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就是絕不為任何事責備自己——露易絲·海

2021-01-15 騰訊網

我們常常對別人寬容,

卻對自己苛刻。

對愛人、孩子、父母、陌生人……

都可以說「我愛你」,

卻唯獨忘了愛我們自己。

從今天開始,

我不再為任何人任何事而責備自己。

在教堂的工作中我逐漸意識到,我應該愛自己、贊同自己。

這對我來說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重要的,儘管我還在拖延——就好像你總是說明天再開始節食。

可是我沒有時間再拖延了。

開始的時候,我很難站在鏡子面前對自己說:「露易絲,我愛你,我真的愛你。」

然而,隨著我的堅持,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我不再像過去那樣責備自己了。

這都是那些練習在起作用,我已經有了進步。

1

生活很簡單,

我們付出什麼就收穫什麼。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無論好壞,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

我們此刻的所思所想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想些什麼、說些什麼、相信什麼,決定了我們擁有怎樣的人生經歷。

所謂信念,是指我們信以為真的各種觀點和想法。

信念讓我們相信,我們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判斷都會變成現實。

我們所選擇的信念會開闊、豐富我們的人生。

日子可以過得興奮、快樂、充滿希望,也可以過得悲傷、受束縛、充滿痛苦。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有著相同境況的兩個人,會經歷截然不同的人生。

什麼能讓我們重獲新生?

毫無疑問,是我們的信念。

如果我們願意改變自己最基本的信仰結構,我們的生活就會呈現新面貌。

不論你對自身和這個世界抱有什麼樣的信念,記住一點,信念說到底只不過是想法,而想法是可以被改變的。

後面要探討的觀點當中有些也許你不會認同,有些也許會令你感到陌生和可怕。

別擔心,只有那些適合你的觀點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想法。

你也許會認為某些方法過於簡單或愚蠢,根本不可能對你起作用。

不妨嘗試一下。

我們的潛意識對我們所選擇的信念是全盤接受的。

上天從不評判或指責我們,它只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來接納我們。

如果你抱有的信念存在局限性,那麼你的真實生活也將如此。

如果你認為自己太矮、太胖、太瘦、太高、太聰明、不夠聰明、太富、太窮或者缺乏交往能力,那麼這些信念就會應驗到你身上。

千萬記住,我們是在談論想法,而想法是可以改變的。

究竟該怎麼想,我們有無數種選擇,而力量的源泉永遠存在於當下。

此時此刻你在想些什麼?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念頭?你打算讓它決定你的未來嗎?

2

孩提時代,我們了解自我、感受生活的途徑是身邊大人們的種種反應。

因此,我們大多數人的自我認識僅僅是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此外,我們接受了很多關於人生「應該」如何度過的條條框框。

如果你身邊的人成天鬱鬱寡歡、擔驚受怕、愧疚不安、脾氣暴躁,你就會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有很多消極認識。

長大後,我們傾向於重現童年時期的情緒環境。

我們還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再現我們小時候與父母的那種關係。

假如孩提時我們屢遭責罵或虐待,成人後的我們就會努力與那些同樣這般對待我們的人為伍。

假如孩提時的我們總是受到表揚、關愛和鼓勵,成人後的我們就會重現這些交往模式。

我不是讓你責怪父母。我們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犧牲品,父母不可能教給你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

你的父母如果不懂得怎樣愛自己,就不可能教你怎樣愛自己。

他們已經是竭盡所能地用他們已知的知識來教育你了。想想他們是如何長大的。

你要是想多了解父母,就該問問他們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不要只聽他們說了「什麼」,還要觀察他們說話時的「狀態」。

他們的肢體語言是怎樣的?

他們和你有眼神交流嗎?

凝視他們的雙眼,你能否發現他們內心的童真。

或許你只是一瞥而過,但這種內心的童真往往會透露有價值的信息。

我認為是我們選擇了父母。我相信,是我們自己決定了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投胎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吸取具體的經驗,好讓自己在心靈成長途中得到人性的升華。

我相信,是我們為自己選擇了性別、膚色和祖國,然後又選擇了某對能在人生路上提升我們精神境界的父母。

我們所面對的只不過是一個想法,而想法是可以被改變的。

不論問題出在哪裡,你的經歷都只是內在思想的外在表現。

連自我憎恨也僅僅是你對自己的一種看法。

這種看法產生出一種感覺,而你接受了它。

可是,假如你沒有這種想法,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想法可以被改變,改變了這種想法,相應的感覺也就會隨之消失。

過去的事情絲毫不能影響我們。

我們曾被消極的思維模式禁錮了多久都無關緊要。

從此刻起,我們即可獲得自由。

3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的各種想法確實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我們反覆抱有同一種想法並習以為常,於是,這種想法似乎不由我們選擇,而我們當初的確做了選擇。

但我們有權將某些想法拒之門外。

你有多少次把自我肯定的想法拒之門外?而你同樣可以把自我否定的想法拒之門外。

我接觸過的每個人都在內心深處抱有這樣一種信念:「我不夠棒」。

我認識或曾經共事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遭受著自我憎恨和內疚的痛苦。

「我不夠棒,我做得還不夠,或者我不配。」

他們常常這樣抱怨。

可是,究竟對於誰來說你不夠棒?按照誰的標準你不夠棒?

