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這件大事,溫州做得怎麼樣?

2020-12-16 溫州新聞網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上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民生部門專場(第一場),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市對口辦)、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州扶貧攻堅方面有關情況。

  聚焦產業興旺 走富民增收路

  2015年以來,溫州全面實施

  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

  全力開展扶貧攻堅行動

  低收入農戶增收每年均保持2位數增長

  全面消除農村家庭

  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

  5個欠發達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實現了從消除絕對貧困

  向減緩相對貧困的歷史躍遷

  2019年

  泰順、文成、永嘉、平陽4縣

  進入全省26縣發展實績考核前八名

  其中泰順、文成、永嘉

  包攬了全省26縣發展實績考核前三

  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鐵定溜溜田園綜合體 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1.拓寬了低收入農戶的增收渠道

  近年來,年均異地搬遷近2萬人

  累計搬遷31.9萬人

  在全省率先開展財政資金折股量化試點

  累計實施折股量化項目286個

  戶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形成了「村集體+農戶+企業」

  精準穩定持續的產業扶貧機制

  引導下山移民和集中搬遷小區發展來料加工

  累計帶動1萬多戶低收入農戶增收

  堅持「甌越鮮風」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賦能

  實施產業幫扶2.13萬戶

  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幫扶全覆蓋

  幫助勞動能力較弱的4602人實現就業

  泰順縣無區域生態移民區  陳祥磊 攝

  2.激發了促農增收的內生動力

  堅持推動由被動輸血扶貧向主動造血扶貧轉變

  堅持扶志與扶智並行

  暢通資本、人才、科技下鄉渠道

  盤活農村閒置農房

  實現低收入農戶有薪金、有租金、有股金收入

  組織來料加工競賽、職業技能培訓

  特別是積極克服新冠疫情影響

  開展線上培訓、專家進村入戶技術服務

  指導低收入農戶23.17萬戶次

  轉變了低收入農戶的「等靠要」思想

  文成楊梅產業 金宏傑 攝

  3.建立了掛鈎結對的幫扶機制

  創新建立「兩不愁三保障」

  黨政一把手背書制度

  持續開展「市領導+部門+企業」

  掛鈎結對幫扶活動

  年均落實幫扶資金2500萬元以上

  實施「千名幹部聯千村」「一戶一策一幹部」

  累計選派7.73萬餘名幹部

  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村第一書記

  下派科技特派員3351人次

  落實幫扶幹部1.84萬餘名

  帶動116支義工隊伍、2.7萬名義工隊員

  開展社會扶貧

  楠溪江灘地公園「楠溪嘉夜」 陳翔 攝

  4.強化了「山海協作」的項目支撐

  5個經濟強區(市)和5個加快發展縣

  「一對一」結對

  81個山區鄉鎮與經濟強鎮、市級國有單位

  建立「雙結對」

  近3年建成產業合作項目192個

  省級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5個

  6個「消薄飛地」帶動近4萬群眾增收

  堅持實施

  「千村消薄防滑、萬元農民收入新增」行動

  「五千」精準攻堅行動

  「551」飛地抱團發展計劃

  提前兩年實現省定薄弱村「清零」

  堅持實施「十個一批」扶貧工程

  累計投入各級財政扶貧資金17.2億元

  累計運用央行扶貧再貸款資金45.7億元

  惠及農戶48230戶

  平陽南麂島與大陸聯網工程正式通電。圖為最先進的海底電纜施工船「啟帆9號」在敷設海纜。蘇巧將 王雪 李金輝 攝

  5.加強了防止返貧的民生保障

  堅守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個都不少、一個都不掉隊」的底線

  實施「六排查六清零」專項行動

  146戶人均年收入低於8000元農戶

  實現「清零」

  5191戶農村無房危房困難家庭化解到位

  高度關注因病致貧困難群眾

  可享受而未享受社會救助政策群眾

  以及零就業家庭的社會保障問題

  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全面實施

  「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

  率全省之先實施

  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

  家庭籤約醫生覆蓋率超過80%

  全面夯實了防止因病返貧的工作基礎

  泰順生態茶園 廖玉霞 攝

  6.打造了「兩山轉化」的致富平臺

  近年來以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為主平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帶動西部山區綠色崛起

