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同事來到一個出生於70年代的房改房,它是樹人學校的學區房,在這裡我仿佛看到了幼時記憶裡的農村平房,很難想像在高樓林立的新一線城市,還保留著那麼原始的建築以及那麼樸素的生活方式。
我轉身問了同事,是否願意陪著孩子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下生活,我的同事似乎想都沒想,回復了:「我願意。」
簡短的三個字道盡了為人父母無私付出的深沉情感,明明天已入秋卻還是溫暖的很。
這張圖片拍攝的是位於鼓樓鄭和南路126號的新河二村。很輕鬆的進入小區之後,我首先看到的這幅景象,瓦片鋪設的屋頂、不到兩米高的平房、磚塊裸露的牆面、鐵製的房門、捆綁在杆上的晾衣繩·····
這是我兒時記憶裡的建築,這是我孩提時代的生活方式。數十年過去了,在遍地是商品房的南京,它依舊以最原始鮮活的姿態呈現在你面前,訴說著生命力。
新河二村的建築風格是一排平房+一排小高層,小區裡的平房是沒有產權證的違章建築,真正可以交易的是後面這一排小高層。
據了解,新河二村的房齡橫跨七零-零零年代,最老的樓棟建成於70年代,而最年輕的樓棟房齡不過才十年。平房的古老破舊,與色彩明亮的小高層形成強烈的反差。
雖然是老小區,但是行走在其間,道路十分乾淨整潔,雖然沒有足夠數量的垃圾桶,但是有規劃出空地用於擺放生活垃圾。
小區的車位比較緊張,道路兩側都是私家車、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基本上是哪裡有空地就在哪裡停車。
小區門口就是菜市場,日常生活需求是可以滿足的,小區裡還有雜貨鋪、理髮店、麵館,沒有生意的時候,店老闆就和鄰居圍坐在一起擇擇菜,聊聊天。
我們反倒成了闖入她們平靜生活的「不速之客」。
新河二村是我很少看到的大門口就是中介公司的老小區,可能是名校學區房,關注度自然更高一些。
從櫥窗張貼的房屋出售信息來看,新河二村的單室套掛牌價在9.6萬/㎡左右,一套37.5㎡的小戶型,總價359萬。
中介告訴我:「小區目前僅有兩套單室房源在售,數量十分稀少,也是最受客戶歡迎的戶型,每天都有帶看,但因為價格談不攏最終沒有成交。」
我在鏈家網上看到,新河二村在6月5日成交的39㎡單室套,單價88731元/㎡,總價348萬。
7月28日成交了一套31.99㎡的單室套,顯示「暫無價格」、「暫無單價」,這意思就是,單價突破了10萬/㎡。
不到2個月,成交單價上漲了近1.2萬。而這似乎與樹人今年的中考成績有著微妙的聯繫。
今年,樹人的中考總均分,依然是公辦第一(除南外)。
2020屆學生,有959人參加中考,最高分655分,均分571.3,為公辦校第一(除南外)。50位學生達南師附中錄取線,296位學生達六大名校錄取線;80%的學生成績達四星級以上學校錄取線。
有了名校加持,新河二村從老破小搖身一變高價學區房。在這裡,小區品質不重要、居住體驗不重要、甚至連房價也不重要,「落戶+上名校」才是家長的心頭大事。
畢竟,大多數買得起學區房的家長不會只有一套房,買學區房只是用來落戶而已,並不會住在這裡。但是,在新河二村,就有舉全家之力買了房,並且居住在這裡的家庭。從業主的描述中,我感受到現代家長們普遍的教育焦慮。
或許,買學區房就能實現家長心中的良性循環:父母為孩子買學區房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孩子畢業後也買得起學區房孫輩繼續考上北大清華孫輩繼續買得起學區房......以此實現北大清華的代代繼承以及學區房越攢越多。
寫在最後:
孩子的學習一半在學校,一半在家庭,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比學校重要得多。
購買這種房產只是家長自身的教育偏好行為,雖然確實會為孩子的學習之路提供捷徑,但是買了後,孩子的學習並非無後顧之憂。優秀的孩子,需要家長細心的教導,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除了學區,關鍵還要看家庭本身對學習氛圍的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