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

2020-12-21 澎湃新聞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孟村八極拳

公布時間:2008(第二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滄州市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流行於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已有300年的歷史。目前已傳承十四代,傳人遍布全國,遠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和港臺地區。

八極拳法的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器械以陸合大槍、對扎大陸合為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為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拳的演練不受場地、器材、年齡、性別等因素的限制,簡便易學。長期練習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達到內外兼修、淨化心靈的目的。八極拳集力學、醫學、生理科學、哲學於一體,兼蓄儒、道、釋和伊斯蘭文化,形象地演示了人在自然界中抗爭求生存的現實狀況,表現出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

原標題:《【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孟村八極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沙河藤牌陣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沙河藤牌陣 2020-05-01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花張蒙道教音樂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花張蒙道教音樂 2020-06-27 0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孟村:鄉村「把式房」傳武青少年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9日電 題:河北孟村:鄉村「把式房」傳武青少年新華社記者 徐步雲清晨6點,小村莊從夜色中「醒來」,室外氣溫降到了零下14攝氏度,冰冷的「把式房」裡卻已經聚集了20多個習武的孩子。3年前,在「武術之鄉」河北滄州的孟村回族自治縣羅疃村,村民周宏江聯合幾位同道中人,自費辦起了「把式房」,義務向青少年傳授八極拳等武術。孟村縣是全國十大拳種之一八極拳的發祥地,武術是羅疃村的「魂魄」。200多年前,這裡武風盛行,匯聚了眾多八極拳練習名家,有「羅疃練把式,人人會一手」之說。但近幾年來卻受到冷落,練習八極拳的人越來越少,很難引起年輕人的興趣,面臨著「人去拳失」的境地。
  • 從孟村走向世界的「遊戲主角」吳連枝:冀八極拳文化在世界生根發芽
    他就是74歲的吳連枝,是中國吳氏開門八極拳第七世傳人,也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滄州武術(孟村八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圖為孟村八極拳弟子正在練習八極拳的拳架。 韓冰 攝八極拳是中國武術的一種拳法,其動作樸實簡單,卻又剛猛霸道。八極原為古地理概念,用於武術,意為「力達八方極遠」。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2020-06-18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孟村回族自治縣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簡介!
    八極拳源遠流長,以孟村為發祥地,歷經三百年,清雍正年間,河北孟村回族人氏吳鍾尊天經「陰陽」、「無形」之理,解道家「易經」之論,採奇擷妙,創成八極拳這一獨絕之術。茲後,吳鍾向其女吳榮、族孫吳鍾毓、族曾孫吳濚(永)等傳授八極拳術,並由此漸傳漸廣。
  • 孟村八極拳名家楊傑老師演練的開門八極拳小架四路
    孟村八極拳名家楊傑老師演練的開門八極拳小架四路
  • 新媒體記者拜訪八極拳第九代傳人肖國輝師傅
    中國紀錄湖北訊(記者雷雨)2018年5月9日上午,在湖北省公共關係協會,新媒體記者雷雨在這裡拜訪了八極拳第九代傳人肖國輝師傅。肖國輝告訴記者,他到武漢有兩年的時間了,在這期間,他已經給很多學員傳授了這門技藝,未來的日子,他還想將八極拳這門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 傳承八極拳文化 打造一流特色體育旅遊示範基地
    八極拳文化研學基地位於孟村回族自治縣,總投資1億元,規劃佔地面積500畝,打造集健身休閒、培訓研修、武術康養、體育旅遊、影視基地、文創產業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特色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羅疃八極拳宗脈簡析