  一大批休閒農業、鄉村民宿、農家餐飲

  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2018年以來

  建設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項目425個

  建成鄉村振興示範帶81條

  建成美麗田園46萬畝

  培育56條農旅精品線

  今年前三季度

  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4101萬人次

  實現鄉村旅遊經營總收入增長23.1%

  帶動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5%

  增速全省前三

  瑞安曹村田園綜合體 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7.夯實了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累計建造「四好農村路」1.4萬公裡

  創建美麗經濟走廊4065公裡

  文泰高速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330洞頭段全線通車

  同步推動農村電、氣、通訊、物流等

  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

  全面完成

  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任務

  新增受益人口174.8萬人

  建設投用公辦幼兒園177所

  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

  改造提升98所

  每學期資助學生16.2萬人次

  發放資助金2.16億元

  洞頭兩岸同心鄉村振興示範帶 市農業農村供圖

  聚焦精準救助

  走政策惠民路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

  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機制改革創新

  健全完善「大救助」體系

  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市民政局供圖

  1.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以「1+8+X」大救助體系建設為重點

  建立了低保標準與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

  全市平均低保年標準首次突破萬元

  達到10200元

  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全面實施低保漸退期、重病重殘單獨施保

  「一事一議」等制度

  將特困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

  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

  全面落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

  樂清市成立全省首家縣級大救助服務中心 市民政局供圖

  2.智慧救助水平不斷提升

  依託省、市「大救助」信息平臺

  推出社會救助申請「三統三辦」服務

  率全省之先實現市域內民政救助事項

  「一證通辦」「異地可辦」「代跑幫辦」

  通過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

  強化救助對象動態管理

  據統計,近三年來

  全市累計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資格的對象

  7.75萬戶、16.18萬人

  累計新增救助對象2.72萬戶、5.71萬人

  通過關愛探訪服務

  分層分類建設資料庫

  並進行跟蹤回訪

  截至目前

  共定期走訪困難群眾37.41萬人次

  圖為溫州市大救助平臺操作頁面 市民政局供圖

  3.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有力

  據統計,疫情期間

  全市新增低保對象1117戶1916人

  救助外來流浪乞討、生活無著人員338人

  向困難群眾發放防控口罩114.5萬個

  發動591家社會組織、近萬名志願者

  參與救助幫扶工作

  累計服務困難群眾25萬餘人次

  社會組織活躍在戰「疫」一線 市民政局供圖

  4.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今年,我市探索打造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

  在愛心驛站、救急難基金等

  現有基層救助平臺基礎上

  引導更多的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

  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

  構築一個有效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的

  民生保障創新平臺

  同時全市各地救助改革創新不斷推進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手機端操作頁面 市民政局供圖

