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海戰中,戰術一共就三種:衝撞、拋射和肉搏。戰艦互相衝撞,互相摧毀一排排的槳,隔著水面發射箭、石頭、鐵彈或者燃燒的物體,或者戰艦互相用抓鉤鉤住,並排靠在一起,士兵們跳到敵艦上去,在甲板上近身肉搏。
上世紀十九世紀以來,工業革命催生了戰列艦,這種用蒸汽推動的鋼鐵巨船,裝著旋轉中心線大炮,這種炮可以朝左舷或者右舷把一噸重的炮彈發射到15公裡以外。世界開始爭先恐後的陷入戰列艦競賽,都想取得領先地位。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基本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為日本人建造一支這樣的艦隊,1905年,日本人用它在對馬海峽打敗了俄國。但是在1941年的時候,戰列艦被另外一種新型的武器趕下了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些眼光遠大的海軍軍官看出飛機可以遠遠超過戰列艦上大炮的射程。當時的飛機可以飛行上百公裡。飛機駕駛員幾乎可以把炸彈一直帶到目標上空。於是航空母艦出現,可以讓飛機自由的在海洋上起飛和降落。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在一個小時內解決了這場長達20多年的爭論,航空母艦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太平洋戰爭成為航空母艦之間的較量。
01航空母艦戰的戰術
當時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日本的,都搭載著三種飛機。
戰鬥機是防禦性的。它護衛攻擊型飛機去襲擊目標,擊落試圖攔截的敵方戰鬥機,保護攻擊機的安全。它還飛翔在上空,進行空中戰鬥巡邏,來保護自己的艦隊,免遭敵機攻擊。
俯衝轟炸機可以在空中投彈,是轟炸對方船隻的重要武器。
魚雷轟炸機則是瞄準吃水線以下目標給予致命的打擊;它進攻的方式冒的風險更大,它投的彈更重。它不得不低低地貼近水面直線飛行,然後放慢速度,投下魚雷。在這樣進迫敵人的過程中,魚雷轟炸機的駕駛員非常容易被高射炮火或者戰鬥機擊中,所以需要戰鬥機的保護。
航空母艦戰的原則對雙方的海軍都是同樣的。三種類型的飛機編成一個個中隊起飛去執行任務。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在空中聯合起來,一起飛向目標。戰鬥機同對方的防禦戰鬥機作戰,俯衝轟炸機發動進攻,等到敵人的注意力最分散的時候,容易被擊中的魚雷轟炸機就悄悄地低飛上前去殲擊敵人。這叫作協同進攻,或者叫分批出動。
日本海軍在1940年以前優化了他們的97型轟炸機,它成為一種兩用飛機。既可以攜炸彈,轟炸陸上設施,也可以攜帶魚雷,成為魚雷轟炸機。這在當時是一種創新,節約了航空母艦上的空間,一架飛機,準備兩份炸彈就可以當作是兩架飛機使用。事後證明,正是這樣的兩用轟炸機決定了戰爭的結果。
02珊瑚海海戰
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美國和日本在珊瑚海遭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真正的航空母艦對攻戰,被命名為「珊瑚海海戰」。
