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漫畫背後你不知道的細節丨夜問

2020-11-10 新京報

答案:A真,B沒有證據證明溥儀看過,C沒有明確答案。

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浙江嘉興市海鹽人,中國當代漫畫家,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張樂平筆下的三毛,誕生於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張樂平畫了一個「大腦袋、圓鼻子、光頭上長著三根毛」的漫畫兒童人物,起名為「三毛」,並將這題材定為無文字連環漫畫。

據三毛官方網站,按照中國北方和華東一帶給孩子取乳名的習慣,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往往就大毛,二毛,三毛……依次排下去。但張樂平小時候有沒有被稱為三毛,現在也已經不得而知了。

漫畫誕生後就廣受好評,在時局動蕩的中國,這個被奴役、被欺負、孤苦伶仃的孩子牽動著很多中國人的心。從新中國成立前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到之後反映新時代的漫畫,我們能從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中國社會的變遷。

作家三毛在《三毛之父與我》一文中曾說自己三歲就看過三毛漫畫,她認為「三毛是一個很有個性、意志堅強、富有正義感,經歷了很多折磨卻堅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兒」,所以後來提筆寫字,她希望自己所記錄的人生面相,「即使平凡,如我的,但那人性的光輝與高尚,在沉默的大眾裡,要給這些同類一個肯定、欣賞、認同和了解,甚而理所當然的在生活中繼續實踐我們的真誠。」於是,在她決定筆名的時候,就選擇了「三毛」。後來她與張樂平多次通信,還見過面,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張樂平是三毛的義父。