  聚焦就業創業

  走穩業脫貧路

  1.持續推進穩就業促創業

  「十三五」以來

  我市城鎮新增就業60.54萬人

  幫扶失業人員實現就業10.87萬人

  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77萬人

  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維持在2%以下

  處於全省較低位置

  職工生產配圖  劉偉 攝

  全力構建「全就業鏈」政策扶持體系

  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涵蓋就業補貼、惠企穩崗、鼓勵創業

  加強培訓、就業幫扶、優化服務等

  全力幫扶困難群體就業

  持續開展

  「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系列活動

  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近5000個

  發放崗位補貼3786萬元

  發放兩困靈活就業社保補貼

  8900萬元、惠及1.9萬人次

  溫州市產業政策獎勵兌現系統手機端截圖

  全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

  連續5年成功舉辦溫州創業創新博覽會

  今年升級為長三角·溫州雙創大會

  吸引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和福建省寧德市

  2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

  現場達成籤約和合作意向500多個

  涉及資金2.5億元

  制定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

  累計發放

  創業擔保貸款2444筆、金額8.01億元

  帶動近1.9萬人創業就業

  雙創會組委會供圖

  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十三五」以來

  共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

  三項社保費87.5億元

  完成社保費返還33.5億元

  惠及企業13萬家、職工164萬人

  發放穩崗補貼4.25億

  惠及企業3.38萬家、職工149.89萬

  全力做好勞務扶貧對口支援工作

  幫助浙江省對口幫扶四省

  (四川、貴州、湖北、吉林)建檔立卡人員

  到我市實現穩定就業12.2萬人次

  2月23日,溫州首批兩趟高鐵「復工專列從貴陽開來的G4308/5和從成都開來的G4983次列車,載著1800多位返崗員工回家。趙用 攝

  2.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

  「十三五」以來

  全市培訓技能人才40萬人次

  發放補助資金2.2億元

  截至2020年11月底

  全市技能人才達131.85萬人

  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出臺《溫州市高水平打造

  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細則》

  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技能培訓

  9萬人次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開展技能扶貧活動

  為貧困家庭勞動者和低收入農戶家庭勞動者

  提供免費職業培訓,實現技能就業

  脫貧攻堅技能培訓補助人數6399人

  發放補助金額384萬元

  指導技工院校提供免費技工教育

  全市6所技工院校接收「建檔立卡」

  低收入家庭學生數2097人

  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攻堅行動深入背景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3.持續推進社保體系建設

