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喜歡香港電影的人,卻很排斥粵語?

2020-12-16 震撼娛樂影視

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紛紛遠離繁囂,躺在家為國家作「貢獻」,百般無聊都會在網上刷電影。不過我在刷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我明明在各大網絡影視平臺搜的都是香港電影,大部分都找不到粵語原音,全都是普通話配音版。

而極少數有粵語原音版的電影,評論下面,都有網友留言說很討厭粵語、聽不懂粵語、粵語沒有普通話經典等等奇怪的留言。很網友都表示不喜歡看粵語版,但是卻很少人注意,這明明就是香港電影啊。

當我回復了一個:「香港電影原音本來就是粵語啊」這樣的話後,我就被噴了。

網友們紛紛罵道:「香港電影就是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就必須普通話!」

「粵語就是鳥語!」

「在中國講什麼粵語啊?」

「一點都聽不懂,自以為是的方言。」

我很鬱悶,為什麼連地方性的語言也能扯到與愛國有關?粵語明明也是漢語的一種啊。

前段時間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發出來預告片,網友們看完預告片後,紛紛厭惡:「為什麼花木蘭一開口講的都是英語啊?」為什麼講英語的花木蘭你接受不了,卻要別人接受講普通話的香港電影呢?

花木蘭

中國是56各民族融合的國家,之中的方言不計其數,很多中國人生下來時的母語本來就不是普通話,而是地方性語言。單單在廣東,除了粵語,還有潮汕話、客家話等等數不清的方言,這些都是廣東人的母語,而且中國香港地區使用的第一語言就是粵語,拍的香港電影原本就是粵語原音,非要拋棄地域人文語種這樣好嗎?

其實不單單是粵語,中國其他方言值得在電影上被完整地保留。比如之前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全片都是以藏語演繹,藏語更好地展示了藏地的人物形象,試說如果改成了普通話,會不會顯得很突兀?

《撞死了一隻羊》劇照

再比如多年前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裡,劇中對白語言有重慶方言、粵語、青島話、唐山話,主要為重慶方言。也就是如此多不同的地方方言,是電影中各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出彩,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之一。

瘋狂的石頭

還有比如《無名之輩》裡,任素汐飾演的癱瘓女在兩個傻劫匪找上家門時,用方言把對方罵的一愣一愣的,這樣極具張力的表演裡使用的方言對話若換成了普通話來呈現的話,效果恐怕就會大打折扣了。

《無名之輩》

連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也是川語版的讓人看得更有味道。

在香港電影裡有很多人說是石班瑜的配音成就了周星馳,但是真正了解粵語電影的人並不是這樣認為。石班瑜的配音的確有亮點,但是周星馳原版的粵語對白裡很多無釐頭細節在普通話版裡得不到展示,其實星爺原音版的演繹才是真正的經典。道理就好像你去看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就算你聽不懂英語只會看字幕,也會去選擇原音版而不是配音版。