日本軍令部同意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島作戰計劃,同時陸軍南下準備佔領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給澳大利亞製造空中威脅。由於美國海軍的情報部門預判出日本海軍將在珊瑚海開展行動,日軍的遠徵艦隊同兩艘美國航空母艦衝突起來。由於天氣惡劣,作戰雙方的軍艦始終沒有互相看到,演出了一場充滿錯誤的決斷和空中捉迷藏的喜劇;在兩天的混戰中,美國被擊沉了大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和一艘油輪,約克城號負傷。日本的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重型航空母艦翔鶴號重傷,而另一艘重型航空母艦瑞鶴號完全沒有受傷,只是艦載飛機損失了2/3。
珊瑚海海戰雙方打平,或者說日本略佔上風。又一次的對美國海軍的勝利讓日本人產生了驕傲自滿的心理,他們沒有加緊維修和補充翔鶴號和瑞鶴號,讓它們停在母港,沒有參加中途島海戰。而美國方面則是讓珍珠港船塢的工人加班加點,72小時內就修好了約克城號。
如果日本能將這兩艘航空母艦及時修好,那麼中途島海戰的日方航空母艦就是6艘而不是4艘,美國能不能打贏就不好說了。
另外,在偷襲珍珠港時投下第一枚炸彈的日本海軍王牌飛行員高橋賀一少佐在這次戰爭中陣亡,這對日本海軍是一個士氣上的打擊。即將開始的中途島海戰,也許並不像日本人所設想的那樣順利。
03中途島海戰的計劃和反計劃
日本的中途島計劃是由之前提出日軍「西進」的黑島龜人指定的,其一共包含六個方面:
第一,先遣編隊:由小松輝久中將指揮第6潛艇艦隊,主要負責在夏威夷和中途島之間警戒。
第二,第1機動編隊:這個編隊是整個中途島戰役日軍的主力部隊,它繼續由偷襲珍珠港的指揮官南雲忠一指揮。包括 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南雲自己兼職指揮一個航空編隊,山口多聞也在這個艦隊,指揮第2航空編隊。
第三,中途島登陸艦隊:這支艦隊由近藤信竹中將指揮,它們的任務是把搭載的近6000名陸軍官兵輸送上島,佔領中途島,並配合阻擊美國艦隊。
第四,中軍戰列艦:山本五十六親自率艦隊出航。他將剛剛下水服役的大和號戰列艦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帶領其餘艦隻與南雲忠一的艦隊保持300海裡的距離,統領全局,準備緊逼和消滅從南雲忠一的空中轟炸下逃出來的美軍艦隊的殘餘。
第五,北方作戰編隊:由細萱戊子郎中將指揮的佯攻部隊,他們的目標是進攻美國的阿留申群島。編隊包括龍驤號和隼鷹號航空母艦。其目的是摧毀美國在那裡的海軍基地,然後派一支入侵部隊登陸。這次佯攻可能把美國海軍的兵力誘到北方,這樣就能使山本五十六得到一個大好的機會插進太平洋艦隊和夏威夷群島之間;如果美國海軍不出動,日本仍然可以奪取和佔領阿留申群島這樣就拔掉了美國在太平洋的防線北端的據點。
第六,岸基航空部隊:這一編隊由冢原二四三中將指揮,這支編隊的主要任務是運輸214架陸基飛機,在戰役結束後將中途島變成日本自己的軍事基地。
但是美軍已經不是在偷襲珍珠港之前的美國海軍了,他們下大力氣去破解日軍的密碼。在美國海軍的情報機構裡,破譯團隊不光包括軍事家、數學家,甚至還包括音樂家,通過他們對樂感的理解去分析日軍的電文。漸漸一個叫AF的代碼頻頻出現,在夏威夷的海軍情報機關認為這個AF是中途島,而華盛頓方面則認為是美國西海岸。新上任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發了一個假情報,說中途島的淡水設施壞了。幾天後日軍的無線電裡出現AF沒有淡水的消息。至此,真相大白,AF就是中途島。
在這一點尼米茲非常果斷,如果他判斷失誤,那麼美國將蒙受巨大的損失,他本人的恥辱也比被他接替的原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要大得多。
順便說一句,尼米茲其實有德國血統,他的家族的姓原來是馮·尼米茲,是德國的貴族出身。