  不斷推進全民參保、社保惠民工作

  持續健全社會保險政策

  逐步建成了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

  社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實現了從城鎮到農村

  從企業職工到全社會各類人員

  從就業群體到全體居民的延伸

  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

  截至今年11月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83.72萬人

  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36.71萬人

  較2015年增加79.77萬人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6.7萬人

  較2015年增加5.41萬人

  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

  分別達到311.19萬人、143.14萬人

  較2015年分別增加71萬人、32.34萬人

  人社專員上門提供辦理服務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社保待遇水平持續提高

  「十三五」期間

  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從月人均2381.56元提高到2699.16元

  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20-150元

  提高至195-245元不等

  工傷保險待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

  大幅度提高

  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

  從2015年每月1052.25元

  提高到1458.66元

  溫州城鄉居民參保「一件事」聯辦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聚焦結對幫扶

  走互助共建路

  溫州市目前結對6省,9個地區

  分別是對口幫扶的四川阿壩州

  阿壩縣、紅原縣、壤塘縣、南充市南部縣

  對口支援的新疆拜城縣、西藏嘉黎縣

  青海格爾木市、重慶涪陵區

  對口合作的吉林省吉林市

  全面落實好助力對口地區脫貧攻堅的

  具體任務和推進措施

  2020溫州文博會  潘祝平 蔣文廣 金魚 攝

  阿壩州阿壩縣政府組織企業積極參加溫州文博會,藏區風情文化精品頗受溫州市民青睞。圖為祖傳藏香製作手藝人德金。資料圖片 潘祝平攝

  1.強化資金支持,堅持加大投入

  保持幫扶資金逐年遞增

  「十三五」期間

  累計向對口幫扶地區

  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8.37億元

  實施援建項目314個

  重點幫助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突出問題

  加大易地搬遷安置後續扶持力度

  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藉助社會捐贈、幫扶支持資金

  幫助貧困家庭享受到

  家具、家電、衣被等眾籌「安居夢」

  2018年6月,溫州—阿壩州紅原航線開通 圖自:阿壩紅原機場

  積極在那曲市和阿壩州的高原藏區縣

  實施「菜籃子」項目

  讓高原群眾吃上本地蔬菜

  基本消除了義務教育輟學現象

  全面補上了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

  醫務人員「空白點」

  成功幫助所有對口地區實現脫貧摘帽

  「山水相連 感恩永遠」那曲市匯報答謝演出活動在溫舉行  陳翔 攝

  2.開展智力幫扶,增進交流交往

  近三年來,共派出了黨政幹部28名

  衛生、教育、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631名

  赴對口地區開展支援服務活動

  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感人事跡和幫扶故事

  幫助當地培訓黨政幹部5177人次

  培訓專業技術人才7698人次

  為當地鍛造了一支

  帶不走、能戰鬥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溫州支教教師、支醫醫生的「種子」作用

  以「組團式」醫教支援方式

  助推當地整體教育醫療水平提升

  依託5G試點城市優勢

  促成前後方醫院、學校聯盟結對

  開展遠程醫療會診和遠程教學

  2019年7月,溫州援藏幹部進藏工作

  3.立足優勢互補,創新產業合作

  十三五期間

  溫州抓住東部省份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引導企業在對口地區落地累計162家

  實際投資97.04億元

  帶動貧困人口2.27萬人

  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合作、協作

  立足對口地區特色資源開發

  在紅原縣投入援建資金3445萬元

  推動更攀農牧民犛牛專業合作社建設

  打造「合作社+基地+產業扶貧車間+貧困戶」

  扶貧新模式

  更攀農牧民犛牛專業合作社 圖自:微紅原

  在阿壩縣引入星級旅遊企業進駐

  投資700萬元建成高端民宿

  增加臨近村集體收入

  在壤塘縣投資150萬元

  修建佔地10畝的犛牛交易市場

  推進壤塘犛牛產業市場化運作

  在南部縣打造東西部扶貧工業園

  累計籤約企業122家,落地投產64家

  南部縣東西部扶貧工業園 圖自:南部縣廣播電視臺

  4.強化勞務協作,促進就業脫貧

  創新勞動力就業獎勵政策

  聯合人社部門深入對口地區各個鄉鎮

  舉辦「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

  加強貧困人口就業技能培訓

  出臺政策對來溫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給予交通補助、生活補助、穩崗補助

  現已累計吸納幫扶省份困人

  到溫州就業12.2萬人

  實現了阿壩縣、壤塘縣

  建縣幾十年來跨省勞務輸出的歷史性突破

  壤塘縣務工人員赴浙江溫州就業 圖自:微壤塘

  5.實施溫善工程,抓實社會幫扶

  發揮溫州人善行天下的精神

  堅持政府激勵促動

  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廣泛動員街鎮、村社、企業、醫院、學校等

  各方力量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累計籌集社會幫扶資金1.56億元

  促成東部26個街鎮與受援地23個鄉鎮結對

  56個村社與受援地57個貧困村結對

  467個企業與受援地358個貧困村結對

  24個社會組織與受援地21個貧困村結對

  154個學校與受援地123個學校結對

  86個醫院與受援地94個醫院結對

  鄉村結對:溫州商學院為甌海梓上村「化妝」登上央視 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溫州商學院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解答

  問題一

  剛才的發布中,有提到「兩帶一園」是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的主平臺。能否談談這個主平臺是如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 何莉平:

  溫州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溫州既有樂清、瑞安這樣的千億級經濟強市,也還有文成、泰順等5個加快發展縣,特別是溫州中西部山區的發展條件相對較差些,是低收入農戶相對集中、扶貧攻堅任務較重的區域。針對這個問題,2018年2月7日,溫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吹響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建設的「集結號」,謀劃建設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美麗田園(簡稱「兩帶一園」),明確提出「環境美、產業優、交通暢、百姓富」的發展目標,將「兩帶一園」建設作為實現「兩山」轉換、推進鄉村振興、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的主平臺、主抓手。其中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覆蓋西部9個縣(市、區)、81個鄉鎮,雖然鄉鎮數量只佔全市的44%,但區域內的低收入農戶佔全市低收入農戶總量的86.8%。三年來,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謀劃落地的項目涉及低收入農戶增收的項目有172個,帶動低收入群體就業12.5萬人,預計人均可增收4050元。累計招引118家知名工商企業投資鄉村產業項目,引導社會資本下鄉249億元,有效帶動農業休閒、鄉村旅遊、農家餐飲等產業發展,為低收入農戶就業、增收創造更好條件,幫助低收入農戶就業6240人。今年前三季度西部生態休閒產帶鄉村旅遊接待人數超4000萬人次,佔全市旅遊業比重52.6%,旅遊經營總收入增長23.1%。加上鄉村振興示範帶、美麗田園建設,串點成線、以線帶面,環境資源實實在在轉化為美麗資源,轉化為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產業園區、森林康養、鄉村民宿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可以說,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帶」動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帶,牽一「帶」動全域;美麗田園,「整」出一片美麗經濟,「兩帶一園」正成為全市風光優美、特色濃鬱、扶貧致富的景觀帶、產業帶、人文帶、富裕帶和幸福園。

