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古老溼的第77篇原創
8月14日,愛奇藝公布了 2020 年 Q2 的財報,內容不多,一共 9 頁,業績也只能說乏善可陳。但最吸引眼球的,是短短的一端針對 SEC 調查的文字:
翻譯一下,大意是:
1. 目前愛奇藝正在受到SEC執法部門的調查,被要求提供 2018 年 1 月 1 日以來的經營文件;
2. 被要求提供的文件中,包含和做空機構 Wolfpack Research 在今年 4 月發布的做空報告相關的文件;
3. 愛奇藝已經聘請顧問進行內部審查;
4. 無論是內部審查、還是SEC的調查,愛奇藝都無法給出預計時間。
同時,愛奇藝官方在國內也「充滿信心」的發布了該消息,只是這樣的內容毫無信息量,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畢竟,我們都知道上一家被做空後依然「元氣滿滿」的公司,叫做瑞幸咖啡。
今年4月7日,Wolfpack Research 發布了一份長達37頁的報告,直指愛奇藝早在2018年IPO之前就存在欺詐行為,而且此後也一直在這樣做,並認為,愛奇藝將其2019年的營收誇大了約80億-130億元(27%-44%)。
我在 Wolfpack Research 的做空報告出來時,寫過一篇文章,對於 Wolfpack Research 為什麼認為愛奇藝涉嫌證券欺詐,進行了一些梳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在此不再贅述。
今天主要和大家說一說關於 SEC 調查愛奇藝的幾個有趣的技術細節。
SEC的調查都是秘密進行的,但公司一般會公開
根據 SEC 的官方解釋,SEC 對企業進行調查一般是秘密進行的,原因有二:
首先,秘密調查利於保存證據,避免在宣布調查後重要文件被銷毀。
其次,秘密調查有利於保護企業聲譽,畢竟「調查」二字意味著事實真相尚無定論,早早公開調查,無異於給市場極為不安的信號;如果秘密調查後發現企業無辜,那麼這場調查也就不必公開了,充分保護企業的商譽。
然而這次,愛奇藝選擇自曝,直接在季報裡挑明了公司正接受SEC調查。季報發出當天,愛奇藝股價大跌 12%。
無獨有偶,2012年,納斯達克中概股新東方在 2012Q4 季報中透露,SEC正針對其VIE股權結構調整進行調查,當天股價下跌超過 30%。
既然SEC對企業進行調查是一類非常不樂觀的消息,為什麼企業會主動公開呢?原因就是一來可以避免由於隱藏調查信息而帶來的集體訴訟,二來主動披露比被動披露對市場的衝擊小的多、算是「軟著陸」。
此次調查的直接誘因,可能就是 Wolfpack Research 的做空報告
在愛奇藝的2020Q2季報中,並未提及SEC調查的細節,這符合一般SEC調查的保密性要求。但同時,也透露了一點點有趣內容——SEC 索要了 Wolfpack Research 做空報告中的相關文件。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Wolfpack Research 的做空報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次 SEC 對愛奇藝的調查。畢竟,做空報告指控愛奇藝早在2018年 IPO 之前就開始造假,一直到2019年仍在對營收進行了誇大,這是極為嚴重的指控。而「中概股殺手」渾水也在旁邊助攻,聲稱協助了 Wolfpack Research 調查愛奇藝 1 年之久,並已做空愛奇藝。
(愛奇藝上市至今的股價走勢)
Wolfpack Research 的做空報告發布時,瑞幸咖啡的證券欺詐行為已經被曝光,整個美國市場對中概股的不信任情緒開始滋生。加上中美經濟關係的不確定性,整個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信任度極劇降低。
愛奇藝乏善可陳的財報數據,讓人擔憂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愛奇藝的總訂閱會員人數為1.049 億人,與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1.005 億人相比,僅增長4%。
這個增長數據基本意味著,這一年來,愛奇藝的用戶總數在原地踏步。
用戶增長慢,又想要營收增長,那就只能想辦法在每個用戶身上薅更多羊毛。
然而,傳統的會員費很難漲價,「愛優騰」三家拼的你死我活,用戶對平臺忠誠度也不高,先漲價等於將用戶拱手送人。其他的創收方式,例如「超前點播」功能,則剛剛被幾個律師懟,法院判負,這條業務翻身的概率無限趨近於零。顯然這個路子也走不通。
當然,愛奇藝還有很多其他的營收方式(例如廣告)。但是創辦10年、依然每年巨額虧損(最近一年虧損14億),這樣慘不忍睹的財報,實在讓人不忍卒睹。
面對這樣一個投入巨大、現狀堪憂、前景未知的行業,正常人都會擔憂愛奇藝的財務狀態,更何況那些嗅覺靈敏的做空機構呢?
愛奇藝的最大股東——百度,日子也不好過
截至2020年2月29日,百度擁有愛奇藝 92.7% 的投票權以及 56.1% 的股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愛奇藝是百度的親兒子。
在愛奇藝發布財報的 8 月 14 日,百度也同期發布財報。百度和愛奇藝這對父子搭檔,在當天一個下跌 6%,一個下跌 11%,真是打虎親兄弟、大跌父子兵。
當然為了避免再次損壞百度的聲譽,對於百度app日活下滑、新業務增長乏力、最近幾年高管頻頻離職等等,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