周星馳

對於電影,我們都應該要有地域人文語言的包容心,請給粵語系電影一點空間,粵語也是漢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的維度:粵語片與國語片形成電影的脈絡
    張建德是馬來西亞華人,一直非常喜歡看電影,從小就看一些粵語片,後來他學了導演。沒有拍電影,到香港之後參與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工作,成為研究者,開始教電影。先到澳洲教書,後來到新加坡,所以他實際上是一個新加坡學者。這本書和一般影評書不一樣的是,裡面有特別多的關於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對比,我覺得很像沙丹老師喜歡的思路,不知道沙丹老師對這本書有什麼感覺?
  • 看似粗陋無文的「粵語長片」,卻是香港電影電視的始祖
    「粵語長片」,又稱「粵語殘片」或「七日鮮」(七天拍完),是指集數多,多以黑白畫質製作,然後大家追著看的片子,並沒有諷刺及貶義的意思。上世紀60、70年代,普羅大眾的娛樂少,就和那個時候內地人民都看露天電影一樣,香港人都在家抱住電視看粵語長劇。
  • 為什麼我們只願意活在對香港電影的想像裡?
    我們身邊有非常多喜歡香港電影的人,今天這個活動非常好,來了非常多的觀眾,但實際上,在內地專門研究香港電影的人非常少。我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的內容比較好讀,不是非常學術的著作,這和過去一些描述香港電影的文章是不一樣的。它所提供的輪廓更多地吸引外國的讀者,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強的漢語背景,更多都是以寫實的方式為切入點。
  • 粵語片研究會成立 發起人:別再叫「粵語殘片」
    香港著名影評人、電影工作者舒琪曾在他的專欄文字中提出的三個關於「粵語片」的問題(見上),年輕讀者恐怕都很難答得上來。大部分的人,不要說三個問題,就連「粵語片是什麼」也不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因為電視上偶爾會播放聲音或畫面有殘缺的粵語片,它們被冠之以「粵語殘片」的稱號。舒琪日前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對此十分不滿,「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為什麼叫粵語殘片?
  • 香港"粵語長片"成為港人集體回憶 將被永久保存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如來神掌第九式-萬佛朝宗」,粵語電影《如來神掌》中的曹達華使出的這招最後絕招,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如今這些珍貴的回憶將被香港電影資料館永久保存。  在獅子山下成長的一代港人都經歷過「粵語長片」的輝煌,馬師曾、紅線女、呂奇、陳寶珠……銀幕中的金童玉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粵語長片」伴隨好幾代香港人成長,已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  1957年以「麗的映聲」之名啟播的香港亞洲電視在取得片主同意後,將其片庫中的416部粵語片珍藏移交香港電影資料館作永久保存,8日雙方在電影資料館舉行「亞洲電視片庫移交儀式」。
  • 香港電影很多都是臺灣人配音,為什麼感覺他們一點臺灣腔都沒有?
    一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當時香港電影公司的很多背後老闆都是臺灣公司,當時的港片普遍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國語版本基本都是臺灣人配音。二是當時的中國大陸市場電影票房低,港片得到正式上映的極少,直到90年代開始大陸開始普及vcd,基本所有中國大陸人買的影碟全是盜版的,少有的正版也是臺灣人通過福建銷售過來的。當時的臺灣是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所以港片看重的市場主要是臺灣市場,併兼顧日韓與東南亞華語市場。
  • 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著名歌星唱過
    說起香港電視臺的節目,粵語版的卡通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廣東70、80、90後的集體童年回憶。有人說,粵語卡通篇和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筆者十分同意這個說法。接下來介紹一些香港著名歌聲唱的粵語卡通片歌。
  • 王晶寫給粵語長片的情書,用一部電影將你帶回粵語殘片的黃金時代
    提前王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爛片之王,提起王家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文藝之王,如果有一部電影告訴你,最懂王家衛的人是王晶,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偏偏這就有這麼一部電影的結尾就是如此,淪落了一整部影片的王家衛看遇到了自己最看不上的王晶,才發現最懂自己的居然是王晶,而這部影片的編劇正是王晶,只不過王晶當時採用的是化名——不是女人,而這部影片就是拍攝於1997年的《精裝難兄難弟
