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風」——古詩中的清明花信

2020-12-19 無心隨墨

「二十四番花信風」是中國常見的一個節令用語。在古代,人們選擇應節令而開的花作為標誌,以花為節令之信使,故稱花信,而風應花期,又有了「花信風」之說。南宋程大昌又認為:「花信風: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演繁露》)現在正值夏曆三月,節在清明,不論從何種說法,都符合我們要說到的此時花信。

清明是重要的一個節氣,此前天氣還略帶寒意,春分過後,天氣漸暖,至清明才算真正進入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分。中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而三候各有花信。清明的三候花信分別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而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這三候花信,又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走近古詩中的清明花信,欣賞一下它們的萬種風情。

一、桐花萬裡關山路

桐花,就是泡桐花,而很多人總是混淆泡桐和梧桐,其實梧桐和泡桐是兩種樹,花期花色也是各有特點的,清明時節是泡桐花的時節,而梧桐花還須等待初夏,而詩歌中的桐花,一般也都認為是指的泡桐樹所開之花。

提到桐花,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商隱的名詩《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裡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萬裡桐花,一路伴行,處處都能聽到悅耳的鳳鳴聲。這首詩主要是獎掖後進,鼓勵後生,但寫的那麼美,讓桐花在這裡作為背景出現,既有季節特點,又寫出了對韓冬郎的祝福。

白居易多次寫到過桐花,有一首詩叫《寒食江畔》:

草香沙暖水雲晴,風景令人憶帝京。

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聞鶯樹下沉吟立,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寫這首詩時,正值寒食節,雖然春天依然美好,但心情並不好,而當他突然看到紫色的桐花開放,又想起了明天就是清明,想起了家鄉。

南唐後主李煜也看到了桐花: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看到桐花新開,竟然難以忍受的落下淚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故國之思嗎?非也,寫這首詩時李煜還沒有亡國。據記載,在乾德二年(964)冬,李煜心愛的大周后病逝,之後的詞人帝王「每於花朝月夕,無不傷懷」,這就有了《感懷》二首,這首詩應該就是寫於大周后病逝後一年的清明前後。這是第一首,在第二首中,就明確告知了他傷悲的原因,「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原來不是為了國,還是為了家,為了家中的美人。

桐花一開,表面春光已經過了三分之二,總不讓人憐惜,宋朝詩人方回在他的《桐花》寫到:

悵惜年光怨子規,王孫見事一何遲。

等閒春過三分二,憑伏桐花報與知。

春光漸去,多謝桐花告知。

二、麥花黃後燕翻風

麥花就是麥類的花,以蕎麥花和小麥花最常見,但蕎麥花期已至秋季,所以應該多指小麥之花。麥花最美的還是它的「輕化細細」、「萬頃雪光」。

宋代董嗣杲曾作詩道:

輕化細細復猗猗,何止青熒秀兩枝。

萬頃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時。

暖風覆野看搖燕,晨氣籠晴想韻鸝。

有實可祈催食麨,晝長村疃不攢眉。

麥花也是美好的,但它最美的還是看到它讓人心裡有了希望。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農人看花的心情,也怎麼會同於文人呢。

麥花雖美好,但也是短暫的,有人稱之為「壽命最短」的花,一般來說,麥花不會超過三十分鐘便會凋謝,潔白而來,匆匆而且,卻留給了農人以希望。

麥花一開,也差不過到了暮春,逐漸的很多花也要開始凋謝了,範成大在這時候在做什麼呢: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逐漸到春末,美好還在延續,但詩人有些寂寞了。而到了只能是趕快抓緊這最後的美好時刻,珍惜韶光了:

晴絲千尺挽韶光,百舌無聲燕子忙。

永日屋頭槐影暗,微風扇裡麥花香。

三、風吹柳花滿店香

比起桐花和麥花,柳花在詩歌中可謂頻頻皆是,是大家的老熟人了。說柳花,還需要提到另外兩個名詞,即柳絮和楊花,楊花和柳花本不是一類事物,而柳絮是柳花開後帶有種子的絨毛,也和柳花不同,但在很多詩詞中,這三個名詞卻經常指的是柳絮,這不得不需要了解一下。

