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陋室,沒有廁所卻藏書過萬:最好的學區房,是孩子的書房

2020-12-22 騰訊網

前不久,因為幼升小政策「變天」,公辦劃片,民辦搖號,我們推送了一篇買學區房的父母都哭了,粉絲群當時就炸了,確實不少學齡孩子受到了這次改革的影響,學區房似乎再也不是進名校的「保險」了。

美國內華達大學社會學家埃文斯,在前幾年做過一個著名調查:家中藏書500本,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教育優勢?在她調查27個國家超過73000個家庭後,得出了三個重要結論:▼

「成長在有藏書500本的家庭裡,會使一個孩子比起成長在沒有藏書的類似家庭裡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

「來自藏書豐富家庭的孩子,完成大學學業的可能性,要比家中有藏書的孩子多出19個百分點。」

「當家中藏書量達到500左右時,父母的教育水平即使相差很大,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差異也不大。」

這3個調查數據告訴了我們: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孩子的書房。

1

10平方米『陋室』

沒有廁所卻藏書過萬

在北京的東羅圈胡同,有這樣一戶人家:母親沈思嗣,每天和丈夫肖楠以及7歲兒子生活在一間只有10㎡的小房間裡。

這間房間有多小呢?它只夠放一張上下鋪的床、一個櫥櫃和一張餐桌。夫妻兩人睡在下鋪,7歲的兒子睡在上鋪,床上還堆滿了雜物。

點擊播放 GIF 6.3M

小廚房的面積不到2平米,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蔬菜水果塞得滿滿當當,沒有灶臺,也沒有油煙機,甚至要靠電風扇來通風去油煙。也沒有衛生間,只能去公共廁所解決。

點擊播放 GIF 4.6M

沈思嗣冬天只有三身衣服,從來不用化妝品,擦臉也是最簡單的寶寶霜,肖楠由於工作原因多了幾件襯衫和一雙皮鞋,兒子諾諾的衣服也就一個抽屜全裝得下了。

幫助這家人改造房屋的設計師曾以為女主人是因為沒有多餘的空間放置衣物,才不喜裝扮,可以幫他們設計一個衣櫃。

但沈思嗣卻說:如果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間,我寧可不要衣櫃,而是換成書架。

雖然物質貧乏,但這家人精神卻很豐富。據說這一家三口已經將近10年都沒有看過電視了,平時休閒娛樂時間全用來看書學習了。

在這個連多放一把椅子都嫌多的家裡,竟然滿滿當當地裝下了幾萬本藏書。

點擊播放 GIF 3.2M

這些藏書佔據了蝸居的大部分空間,每天讀書是他們必做的事,這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但他們卻樂在其中,幾乎把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買書上。

在父母的影響下,只有7歲半的兒子諾諾也愛書如命,就連去上公共廁所的功夫也要捧一本書。極愛讀書的夫妻倆,對房屋改造提出的要求與眾不同——要充滿書香氣息、注重精神追求。

或許是因為「飽讀詩書」的緣故,這家人對於生活充滿了積極和樂觀。在大人和小孩的臉上,總掛著燦爛的笑容。房子雖小,但他們卻幸福和睦、其樂融融。

點擊播放 GIF 1.8M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在書的海洋裡,每個人可以看到世界,也可以找到自己。與其砸錢學區房,不如給孩子一個讀書角。

2

最好的學區房

永遠是你家的書房

「寶藏男孩央視主持人朱廣權近日又上了熱搜,他將和其他三位主持人一起,主持互動節目。

說起朱廣權,他嚴肅的時候是在一本正經地播新聞,直播帶貨時分分鐘變成了段子手。在鏡頭前是遊刃有餘、幽默卻不失分寸的主持人,在鏡頭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藝男青年。

朱廣權從小就喜歡讀書,小時候就對古代文學、古典文化很感興趣,每天都堅持讀書來充實自己。有一次,他解釋「楔子」這個概念,從金聖歎說到紅樓夢,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出口成章。

像朱廣權這樣的「書香門第」,真正含義是什麼?有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好學生和好學校,是師資力量,還是好生源好家庭?

先看下深圳和北京的例子:

深圳羅湖區,一度是深圳名校最為集中的區域。但隨著深圳發展一路向西,最近幾年南山區、寶安中心區因為優質人才流入、產業相對高端,名校在增加。龍華區的學位,也呈現了不斷向上進化的態勢。

北京也有比較明顯的發展邏輯。老牌學區西城有很多部委、公務員子弟,海澱則集中了各大院校博士、碩士子女,而眾多的高智商碼農的子女也正在逐漸的把西二旗那片考成新的學區。

有研究表明,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成長貢獻只佔了30%,剩下的是70%是家庭教育。學區房裡的孩子為啥比較牛?是因為他們有更具經濟實力、也更重視教育的家長。