  問題二

  近幾年,溫州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幫扶工作中,有無哪些典型做法?

  市發改委副主任、市對口辦專職副主任 汪浩:

  自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啟動以來,溫州自覺肩負起對口幫扶的政治任務,以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目標,努力克服高原藏區縣艱苦落後「人難出、投資難進」不利因素,攜手對口幫扶地區落實落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行動,全面超額完成各項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長久以來,溫州在對口幫扶工作中湧現出了許多經典做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扶貧機制。為增強對口地區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解決扶貧資金一發了之、一分了之的問題,我市創新了「補改投」的資金使用模式。比如在南部縣利用援助資金,精心選定抗風險性強、收益可持續、扶貧精度高的晚熟柑橘、生豬養殖、名貴中藥材等三個產業項目,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利益聯結、保底保障」的原則,採取援助資金注資入股的方法,使貧困戶穩定收益獲得保底分紅,最大程度實現精準扶貧。

  二是打造產業平臺。幫助南部縣和紅原縣打造扶貧產業園,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增強「造血」功能,鞏固當地脫貧成果。截至目前,南部縣的浙川東西部扶貧產業園累計籤約東部企業122家,落地投產64家,園區(一期)騰籠換鳥19萬平方米,二期規劃1000畝,2019年5月以來已新建成8幢約18萬平方米廠房。這不僅拉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更是從根本上推動徹底脫貧,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認可,並刊發專文向全國介紹洞頭南部的典型做法。紅原縣的「三臺·紅原·溫州飛地產業園」充分利用了對口幫扶的溫商資源優勢和四川省內綿陽市對口援藏的土地資源優勢,由四川省溫州商會計劃投資25億元在綿陽市三臺縣建設佔地1000畝的產業園。建成後,紅原縣將與三臺縣共享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產值、稅收等效益。

  三是暢通產銷渠道。積極對接溫州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對口地區優質的農特產品,暢通東西部產銷渠道,通過西牛東送項目成功塑造出溫州消費扶貧工作的一張金名片。「西牛東送」項目自2018年11月啟動,現已進入第二階段,不僅把犛牛肉送上了溫州人民餐桌,還帶動當地犛牛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壤塘犛牛產業市場化運作。今年以來,西牛東送項目共銷售犛牛5656頭,銷售額5223萬元,帶動貧困人口569戶。

  四是聚力智志雙扶。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把對口幫扶工作向智力支持領域拓展,通過「網際網路+」幫扶模式,著力改進結對地區的就醫、就學條件。如採取「1+X」柔性幫扶模式,幫助對口地區組建跨區域醫共(聯)體,建設、升級遠程診療平臺,促進溫州市優質醫療資源向受援地輻射流動。又如,在壤塘縣舉行「網際網路+義務教育」5G同步課堂展示會,實現全國首例城鄉跨省「網際網路+義務教育」4k同步課堂;幫助拜城縣打造「溫拜教育信息中心」,建成阿克蘇地區第一個教育信息綜合體,為拜城各校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數據共享,深化溫拜遠程教育合作。

  問題三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我也關注到我們溫州創新打造了「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服務品牌,請您再為我們介紹下,該項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市民政局局長 姜迪清:

