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有哪三候?為什麼兩首古詩中都有螳螂?

2020-12-16 夜話人文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三首芒種詩詞,範成大的最接地氣,楊萬裡過得最閒適!

一想到你我就恨情不壽 總於苦海囚新翠徒留 落花影中遊相思無用 才笑山盟舊謂我何求 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芽 等紅塵一萬種解答

……

一首《芒種》歌曲火遍了整個網絡,歌曲巧妙的以二十四節氣為題,創作了相關系列歌曲,除此之外還有《穀雨》《立夏》《霜降》《夏至》《驚蟄》《春分》《小滿》等,不同的主題融入不同的音樂,算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歌曲的一種融合吧!

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思是「有芒的稻穀類作物可以播種」。這也反映了這個節氣的勞作景象,都在為種植稻穀類的作物忙碌。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意思是:螳螂去年產卵,氣溫上升破殼出生;伯勞鳥開始飛上枝頭,並且感陰而鳴;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此時卻停止了鳴叫。

其實,早在古代,那些詩詞達人就為我們留下了精美的節氣詩篇!

《梅雨五絕》——範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這首詩把驚蟄節氣的忙碌給人們呈現了出來,十分接地氣。伴隨著驚雷陣雨,人們都盼望著芒種節氣的晴天,因為這段時間是人們插秧種稻穀的時候,等到再過幾旬,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

《詠廿四氣詩 芒種五月節》——元稹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這是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詩,在芒種這一天,詩人所觀察到芒種節氣帶來的變化,螳螂生,鴳鳥鳴,蓮花開……一派蓬勃的氣息。

兩首詩裡都寫了螳螂,看來這芒種節氣到來的標誌之一,才是螳螂適合生長活躍的季節。

《閒居初夏午睡起 其一》——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意思是,芒種時節梅子還沒成熟,味道很酸,感到牙齒都被酸倒了;芭蕉開始生長,一片綠陰,映襯到紗窗上。白天變得漸漸長起來,午睡過後,無聊至極,觀看兒童捉空中飄飛的柳絮。整首詩給人一種閒適恬靜的感覺。

