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疫做法為何與中國完全不同?社科院研究員給出了幾個數據

2020-12-22 人民政協網

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中國經濟復甦的力量正在匯聚。與此同時,全球抗疫鬥爭正在進入關鍵時期,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前行,生動地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偉大時代價值。

一段歷史,必將為下一段歷史提供養料。圍繞全球抗疫中形成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以及彰顯出來的深遠意義,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No.1

記者:從國際政治比較的角度,在您看來,這次抗疫鬥爭中,能夠突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中哪些優勢?

高洪:疫情發生時,正值我國春節人口的大流動,疫情有迅速向全國蔓延的趨勢,新增病例呈幾何級數擴增。在這關鍵時刻,黨中央做出一系列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作為關鍵著力點,形成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戰略格局;各省市分類指導,嚴守「四道防線」,層層推進構建起抗疫防線。全國上下凝聚成抗擊疫情的團結力量,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進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階段。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了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No.2

記者:結合全球聯合抗疫,您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

高洪:疫情無國界,人間有大愛。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新冠病毒不僅是中國的敵人,更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自疫情發生以來,為迅速遏制疫情向全球擴散的緊急風險,中國以其巨大的犧牲、果斷的舉措,以封閉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城市作為代價來阻斷病毒的傳染源,舉全國之力阻擊這場人類歷史上的災難浩劫。同時疫情的全球蔓延,也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需要各個國家的民眾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們要全面、客觀、理性看待一些國家的防控舉措,還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儘自己能力來援助其他國家,這也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No.3

記者:在中國抗擊疫情關鍵時期,你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讓中日兩國民眾感情升溫,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理解與互信。您認為,中日兩國在共同抗疫中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

高洪:在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伸出了援手。日本政府、企業、民眾及時提供防疫物資,緩解中方抗擊疫情燃眉之急。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國內擴散後,中國政府和地方、民間企業也向日方提供了口罩、防護服、PCR檢測試劑盒等抗疫物資,兩國專家及時舉行電話會議,就疫情防控策略等內容進行交流,還有旅居日本的中國公民在日本街頭免費贈送口罩,以不同方式回饋日本民眾的友好情誼。

從目前來看,日本出臺的基本方針部分吸取了武漢防疫工作中的教訓,但卻採取了完全不同於中國的防控思路,施行預先分診、個人防範、重症優先的舉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是日本現有政治體制和醫療制度決定的。日本的私立非營利性醫院佔比超過80%,公立醫院只有1800多家,此外以住宅區為主的街道開設有各類專科診所總計約10萬家。此外,私立醫院實行集團化管理,各分院信息共享,對疑難雜症都會通過網絡傳到遠程專家會診中心,儘量避免了患者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看病,大大減少了費用支出。以上是日本醫療體制的優點,有效分診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關鍵措施。

當然,上述制度能否應對大規模傳染病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一般醫療機構不會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測,私立醫院不希望因為新冠病毒導致整個醫院的正常工作陷入癱瘓。如果輕症患者無法及時確診,就難以獲得及時對症的醫療支持,轉變成重症的概率也將大大提高。

因此,每個國家好的做法都有可借鑑之處,但必須根據本國國情具體實施。

總之,「只有鄰國守住了,世界守住了,這場戰役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中日在抗擊疫情方面積極合作不僅有利於經驗共享、物資互助,而且對於維護正常的經貿往來,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至關重要。