    吳鍾晚年受孟村吳永、丁孝武之邀到孟村授藝,開始八極拳和槍術的傳授,在拳譜的當中可以看出吳鐘的弟子其女吳榮、弟子吳永、丁孝武等一生的武術活動基本是在孟村,活動範圍沒有出滄州地區以外的地區,八極拳的名稱都變成鄉土氣息濃厚的俗稱「把計全」、「耙子拳」了。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滄州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在流傳於滄州的五十多個拳種流派中,孟村的八極拳獨樹一幟,享有盛譽。武諺中有「八極加劈掛,神鬼也害怕」的說法,足見八極拳的赫赫威名。 出身世家 1947年,吳連枝出生在河北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的八極拳世家中。 提起孟村的吳家,武林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孟村的開門八極拳就誕生在吳氏家族中。
  • 八極拳的前生今世
    確實,八極拳一直活躍在孟村當中,很少走出村門,但著名的神槍手李書文也曾是一名八極拳高手。前世說起八極拳,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創世人吳鍾。清康熙五十一年,滄縣后庄科村一名嬰兒降世。但是這位嬰兒的出生並未這這個家庭帶來歡喜,孩子一出生就沒了爹,於是孩子的生母忍痛將襁褓中的他送給孟村親戚撫養。就這樣,雖出生在滄縣后庄科村,但吳鍾在孟村長大。
  • 傳說中最剛猛的傳統武術,八方極遠八極拳的技擊特點
    起源河北滄縣孟村的八極拳,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據《八極拳譜》記載:一世祖師為南方雲遊高人諱癩,二世吳鍾和癖,吳是滄縣孟村人,以大槍著稱,譽為「神槍」。在八極拳以後幾世傳人中,亦出現不少名手,如神槍李樹文,名噪一時,據傳蒼蠅落在窗紙上,他槍尖點死蒼蠅窗紙不破,李一生教出一批高徒,霍殿閣就是其中傑出者,霍在天津時被清末皇帝溥儀招進宮內當貼身保鏢,八極拳技甚高,曾擊敗過日本武土。
  • 可震乾坤的八極拳到底有多強?生物力學解釋八極拳的強勁之處
    八極拳的發源地為河北孟村,古屬滄州。滄州武術源遠流長,源於春秋,興於明,盛於清。 滄州民風彪悍,尚武之風盛行。起源、流傳於滄州的拳種就有52種之多,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據傳,北宋楊家將的楊五郎在五臺山學得八極,但是此說法並沒有史料考證!
  • 慶雲:擦亮八極拳發源地品牌
    乾隆五十五年,吳鍾還曾攜女在孟村設場授藝,長達10餘年。八極拳、六合大槍就在孟村傳播開來,後成孟村、羅疃兩大支系,代代相傳,經久不衰,名揚海內外。道光二年,一代武學宗師、八極拳創始人吳鍾以90歲歸真,葬於后庄科村吳氏祖墳,後人建仰鍾園以示敬仰。傳承八極拳技藝薪火相傳    宗師雖歿,武魂長存。
  • 八極拳冠軍演員及八極拳在電影《一代宗師》中的展現
    說起八極拳大家應有所耳聞,八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八極拳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2008年6月7日,八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關於八極拳的影視作品中只知道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和堅持練習八極拳的演員吳樾、張震、谷文澤 等幾位演員。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中由張震飾演的一線天用八極拳秒殺一票殺手,功夫展現了八極拳的威力讓人驚呼,其實關於八極拳在其它影視作品中演員和功夫情節上也有精彩的表現。
  • 武林人物傳奇:孟村「吳神槍」的由來
    孟村「吳神槍」滄州東八十華裡孟村鎮,乾隆年間出了一名八極拳大師,姓吳,名鍾,字弘聲。他的八極拳和六合槍威名遠播。八極拳的由來及傳說2,
  • 鮑氏八極拳,講究的是內外兼修
    非遺小檔案  鮑氏八極拳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講述人  鮑氏八極拳傳承人鮑雅齊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講究挨膀擠靠、崩撼突擊、發力如崩弓、寸打寸拿、硬打硬開,攻防運用極為兇悍。每一個拳種,都伴隨著很多引人入勝的傳說和傳奇,八極拳也不例外  關於八極拳的起源和「八極」名稱的確定有很多種說法,鮑雅齊表示,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該拳是由八個拳種的精華提煉組合而成的,故名八極拳。八極拳的招式並不複雜,主要有金剛八勢、六大開、八極拳小架、大小劈掛掌等,另外還有易筋經、大架太極、羅漢掌等。
  • 八極拳技術風格的傳承與發展
    細掰大的也就是孟村風格和羅疃風格,即使如此象羅疃李家和張家也下不相同,為什麼?傳承之路大相逕庭,從黃世海、李貴章一輩就分野了。兩家都有些家底,黃爺隨師走的是貨賣帝王家之路,貴章爺走的是遊獵之路,自然兩家的拳也不同了。主要是拳勁走的不一樣了,真要是比論原典古樸傳承至今沒變過樣,首推羅疃李家的八極。
  • 十三五·河北答卷|河北旅遊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創新搭建「1+13」旅發大會平臺,省市縣三級同創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升級,旅遊業成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83億人次、旅遊總收入9313.36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末的2.1倍和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