  我市作為浙江省2019年大救助改革試點和2020年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試點單位,全市民政系統堅持「紅色領航、暖心服務、真愛到家」工作理念,創新打造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社會力量為骨幹、品牌項目為抓手的「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通過建立「困難需求發布、愛心資源支持、幫扶項目執行」的供需對接網絡平臺,充分調動慈善社會組織和個人廣泛參與社會救助,實現困難需求和救助供給的有效銜接,解決了以往困難群眾難以發現,而社會愛心人士缺少信息資源和有效載體的難題。今年9月份聯合體啟動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困難幫扶需求實現了「一網發布」。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線上平臺,促進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協調推進,實現社會救助服務從依申請救助向主動發現救助拓展。自開展社會力量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活動以來,共有576人被納入低保、1320人被納入低保邊緣救助對象。

  二是社會愛心資源實現了「一網對接」。率全省之先打造「職能部門困難需求推送+社會公益平臺發布+社會力量認領」的資源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網絡、線下實體相結合的形式,常態化運作「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推進了「物質+服務」救助新模式。目前,「聯合體」已吸納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102家,招募志願服務者2000多人,打造了「關愛探訪」、「煥新樂園」、「月是故鄉鳴」等30個項目,在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幫扶項目執行實現「一網落地」。高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組織管理資料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近連結具備相關資質的社會組織,優先幫扶現行救助政策難以覆蓋以及政府救助後仍有困難需求的人員。該平臺啟動以來,發布困難需求4406件,已有2985名困難群眾獲得了「一對一、面對面」的救助幫扶服務。

  市民政局致力於通過「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平臺,讓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及時有效地傳遞到每一個有需求的困難家庭,真正做到「真心愛民、服務到家」。

  藉此機會,誠摯歡迎愛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加入「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共同推進我市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問題四

  就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今年的疫情給各地均加重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對我市穩就業工作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疫情以來,溫州在穩就業方面有哪些應對舉措?

  市人力社保局局長 徐順聰:

  為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穩就業、保民生」工作要求,快速響應、綜合施策,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疫情背景下全市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1-11月,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2.4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2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1%,遠低於3.5%的年度目標。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援企穩崗穩就業。對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進一步加大減負力度,出臺社保費返還、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一系列規模性紓困政策。今年以來,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61.49億元,惠及企業16.4萬家;直接返還社保費13.91億元,惠及企業7.7萬家、職工108萬人;發放留崗留薪補貼、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市外自行返溫人員路費補貼等惠企專項補貼8673萬元,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元氣,穩住崗位。

  二是助力復工復產穩就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市深入開展「百城聯動促發展」跨省勞務對接行動,派出用工保障專班99個、人員600餘名,為6000餘家企業發布崗位信息20餘萬個,接返員工近8萬人。同時,積極開展企業用工監測,創新採取靈活用工、餘缺調劑、共享員工等多種舉措,強化勞動力供需對接,著力破解就業難、招工難雙重困境。

  三是著重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9月份,我市推出了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攻堅行動,安排10億元專項保障資金,量身定製10項專項政策,為來溫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從路費到住宿、見習、就業、驛站、租房、購房等全過程全方位支持。同時,密集開展線上線下系列人才招引活動,累計開展線上引才活動155場,線下引才活動103場。今年以來,已招引高校畢業生8.38萬人。

