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美東時間7月2日8:30,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就業報告顯示,6月份美國失業率降至11.1%,明顯低於5月的13.3%;6月非農就業人口環比增加480萬,也明顯好於預期。
這一消息讓美國總統川普大為振奮,他立即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偉大的就業數據。」9:03,白宮緊急通知各大媒體,將在27分鐘後召開發布會。
面對一群被臨時召集到新聞簡報室的記者,川普宣布:「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大的月度就業增長。」 「今天的報告證明我們的經濟正在回升。」 他表示:「所有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都是因為我的政府採取了歷史性的行動......以挽救美國經濟......」
在發表了對美國就業市場的樂觀分析、對經濟前景的強勁預測以及對政府工作的高度讚揚後,川普立刻轉身離開新聞簡報室,未給身後的記者留下任何提問的機會。
官方失業率能否真實反映目前的美國就業情況?
對於2日公布的數據,各方有不同的解讀,美股用上漲給出了樂觀的預期,分析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改善表明經濟正逐漸恢復;但另一些人卻看到了6月份失業率數據可能隱含的問題。首先是官方失業率能否真實反映目前的美國就業情況?
美國官方定義的月度失業率又被稱作U3,基於人口抽樣調查統計(樣本數約為11萬人),由勞工統計局(BLS)發布。
「失業率」的計算公式是:「失業人數」除以「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美國官方失業率計算公式
在這個公式中,「失業人口」(Unemployed Individuals)和「勞動力人口」(Individuals in Labor Force)這兩個要素的定義決定了失業率的高低。
滿足以下三個標準的人才能被定義為失業人口:(1)目前無業;(2)在過去4周一直積極找工作;(3)目前可以參加工作。
美國國會研究處 (CRS)的報告指出,這種計算方法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失真,因為構成失業率公式的「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是動態變化的。
回到6月份數據上,至少有兩個因素未得到體現。其一,官方對「失業人口」的定義不包括過去4周沒有積極尋找工作的人,這可能會把那些在各州重啟後等待新工作機會的人排除在外。6月份,這些未被算作「失業人口」的無業者高達820萬人,比2月份多320萬人。勞工統計局把他們稱作「現在想工作但未計入勞動力人口的人群」。
其二,這份就業報告基於6月第2周收集的數據,因此可能反映「重啟」給就業市場帶來的改善;然而,在6月中旬後,受第二撥疫情的影響,很多州的重啟停滯甚至倒退,導致部分企業再次關閉,這對脆弱就業市場的打擊並未得到體現。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評論稱,2日公布的數據只是紙面上好看,且具有欺騙性——隨著新冠病毒的捲土重來和新一輪的停工潮,就業市場的現實可能更加暗淡。
「把頭埋在沙子裡,病毒並不會奇蹟般消失」
在白宮發布會上,川普強調的是美國6月份新增了480萬個就業崗位,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月度增長,但是他並未提及那些不太樂觀的數據。
首先,上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仍達到近143萬人,高於預期的135萬人,且持續申領救濟的人數仍高達1929萬,也高於預期。可以發現,最近幾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仍在高位徘徊,且已連續15周保持在百萬以上,顯示美國的就業緊張形勢遠未得到緩解。
另一個危險的信號是: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6月份,永久性失業人數達到了近290萬人,比上月增加了58.8萬人,增幅創下2009年初以來的紀錄。這也體現出疫情對美國就業市場造成的「系統性影響」。穆迪分析師斯威特(Ryan Sweet)表示:「我首先看的是永久性裁員的人數,這個數字還在繼續攀升,令人擔憂。」 「就算疫情結束,這些人也是需要找到工作的。」
實際上,和白宮的樂觀恰恰相反,美國各界近期一再警告,經濟全面復甦會很漫長,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舊金山聯儲銀行行長瑪麗·戴利7月1日預計,即便按最佳情景假設,美國在今年底的失業率仍將超過10%,4到5年內都無法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眾議院民主黨黨鞭吉姆·克萊伯恩(Jim Clyburn)1日對媒體說:「公共衛生危機結束,就業危機才能結束。」 「本屆政府將頭埋在沙子裡,並假裝病毒會奇蹟般地消失,不會的。這種做法只會延長我們國家的危機。」
而美國財經博客「零對衝」(Zero Hedge)對此發表評論:「今天的就業報告到底有多『政治化』?我們留待讀者決定。」(央視記者 王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