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說起新海誠這個人,在如今的二次元文化圈中應該算是知名度比較大的那一批了,畢竟你幾乎隨處可見有人推薦他的作品,無論是你所在的漫迷小圈子,還是各大動漫自媒體,基本上稍微用心翻一翻你總能看到君名、言葉之庭、秒五這幾個字樣。
本文不會詳談新海誠這個人以及他所有的作品,只是針對《天氣之子》這部動畫電影寫一些個人的看法,說得不夠客觀也請見諒,畢竟我也不是影評家。
在君名還沒上映之前,新海誠的大名其實也僅僅限於宅圈中,而在君名上映後,一股新海誠風開始席捲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即便不是宅圈的人也開始看起了新海誠的作品,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畢竟君名確實好看,做出了君名的新海誠也確實值得人們去了解他。
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君名的成功,人們開始期待著新海誠可以做出更高水準的動畫,很多君名入坑的人是拿著《你的名字》這部作品來當作新海誠的下限的。但是君名這種既有商業價值,又不失新海誠風格的,真的不是出手就有。
《天氣之子》這部電影自上線第一天起就飽受爭議,正反兩面觀眾也是爭論不休,公婆各自有理,本人那段時間吃瓜也吃得挺香的。
一部影視作品最先給人直觀感受的是畫面,如果畫面不對胃口開局就會有人中途離場,而在作畫上我從來都不會擔心新海誠,畢竟他也算是日本最早引用電腦繪製動畫的一批人了,這麼多年過去新海誠在畫面精細程度上的進步是巨大的。
超精細,超精美的電影級畫質,是這部作品最先給人的感受,這一點上很加分。不過稍微可惜的是,這部天氣之子少了點「新海誠內味」,沒有電車、沒有燈塔,也沒有櫻花(天天下雨,哪兒來的櫻花),可以看出新海誠其實是有在探索自己新的風格。
除了作畫外,另一個較為直接影響觀看體驗的是音樂,畢竟優秀的配樂可以讓觀眾的直觀體驗更上一層,而配樂這一塊絕對算是天氣之子的另一個加分項,我不得不承認電影中翻來覆去的幾首音樂插的是恰到好處,以至於我在看完整部電影後回憶最深刻的不是劇情和人物,而是電影裡的音樂。
天氣之子爭議最大的還是在於講故事這一部分,講好一個優秀的故事在於承啟轉折,而最核心的地方在於製造衝突,這一點也是觀眾對於天氣之子爭議最大的地方。
本作中有關於選擇拯救東京而犧牲陽菜,還是選擇陽菜而犧牲東京的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是觀眾爭論最兇的地方,對於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選擇,這一點我絕不敢客觀地跟你說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我的觀點是:拋開對於這兩個問題絕對的辯論,不要談論這兩個選擇究竟哪一個是才是對的,陽菜作為天氣巫女,是有著可以從瓢潑大雨中拯救世界的能力,但是陽菜有著必須要拯救東京的理由嗎?
天氣之子中並沒有明說陽菜是災難的原因,東京連日的大雨完全是氣候自然變化,結局老婆婆也說過:那片地方原本就是海洋,在人為和氣候的影響下慢慢變為了陸地。這句話不正說明了一切都是自然變化的過程,也正是這一點給了陽菜和帆高選擇的權利,他們有能力救,但不是必須要救。對於自然災害,真正該負起責任的是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可以說,陽菜和帆高無論選擇哪一個都是對的,這是他們的權利,錯就錯在這部電影中新海誠給這兩個人作出了與全人類對立的選擇,但卻完全沒有給觀眾足夠支撐角色做出這個選擇的理由。
如果新海誠的故事能講的再好一點,把帆高與陽菜之間的情感羈絆深深的刻進觀眾的心裡,給觀眾一種就算是犧牲世界,也要讓陽菜和帆高重聚的心理,那麼一切問題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嗎。
可惜啊,電影中對於陽菜和帆高之間的情感,我個人是沒有什麼深刻感受的,單單就只是一個男孩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然後不惜拋棄世界也要救回心愛之人的故事,這兩個人之間究竟有什麼不惜毀滅世界也要相愛的羈絆,我是一點都GET不到。
天氣之子中貫穿全劇的是手槍,但是這個手槍對陽菜和帆高之間感情發展的作用,只是讓帆高救下了陽菜,而且還不是那種英雄救美的故事,單單是一個「誤會」。兩人相遇後,無論是一起打工,還是一起逃離追捕,所有的劇情都很「平淡」,我也看不出這兩個人到底是哪個故事情節中結下了彼此不能分離的羈絆。
人物塑造上的缺陷是整部作品最該被人吐槽的地方,帆高究竟為什麼要逃離家鄉,陽菜對於是拯救世界還是與心愛之人在一起的內心糾結,這些地方哪一個不可以拿出來詳談作為加深男女主之間情感的羈絆,但是新海誠放過了它們。
整部電影看下來給我一種很空泛的感覺,最後帆高選擇拒捕,不惜毀了自己的人生也要去救陽菜,這一段是全片的高潮部分,但也是邏輯崩壞的一段,也許新海誠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升華帆高和陽菜之間的感情。
但帆高去救陽菜是兩人感情深厚的結果,用結果來強化結果,就像是用一個論點來加強另一個論點,絲毫不考慮中間的論據到底能不能讓人信服。
在看完天氣之子後我不禁想到了大魚海棠,大魚的編劇也是給椿選擇了一條即使背叛所有人也要和心愛之人在一起的路,但是他同樣沒有給觀眾足夠支持椿作出這個選擇的理由。編劇想表達的內容看起來很大,但卻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罷了,觀眾壓根兒就不知道其中究竟有什麼邏輯性。
你要說天氣之子到底好不好看,我覺得是好看的,整場下來觀影體驗還是挺不錯,但是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沒給我留下什麼,不過我依然會向沒看過的人推薦這部作品,畢竟還是能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觀影中,享受到看電影的樂趣。
最後囉嗦一句,從天氣之子中也能看出新海誠在探索著如何將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他依然在不斷追尋新的高度,也期待著新海誠的下一部作品能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