寫柳花的詩歌很多,而我一下子想起來的確是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歌一開始就用柳花點明了時間,也為熱情美麗的吳姬和舉杯欲別主客的出場渲染了美好的環境。美好中的分別,別情唯有流水知。

不同的人,在這樣的時節感受是不同的,讓我們再來看看,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高宗在做什麼:

春鶯葉底引圓吭,臨罷黃庭日更長。

滿院柳花寒食後,旋鑽新火爇爐香。

皇帝畢竟是皇帝,聽聽鳥鳴,寫寫字,還看著滿院的柳花,用新火煮起來了茶,看來是要「詩酒趁年華」了。

白居易在這時開始想著自己是不是老了,追憶時光了,不然為什麼羨慕兒童呢: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飛向別人家。

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

這個柳花應該是柳絮,春易老,柳絮飛,兒童依舊充滿活力。

當然,說到捉柳花,不能不提楊萬裡的《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這是首名詩,而所寫已到初夏,在某一天的無聊時光裡,他發現了美好,靜靜地看著兒童捉柳花的一舉一動。他是不到也在感嘆著,自己怎麼就老了呢,那些時光都去哪裡了。

三候花信一過,花繁,葉亦漸茂,綠野塞目,春已開始悄悄流走。

我們怎麼能輕易錯過這份難得的美好,詩歌的人生況味裡,是否也有你的共鳴?