1956年,溥儀的妻子李玉琴在給他的信中提到自己悲慘的童年,寫道:「我再不能細說舊社會孩子們的痛苦了。說起來使我傷心,真是和連環畫中《三毛流浪記》漫畫家張樂平作品所說的『人不如狗』一樣。」1946年張樂平創作的《三毛外傳》諷刺了溥儀的滿洲國,所以很難說溥儀有沒有看過。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上海書展·現場丨張慰軍:《三毛流浪記》如何從漫畫變身電影
    1935年,漫畫家張樂平創作了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三毛」,從此這個有著肉嘟嘟鼻子和三根頭髮的人物走進了千萬百姓家中。張樂平也因此被譽為「三毛」之父。活動現場,「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為觀眾講述「三毛」這一經典創作背後的故事,開啟一場光影與文字的穿梭之旅。《三毛流浪記》是張樂平親眼見到兩個流浪小孩街頭餓死的悲慘遭遇後,決心創作的長篇漫畫,其中有張樂平在抗戰時期及部隊生活裡的所見所聞,融入了他對當時上海流浪兒童們生活的深刻的理解與深切的同情。
  • 張樂平誕辰110周年 他的「三毛」漫畫形象如何誕生?
    張慰軍說,父親最早是在1935年開始創作「三毛」這一形象。漫畫發表後,與眾不同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關注。「父親曾看到有兩個流浪的孩子凍餓而死,瘦骨伶仃,心裡特別難過。就畫了系列漫畫,希望喚起人們對流浪兒童的關注。」張慰軍解釋。在「三毛」系列漫畫裡,張樂平著意刻畫了許多小細節。
  • 張樂平誕辰110周年 他的「三毛」漫畫形象如何誕生?
    他很早就開始畫漫畫了。1929年,張樂平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後來也經常發表漫畫作品,逐漸在上海漫畫界有了名氣。在其塑造的眾多漫畫人物中,「三毛」的形象最為經典。張慰軍說,父親最早是在1935年開始創作「三毛」這一形象。漫畫發表後,與眾不同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關注。
  • 專訪丨在三毛之前,中國女性很少能夠自信地出走
    三毛是華人世界裡罕見的走向世界的女性,她的背後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三毛逝世後報紙的懷念文章。三毛曾說;「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新京報: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想要拍攝三毛的紀錄片?王楊:年少時看過三毛,也知道許多她的人生故事。那時候就覺得喜歡這個人,但又看不懂這個人。讀她的文字,看萬水千山走遍,是自由還是孤獨呢,也說不清楚。我覺得她身上具有那麼一種悖反,一種迷人的東西。
  • 《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來沈 講述電影背後的故事
    本報訊  記者楊競報導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日前,玖伍文化城邀請了新中國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國產故事片《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做客玖伍文化城,為影迷和讀者講述70年前電影的拍攝趣事,帶領大家見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巨變。 電影《三毛流浪記》上映於1949年,由當時年僅8歲的王龍基主演。
  • 《三毛流浪記》背後的現實事件:流浪兒凍死路邊,張樂平忍痛創作
    在我國當代漫畫家張樂平的筆下,《三毛流浪記》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人;而且張樂平夫婦也曾收養過不少孩子,張樂平曾經說:「有人問我,你的小孩子漫畫這麼愛看,有沒有什麼竅門?想起來也沒什麼竅門,只有一點,我喜歡小孩。」
  • 三毛與荷西感情並不好?只是三毛自己的一廂情願?真相已不重要了
    平時數學成績並不好的三毛,通過自己的拼命學習,在三次小考中皆獲得滿分。多疑的數學老師卻懷疑她作弊,拿著蘸滿墨汁的毛筆,在三毛臉上畫了兩個代表零分的圓圈,讓三毛到走廊上罰站。原本就心靈脆弱的三毛,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不得不在她初二那年休學。抑鬱症從此就跟隨著她,一直如影隨行,她從此一輩子都逃不出屈辱的夢魘。
  • 求婚被拒,2任丈夫死亡,生前最後一段錄音,揭開你不知道的三毛
    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後來隨父母遷居臺灣,後又赴海外留學,直到1973年在撒哈拉沙漠與丈夫荷西結婚。說到這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三毛的一生中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相比她在書中寫的那個沙漠裡的幸福女人的故事,三毛其實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完美無缺。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逐漸地,年輕的張樂平成為了上海漫畫具有影響力的一員。1935年,張樂平抓住國內兒童漫畫的空白,創作了「三毛」這個名譽中外的人物。張樂平剛開始創作三毛這個角色的時候,在這個調皮,愛搞怪的小男孩身上賦予了正義的一面,大多表現了市井生活的恬適和平靜。然而,這一幕在1948年的一個夜晚被打破了。
  • 《我的姑姑三毛》別只知道三毛的浪漫,她在親人面前的樣子了解嗎
    她的名字叫陳天慈,她的小姑叫三毛,就是那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的作家:「如果愛情不落到洗衣、做飯、數錢、帶孩子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長久的。」知道這層關係後,再回過頭去看三毛對侄女收到情書後的「忠告」,就不難理解了。
  • 王龍基:國產片童星,多數人只知道他叫「三毛」
    這個形象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三毛《三毛流浪記》,是新中國第一部國產兒童電影,49年上映,一舉轟動了全國,隨即在國際影展上多次獲獎,在國外的評價極高,這個長相略滑稽,只有三根毛的小孩子,三毛也火遍了國內外當然,說來遺憾三毛是火了,可扮演他的王龍基卻一直不被人知曉,其實王龍基不僅是音樂家王雲階的兒子,還是個童星1940年出生在四川,她的父親是著名音樂家王雲傑,
  • 世間再也無三毛——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初識三毛,是在矇盹無知時總不放手的那本漫畫小人書《三毛流浪記》裡,頭長三根毛的三毛是我最最忠實的玩友。於是,在我決定筆名的時候,我選擇了『三毛』。」直到1989年4月,三毛陳平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她專程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了卻夙願。
  • 作家三毛的哪部作品對你影響深遠?
    很早就知道三毛的大名,可是沒有刻意的去找她的書讀。也許以我當時四十多歲的年齡,應該有代溝吧。可是當我偶然讀到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時三毛已經香消玉殞了。以後又陸續讀了幾本三毛的作品,對三毛的認識更深沉次的了解。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作者三毛,其實我更願意稱她為旅行家。在三毛和丈夫荷西來到沙漠的這段日子,她將在沙漠發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通過文字呈現給大眾,這場不停歇的文字之旅成就了「三毛熱」。最後三毛的丈夫因意外去世,為此她大受打擊。可三毛終於活了過來,拯救三毛的正是大千世界的風採。
  • 故人不在 回聲依舊 懶人聽書再現「說書人」三毛
    近日,懶人聽書「三毛」作品有聲系列重磅更新,收錄《雨季不再來》《送你一匹馬》《稻草人手記》《你是我不及的夢》《我的寶貝》等有聲書,完整呈現三毛一生。此外,專輯首次上線三毛演講原聲音頻,揭秘三毛「說書人」的一面。  三毛原聲音頻帶來重重驚喜  長期以來,三毛以溫情真摯的筆觸打動億萬讀者,作家形象深入人心。
  • 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
    並專程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卻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臺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
  • 撒哈拉的故事:你只知道表面的浪漫至極,卻不懂三毛的瘋狂不羈
    兩個人特別的興奮,熱烈的親吻、擁抱了很長時間之後,荷西就把三毛拉進了自己的房間內,沒想到滿屋子裡面的照片都是三毛,三毛一下子驚呆了,她沒想到這個曾經的這個「弟弟」如此的深情。三毛對荷西說:「你那時為什麼不要我?
  • 1935年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三毛也成了那個年代最亮的仔
    可能大家對三毛的形象都非常熟悉吧,他身上的那股子樂觀的精神曾影響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而且他特有的形象,如果不看這些繪畫,我們也能夠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首先最具特徵的是頭上有三根卷卷的毛髮,一雙大大的圓眼睛,圓嘟嘟翹翹的鼻頭,樂觀幽默的性格,遇事不驚,靈機應變,這樣的三毛的形象就慢慢的活躍了起來。
  •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抗戰爆發後,張樂平讓三毛「參了軍」,在抗戰勝利後他創作了諷刺漫畫《三毛從軍記》。 1947年初,冬日的上海寒風料峭,張樂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三個衣衫襤褸的流浪兒童圍在一個已經滅火的烤紅薯爐子前取暖,為了不讓手凍僵他們將手伸進尚有餘溫的爐子裡。
  • 「三毛的朋友們」上海國際童書展首發
    一個圓鼻頭,大腦袋,頭上只有三根毛的「三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2020年正值張樂平誕辰110周年、「三毛」形象誕生85周年,「張樂平兒童漫畫·三毛的朋友們」新書發布會在2020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舉辦。少年兒童書出版社推出張樂平創作的除了「三毛」漫畫之外的兒童漫畫作品,首次集齊《父子春秋》《小茉莉》《小貓咪咪》《小蘿蔔頭》《我們的故事》《寶寶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