從這個意義上,不是好學校助推了高房價,而是高房價背後的家長們成就了好學校。

最好的學區房,永遠是你家的書房。

3

閱讀

是孩子人生最好的助力

近日各地的小學都陸陸續續開學了,有很多家長給我們留言,說又過上了每天為了作業、成績、看電視時間……和孩子爭論不休的日子。

有這樣一對父女,通過閱讀打破了這樣的魔咒,彼此溫馨陪伴。

女孩愛麗斯出生在單親家庭,和圖書管理員父親一起生活。在她9歲的時候,父親決定了一件事,每天和她一起讀書。

10天、100天、1000天……父女兩人一直堅持著,直到愛麗斯上了大學,父女兩人共讀的時間已經有9年了,共計3218天。

這三千多個夜晚的閱讀,讓愛麗斯有了比一般孩子更豐富的人生體驗,同時也讓她體會到了更深的父愛。

無獨有偶,在2002年,一位叫克里斯多福的學生在40萬名學生參加的美國高考中,獲得了滿分。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吸引了《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和報導:「你是怎樣做到考滿分的,你上過哪些課外班?」

不可思議的是,克里斯多福從小到大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課外輔導和考試培訓,他的優勢就是從嬰幼兒時起,父母每天都堅持為他朗讀30分鐘,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青少年時期結束。

錢鍾書的夫人、著名學者楊絳曾回憶自己的童年,說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才由淘氣變得好學的: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早期閱讀,是孩子一生最值得投資的一件事!

