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張樂平自畫像 官方圖
為紀念著名畫家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中華藝術宮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明天上午開幕。本次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策展人為朱國榮。
張樂平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名揚海內外。張樂平長期為少年兒童耕耘,人品畫品為人稱譽。自1929年至1992年,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不僅以漫畫名滿大江南北,他的年畫、速寫、素描、水彩畫、剪紙、中國畫等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外國卓別林 中國張樂平
中華藝術宮0米展廳的背景刷成了橙色,張樂平先生的400餘件作品增添了溫馨暖意。此次展出作品包括漫畫、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等。中華藝術宮館藏作品《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首次向公眾展出和亮相。
《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是張樂平的兩部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是中國美術館的藏品,更廣為流傳、創作更早的《三毛從軍記》則永久留在了上海。張樂平本人更偏愛《從軍記》,他將這部連環漫畫全部原稿捐贈給了上海美術館。
圖說:《三毛從軍記》 新民晚報記者樂夢融 攝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現在1935年上海《晨報》副刊上,早期從男孩視角來表現上海市民生活中樂趣,開始引起人們關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打破了社會的安定生活,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演變為一個心繫民族安危的小人物,出現在《三毛從軍記》裡,既表現了抗日,也揭露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三毛解甲之後成了流浪兒。三毛在舊上海遭受的種種欺凌和壓迫,喚起廣大民眾的同情心。三毛這一藝術形象漸漸地被人們接受、認可,甚至成為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員。上海解放後,張樂平在漫畫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兒童形象,讓他在新社會的陽光雨露沐浴下健康成長。
張樂平兒子張慰軍指著一頁「三毛退伍」回憶,父親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三毛光榮退伍後來到了一片象徵勝利的V字墓地,左望是蕭條的農村,右望是破敗的城市,舉目無親的小三毛不知何去何從。寥寥幾筆就洞察出戰爭後的人類普遍心理,對宏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施以巨大憐憫,頓時提升了作品的思想高度,為中國漫畫在世界上贏得臉面。
從不知甘苦的三毛到無依無靠的三毛,藝術形象身份的轉變,反映出畫家的漫畫創作上升到為人生的高度,擔負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張樂平好友、中國連環畫泰鬥賀友直曾經典概括了張樂平的藝術成就:「外國卓別林,中國張樂平。」兩位藝術大師都有不靠文字,讓全世界人民笑中帶淚的高超本領。一代代觀眾的共鳴跨越了時代,張樂平作品擁有無窮生命力。
立足漫畫 超越漫畫
張樂平以漫畫立足,以漫畫聞名,但是他的繪畫卻是超越漫畫範圍的,這得益於他在上海一家私立美術學校一年多的學習基礎,加上他的聰穎勤奮,20歲左右的他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速寫、插圖、黑白畫、拼貼畫、廣告設計、時裝設計,以及泥塑製作,其中尤以剪紙為突出。畫家秉承新興木刻的現實主義道路,吸取歐洲剪影藝術手法來展現上海這個大千世界,將剪紙變身為一種現代都市藝術,開創了海派剪紙的先河。張樂平又把布料、色紙拼貼成作品,將泥雕與紙結合做成作品,反映出張樂平對當時西方剛興起的現代藝術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並且很巧妙地運用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成為中國現代藝術重要開拓者之一。
圖說:剪紙《大除夕的城隍廟九曲橋》 1935年 官方圖
抗戰漫畫是張樂平漫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抗戰全面爆發後,他發起成立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參加漫畫宣傳隊,用誇張的手法揭露鞭笞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與殘暴,向大眾吹響了團結戰鬥的號角。
圖說:蟹殼畫 新民晚報記者樂夢融 攝
新中國成立後,張樂平除了繼續漫畫創作以外,對彩墨畫的興趣日益濃厚,從人物到風景,從工筆到寫意,均有涉及,而且畫法迥異。一件用蟹殼作繪材的張正宇肖像畫,開創了中國現成品繪畫的藝術實驗。
正在編撰《上海地方志·美術卷》策展人、上海美協顧問朱國榮提出,張樂平是中國傑出的漫畫家,他在對現代美術的貢獻被漫畫成就遮掩。在這場改革開放以來規模最大的張樂平特展中,主辦方從美術史角度做了重新發現。
三毛影響 無遠弗屆
兒童,在張樂平一生的藝術創作中是一個樂此不疲的主題,不僅在漫畫、連環畫、剪紙、年畫、中國畫等不同畫種中都有兒童的身影,而且從1936年的《小孤女》到1979年的《江南小女孩》,他對兒童的愛始終不減。
張慰軍介紹,今年是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是三毛誕辰85周年,2015年法國昂古蘭文化遺產大獎,三毛是唯一摘得獎項的中國漫畫,四格漫畫裡的三毛道說人間冷暖,無遠弗屆;今年三毛的影響力向「10後」輻射,當紅主播薇婭在今夏完成了《三毛流浪記》4分鐘銷售8萬套的銷售紀錄,大量採購者是80後父母;聯合國「可持續閱讀項目」選了三本中國讀物,《三毛流浪記》是唯一的一本圖畫書;這些都證明了張樂平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
圖說:《孤兒》素描 官方圖
著名漫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總結認為,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有超越時代的強大藝術生命力,可以用「廣、精、真」三字來歸納。
廣——影響力廣。《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無字漫畫,僅靠形象塑造和故事情節來表達作品。無字漫畫,是國際上公認的最高級,也是最難表現的繪畫藝術,連不認字的兒童或不識漢字的外國人都能看得懂。《三毛流浪記》流傳十分廣,在國內總發行量接近2千萬冊,此外還分別在法國、義大利獲得國際頂級漫畫節文化遺產獎、世界無字書大獎——特別榮譽獎。這些足以說明該作品影響力廣泛。
精——藝術精美。張先生筆下的三毛活靈活現,人見人愛。三毛形象之所以成功,首先「三毛」的名字取得很親切,就像是鄰家的小孩,其次三毛藝術形象塑造得很可愛,形象加名字的完美重疊,使形象更易於識別,有鮮明的符號感。更主要的還在於張樂平深入社會,細心體察百姓生活百態。為了畫好作品,他與流浪兒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此基礎上通過藝術提煉而創作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和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成就了三毛一系列作品的經典和精彩。
真—— 真情實感。文藝作品靠真情實感打動人。1947年的一個雪夜,張樂平在回家路上看見三個被凍得瑟瑟發抖的流浪兒,正圍著一個小鐵罐吹火取暖,當晚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出門發現兩個流浪兒童已被活活凍死。此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奮然提筆創作了連載漫畫《三毛流浪記》。他筆下的三毛,是當時社會窮苦百姓生活的真實縮影,作品散發著先生愛民的赤子情懷和藝術家人性的光輝。「真」是三毛系列作品的靈魂和核心,也是作品藝術魅力經久不衰之所在。
展覽時間為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展覽地點為中華藝術宮0米層15/16展廳。展覽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辦,張樂平紀念館和張樂平故居等單位協辦。
(新民晚報記者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