我覺得,怨恨、指責、內疚和害怕是引起我們自身及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的原因。

這些感覺源自於對他人的責備和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任。

假如我們敢於承擔起生活中的一切責任,就無須責備任何人。

「外在」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只是我們內在思想的真實寫照。

我不是在替別人的惡劣行為開脫,但正是我們自己的信念體系把這種行為招至我們身上。

你頭腦中的某個想法吸引了這些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人。

如果你發現別人總是欺負你,那麼這就是你的信念模式。

當你改掉吸引這種行為的那個想法後,這種行為自然會停止。

4

我們可以改變對過去的態度。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無法更改,但我們可以改變對過去的看法。

拿很久以前受到的傷害來懲罰現在的自己,這是多麼愚蠢啊!

如果我們現在相信,自己是孤立無助的受害者,一切都徹底絕望了,那上天也會順應此意。

我們頭腦中最消極的觀念就會根深蒂固。

如果我們選擇相信,自己對那些或美好或痛苦的經歷負有責任,那我們就有機會擺脫過去的影響。

我們有能力獲得自由。

寬恕是通往自由之路的門檻。

我們或許不知道如何去寬恕,甚至不「打算」去寬恕;可是,倘若我們願意這麼做,我們便踏上了治癒之路。

釋懷過去,寬恕他人,這兩點是自我治癒的必要條件。

我並不是說別人過去的錯誤舉動是理所應當的,但我們必須明白,過去的已經過去,在我們腦海裡久久會散不去的,只是傷痛和回憶。

這正是我們應該拋開的,持續不斷的自我折磨全因為我們不願寬恕。

寬恕意味著放棄、放手。

我們對自身的痛苦理解得如此透徹,卻多半不容易理解那些惡意對待我們的人所承受的痛苦。

那些需要得到我們寬恕的人同樣飽受痛苦的煎熬。

想想他們當時所具備的知識、理解力和感悟力,我們該知道他們已經盡了全力。

我發現,如果我們用心去愛、去接受和認可真實的自己,生活就會一帆風順。

從此時此地開始,懷著愉悅的心情肯定自我、接受自我,你就找到了改善生活的關鍵所在。

在我的字典裡,愛自己的含義就是絕不為任何事責備自己。

批評會把我們禁錮在現有模式裡,與我們試圖改變的初衷背道而馳。

來吧,讚賞一下自己,看看會發生什麼。你責備自己太久了!

