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三首芒種詩詞,範成大的最接地氣,楊萬裡過得最閒適!
一想到你我就恨情不壽 總於苦海囚新翠徒留 落花影中遊相思無用 才笑山盟舊謂我何求 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芽 等紅塵一萬種解答
……
一首《芒種》歌曲火遍了整個網絡,歌曲巧妙的以二十四節氣為題,創作了相關系列歌曲,除此之外還有《穀雨》《立夏》《霜降》《夏至》《驚蟄》《春分》《小滿》等,不同的主題融入不同的音樂,算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歌曲的一種融合吧!
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思是「有芒的稻穀類作物可以播種」。這也反映了這個節氣的勞作景象,都在為種植稻穀類的作物忙碌。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意思是:螳螂去年產卵,氣溫上升破殼出生;伯勞鳥開始飛上枝頭,並且感陰而鳴;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此時卻停止了鳴叫。
其實,早在古代,那些詩詞達人就為我們留下了精美的節氣詩篇!
《梅雨五絕》——範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這首詩把驚蟄節氣的忙碌給人們呈現了出來,十分接地氣。伴隨著驚雷陣雨,人們都盼望著芒種節氣的晴天,因為這段時間是人們插秧種稻穀的時候,等到再過幾旬,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
《詠廿四氣詩 芒種五月節》——元稹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這是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詩,在芒種這一天,詩人所觀察到芒種節氣帶來的變化,螳螂生,鴳鳥鳴,蓮花開……一派蓬勃的氣息。
兩首詩裡都寫了螳螂,看來這芒種節氣到來的標誌之一,才是螳螂適合生長活躍的季節。
《閒居初夏午睡起 其一》——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意思是,芒種時節梅子還沒成熟,味道很酸,感到牙齒都被酸倒了;芭蕉開始生長,一片綠陰,映襯到紗窗上。白天變得漸漸長起來,午睡過後,無聊至極,觀看兒童捉空中飄飛的柳絮。整首詩給人一種閒適恬靜的感覺。
關於芒種節氣,大家還知道哪些經典的詩詞,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