在孩子出生後最初的2000天裡,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早期閱讀,勝過給孩子報一堆天價學前班,幼升小你也完全不用擔心。這份閱讀能力,對孩子終身的學習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閱讀能力是孩子一切高級能力的「元能力」。注意力、想像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都源自閱讀,而這些能力都為孩子未來進行更加高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合肥5.2萬/㎡的學區房到底怎麼樣?網友熱議……
    學區房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昨天,萬家社區《小萬評樓》第一期,我們帶大家探訪均價5.2萬/㎡的合作經濟廣場。 合作經濟廣場開發商是安徽德嘉置業有限公司開發,2012年交房,物業為新亞物業。
  • 博物館、圖書館、書房……這裡是漳州最好的「學區房」
    擁有好的學校就等於擁有好的教育嗎讓孩子有更廣學習空間收穫知識有更多學習機會體驗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各個文化場館就是優質的「學區房其實,最好的學區房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家裡的書房不管有沒有學區房,父母的言傳身教比教師都重要許多倍,愛讀書,多讀書的孩子,通常性情很好,知識面很寬廣,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也不錯
  • 樹人學區房,南京老小區單價過了10萬/㎡,值得買嗎?
    今天,我和同事來到一個出生於70年代的房改房,它是樹人學校的學區房,在這裡我仿佛看到了幼時記憶裡的農村平房,很難想像在高樓林立的新一線城市,還保留著那麼原始的建築以及那麼樸素的生活方式。
  • 學區房不香了?蘇州學區房,很多也在跌了!
    過去幾年,蘇州大部分人買房太過關注配套,對學區、商業、交通的重視,甚至大過房子本身。其中學區房被捧上了神壇,眾所周知,蘇州除了園區的房子,最吃香、最抗跌的就是學區房。行至年尾,蘇州二手房市場遭遇「冷靜期」,參考價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那麼處在「頂端」的學區房市場有沒有不一樣?
  • 2020大連學區房超全攻略,23個熱點學區多少錢能拿下?
    成績一般多關注幾年大體能夠了解,但學校是否適合孩子,就要家長多費心思進行調研。比如,79中課業會很緊張,老師抓的嚴,孩子未來是否能夠跟上節奏?是讓孩子去最好的學校跟在後面跑,還是讓孩子去相對好一些課業又不是那麼緊張的學校不掉隊?
  • 我們來談談徐州的「學區房」……
    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一個觀點,那就是「成功的人生跟優質的教育有關」,但是優質的教育跟學區房有沒有關係呢?學區房可以說是每個家長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那些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虎媽貓爸。為了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當爹媽的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 31㎡一天內被5.5萬/㎡買下!蜀山二手房新天花板誕生!-合肥365淘房
    365淘房 合肥站 在合肥,如果說學區房是樓市的「槓把子」,應該不會有人反對。【買房諮詢電話:400-8908-365轉505】12月14日,合肥安居苑小學+五十中西雙本部二手房賣出新高,房價首破5.5萬/㎡!
  • 「花1000萬買完學區房後,我住進了地下室打工……」
    「是否有數據表明購買學區房讓子女上相對更重點的學校,會得到比非學區房區域的兒童更好的教育?」這個問題還真沒有明確數據表明,有學區房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一定比非學區房孩子好。那麼為什麼如今還是有很多家長,對學區房趨之如騖呢?學區房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 火遍日本的「東大」媽媽陪讀法:《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
    這本《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是我的好友推薦。剛看到標題時,我很自然地想到諸如「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類的經典言論,並不算有新意。因為很多事知道了,並不等於真的做得到,反而徒增了焦慮和壓力。然而,當翻開目錄後,我對這本書清晰的框架產生了興趣。
  • 熱點關注:900萬買的學區房,突然敗給了學校的「登記順位」
    900萬買的學區房,突然敗給了學校的「登記順位」翻版「深高南」來了。北京海澱有家長了花近千萬元買的學區房,結果卻還是上不了心儀的學校。6月18日,40餘位家長來到海澱區教委,希望能重新協商一個方案。截至發稿,雙方還沒有達成最終的明確解決方案。這一次,是焦慮的北京海澱家長。2019年7月,在對比過西城、海澱十餘套學區房後,餘婷花900萬查看原文>>杭州139㎡二娃之家,顏值與舒適並存,還坐擁超美錢塘江景!
  • 半年,房價漲6000元/㎡!河西這家學區房牛在哪兒?
    3.大環境就是這樣,今年南京學區房普漲。 中介告訴我:「整個小區的小戶型/單室套房源較少,戶型主要集中在88-90㎡的兩房、105-110㎡的三房一衛、以及125-130㎡的三房兩衛,由於小區地段好,無論是自住還是為了學區的客戶都比較多。
  • 十大名校學區房曝光 最貴16萬/平
    小樂整理了廈門房價排名前十的學區房發現,今年學區房市場風起雲湧,最貴學區房單價再刷新,最高16萬/平,有小區房價一年跳漲7萬/平。玉濱城片區學區房也因此水漲船高,有房東一夜漲近7萬/平,同比去年漲了118.87%。而從小區均價來看,最貴的學區房依然是新華城,小區的整體均價也高達14萬/平,比去年同期漲約5000元/平。
  • 聊聊北京學區房:一個家長親身體會的學區房
    畢竟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同時,還有一個攀比心理,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轉眼孩子入學3年了,我在反思,可能學區房的作用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大,大多數學區房家長是被裹挾著往前走,有所得也有所失,過度追求買學區房到底是心理圖個安慰,還是真能改變孩子,不好說,下面會說原因。
  • 寶中學區房半年漲3萬/平,市場定價道理何在?
    考慮到是首套房,所以計劃買個小兩房,以後小孩上學也方便,而且夫妻雙方名下都沒有貸款,首付30%即可。經過多重考慮和比較,曉林把原本300萬的預算提到了400萬,畢竟深圳的房價很高,深圳的學區房價更高。上個周末,做好攻略的曉林急忙拉著我陪她看房,說是跟專業人士一起,看房應該不會出錯。
  • 學區房要涼涼?真相可能很扎心……
    今後買了這種「鐵片」學區房,也不一定板上釘釘能進重點,最後還是要在同學區裡多個學校隨機派位。不過大原則仍然是堅持政府統籌,統一入學管理、免試就近。這個政策出臺後,隨即引發眾人YY,好多媒體都跟風報導。有的寫3年前北京一位家長花1200萬買下豐匯園一套39㎡地下室,單價超30萬,只為上旁邊的宏廟小學。
  • 深圳學區房觀察:一路之隔落差10萬 學區撐起的房價等高線處處可見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深圳學區房面面觀:一路之隔房價落差10萬,由學區撐起的房價「等高線」處處可見 百花片區和園嶺片區相隔著上步路。 黃瓊攝素有「深圳版海澱黃莊」之稱的深圳百花片區名校雲集。據貝殼找房APP數據顯示,目前百花片區二手房均價超過14萬/平方米。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最好的學位而是適合的學區
    又聯繫了兩位親戚,以前他們是可以託關係進入名校了,也許是事過境遷,很多關係沒有維護也就煙消雲散了,她們委婉地說,無法幫忙。先生那邊找到他的一位親戚,屬於砂子塘小學的某個樓盤,他說不巧的是,他對門一親戚的房子早兩天剛賣掉,24000元一平,60多平的房子120萬。目前沒有其他房源。
  • 沒有書櫥的書房
    後來住上商品房,臥室、起居室之外,有多餘的一間,便自然成了書房,書櫥理所當然地成了書房的標配,而且佔領了兩面牆,幾個大書櫥櫃,被各種門類的書撐得滿滿當當。那時候擁坐書城,黃卷青燈,感覺美好。當然還有實用功能,如可以隨時隨意翻閱藏書,可以在書的留白處寫筆記、做索引……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書櫥的門,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拉開過;目光掠過一排排熟悉的書脊,也缺少拿來翻動一番的欲望。
  • 對不起,海澱不相信學區房
    學區房這三個字相信是所有家長耳熟能詳的「大魔王」,很多時候,孩子能不能進好學校全靠一套房。今天的這位北京海澱媽媽也不例外,為了讓女兒上個好學校,研究起了學區房。
  • 13.2萬/平!南京再現天價學區房 52平房子總價698萬
    近日,南京又有一套「天價學區房」刷爆了中介的朋友圈。 52.83平的房源,總價卻掛到了698萬元,單價直達13.2萬/平米,房齡卻已超20年。究竟是什麼樣的房子,又有著怎樣的學區,才使得這套房子底氣十足,敢掛出這樣的高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