相關焦點

  • 【史海看花】二十四番花信風
    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在本期,跟大家介紹的是與二十四節氣相聯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表達帶來花開音訊的風候。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
  • 二十四番花信風,守候武漢由冬入夏|圖集
    與此同時,物候日曆從「小寒」翻到了「穀雨」,「二十四番花信風」守候著這座城市越過冬走過春,即將進入「立夏」。小寒一候梅花始於小寒一候的梅花是武漢的市花,終於穀雨三候的楝花是常見的鄉土樹種——24種花陪著武漢同渡冬寒春暖,見證了生命的頑強不屈,並將共迎涅槃而出的勃勃生機。
  • 隆冬向暖春遞進:「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早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即在24候中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裡,挑選出一種花期較準確的植物作為代表,從小寒第一候的梅花開始,到穀雨三候楝花收尾,之後夏季便來了。資料圖:圖為福州西湖公園內桃花盛開,春意盎然。
  • 除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你知道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嗎?
    除此之外,人們又根據某個節氣時開的花,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作為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花信風,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是中國節氣用語。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花信風是與七十二候對應的,但又不是完全對應。古人認為,到了夏季,花事已過,所以此時也就沒了花信風。
  • 三千裡色江南岸,二十四番花信風,春的消息,詩的海洋
    【二十四番花信風】簡介二十四番花信風,簡稱「花信風」,花期(信)應風而來,始梅花,終楝花。根據農曆二十四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
  • 二十四番花信風,我在等風也等你
    即自小寒至穀雨這八個節氣中,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花期最準確的一種為代表,應一種花信,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八個節氣,計二十四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二十四花信。那麼從小寒開始,就可以每隔五日坐等一花靜開,數著花期過日子了。
  • 陰陽師崽戰新皮:花信風、狐之嫁、雪化粧、十六夜、夏夕空啥意思
    這一次為崽而戰應援優勝皮膚的主題為「風花雪月夜」,五位式神的皮膚都各自對應風、花、雪、月、夜中的其中一字,可謂是非常具有詩意了。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花信風、狐之嫁、雪化粧、十六夜、夏夕空這幾個皮膚的名字有點不知所云了,到底都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如何和主題風花雪月夜一一對應的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解說一二。
  • 春天裡,靜看二十四番花開花落,賞二十四種花代表優美詩詞!
    01二十四番花信風分別是:有個傳說故事:說是武則天有一天喝醉了,然後命令百花必須一天開,但是百花們可不懼權威,所以相約五日開放一個花兒,於是在春天的前後的八個節氣中,依次開放。等二十四番花信風吹過,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好像牡丹是花中之王嘛,跟武則天也有關係 ,不探究其中玄秘了。所以古人發明二十四節氣不只是跟農時關係大,跟百花關係還很密切,都這麼仔細研究了不同花開的時間,科學不科學?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風美人系列之梅花——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所以小編便決定出個「二十四番花信風古風美人系列」,與諸君共賞。二十四番花信風以梅花為始,說起梅花,小編最先想到的便是《甄嬛傳》中孫儷飾演的甄嬛在除夕夜倚梅園中許願的場景。初入宮中的甄嬛嫻靜溫婉,冰清玉潔。像一朵在冰雪裡傲然盛開,不染芳塵的白梅。
  • 小花仙第六季:春之節氣花信回歸了,接下來要收服夏季節氣花信?
    在第五季中主要是講述著伊賽德斯不滿拉貝爾大陸擁有著光明,為了拯救帕拉尼,他是想要奪走拉貝爾大陸的光明和幸福,所以才會讓黑暗侵蝕著拉貝爾大陸,但每次拉貝爾大陸有危難,都會有女神出來守護。在小花仙的第五季中,我們知道雪城愛是要找回散落的24個節氣花信,讓他們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守護拉貝爾大陸,但雪城愛目前也只找齊了春季的節氣花信,總共是要找到四季的節氣花信的,小愛雖然只找到一些,但也趕緊完成了春之節氣的回歸儀式,因為再拖下去,拉貝爾大陸就會被多侵蝕一分,四季的節氣花信之回歸了春季的,所以雪城愛和菲爾的任務還是非常重的,所以在第六季中的內容,可能就是要收服夏季節氣花信?
  •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花信風的三候您知道幾個?
    春風駘蕩,陌上花開,又是一年清明時。(明)仇英《捉柳花圖》(明)周臣《閒看兒童捉柳花》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萬物生長至此,氣清景明,春意猛地透亮起來。柳花,作為清明花信風的三候,在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之後,玲瓏而至。似花非花楊柳花應和著清澈明朗的時節,柳花將一派點點嫩黃,綴在清綠的枝葉間,只待東風吹來,便脈脈飄搖,把春光點亮播散。
  • 二十四番花信風:野花開到白棠梨,可以吃的哦
    宋朝方嶽《婺源道中》初衣解詩:在古代人們把花開吹過的風,叫做花信風。從小寒到古雨,從冬末到夏初,跨度四個月,8個節氣,又在8個節氣中順為24候,每一候應對著某種花卉的蓓蕾綻開,記住是花的初開。所以叫做花信風。
  •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明日清明,清明為題的古詩欣賞
    這是一首借清明抒發感慨的詩作。首聯描寫清明之時兩幅不同的畫面。「佳節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常見的桃花李花更是綻開花苞,盛開於春風之中,似有歡笑之意。春雷震響,天地驚動,動物於冬眠中被驚醒,雷聲告知它們春天已經到來,於是它們便紛紛走出蟄居之處,活躍於春的氣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寫的是植物的生長。春雨貴如油,是說春雨能像乳汁一樣,讓草木迅速生長。雨足之後,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發柔嫩了。以上兩聯寫了桃李、荒冢、龍蛇、草木。頸聯專寫人,人在清明時的活動也是各不相同的。
  • 語聞成都|二十四番風信(2)山茶殊耐久 深月佔春風
    北宋王逵在《蠡海集》中記載:「古人以為候氣之端,是以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語。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應之。」二十番花信風梅花為始,緊接著梅花應約而來的便是山茶。山茶花於隆冬盛放,故有「耐冬」的雅稱,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山茶花》中寫下:「山茶葉似茶,樹高者丈餘。
  • 清明詩句_描寫清明的50首古詩
    清明 - 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 宋代·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朝中措·清明時節 - 宋代·張炎清明時節雨聲譁。潮擁渡頭沙。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二十四番花信風:牡丹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詩詞5首】1採桑子·牡丹3牡丹[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5牡丹[宋] 鄭剛中既全國色與天香,底用家人紫共黃。卻喜騷人稱第一,至今喚作百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