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1:35 |浙工之家
戳上面的藍字浙工之家關注我們哦!
溫州人有點名氣,人們常說溫州人腦子活、會做生意。把小生意做到全世界,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
回顧溫州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過去憑著「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創新」的溫州人精神,溫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進入新時代,溫州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續寫新的創新史。
那麼,「新時代溫州人精神」該是什麼樣的呢?
近日,溫州市總工會舉辦「共話新時代溫州人精神」主題大討論活動,先進職工、勞模工匠、專家學者代表匯聚一堂,分享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講述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深入討論了「追求卓越、守正出新、富於創造、大氣包容、美美與共、奮鬥奮進」新時代溫州人精神。
本次直播活動有4.22萬人在線收看並參與討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回放。
●疫情下的溫州人精神●
林堅:溫州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
我認為,溫州人精神是團結互助、敢於擔當的精神。
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全國上下廣大醫務工作者都展現出了應有的職業擔當和奉獻精神。作為其中的一員,我也深感自豪。疫情就是命令,疫情發生後,醫院高度重視,全院上下從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到醫務人員、工勤人員都主動放棄節假日,連續一個多月任勞任怨堅守在崗位上。
接到上級任務後,在短短7天時間內,我們醫院就迅速完成了將甌江口院區改造成為「省級新冠肺炎診治定點醫院」的任務,並投入使用。這既離不開我市各條戰線共克時艱、全力拼搏,積極推進了甌江口院區啟用前的相關工作,也離不開我們醫院上下的凝心聚力、齊心協力。院領導、科主任、護士長親自上陣,像骨科教授、主任,原本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等,都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到工地做清潔工、搬運工;護理人員還承擔了病區的清理工作。在此期間,大家出人出力,睡硬板床,吃方便麵,遇到困難一起上,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儘早戰勝疫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雖然我們醫院自身的疫情防治任務也很繁重,但當援鄂任務下達時,醫院從動員到上報援鄂醫護人員名單,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任務。
這次疫情,讓我看到了溫州人的情懷,還有海外溫州人對家鄉的掛念,更有我們醫院廣大職工在抗疫工作中的使命和擔當。這裡我想用「四千精神」來概括:那就是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
張小燕:溫州大學教授、溫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教師
日前,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提出賦予溫州人精神 「追求卓越、守正出新、富於創造、大氣包容、美美與共、奮鬥奮進」新時代內涵,引發各方關注。個人感受溫州人最突出的個性就是樂於抱團、善於抱團。我們抱團創業,抱團賺錢,抱團取暖,這次則是抱團抗疫。
1991年溫州王均瑤「膽大包天」,2020年溫州政府包機運送「抗疫」物資。2月14日,一架滿載200多萬件歐洲溫籍華僑捐贈的空客全貨機,因為溫州各有關部門單位積極合力協調、爭分奪秒,順利落地。而這批醫用防疫物資也是由義大利、羅馬尼亞、捷克、西班牙等國家90多個溫籍僑團、企業及個人籌集捐贈的。魔力「新冠」在溫州人的合力面前也無能為力。
而在這次疫情中湧現的「高溫青年」社區,則是溫州人精神在溫州青年身上代際傳承,是溫州「後浪」在關鍵時刻「溫」式經典表達。
作為鄂外疫情重點防控區,溫州不等不靠,自立自救,有效抗疫,是溫州現代化社會治理能力的體現。
溫州是數學之鄉,從「數字」到「數智」再到「數治」,企業用「數智」遊走市場,政府用「數治」服務民生,溫州用「數治」力量為溫州人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展示「重要窗口」的溫州形象。
●奮鬥故事裡的溫州人精神●
鄭雪君:全國勞模、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負責人
很多人說我身上有很明顯的溫州人特點,我覺得就是膽子特別大。
少年立志很重要,從小我就有當「兩個家」的願望,要麼成為政治家,要麼就成為文學家。這個理想和目標一直激勵我,才讓我的人生經歷兩次毛遂自薦。
上世紀80年代,我在溫州第二棉織廠工作,我寫了個自薦報告,結果票數第一真的當選了廠裡的團委書記。剛開始有人不看好我,但半年過去了,二棉廠首次評上了優秀組織,當初那個不看好我的人改口說,鄭雪君,就是當團委書記的料。當團委書記的第六年,黨委改選。我再次自薦,票數第一,順利當選。這就是目標的作用。也是因為目標,只有高中學歷的我考上了報社。
雖然政治家或文學家的夢想,至今也沒實現。但幸運的是,我成為了一名記者,還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雪君工作室,當黨代表,當人大代表,也能為溫州吶喊、為民謀利、為民服務。在作為人大代表期間,為溫州成為「較大市」勇於建言,我提議了溫州直飛臺灣,通過了;提議反家暴法,成功了;這些都是因為敢想敢做的溫州精神。
張積貴:全國勞模、浙江溫兄機械閥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我認為溫州人精神是吃苦耐勞,善於變通。
90年代的溫州,製造業還不怎麼發達,我的想法就是找個師傅學門技術當學徒,這在當時比較難,最後我找到了個下海的師傅,在模具廠一幹就是12年。期間看到很多溫州商人在外經商需要產品支撐,就自己開發模具進行模仿製造。
大概在1994年,看到報紙,覺得未來是計算機、網際網路時代,於是我開始學習計算機。後來看別人經商收穫很多,我就嘗試出去經商創業,發現市場銷售不適合我,技能技術這行最適合我,就決定安心工作,一直在溫兄企業幹到現在。
其實在一個行業一家企業,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不管是技術還是技能,我都想學懂,學精。回歸本心、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我想這也是溫州精神的體現。
現在我希望抓創新發展,多多培養本土的技能人才。目前,我在企業實行師帶徒和創辦勞模育才班,我希望本土新生代人才能靜下心紮下根,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安安穩穩,少走彎路。
呂洋:浙江省勞模、亞龍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我覺得溫州人精神就是敢想敢做,特別團結。我是一名新溫州人,來溫州十幾年,我從普通的職工成長為一名工匠、技能人才,深切感受到了溫州的發展變化,也得益於溫州的發展和環境培養。
溫州充實了我很多,在溫州同事身上也學會了很多。我覺得溫州同事很有想法,能快速抓住有效信息和時機。舉個很小的例子,我們公司是做教育裝備行業的,在疫情發生以後,還沒有準確的延長春節假期的消息時,公司就研判出會有延長假期的可能,很多學生、老師、職工面臨線下學習的困境,當所有工程師和老師還困在家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在自己的好奇星平臺開始線上直播技能培訓,組織大家線上學習。
回顧在溫州工作的這些年,深受溫州人精神感召,時刻都在努力拼搏,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水平,也深刻感受到溫州人的大氣包容精神,讓我一個新溫州人在溫州能有發揮的空間。
編輯:壽慧楨
來源:溫州市總工會
15913281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