記者:李元麗

編輯:魏芯蕊

相關焦點

  • TikTok還沒有渡劫,美國也不會停止在科技上遏制中國
    不過,外界注意到,川普政府仍然隔三差五地針對中國發聲明,甚至在日前突然公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儘管川普目前看似將焦點放在了挑戰選舉結果,但他為何仍在此時加大對北京施壓?而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稱,由於聯邦法院下達初步禁制令,決定暫不執行對TikTok的禁令,又傳遞出哪些信息?
  • 我是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國熙,代孕該被合法化嗎?「寶貝兒」到底該歸...
    我是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國熙
  • 社科院報告: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
    《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這一年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後升的V型變化,房地產市場恢復比較理想,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居民家庭債務收入比增至86.9%,2019年174家房企加權平均淨負債率達到歷史最高值91.37%。這些指標都明顯高出合理區間,而且局部地區和城市或更加嚴重,樓市仍是經濟金融的重要風險源。  房企數量預計突破10萬大關  在疫情的背景下,我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仍舊保持著增長,預計將突破10萬大關。
  • 提升地方社科院諮政服務水平
    《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地方社科院要著力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近年來,地方社科院在地方黨政部門決策中的智庫服務功能得到逐步加強,但地方社科院對地方黨政部門的決策需求把握不夠準確、研究成果針對性不夠強等問題依然突出。
  • 從防疫觀看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終極思維之戰 保人還是經濟?第一部
    當中國人民還沉浸在對過去的傷感和戰勝疫情的喜悅時,整個地球村已經開始陷入各種災難。當國人還在對防疫的速度和方式提出各種不滿的時候,歐洲美國等一線強國的各種操作讓我們目瞪口呆。這時候我們才在對比中開始發現中國的強大,中國的速度,以及中國人文情懷的偉大。
  • 為何日本優秀的研究人員都跑去了中國?一位在華的日本人道出原因
    日前,有一篇報導稱,日本的一個作者綱吉桂子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都跑到中國去了?》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採訪了一位身在中國的日本研究員,詳細地說明了這位研究員為何會選擇呆在中國的原因。
  • 中國堅決築起國境防疫線,嚴格執行入境隔離措施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6日0時(北京時間7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164837例,死亡病例6470例,疫情蔓延14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疫情同時迎來兩個「拐點」:中國之外的累計病例和死亡人數均超過中國。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勢頭更加清晰,但境外病例「回流」的警笛聲也日益響亮。
  • 日本捐贈物上的詩都寫了什麼 日本為何在捐贈物上寫古詩有什麼含義嗎
    這次疫情中,日本各界積極馳援中國,捐錢捐物,令人感動。自民黨議員每人捐5000日元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在2月10日幹部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針對在中國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民黨將向中國提供支援資金。他宣布自民黨內的國會議員每人將向中國捐款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18元)。
  • ...希望在中國?IEA和OPEC的預測數據雖不同,但都預示著蕭條!路孚特...
    EIA數據甚至顯示,汽油庫存和WTI原油期貨交割地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也出現了環比下降。然而分析人士認為,石油市場是否真的復甦仍有待觀察。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產油國是否會按照減產協議進行減產仍有待觀察。
  • 日本人為何敢說三個月就滅亡中國?他們給出了幾個理由,你認可幾個
    日本自與中國交往以來,一直是學習中國的先進位度,包括文字都是從中國學習過去的。不過日本自古以來就一直積極對外擴張,在古代,中國與日本交戰幾次,第一次是發生在唐朝的白江口大戰,大敗日軍,使其數百年不敢出海;第二次是元朝時遠徵日本,因颱風失敗;第三次是明朝萬曆年間,大敗豐臣秀吉;可以說對於中國日本一直處於敬仰狀態。
  • 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新聞—科學網
    這次是人類首次直接「看到」黑洞。科學家們利用位於南極、智利、墨西哥、美國亞利桑那州、美國夏威夷、西班牙的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從地球同時對黑洞開展觀測,這8個射電望遠鏡有單鏡、也有望遠鏡陣列,聯合起來能夠「拼成」一個與地球直徑一樣大的虛擬望遠鏡。我們都知道望遠鏡的解析度取決於望遠鏡的口徑,但在這個虛擬望遠鏡網絡中,解析度取決於望遠鏡之間的距離。
  • 獲取用戶信任及許可:A/B測試最佳做法及數據分析
    顯示隱私聲明的最佳做法 公司和企業一般會使用隱私聲明,闡釋其處理個人數據的方法,以及應用在《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不同數據保護政策的情況。 為了更好地理解隱私聲明在移動端的呈現方式,Adjust對一系列常見做法進行了評估,發現了信息呈現方面的三個趨勢: 一、部分應用會提供最精細的許可選項,賦予用戶完全數據控制權 二、部分應用在列出合作夥伴時有所保留,限制用戶的數據控制權 三、另外一部分應用使用 "全部允許" 或 "全部拒絕" 的方法,只留給用戶兩個選擇:要麼允許與所有相關方分享數據
  • 追憶上海社科院「紳士」院長張仲禮:行端言善,謙謙君子
    上海社科院自1958年9月成立以來,近62年間,院長已有8任了。我在學生階段,經歷了兩位院長,第一位是社科院開創院長雷經天,傳奇式的人物。第二任院長由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楊永直兼任,我1961年畢業證書上簽署的院長名字就是他。李培南書記兼任院長時我已經不在社科院了。
  • 鐵飯碗也有不同,鐵飯碗「幸福指數」排行,工作輕鬆穩定待遇還好
    之前我們說到過,鐵飯碗排行,前五名分別是部隊文職、醫生、高校老師、中國菸草、國家電網,六到十名分別是三大運營商、國有銀行、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這個排名主要是根據工作穩定性,收入,發展空間等方面綜合做出的排名。
  • 中國歷史上的防疫鬥爭
    實際上在幅員廣大的中華大地,不同流行規模的瘟疫可以說無歲不有,嚴重危害著民眾的生命健康。二、對防疫的探索與認識有瘟疫必然有同瘟疫的鬥爭。在甲骨文中,我們已能看到早期所採取的措施。例如卜辭有「疾,亡入」,意為不要接近病人,可能因為得的是疫病。在出土大批甲骨的殷墟,還發掘出了完善的下水道,說明城市已有公共衛生設施,有利於減少疫病產生。
  • 社科院預警,央媒指路:對炒房絕不手軟
    無論是剛需還是投機炒房者,都是給出30%首付其他都依靠銀行按揭房貸,不少人甚至連「能否還起月供」問題都沒考慮過。在國家打擊投機炒賣、嚴控房地產金融、整治樓市亂象下,房價的「貨幣幻覺」已經開始消失,意味著在不確定性下,現在繼續投資買房大概率會虧本。
  • 日本無私援助中國,不重視防疫的真相:都是奧運會鬧得
    最近,日本對於中國的捐助讓不少中國人感覺暖心。除去患難見真情,更有日本關於經濟和未來的考量。01、把自己捐空了當前,日本並不限制口罩出口,反而向國內運送了大量物資,但這導致了日本本國的口罩告急。在此之前,日本的口罩約8成都是來自國外進口,只有2成是國內製造。與此同時,日本疫情也不容樂觀。一方面,日本國內近日出現多名「感染路徑不明患者」,令防疫形勢越來越複雜。
  • 中國GDP何時會超過美國?日媒給出「時間表」,時間提前了
    12月14日,中國社科院發布預測,預計2020年中國GDP將實現2.2%的增長,與此前的預測數據大致相同。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份的報告中也給出了1.9%的預測,大體上比較接近,總體會在2%左右。 但是,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下滑,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
  • 祭出經濟刺激計劃能救日本嗎
    中國商務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給日本經濟帶來了嚴重衝擊。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日本也正在遭受第三波疫情的打擊。日本內閤府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的創紀錄下滑後明顯反彈。復甦勢頭尚不穩固日本內閤府12月8日發布報告,將第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速上調至5.3%,按年率計算為22.9%。其中,個人消費環比增長5.1%。數據還顯示,內需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2.6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