相關焦點

  • 心靈導師 露易絲·海:愛自己的10個方法(讓千萬人受益)
    很多人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自尊而感到痛苦,很難愛上自己。愛別人是有條件的,愛自己也是有條件的。當我們看到了自己所創造的這些障礙時,應該怎麼辦呢?介紹你幾個方法,成千上萬人因此受益,露易絲·海稱之為十階梯,教你「如何愛自己」。101停止自責如果我們告訴自己,自己已經很好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能輕鬆地改變生活。如果我們覺得自己不好,就很難改變什麼。
  • 草堂讀詩|故事:露易絲·格麗克《時間》
    露易絲·格麗克從196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到現在已經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並拿下了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在內的多個重要獎項。2016年,格麗克的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引入中國,但多數讀者仍對她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也了解一些她的故事。
  • 我讀露易絲·格麗克:7位讀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
    大家好,上周的第五期讀書會,我推薦的書籍是2020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的詩集,留給讀者的作業是分享自己最喜歡她的一首詩,並談談讀後感!那些正在別的床上呼吸的人幾乎無法明白,因為像任何一個夢無法控制——透過百葉窗,我觀察月亮在夜空裡,陰晴圓缺——我為一種使命而生:去見證那些偉大的秘密。
  • 2020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接受獎章並發表獲獎感言
    當地時間12月7日,2020年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在自家門外的花園接受了諾貝爾文學獎獎章,並發表獲獎感言。記者特邀世紀文景文學部李琬編輯為讀者翻譯了露易絲·格麗克的發言。
  • 女性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好好愛自己
    身為 「有智慧的女人」,是我們能為這個星球做得最棒的事。如果女性受到壓抑,其實是每個人的損失。如果女性勝利了,那我們全部都是贏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才有能力重新塑造自己。文化上,女性已經被洗腦了,她們相信要做一個好女孩,即必須把自己的需要擺在第二位,別人的需要永遠優先於自己生命的意義。
  • 鑑賞丨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12首: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
    露易絲·格麗克的閱讀經驗,開始得早,她從很小年齡起就想對人說話。作為一個兒童,她已能意識到那偉大的人類主題:時間,它哺育了失落、欲望、世界的美。 她逐字地記得自己一生中寫下的大部分東西。在下文中,我們精選了露易絲·格麗克的的12首詩歌,供讀者一窺她的創作風格。原作者丨 露易絲·格麗克譯者丨柳向陽時間總是太多,然後又太少。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她是誰?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露易絲·格麗克:大學肄業,耶魯大學教授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她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露易絲·格麗克2003-2004年獲得美國桂冠詩人美譽,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露易絲·格麗克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英語教授,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十多歲起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
    她選擇了詩,就像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詩就是全部,就是唯一。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獲獎者為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讓人震驚於她的疼痛。 她有著能把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間轉化為一個繁茂的神秘花園的能力。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她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詩苑|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兩首(中英雙語)
    (圖片來源:Nobel Media)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露易絲·格麗克並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在美國,她是當今詩壇耀眼群星中奪目的一顆,也是狄金森、摩爾、畢肖普之後,當下最傑出的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生於1943年,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露易絲·格麗克憑藉《頭生子》登上文壇,並早早地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人,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國際筆會∕瑪莎·阿布朗德非虛構文學獎、博林根獎。詩集《新生》獲《紐約客》第一屆年度讀者獎。
  • 詩賞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12首: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
    對於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來說,「詩人」這個詞必須謹慎使用;它命名的是一種渴望,而不是一種職業。對她來說,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在此,我們精選了格麗克的12首詩作,以饗讀者。露易絲·格麗克的閱讀經驗,開始得早,她從很小年齡起就想對人說話。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 | 從厭食症到詩人的升華
    02家人露易絲·格麗克出生於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家庭。她的家庭物質條件充裕、有文藝氛圍。03創傷露易絲·格麗克出生前7天,她的親姐姐不幸去世。這樣的悲劇不僅沉重打擊了她的父母,也使她的童年籠罩在"倖存者"的負疚感中。談起這位從未見過的姐姐,露易絲說:"我沒有經歷她的死亡,我經歷的是她的缺席。"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附往屆獲獎者)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等各種詩歌獎項,她曾出版過十多本詩集,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我們期許的「偉大」頗有距離
    原創 廖偉棠 鳳凰網讀書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 獨家|露易絲·格麗克與閱讀的政治
    引發爭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許多人壓根沒聽說過露易絲·格麗克。露易絲·格麗克除了世紀文景在2016年推出過兩本格麗克詩歌合集外,中文世界對格麗克其人其詩的介紹寥寥。倪湛舸提到,另一位美國女作家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同樣喜歡重寫神話,稱其為「寫小說的格麗克」。「瑪麗蓮·羅賓遜的代表作《家園》重寫了浪子回頭的神話故事,語言極為簡練,去除任何修飾,冷峻樸素的語言達到了強烈的情感衝擊力。同時,《家園》中加入原神話故事中作為配角的女性角色,與格麗克類似。」
  • 淺談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裡克詩集
    2020年的新晉得主露易絲·格裡克一樣讓人「驚喜」,雖然在美國可以說是已經功名等身,但是知名度還是不高,在國內更加是沒幾個人知道,哪怕是在文學圈裡。 雖然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詩和遠方」成了一個熱門詞,可是我們更多的人詩壓根找不到「遠方」,更不要說「詩」了,哪怕有著像《詩歌大會》那樣的熱門節目,詩都只是被功利化的道具,詩歌確實是文學類別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門類。
  • 露易絲·海:愛自己的這10個方法,讓成千上萬人受益!
    撰文/露易絲·海圖片/網絡我們總聽說,一個人如果不先愛自己,就不會真正地愛別人。很多人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自尊而感到痛苦,很難愛自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很多缺點,便無法愛自己。愛自己是有條件的,愛別人也是有條件的。當我們看到了自己所創造的這些障礙時,應該怎麼辦呢?
  • 她給世界帶來詩意的聲音,2020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露易絲·格麗克
    眾所周知,所有獲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專屬頒獎詞,而這頒獎詞也是瑞典文學院對於她作品的一種肯定,此次的獲獎理由:因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這就是2020年瑞典文學院給與露易絲·格麗克的頒獎詞,高度概括了她的詩人屬性,算是對於她創作的高度肯定。
  • 讀書筆記:露易絲·格麗克簡體中文詩集《月光的合金》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為美國當代詩人露易絲·,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格麗克的作品目前已有兩部簡體中文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被國內引進,出版方均為世紀文景。
  • 諾獎揭曉後,露易絲·格麗克詩作在電商平臺銷量搜索量暴漲
    露易絲·格麗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獲獎者,其中文簡體版作品目前也只有兩本:《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均由世紀文景出版。詩集並不是一個圖書暢銷品類,在電商平臺上,這兩本詩集的銷量之前也是很低。澎湃新聞向電商平臺京東了解到,諾獎揭曉30分鐘內,露易絲·格麗克詩作銷量是9月份日銷量的7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