尼米茲下了一個簡單而偉大的決斷:伏擊山本五十六。他作出決定:等南雲忠一的航空母艦從西北方開來的時候,他把自己的航空母艦全部布置在中途島的東北方。戰鬥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先看見誰。從中途島上起飛的飛機可以搜索1000公裡的半徑,而日軍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最多只能巡邏500公裡。這樣美國人已處於戒備狀態,而日本人則慢騰騰地闖進射程,什麼也沒看見。
1942年5月28日,尼米茲命令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的第16特混艦隊以及弗萊切將軍指揮的第17特混艦隊從珍珠港出發,前往伏擊地點。
而在此之前,南雲忠一指揮的第1機動編隊於1942年5月27日出發,這一天是日本海軍節,為了紀念1905年對馬海峽戰勝俄國。
5月28日,細萱戊子郎指揮的北方艦隊出發。
5月29日,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艦隊,以及近藤信竹的登陸艦隊出發。
1942年6月3日,斯普魯恩斯指揮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編隊,在中途島以北約200海裡處與大修後速度變慢的約克城號匯合,架起了網子。
04日本方面的三個偶然事件和三大敗筆
雙方的實力對比如下:
日本,4艘航空母艦,其他艦艇86艘,艦載飛機325架。
美國,3艘航空母艦,其他艦艇27艘,艦載飛機233架,中途島上的岸基飛機115架。
而且,日本方面負責警戒的潛艇編隊遲到了,小松輝久並沒有提前在夏威夷和中途島之間拉起警戒線。美國以有心伏擊日本的無備,勝利的天平已經傾斜了。這是中途島戰爭當天的第一個偶然事件。
中途島戰役的開始階段是1942年6月4日上午,中間階段為五分鐘;結局則花了四天。
1943年6月4日凌晨4點半,友永丈市大尉指揮108架飛機轟炸中途島。南雲忠一此時不知道有美國的航空母艦在附近,同時他也不認為真的會有,因此派出飛機去偵察時不太重視,只派出了7架偵察機單向偵察,而且,在利根號巡洋艦上起飛的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推遲起飛半小時,在築摩號巡洋艦上的起飛的偵察機也因故晚起飛,並提前返航,因此沒有發現美國的航空母艦。這是當天的第二個偶然事件。
友永丈市率領的轟炸機抵達中途島,開始對島上設施轟炸。但和偷襲珍珠港時不同,美國人的飛機沒有停在地面上,它們事先得到警報,緊急起飛。所以友永丈市認為有必要發動第二波轟炸,等到美國的飛機都降落回來加油時可以一舉把它們炸光。
事後證明,這是日本第一大敗筆。
與此同時,從中途島上起飛的美國轟炸機進攻南雲忠一的航母,因為缺乏戰鬥機的保護,大多都被日本零式戰鬥機消滅了。南雲忠一認為美軍的飛機必須全部消滅,因此認可了友永丈市的建議。本來停泊在赤城號和加賀號上面的36架飛機,掛的是魚雷,以防有敵艦過來。現在又要對中途島發動第二波轟炸,那麼就要換炸彈。這36架飛機回到機庫,開始第一次換彈。
前面提到了,日本的一大發明就是多功能97型轟炸機,既能掛魚雷,又能掛炸彈。
7點30分,利根號上晚起飛的偵察機發來消息,在中途島附近發現美國軍艦。這個消息讓南雲忠一非常困惑,因為含義太不明確。日本偵察機沒有報告航空母艦的消息成為日軍敗北的多米諾骨牌中的一環,也是第二大敗筆。
源田實建議取消剛剛下達的魚雷換炸彈的命令,再換回魚雷,準備迎戰美國艦隊。南雲忠一命令各航空母艦暫停換彈,並要求偵察機查明情況。
