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誕辰110周年 他的「三毛」漫畫形象如何誕生?

2020-08-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蒜頭鼻子,細細的脖子,頭頂三根孤獨的頭髮……《三毛流浪記》曾經是幾代人的記憶。創作出三毛經典形象的,就是漫畫家張樂平

今年是張樂平誕辰110周年,日前,《三毛流浪記》也推出了電影繪本版。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三毛」漫畫形象誕生的過程,也談到了父親生活、創作中的許多趣事。

漫畫家張樂平。受訪者供圖

「三毛」誕生記

張樂平是浙江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本人也被譽為「三毛之父」,是中國當代著名漫畫家之一。

他很早就開始畫漫畫了。1929年,張樂平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後來也經常發表漫畫作品,逐漸在上海漫畫界有了名氣。

在其塑造的眾多漫畫人物中,「三毛」的形象最為經典。張慰軍說,父親最早是在1935年開始創作「三毛」這一形象。漫畫發表後,與眾不同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關注。

「父親曾看到有兩個流浪的孩子凍餓而死,瘦骨伶仃,心裡特別難過。就畫了系列漫畫,希望喚起人們對流浪兒童的關注。」張慰軍解釋。

在「三毛」系列漫畫裡,張樂平著意刻畫了許多小細節。比如三毛頭上的三根頭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快樂的時候,會變得很飄逸;氣憤的時候,這三根頭髮就會豎起來……仿佛也擁有了表情。

張慰軍表示,最開始的三毛漫畫是四格連環漫畫,看起來是一個個小故事。真正的長篇連載漫畫是1946年創作的《三毛從軍記》。

爆紅堪比如今暢銷書

在張樂平筆下,三毛是一個有缺點但不乏正義感的孩子,天性樂觀善良,即便在過得最苦的時候也仍然積極向上。

三毛漫畫當時的火爆程度,堪比如今的暢銷書。據說,《三毛流浪記》第一幅是《孤苦伶仃》,一出來就反響很大,發表該漫畫的報紙銷量也跟著上升。

《孤苦伶仃》。受訪者供圖

「那時候報社會在幾個賣報紙的點,用鐵絲夾子把報紙展示給市民讀者看。結果一掛出去,就有人把『三毛漫畫』那一塊挖走。」張慰軍笑著說。

他說,後來父親在畫《三毛從軍記》等其他三毛系列漫畫,還沒想到要出版,已經有人來約稿了,「在宋慶齡先生的支持下,父親還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舉行義賣,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留流浪兒童。」

「嚴苛」的漫畫家

包括三毛系列漫畫在內,張樂平的一些漫畫構圖不算特別複雜,往往看上去只有簡單幾筆,但背後卻要花費不少心思。

自張慰軍記事以來,經常能看到父親在書房作畫,案頭永遠擺著兩本書:一本是《藝用人體解剖圖》、另一本則是《八十七神仙圖卷》。

「父親作畫講究解剖學,一得閒就要翻翻這兩本書。他畫古裝人物,線條簡單但非常到位。他的造型能力也強,畫人物是可以從腳畫起的,人物線條依然很流暢。」張慰軍說。

除了這兩本書外,書桌上也總是擱著一面鏡子,便於張樂平比著鏡子來畫自己的手,或者觀摩其他動作,長年累月如此。

包括張慰軍在內,張家有7個孩子,兄弟姐妹們時常給張樂平當模特,「比如要求我們做個動作,然後速寫畫下來。為了畫好衣服上的一個褶子,他會拿塊毛巾或者布做一個造型來觀摩。」

青年時期的張樂平。受訪者供圖

在他看來,父親始終對畫的質量很講究,覺得有一點畫得不好就丟掉重畫,「他一直說,別等著人家來說不好。自己都覺著不滿意的作品,為什麼要拿出來呢?」

最喜歡「兒童漫畫家」的稱呼

到了晚年,張樂平的作品數量有所減少。但總體上仍然算是一位多產畫家。

「父親曾說過,自己最喜歡兒童漫畫家的稱呼。其實嚴格來說,他還創作了不少其他類型的作品。比如諷刺漫畫什麼的,年畫也不錯。」張慰軍稱。

生活中,張樂平很和善,周圍鄰居、孩子的同學……常常樂意來串門,跟電力公司的抄表員、郵遞員,也聊得來;家門口菜市場的員工,老遠看見他就喊「老張」、「張同志」。

「父親就是一直愛喝酒,我母親會勸他或者跟他爭吵。有時在飯桌上也勸,他就說『來,為我的戒酒乾杯』,這都快成了他的『名言』,因為誰都知道他戒不了。」張慰軍有些無奈地說。