關於芒種節氣,大家還知道哪些經典的詩詞,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5首芒種古詩,品最純正的中國味道!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每逢芒種時節,天氣總是陰晴不定,而長江中下遊也進入了梅雨季節。所謂的「梅雨季節」就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連綿不停的雨水。對於此,古詩詞裡早有描述。元稹為二十四節氣各寫過一首詩,在這首詩裡說:今天是芒種,而芒種三候(一候5天),一候便是螳螂生,就是螳螂在這個節氣破殼而出。天上是紅色的雲朵,地上是它投下的陰影。到了二候的時候,鴳雀就開始叫啦。
  • 民間有:五月芒種麥不倒,四月芒種麥割了之說。仲夏時節正式開始
    收割芒種在每年的6.5左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象徵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叫芒種節氣。那麼芒種是什麼意思呢?芒種有哪些含義呢?芒種是什麼意思之由來: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
  • 芒種有一個重要的節俗,今日已然不存,但在《紅樓夢》中尚可看到
    《農曆書》中說:「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而在我國北方地區,芒種,正是小麥收穫的時節,故此,芒種之名的含義,還有另一種解釋。——芒種芒種,「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在我國華北一帶,芒種正是小麥收割的時節。
  • 芒種:風吹麥浪綠漸黃,蟬鳴一聲夏始忙
    二十四節氣 芒種芒種6月5日是芒種節氣,芒種是夏季六個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麥穗、稻穗這類穀物上長長的突起的東西叫芒,芒種的含義是有芒的穀物在這個時段播種。「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顧名思義「忙種」,此時的農耕景象主要體現在一個「忙」字上,北方搶收小麥,南方搶種水稻。陸遊有詩《時雨》中描寫了芒種前後的生機景象。「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 關於芒種,你知道多少?
    2020年6月5日(農曆四月十四)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也即「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比如民諺「芒種忙種,可收可種」、「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因為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的時候。芒種「三候」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 芒種是什麼意思含義 芒種節氣的習俗風俗及養生飲食技巧
    芒種為五月節。這個芒是指稻麥,麥子到此時始熟,田野裡開始瀰漫新麥的清香。水稻過此時則不可種,稻田裡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綠。  北宋馬永卿在他的筆記《懶真子錄》中辨別說,此時有芒者,麥已熟,是指麥熟可收,稻過此時不可種。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 「芒種節氣」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詩詞有哪些 芒種習俗與養生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所以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Q:芒種是幾月幾日?A:在每年的6月5、6或7日。
  • 今日芒種,這十首與芒種有關的古代詩詞,清新宜然,你讀過哪首?
    顧名思義,芒種中的「芒」是指一些有「芒」的農作物,如稻、黍、稷等。芒種中的「種」可以理解為種子的「種」,也可以理解為播種、種植的「種」。因此,芒種的意思是,這一天開始,可以種有芒的農作物了。所以,芒種時節,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芒種的氣候特徵是: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氣溫顯著升高。
  • 古詩裡的芒種:相逢問蠶麥
    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而未熟也;芒種五月節,種讀如種類之種,謂種之有芒者,麥也,至是當熟矣。』……僕近為老農,始知過五月節則稻不可種。所謂芒種五月節者,謂麥至是而始可收,稻過是而不可種矣。古人名節之意,所以告農候之早晚,深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說「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即應該收麥種稻,是農人最忙的時節。
  • 《黎明拾穗26期》芒種詩詞44首,預報兩周雷陣雨,稻抽長穗拜端陽
    流水潤田鑲翡翠,捕蟬有雀笑螳螂。石榴裙衩紅如火,且弄青梅酒煮嘗。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三候: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一夜池塘香數裡,湖中菡萏已亭亭。
  •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芒種,有誰知道《芒種》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嗎?
    芒種,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的「芒」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是指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即是收穫也是播種。《芒種》的原唱趙方婧,曾在某綜藝節目《嗨唱轉起來》中,解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芒種」二字的諧音就是忙種,是忙於播種的意思。這個節氣也預示著農民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去年,洗腦神歌《芒種》異軍突起,旋律輕快、好聽、朗朗上口。知道這首歌到底有多火嗎?來看看當紅綜藝輪翻演繹就知道了。
  • 芒種至,餞花神,一杯花香輕盈的白牡丹,重溫那春花爭豔的好時節
    《月令七十二候》裡記:五月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至此時,繁花辭樹,麥收時雨,星垂平野,蛙鳴田間。芒種一過,四季的時令就悄然從初夏過渡到仲夏。按照慣例,芒種也分為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綠蔭新生,新梢碧綠,螳螂初生於綠葉草叢間。「鵙」是指伯勞鳥。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樹蔭中鳴叫。反舌是種能學習其它鳥鳴叫聲的鳥,像八哥,鸚鵡等。
  • 芒種,雨澤萬物,青梅熟
    今日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也是仲夏之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有云:「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芒種之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此時日照強烈,雨量充沛,正是田間農忙之時,所以,又有「忙種」的意思。「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詩中的清明花信
    清明是重要的一個節氣,此前天氣還略帶寒意,春分過後,天氣漸暖,至清明才算真正進入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分。中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而三候各有花信。清明的三候花信分別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而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這三候花信,又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走近古詩中的清明花信,欣賞一下它們的萬種風情。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初伏是關於日曆法的一種說法,指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 糊塗人生酒芒種特輯:神州大地飄麥香,人生醉美在茅臺
    今日芒種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此時適宜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過了芒種節氣再去種就錯過了最佳時間,穀物很難成活,民間有俗語:「芒種忙、忙著種」「芒種不種、再種無用」。同時芒種是一個分界點——南方種稻、北方收麥,標誌著新一輪的農忙開始了。
  • 國風┃十首芒種詩詞,送給正在努力的你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伊犁在現在的新疆地區,被譽為「塞上江南」。這裡的氣候與其它地方大為不同。芒種過後,雪還不停,伊犁河邊的草才剛長好。初生的小馬步子都走不穩,還害怕有蛇從身旁飛過。《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其三》【宋】範成大一庵溼蟄似龜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 立夏三候具體指什麼 立夏三候含義到底是什麼
    立夏三候具體指什麼 立夏三候含義到底是什麼時間:2020-05-05 23: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三候具體指什麼 立夏三候含義到底是什麼 中國的民俗文化中,有關節氣的說法是早期人們比較重視的,在我們今天的文章內容中,我們就要來看看有關立夏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接觸的立夏三候具體是什麼意思
  •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芒種芒種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人間,氣溫升高,雨水充沛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正是播種最忙的時節農耕生活,指天吃飯個中甘苦,並不容易「忙種」芒 種 · 忙 而 不 慌 芒種前後,感陰而鳴。常言勞燕分飛,說的便是此鳥。三候 | 反舌無聲百舌鳥,能學百鳥之音。唐代劉禹錫有詩云:「舌端萬變乘春輝。」如今一春已去,百舌鳥亦漸漸停止鳴叫。白天,蟬在道兩旁的樹上享受地 「知了~知了~」。
  • 芒種丨觀復貓的仲夏之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農諺說「麥收有五忙:割、拉、打、曬、藏」,每一步都緊鑼密鼓地進行,農人能不忙嗎?  入夏時節天氣變化大,颳風下雨都可能對已經成熟的麥子造成毀滅之災,麥子的成熟期又短,搶收十分緊迫。與此同時,夏播作物如稻子等也正是栽種最忙的季節,要保證其足夠的生長期。宋代陸遊說:「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