這時又有一波美國俯衝式轟炸機過來,它們時增援中途島的海軍陸戰隊的新手飛機駕駛員,缺乏戰鬥機的護航,也缺乏作戰經驗,因此被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紛紛擊落。與此同時,偵察機傳來消息,「5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沒有航空母艦。」
然而這個時候居然又有轟炸機飛來,這是大型B17轟炸機,又是從中途島飛來的。大型轟炸機對海面上的航空母艦其實沒有什麼卵用,南雲忠一命令4艘航空母艦分散開來,然後下達了第2次換彈命令,上一次魚雷換炸彈還沒換完,現在又要換回去。有必要要將中途島的飛機徹底消滅。由於時間緊張命令彼此矛盾,換來換去的魚雷和炸藥沒有放回彈藥庫,都留在了機庫裡。
緊接著,四件事情幾乎同時發生,讓南雲忠一再次慌了手腳。
第一,又有一批俯衝式轟炸機飛來。
第二,偵察機傳來消息,美軍有一艘航空母艦
第三,特混艦隊發現美軍潛艇鸚鵡螺號。順便說一下,這個鸚鵡螺號又被翻譯成「諾地留斯號」,是向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裡》裡面尼摩船長的潛水艇致敬。
第四,第一波轟炸中途島的友永丈市的飛行編隊要求儘快降落,他們快沒油了。
這時應該怎麼辦?很明顯中途島不再是第一目標,美軍的航空母艦才是首先要打擊的對象。但是南雲忠一的飛機上掛的並不是魚雷,而是炸彈,再次換彈需要時間。因此最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將已經掛上炸彈的飛機派出去攻擊美國的航空母艦,這樣可以騰出甲板讓戰鬥機加油,然後再趕上去護航。
事實上這正是蒼龍號和飛龍號戰航空母艦分隊司令山口多聞的主張。他給南雲忠一發電報要求飛機立即起飛攻擊。
山口多聞是山本五十六的愛將,他們兩個想法一致,都是海軍中航空派的代表。而南雲忠一則是傳統的戰列艦派,彼此不合,在緊急情況下,身為下屬的山口多聞直接諫言戰隊司令,讓南雲忠一非常氣憤,他做出了一個叛逆而且荒唐的舉動。
他下令,所有飛機全部送回機庫,將魚雷再換回去,把甲板騰出來讓友永丈市降落。這是當天的第三大敗筆。
山口多聞派出一艘嵐號驅逐艦去追擊美國的鸚鵡螺號潛艇,這是最後一個偶然事件。
經過這一頓操作,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的情況是,甲板上停滿飛機,機庫裡也都是掛著魚雷的飛機,而且旁白擺著炸彈,兩艘航母現在已經成了兩根一點就著的火柴。
05美國方面的兩大偶然事件
這是一場關係到美國國運的大戰,應該由企業號航空母艦的指揮官哈爾西指揮,他剛剛把杜立德的空襲大隊運走,急於為珍珠港報仇。但是他在戰前突然患了皮炎,尼米茲要求他休息,他推薦了他的下屬斯普魯恩斯接替他。
斯普魯恩斯之前是企業號航空母艦護航艦的指揮官,與性格和莽撞衝動的哈爾西完全互補。這可以說是美國取勝的全局勝負手,也是第一大偶然事件。
回到中途島戰爭的當天,斯普魯恩斯在早晨7點命令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上的全部飛機從極遠距離起飛,弗萊切少將將約克城號上的飛機推遲起飛了一個多小時,他只出動了一半的飛機。因為各個飛機的飛行速度不一樣,起飛時間不一樣,所以三艘美國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極為巧合的形成了一波聯合攻擊,攻向南雲忠一的航空母艦。這是當日美國的第二大偶然事件。
首先衝過來的是大黃蜂號上的第八魚雷轟炸機中隊,中隊長約翰·沃爾德倫率領15架轟炸機以自殺的態勢向日本的航空母艦衝擊,卻都被零式戰鬥機擊落。
隨後是吉恩·林賽率領的14架魚雷轟炸機,它們是從企業號上飛來的。它們的命運也是和之前的魚雷轟炸機一樣,幾乎全部被擊落。但它們帶給日本人的震撼卻是極大的。因為一艘航空母艦上只能有一個轟炸機中隊,現在過來兩波進攻,說明美軍的航空母艦不止一艘!