  • 粵語到底起源於哪裡?為什麼粵不是廣西?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粵語到底起源哪裡?很多誤認為是廣東,其實真實的粵語發源是廣西梧州。粵語廣受大家喜愛,特別是經典的粵語歌曲廣為流傳。那麼粵語到底起源於什麼地方呢?在網絡各大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很多網友爭論粵語起源兩廣(廣西和廣東)的哪個地方,其實這個也不必爭論。歷史是最好的見證!也是最公道的!認真客觀的說:粵語起源於廣信(現今的廣西梧州蒼梧縣),也統稱為「白話」。
  • 第一部粵語長片誕生地在恩寧路 二期改造可以粵語電影為主題發展...
    早期粵語電影發展大量吸收了粵劇的養分,從粵劇的演員到編導人才都大批地向電影輸送,粵劇團體集中在廣州,廣州遂成為粵語片演員的儲備基地,粵劇演員老中青整整三代人都參與了粵語電影的演出,支撐了粵語電影製作的天下。由此產生了世界電影史上唯中國獨有的戲曲電影——粵劇電影,香港也因此成為華語電影重要的發源地。
  • 為什麼每個人都說粵語好聽,到底好聽在哪裡?
    我們常說,粵語朗誦詩歌很好聽,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粵語音節和音調的多變。之前粵語版的《慶餘年》在TVB上映,裡面那段「範閒朝堂鬥詩」讓很多網友都不自覺地鼓掌叫好。不是原版的演員臺詞不好,而是粵語與普通話天然發音的不同,粵語的九聲六調,讓鬥詩增添了豪情壯志。
  • 每逢佳節思佳片,詳談許冠文與香港喜劇電影為什麼那樣經典
    二、風格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探索了為什麼香港電影如此吸引人的問題。在他看來,香港電影之所以如此吸引觀眾,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大眾藝術的技藝,這種技藝是電影作為一門藝術、一種語言的使用方法。
  • 《衝鋒戰警》曝香港群星預告 內地將發行粵語版
    ,任達華、林雪、邵美琪、李璨琛等香港全戲骨陣容出演的警匪片《衝鋒戰警》即將於11月1日席捲國內大銀幕,濃鬱香港風情的港片一直都是內地觀眾的心頭之好,日前片方曝光一款「香港群星」預告片以饗影迷,預告片中不僅出現四位主演,反派團隊也悉數登場,導演笑稱:「《衝鋒戰警》裡可以看到很多熟口熟面香港演員及TVB藝人」。
  • 我們為什麼喜歡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只信任一種英雄——草根英雄。越是抱著拯救世界目的來的人,越被世界教育怎麼做人。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就能料到接下來米拉的「愛麗絲」形象,將一步步崩壞。一身本領,被縛住手腳。一張帥臉,被紮成篩子。只有鼻青臉腫的一頓「胖揍」,另一個「米拉」才能重生。
  •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然衰落,你現在還會聽粵語歌曲嗎?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現在的90後,00後,沒有幾人聽過粵語流行歌曲了。花無百日紅,港樂曾經的輝煌,香港娛樂圈的恩恩怨怨,也成為了過眼雲煙。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又有誰會繼續享受音樂,而其時盜版唱片猖狂,香港唱片業每年因此而損失數以億計的版權稅,缺少資金的投入後,流行音樂作品的產量和質量急劇下降,香港粵語流行樂壇下跌態勢初現。音樂文化蓬勃發展背後的重要支撐力是穩定的社會和不斷的經濟投入,沒有高額資金的投入和買單的大眾,音樂就成了無根之萍。
  • 香港演員譚炳文病逝,曾為《包青天》粵語配音
    據港媒報導,中國香港配音演員、歌手、電影及電視劇演員譚炳文,因肺癌於9月5日去世,享年86歲。譚炳文女兒對媒體表示,父親走得安詳,家人已經在準備後事。
  • 香港人為什麼出門購物帶錢刷卡,也不用手機支付?說出來不敢相信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上升,消費水平上升,節假日了裡有不少人會選擇到外地旅行,去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除了旅遊外,很多遊客也十分的喜歡購物,很多內地的遊客都會到香港這座購物天堂購物,但很多遊客從香港回來都反映:香港人出門消費都是用現金和刷卡,很少使用手機支付,這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 香港味道主題沙龍:經典港片裡的人情物_娛樂頻道_鳳凰網
    杜琪峯:我是比較喜歡看一個人物的故事,好像剛才講的,就是剛才講的《英雄本色》的前版,好像這個,當時的社會都比較窮,很多的不公平的東西也很多。所以,每一個人都想像,心裏面希望有一個英雄,一個人能夠去解決一些問題,就是大家沒辦法的,他能去,他會了解這個問題能夠犧牲自己的,其實電影我個人來講喜歡看這一類型的電影,很多,當時很多的要講哪一部,我沒有辦法講。
  • 我不懂為什麼有人說香港本土電影死了?
    所以你問我香港電影為什麼這麼好看,其實它就是幫我們打開了一扇門。因為那時候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而香港電影吸引的地方,是它展示了太多我完全不知道的東西。第一次看到一蹦一跳的殭屍時,實在是大開眼界。很多人很喜歡關於賭神、賭聖的電影,不為別的,就香港拍的好。
  • 《種子特務》中這些香港粵語配音師你知道嗎?
    《種子特務》中這些香港粵語配音師你知道嗎?《種子特務》,又名《碧奇魂》,是日本漫畫家高田裕三的漫畫作品改編的電視動畫。故事以日本神話故事為基礎,表達出作者心中希望「自然與人類共存」的想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主要角色的粵語配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