接下來千萬千萬不要眨眼啦。今天下午我要推薦的這部小說作品就是符合民國文,甜文,寵文的小說了哦!今天中午我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小說作品就是作者陛下不上朝的作品《民國女配嬌寵日記》。
  • 民國的國文教材有多強?看完,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被耽誤了
    [「我曾調查過許多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時為民國三十一年)。若是讀過了,可以稱為現代的中學生;如果沒有讀過,你在閱讀上落伍了。因為這個書目是許多中學生最喜歡的。你也應當試試看!]四大名著果然還是大愛。《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 是一本很正能量的書。《孤女努力記》是《苦兒流浪記》的姊妹篇,是法國有名的小說家耶克特·馬洛的作品。
  • 心情日記:日月流轉,記錄生活
    人生苦短,白雲蒼狗,指間的流沙散落,歲月悠悠逝去,漫長流年,我習慣了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時刻,習慣了買來精美的本子,用秀麗的字跡寫下自己的日記。如今隨著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日記也從紙質變成了電子版。如果要問我寫日記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我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追尋意義的過程中誰不是行路的旅人呢?我想,日記最大的意義就是記錄下自己的生命歷程和見聞,彌補記憶的缺失吧。我們的生活總是忙碌的。沒有太多時間沉浸在往事當中,即使曾經深夜痛哭,到了第二天早晨,在眾多的壓力之下,也不得不收拾起行裝,面對接踵而來的現實。
  • 安妮日記 黑暗時代的一段真實記錄
    安妮日記在《安妮日記》中,安妮詳細記錄了自己的生活和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詳細資料,這本日記也成為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安妮的名字多年後傳遍全世界,因為她留下一本藏於閣樓的日記,記錄了黑暗時代一段真實而豐盈的生命。《時代》雜誌在1999年將她列入「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理由是「書中的激情使所有人把安妮的地位上升到高於大屠殺、猶太教、少女時期,甚至是善良,更成為了現世代深具代表性的人物——個人道德思想受到各式各樣機械式的破壞影響,堅持要求得到生存的權利,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希冀。」
  • 民國時期的字典大有來頭
    說起新華字典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是民國時期的字典你們有見到過麼?讓我們來一睹民國新字典的風採!這一本新字典大有來頭是陸爾奎主編。蔡元培作序,是王朝制結束後的第一部字典,1912年商務印書館初版,1929年再版。一部小型漢語字典。系將《辭源》的字頭部分輯出成書。
  • 幫幫日記|尷尬!寶媽坐公交忘戴口罩,拿尿不溼套頭救急
    一寶媽坐公交忘戴口罩 拿尿不溼套頭救急 近日,上海一寶媽帶孩子出門坐公交時,發現自己忘記戴口罩,只好將包裡兩片尿不溼拿出來套在頭上,暫時充當口罩。專家提醒,醫用口罩和紙尿褲的構造及製作所需的具體材質各不相同,作用也不相同,拿紙尿褲來當口罩只能救一時之急,並不合適長期使用。
  • 為提高民眾戴口罩意識,日本山口縣有人給歷史人物銅像戴口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9日報導,在新冠疫情持續擴散的當下,日本山口縣周南市的著名歷史人物銅像也被戴上了自製口罩。報導稱,製作口罩的是山口縣周南市一家吳服店的老闆服部幸子。
  • 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原創 趙霞 文學報本報自春節起開設的「此刻 ·我們」欄目,持續記錄疫情下作家們的生活和思考,今天繼續分享給大家。全球各國民眾的文化心理與日常習慣在疫情面前不斷進行著調整和變化,其中,戴不戴口罩成為了一個顯著的外在標識。
  • 戴口罩運動對身體有害嗎 哪些人不適合戴口罩運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一個話題一直在運動健身圈甚至是科學界爭論不休,那就是「運動時戴口罩到底危險不危險」。  近日,《紐約時報》就援引了歐美科學界的兩份權威實驗結論,試圖為「戴口罩運動」證明它的清白——戴口罩運動並不會直接造成心率、呼吸頻率的明顯變化。
  • 口罩後面的長沙人,就是這個味 漫畫記錄市井生活
    口罩後面的長沙人,就是這個味畫家陳新速寫疫情下的市井生活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葉竹戴著口罩排長隊、測體溫,2月26日,長沙畫家陳新發布了幾組鋼筆速寫——《口罩後面的長沙人》。通過他的筆尖,你會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窺探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長沙人的市井生活眾生相,濃鬱的煙火味,散發著光亮和力量。有人驚呼:很提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