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4月27日訊從雨雪霏霏到春暖花開,武漢和武漢人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守望相助、堅韌拼搏,一步步奪取抗擊疫情的勝利,並迎著春光逐漸復甦。
與此同時,物候日曆從「小寒」翻到了「穀雨」,「二十四番花信風」守候著這座城市越過冬走過春,即將進入「立夏」。
小寒一候梅花
始於小寒一候的梅花是武漢的市花,終於穀雨三候的楝花是常見的鄉土樹種——24種花陪著武漢同渡冬寒春暖,見證了生命的頑強不屈,並將共迎涅槃而出的勃勃生機。
小寒二候山茶
小寒三候水仙
二十四番花信風:
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北宋中期以來遂有初春至初夏,以梅花為首、楝花為尾共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但具體是哪些名目,宋人已莫得其詳。
明初王逵在《蠡海集-氣候類》中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名目,自小寒至穀雨,一氣三候,每候五日,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花之風信:「詳而言之,小寒之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之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之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之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之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之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之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之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花竟則立夏矣。」影響甚大,後世所說一出於此。
但該說不僅與宋人有關花信風起於初春的說法不合,且小寒、大寒兩氣的幾種花信與實際花期有明顯誤差。
大寒一候瑞香
大寒二候蘭花
大寒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
歲月流轉,二十四番花信風逐漸約定俗成,並成為節氣物候、守信相約的一種精神象徵而廣為傳頌。
立春二候櫻桃
立春三候望春,即玉蘭
雨水一候菜花
雨水二候杏花
雨水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
驚蟄二候棣棠
驚蟄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
春分二候梨花
春分三候木蘭,即紫玉蘭
清明一候桐花
清明二候麥花
清明三候柳花(註:柳絮並非花,其實是柳樹的種子和附生的白色絨毛。)
穀雨一候牡丹
穀雨二候荼蘼(註:荼蘼也作酴醾,當代並無定論,只作薔薇科下開黃、白小花的多種植物的代稱,諸如各種木香和懸鉤子屬植物等。)
穀雨三候楝花
(註:2020年節氣日期——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0日;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驚蟄3月5日;春分3月20日;清明節4月4日;穀雨4月19日)
(記者李永剛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