《三毛流浪記》電影繪本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張樂平去世了。父親去世後,張慰軍著手整理他的畫作和相關資料,並和兄弟姐妹一起尋找父親早前散落的作品。

「《三毛流浪記》曾拍成電影,今年出了一本《三毛流浪記》的電影繪本版,裡面有那部電影的經典鏡頭,也有原作漫畫。」張慰軍和家裡人籌劃,在今年出一本父親的畫集,再辦一個畫展,把他們找到的父親的作品,都展示出來,讓讀者、觀眾看一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張樂平誕辰110周年 他的「三毛」漫畫形象如何誕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蒜頭鼻子,細細的脖子,頭頂三根孤獨的頭髮……《三毛流浪記》曾經是幾代人的記憶。創作出三毛經典形象的,就是漫畫家張樂平。今年是張樂平誕辰110周年,日前,《三毛流浪記》也推出了電影繪本版。
  • 張樂平筆下的小貓咪有多可愛?「三毛的朋友們」上海國際童書展首發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1月13日報導:在世界漫畫史上,只有兩位漫畫家能持續半個多世紀,集中塑造一個漫畫藝術形象,先後創作數十部連環漫畫,一位是《丁丁歷險記》的作者比利時畫家埃爾熱,另一位就是「三毛之父」張樂平。
  • 漫畫大師張樂平:用畫筆抗日救亡
    站在自己的崗位上(1939年12月6日) (資料圖片)2020年是漫畫大家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先生繪畫一生,作品無數,其代表作「三毛」的漫畫形象深入人心,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三毛流浪記》等連環漫畫至今整整影響了中國五代人,還蜚聲海外。為紀念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於2020年11月10日舉辦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張樂平(1910—1992),出生於浙江海鹽縣黃庵頭村(今屬海塘鄉張家門)。
  • 外國卓別林,中國張樂平,走進中華藝術宮,了解「三毛之父」一甲子...
    圖說:張樂平自畫像 官方圖為紀念著名畫家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中華藝術宮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明天上午開幕。本次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策展人為朱國榮。張樂平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名揚海內外。
  • 對話|張樂平之子談其父親:八年「走出」《三毛從軍記》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這些天正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行,展覽除了首次展出中華藝術宮館藏《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還展出先生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小說插圖等作品400餘件,通過這些作品,讀出了「三毛之父」張樂平的藝術人生。
  • 可能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漫畫形象,是時候認識一下他的朋友們了
    一個圓鼻頭、大腦袋、頭上只有三根毛,你一定認識他——三毛。漫畫大師張樂平創造的這個形象,可能是中國最為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但你認識「三毛的朋友們」嗎?在「三毛之父」張樂平誕辰110周年之際,「三毛的朋友們」今天(13日)首次在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集體亮相。由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三毛的朋友們」叢書,集齊張樂平在三毛漫畫之外的兒童漫畫作品《父子春秋》《小茉莉》《小貓咪咪》《小蘿蔔頭》《我們的故事》《寶寶唱》。
  • 張樂平紀念館|海鹽縣成為全國首個少兒漫畫創作基地
    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授予的「全國少兒漫畫基地」標牌就放置在紀念館內,標誌著「三毛故裡」海鹽縣成為全國首個少兒漫畫創作基地。張樂平簡介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浙江嘉興市海鹽人,中國當代漫畫家,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多個春秋。
  • 第六屆「三毛杯」——中國漫畫大展開展
    第六屆「三毛杯」——中國漫畫大展開展 發布日期:2020-11-11 10:59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見習記者 董仕淵 朱敏露  本報訊 昨天下午,2020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之一的第六屆「三毛杯」(2020)——中國漫畫大展在張樂平紀念館開展。
  • 1935年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三毛也成了那個年代最亮的仔
    可能大家對三毛的形象都非常熟悉吧,他身上的那股子樂觀的精神曾影響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而且他特有的形象,如果不看這些繪畫,我們也能夠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首先最具特徵的是頭上有三根卷卷的毛髮,一雙大大的圓眼睛,圓嘟嘟翹翹的鼻頭,樂觀幽默的性格,遇事不驚,靈機應變,這樣的三毛的形象就慢慢的活躍了起來。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1910年11月出生在浙江海鹽,這個在民國時期名士輩出,家族興盛的地方,並沒有讓張樂平感覺到當時國家一絲鮮活之氣。「三毛之父」張樂平在家排行老三,他的父親是一名小學老師,擅長剪紙和刺繡的母親給了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因為家中生活窘迫,年僅14歲的張樂平就輟學在上海的一家木行當學徒。
