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同慶!嫦五開啟返航之路,印度卻按捺不住了:120天後也登月?

2020-12-18 誠傑閒談

舉國同慶!嫦五開啟返航之路,印度卻按捺不住了:120天後也登月?

嫦娥五號滿載了全國十四億人民的希望,成功著陸月球並完成了月壤採樣等一系列高難度任務。據媒體4日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開啟返航之路,從月球表面起飛,攜帶月壤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了地外天體起飛,鮮豔的五星紅旗也首次在月球表面「獨立展示」。這一幕幕令人激動時刻,值得舉國歡慶!在外媒看來,此次嫦五圓滿完成任務將進一步奠定我國在國際航空地域的地位,並為實現載人登月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嫦五登月吸引了多國關注,成功發射後,不少國家發來祝福,並毫不掩飾想要合作的美好願景。但個別國家卻酸了,祝福沒說出口,卻先想起來索要月壤樣本了。而一直不甘落後的印度,則是直接按捺不住了,用行動證明決心和實力。據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將在120天後實現登月。這樣的宣言一看就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載人登月需要富有經驗航天技術和強大的綜合實力支持,而這些印度都沒有。

去年七月,被印度寄予厚望的「月船2號」距離月球2.1公裡處失聯,其實這就是失敗,但印度卻宣稱這實現了「硬著陸」,標誌著該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有了先前的「成功經驗」,印度這次似乎是信心滿滿,火急火燎的推出了「月船3號」,為了「萬無一失」,還尋求了俄羅斯的幫助。據悉,印度提供了4名候選太空人,由俄方進行培訓,最終挑選出一名最合適的人選。從「月船3號」到整個發射計劃,印度將斥資14億美元。

不過,外界對此並不抱有太大希望。「月船2號」是印度「十年磨一劍」的成果,結果還是失敗了,而「月船3號」幾乎是「趕鴨子上架」,不到兩年的時間又能有什麼大的進步。最重要的是,「月船3號」不僅要完成「月船2號」未完成的任務,還要肩負首次載人的大任,可謂是壓力山大。不少網友表示,與其將錢浪費在一個肯定完成的任務上,還不如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比較實際。抗擊疫情、復甦經濟、提高就業等問題,似乎每一個都比載人登月要棘手的多。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完美收官,專家揭秘嫦五返航「最後一關」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完美收官,專家揭秘嫦五返航「最後一關」 嫦娥五號返航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衝破大氣層前,她還要完成最後一項任務——跳躍式再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嫦五降落內蒙古第一天,月壤分析對比,阿波羅登月真假有答案了
    嫦五降落內蒙古第一天,月壤對比後,阿波羅登月真假或有答案 在嫦五完成月地轉移軌道修正之時,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回收任務工作者就展開了30多次夜間環境搜查工作,而且工作人員都是在冰雪環境的夜間進行的地形勘察、搜救任務。
  • 視頻丨120秒回顧,從「長五」發射到「嫦五」入軌全過程
    視頻丨120秒回顧,從「長五」發射到「嫦五」入軌全過程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4日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將為您解讀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
    @中國新聞網「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與「快遞小哥」對接成功,準備收「快遞」啦!
    03 分離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目前,「嫦五」已進入環月等待階段,下一站目的地:地球!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回來一定給「嫦五」五星好評。那麼,從打包起飛到進入地月軌道集散中心,「嫦五」都經歷了哪些步驟?第一步:首次!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取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在航天小劇場看懂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此次長五遙五送「嫦五」為何被稱為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為何要選在凌晨發射?「嫦五」這位「五姑娘」有何特別之處?她又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哪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印媒酸了: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
    《印度時報》曾發表一篇文章,列舉了15條中國領先印度科技的案例,印媒希望藉此事提醒國民。其中舉出的案例包括,空間太陽能電站、5G遠程腦外科手術、智慧高速公路等等。印媒認為,中國出現大量科技巨頭是源於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 越南首都河內市已成紅色海洋:黨旗、國旗同飄,舉國同慶江山一統
    越南首都河內市已經成為了紅色的海洋:黨旗、國旗同飄,舉國同慶江山一統的氣氛可見一斑。在2020年特殊的時期裡面,越南首都依然有著喜慶、隆重的氣氛,統一45年以來,越南已經逐漸有了大國氣場。下面是越南首都裡面同時掛起的國旗、黨旗。
  • 長五遙五送嫦五,開啟探月新徵程
    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地球大氣高速再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從嫦五往返到載人登月,還看新一代巨箭:長徵九號、921火箭
    嫦娥五號探月往返進度已經過半,濃縮版的登月之旅似乎預示著中國未來載人登月不再遙遠,可能就在下一個十年2030年代。 要想載人登月,必有登月火箭,這就要打造超級重型火箭(SHLLV)。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挖土」
    圖為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航天還要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還要出臺哪些政策?對此,吳豔華表示,「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他強調,圍繞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回家之路」: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 嫦五返回器介紹及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回家之路: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 嫦五返回器介紹及外骨骼詳解 最近在熱搜的熱度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五號了,今天嫦五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再次引發了關注。嫦娥五號將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而為了快速和嫦娥五號返回器建立連接,首次使用了人工外骨   原標題:嫦娥五號「回家之路」: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 嫦五返回器介紹及外骨骼詳解   最近在熱搜的熱度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五號了,今天嫦五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再次引發了關注。
  • 嫦五軌道器已前往地日拉格朗日點執行新任務,為今後探索木星鋪路
    嫦娥五號返回艙以經攜帶1731克月壤回歸地球,嫦五的軌道艙卻還在太空中,它已經成為太空垃圾了嗎?NO!它還有大用處。 在將返回艙送回地球後,留在地球軌道的嫦五軌道艙已經接到數次變軌指令,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稱嫦五軌道艙已重新前往月球軌道,並且會繼續變軌,去完成一項新的任務——前往地日拉格朗日點,去那裡收集軌道運行數據,為之後的木星和土星等的深空探測做技術和數據儲備。
  • 「嫦五」帶回的「土特產」去哪了?我能看一眼嗎?
    「嫦五」回家大揭秘!這些問題,肯定有你好奇的。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 月球沒有火箭發射基地,當初登月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返航的?
    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美國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飛入了太空,7月20日,當飛船運行到月球背面時,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從哥倫比亞指令艙中分離,柯林斯獨自一人留在哥倫比亞上,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則乘坐著「鷹」號登月艙降落到月球表面。而這一過程通過電視臺直播的形式,將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場景直播到全世界。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原標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