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紛紛遠離繁囂,躺在家為國家作「貢獻」,百般無聊都會在網上刷電影。不過我在刷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我明明在各大網絡影視平臺搜的都是香港電影,大部分都找不到粵語原音,全都是普通話配音版。
而極少數有粵語原音版的電影,評論下面,都有網友留言說很討厭粵語、聽不懂粵語、粵語沒有普通話經典等等奇怪的留言。很網友都表示不喜歡看粵語版,但是卻很少人注意,這明明就是香港電影啊。
當我回復了一個:「香港電影原音本來就是粵語啊」這樣的話後,我就被噴了。
網友們紛紛罵道:「香港電影就是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就必須普通話!」
「粵語就是鳥語!」
「在中國講什麼粵語啊?」
「一點都聽不懂,自以為是的方言。」
我很鬱悶,為什麼連地方性的語言也能扯到與愛國有關?粵語明明也是漢語的一種啊。
前段時間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發出來預告片,網友們看完預告片後,紛紛厭惡:「為什麼花木蘭一開口講的都是英語啊?」為什麼講英語的花木蘭你接受不了,卻要別人接受講普通話的香港電影呢?
中國是56各民族融合的國家,之中的方言不計其數,很多中國人生下來時的母語本來就不是普通話,而是地方性語言。單單在廣東,除了粵語,還有潮汕話、客家話等等數不清的方言,這些都是廣東人的母語,而且中國香港地區使用的第一語言就是粵語,拍的香港電影原本就是粵語原音,非要拋棄地域人文語種這樣好嗎?
其實不單單是粵語,中國其他方言值得在電影上被完整地保留。比如之前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全片都是以藏語演繹,藏語更好地展示了藏地的人物形象,試說如果改成了普通話,會不會顯得很突兀?
再比如多年前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裡,劇中對白語言有重慶方言、粵語、青島話、唐山話,主要為重慶方言。也就是如此多不同的地方方言,是電影中各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出彩,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之一。
還有比如《無名之輩》裡,任素汐飾演的癱瘓女在兩個傻劫匪找上家門時,用方言把對方罵的一愣一愣的,這樣極具張力的表演裡使用的方言對話若換成了普通話來呈現的話,效果恐怕就會大打折扣了。
連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也是川語版的讓人看得更有味道。
在香港電影裡有很多人說是石班瑜的配音成就了周星馳,但是真正了解粵語電影的人並不是這樣認為。石班瑜的配音的確有亮點,但是周星馳原版的粵語對白裡很多無釐頭細節在普通話版裡得不到展示,其實星爺原音版的演繹才是真正的經典。道理就好像你去看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就算你聽不懂英語只會看字幕,也會去選擇原音版而不是配音版。
對於電影,我們都應該要有地域人文語言的包容心,請給粵語系電影一點空間,粵語也是漢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