  • 三毛漫畫背後你不知道的細節丨夜問
    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浙江嘉興市海鹽人,中國當代漫畫家,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張樂平筆下的三毛,誕生於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張樂平畫了一個「大腦袋、圓鼻子、光頭上長著三根毛」的漫畫兒童人物,起名為「三毛」,並將這題材定為無文字連環漫畫。據三毛官方網站,按照中國北方和華東一帶給孩子取乳名的習慣,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往往就大毛,二毛,三毛……依次排下去。但張樂平小時候有沒有被稱為三毛,現在也已經不得而知了。
  • 《三毛流浪記》背後的現實事件:流浪兒凍死路邊,張樂平忍痛創作
    在我國當代漫畫家張樂平的筆下,《三毛流浪記》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人;而且張樂平夫婦也曾收養過不少孩子,張樂平曾經說:「有人問我,你的小孩子漫畫這麼愛看,有沒有什麼竅門?想起來也沒什麼竅門,只有一點,我喜歡小孩。」
  • 上海書展·現場丨張慰軍:《三毛流浪記》如何從漫畫變身電影
    1935年,漫畫家張樂平創作了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三毛」,從此這個有著肉嘟嘟鼻子和三根頭髮的人物走進了千萬百姓家中。張樂平也因此被譽為「三毛」之父。活動現場,「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為觀眾講述「三毛」這一經典創作背後的故事,開啟一場光影與文字的穿梭之旅。《三毛流浪記》是張樂平親眼見到兩個流浪小孩街頭餓死的悲慘遭遇後,決心創作的長篇漫畫,其中有張樂平在抗戰時期及部隊生活裡的所見所聞,融入了他對當時上海流浪兒童們生活的深刻的理解與深切的同情。
  • 第六屆「三毛杯」(2020)中國漫畫大展徵稿通知
    張樂平先生是中國當代傑出的漫畫家之一,他筆下的《三毛流浪記》、《三毛流從軍記》、《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影響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被世人譽為「三毛之父」。海鹽是張樂平先生的家鄉,「三毛」的故裡。2020年恰逢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為紀念這位為我國漫畫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大師,秉承連環漫畫生動、樸實、溫馨的創作精神,進一步發揚「漫畫之鄉」的優秀傳統,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海鹽縣人民政府、上海三毛形象發展有限公司將聯合舉辦第六屆「三毛杯」(2020)中國漫畫大展。
  • 教育部推薦小學閱讀書目逐本介紹之《三毛流浪記》
    故事:「三毛」,是一個身世悽涼,饑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髮的漫畫兒童形象,《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講述了三毛的流浪生活的故事,以及其中表現出來的異常的善良、正直、機智的品質。作者:張樂平,1910—1992,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浙江省海鹽人,被稱為「三毛之父」。在《小朋友》、《兒童時代》等刊物上長期為兒童作畫,曾多次榮獲「全國先進兒童工作者」稱號,1985年,榮獲首屆中國福利會「樟樹獎」。他的年畫還曾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上獲得一等獎。1983年,《三毛流浪記》原稿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 世間再也無三毛——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初識三毛,是在矇盹無知時總不放手的那本漫畫小人書《三毛流浪記》裡,頭長三根毛的三毛是我最最忠實的玩友。哦,才知才知,此「三毛」非彼「三毛」也。《三毛流浪記》中三毛的形象誕生於中國傑出的平民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下。
  • 9歲喪母,僅小學畢業,畫出銷量超千萬冊的國漫經典:大師張樂平
    後來,張樂平用畫筆記錄下了這一切,於是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漫畫經典《三毛流浪記》。那個「圓鼻光頭三根毛,貧困凌辱一身扛」的小男孩,成為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毛」形象第一次出現不是在1947年,而是在1935年。這樣算來,說三毛是85歲的「老頭子」並不為過。
  • 9歲喪母,僅小學畢業,畫出銷量超千萬冊的國漫經典:大師張樂平
    如此悲慘的場景,在張樂平的心裡留下深刻印象,彼時的上海受到戰亂影響,每天都有人或流落街頭,或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其中不乏年齡幼小的孩童。後來,張樂平用畫筆記錄下了這一切,於是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漫畫經典《三毛流浪記》。
  • 《三毛流浪記》原型凍死在街邊,作者見狀,含淚堅持完成創作
    「三毛」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經典人物了。不管是《三毛流浪記》還是《三毛從軍記》等系列作品都為大家展示了1個可愛又悲催的小孩形象,他的喜劇色彩裡又帶著幾分無奈與悲催。在那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三毛年齡雖小卻依然頑強地與無情的命運抗爭,其中很多問題都值得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