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的最大真相,是我們根本沒看到世界的真相。
每個人與世間之間,都不自覺的隔著一堵牆,因為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的心理活動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會一直在行動、想像或思考,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而只有當我們的心理活動能夠停頓下來,我們的心才能感應到世界的真實存在。
對於這個道理,王陽明用八個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這八個字,堪稱王陽明的「八字真言」,乃陽明心學的最高精華。
其背後,則是一種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
曾經有個數學猜想,百年來無人能做到。
突然有一天,一個叫佩雷爾曼的小數學程式設計師做到了。眾人都跑來向他請教「秘笈」。
那是晚上,佩雷爾曼指著頭頂的月亮,說:「誰能追到它,我就告訴誰。」
眾人盯著月亮猛追。
顯然,月亮比人跑得快,眾人跑得汗流浹背,月亮還是在他們前面。
佩雷爾曼也跟著跑,一面跑一面笑。眾人怒了,回頭看他的醜陋嘴臉,要揍他。佩雷爾曼說,你們別這樣著急跑,慢慢向前走看看。
眾人忍住怒氣,將信將疑地照做。
只過了一會,這些人就驚奇的發現,月亮在不緊不慢地追著他們。
這時,佩雷爾曼一本正經地說道:
「人間好多事即如此,你越求之心切,越有得失心,就越患得患失,反而越得不到它。但當你專心致志地走自己的路時,它卻緊緊地追隨著你。」
人有得失心,正如房間裡有灰塵一樣。灰塵可以打掃,得失心可以祛除。我們為什麼會有得失心呢?
王陽明一貫的回答是,沒有志向。
古語云,將軍趕夜路,不打野兔。為什麼不打野兔,因為趕夜路肯定是去辦很重要的事。
這重要的事就是志向。野兔不是志向。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人,要麼去打了野兔,要麼沒有打,但總是懊悔,犯了得失心。
這就是志向不堅定,或者是沒有志向。
人一旦沒有志向,必然患得患失。因為沒有志向的人,只看眼前的那點蠅頭小利,在蠅頭小利上鑽的太久,就越沒有志向。
遺憾的是,人不可能總得而不失,得了就大喜,失了就大悲。
所以說,得失心太重的人,看似每天都在進取,但終究會一事無成。
宇宙中有守恆定律,人生也是如此。
今日得未必不是明日失,你得到了這樣,肯定就會失去那樣。
你得到了娛樂,自然就失去了時間。
要放下得失心,就應該明白這一點:得和失形影不離,有得就有失。
致良知就是,得失心一來,立即克掉,形成慣性,乃至信仰,最後成為你的本能。
人無得失心,就是和天地一樣,永恆而在。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他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誰能保證自己能堅守初心呢?
在這個物質至上、利益為先、價值追求和內心信仰極度稀缺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想要讀王陽明的,筆者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怪不得有讀者說:即便已經看了5遍以上的《傳習錄》,但每讀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無窮。隨便摘取片段,便能領略到心學思想的偉大。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讓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輝煌有坎坷,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78元,也就是一頓快餐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王陽明心學#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