然後震撼還沒有結束,緊接著是來自約克城號的蘭斯·梅西率領的12架魚雷轟炸機。日本人擊落它們後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因為抬頭看到了俯衝轟炸機。這個時候是上午10點20分。
率領俯衝轟炸機的是麥克拉斯基。他從企業號上出發,達到預定位置時沒有看到日本的航空母艦,他堅持繼續飛行了7分鐘,終於看到了去追捕鸚鵡螺號潛艇的嵐號驅逐艦的航行軌跡。麥克拉斯基追蹤這個痕跡,發現了日本的航空母艦主力。
魚雷轟炸機要發射魚雷,所以必須低空飛行。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在三場屠殺中也選擇了低空飛行。這樣高空中沒有任何的防衛力量,當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出現時,他們看到的就是四艘航空母艦上停滿了飛機,而零式戰鬥機則全都在低空飛行。
按照正常的戰術,都是用俯衝式轟炸機引開敵人的戰鬥機,然後魚雷轟炸機發射魚雷。但在中途島戰鬥中,由於種種偶然因素導致了美國反其道行之,這樣的巧合下的聯合進攻確實收到了奇效。
只要5分鐘,日本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就可以全部起飛,去攔截俯衝式轟炸機。但是,美國人帶著為珍珠港復仇的怒火沒有給日本人這5分鐘。一顆顆炸彈落到四艘航空母艦上,炸彈引爆了日軍攜帶的彈藥,飛機的燃油又加速了燃燒速度。赤城號機庫爆炸,加賀號加油車爆炸,蒼龍號被炸沉,飛龍號被炸傷,隨後沉沒,分隊司令山口多聞和艦長加來止男大佐隨艦沉沒。
兩國國家的命運,就在這5分鐘內被徹底的改變了。
06中途島海戰的結束
山本五十六得到消息,是在當天的下午。打擊雖然巨大,但山本五十六還是堅信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他認為,美國海軍肯定會追擊剩下的三艘受傷的航空母艦,那樣如果把其他輕型航空母艦調集到大和號附近,利用大和號的重炮可以擊傷擊沉對方的航空母艦。
如果還是哈爾西中將是指揮官的話,山本五十六的夜戰戰術也許會成功。哈爾西的綽號是「蠻牛」,他的本性是莽撞好鬥,一定會對受了傷的日本航空母艦窮追不捨的。
但日本很不幸的,或者說美國很幸運的是是斯普魯恩斯指揮,當他的飛機最後炸沉了飛龍號後,他立即下令收回飛機,不顧其他參謀人員的反對掉轉航向,回去守衛中途島,防備可能的登陸行動。
這次調動是中途島戰役獲勝的關鍵;是太平洋戰爭中最精彩的指揮官的決斷,也是海戰史上最精彩的決斷之一。它是智慧的結晶,舉足輕重地關係著世界大局。
1942年6月5日,剛過0點,山本五十六得知斯普魯恩斯停止了追擊,他感到喪氣。作戰軍官黑島龜人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不管美國的航空母艦,直接登陸中途島。山本五十六否決了這個提議,理由是過於冒險,沒有己方的航空母艦的支持,登陸部隊遭遇的打擊會過大。
他還是希望消滅美軍的航空母艦,如果能把它們打垮的話,中途島戰役還是能夠被稱為是勝仗的。
山本五十六安排了兩個圈套,一是全部向西撤退,希望把美軍引入威克島的空中範圍,然後在陸上飛機的掩護下用戰列艦去和航空母艦對決。二是命令佯攻阿留申群島的部隊再次發動進攻,爭取佔領阿圖島,那樣美軍艦隊也許會向北開去。還記得之前珊瑚海海戰時受傷的輕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嗎?它終於修好了,正帶領著4艘巡洋艦趕往阿留申群島,這是山本五十六的秘密武器。
幸運女神又一次站在了美國人的一邊。事實上無論是斯普魯恩斯還是尼米茲,全都中了山本五十六的圈套。斯普魯恩斯休整完畢西進追擊,在對日本的幾艘巡洋艦進行轟炸,但效果極為不好後,他不顧尼米茲語氣強硬的電報,硬是停止了追擊,簡直像是開了天眼一般。
而尼米茲則命令斯普魯恩斯向北支援阿留申群島,險些落入第二個陷阱。幸虧隨後他醒悟過來取消了命令。
1942年6月11日,斯普魯恩斯帶領特混艦隊回到珍珠港,這一仗,美軍損失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而日本則損失了全部4艘重型航空母艦。日本的第一線航空母艦上的飛行中隊不是隨艦沉沒就是在中途島附近的海域內被擊落。這一大批長機和教練機的骨幹分子的損失是絕對無法彌補的。 而且日本在士氣方面一夜間從旺盛變為衰竭。從1942年6月4日上午10點半起,日本開始走向了最終戰敗的必然命運。
本文系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盜貼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