  此外,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全市8.9萬餘家企業一次性發放5.6億元「以工代訓」專項補貼,助力86萬名企業職工在崗提升技能,為企業穩崗擴崗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溫州發布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12月3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宋常青、王朋 這是一片曾經充滿艱辛的土地,荒漠、風沙以及荒涼肅殺的邊關,曾是這裡的底色。
  • 脫貧攻堅做得頂呱呱!安慶這些個人和單位獲2020年脫貧攻堅獎表彰
    10月15日,安慶市2020年脫貧攻堅獎表彰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30個個人分獲奮進獎、貢獻獎、奉獻獎表彰,10個單位獲創新獎表彰。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市上下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幹部、社會各界湧現出了一大批勇挑重擔、無私奉獻、事跡突出、群眾公認的先進典型。經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研究同意,2020年脫貧攻堅獎評選在全市範圍內開展。
  • 習近平的2020·四月:部署三件大事
    新華網 金佳緒  設計 姜子涵  【學習進行時】赴地方考察調研、主持多場重磅會議、頻繁開展「電話外交」……4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活動圍繞部署3件大事密集展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 2020全國兩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原創歌曲主題MV上線
    ,嘹亮明朗的女高音深情歌唱:「邁上這條更美的路,擁抱山的壯麗河的錦繡……」5月21日,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策劃、創作、推出《邁上這條更美的路》——2020全國兩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原創歌曲主題MV上線,用輕快的曲調、昂揚的歌聲、光明的畫面,唱響擺脫貧困後的美好新生活。
  • 新野縣上港鄉:「三個全力」做實脫貧攻堅大走訪
    新野縣上港鄉:「三個全力」做實脫貧攻堅大走訪河南經濟報記者張彤 通訊員崔國安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段時間以來,新野縣上港鄉堅持責任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組織村脫貧攻堅責任組、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五支隊伍」,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大走訪」活動,「三個全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確保脫貧攻堅「人人過關、戶戶達標」。聚力攻堅,全力摸排。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九問」精神,以「脫貧攻堅示範村」創建為重點,開展「大走訪」活動。
  • 公文範文:脫貧攻堅會議即興講話
    我首先要強調的是:狹路相逢、敢於亮劍,決戰決勝扶貧攻堅遭遇戰。為什麼這樣講呢?我想主要有這麼四個理解。第一個是任務艱巨複雜這次會議的規格很高,辦公室寫了講話材料,這個材料下發下去大家看。關於今年的脫貧攻堅,要求非常高,目標非常明,任務非常多,我們已經向上級下了保證,下半年是啃硬骨頭的時候,可以說,任務越來越緊,遇到的情況越來越複雜,越會觸及到深層貧困的複雜問題。這需要我們做好足夠的準備,絲毫不能放鬆。
  • 【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打造脫貧攻堅生力軍
    「九曲黃河十八道彎,咱村來了個好村官,好事做下一串串……」  河曲縣,是西口故裡,被譽為「北方民歌之鄉」。如今,老百姓把一曲曲新編的民歌山曲兒獻給駐村幫扶幹部、脫貧路上的貼心人。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曲精銳盡遣、嚴格管理、科學考核、強化保障,297支來自國家、省、市、縣的駐村工作隊,633名駐村工作隊員、163名第一書記、105個幫扶單位、130名包村領導共同組成生力軍,下沉一線、精準發力、助力脫貧。  盡銳出戰 派能打硬仗的人  苗永飛挑起鹿固鄉輝塔村第一書記這副擔子,早在2015年8月。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我們知道脫貧攻堅是一個硬仗,尤其是在深度貧困地區,剛才阮書記說了,福貢縣這邊的貧困人口高達70%,我們很想了解在這些貧困地區雲南都做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深度貧困地區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不攻克深度貧困地區這個山頭,就不能完不成脫貧攻堅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非常重視,2017年6月23日,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採取一系列超常規舉措。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清水河縣各鄉鎮召開脫貧攻堅會議
    喇嘛灣鎮召開2020年度脫貧攻堅督查調研工作安排部署會9月18日下午,喇嘛灣鎮召開2020年度脫貧攻堅督查調研工作安排部署會,各駐村第一書記、各村支書參加會議。要進一步提升脫貧工作質量,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共同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老牛灣鎮召開迎接自治區脫貧攻堅督導調研工作部署會9月18日下午,老牛灣鎮組織召開迎接自治區脫貧攻堅督導調研工作部署會,迅速傳達落實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20年第17次會議精神,對全鎮脫貧攻堅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2020-03-3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有限公司扶貧工作小記 2020-08-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林芝市脫貧攻堅: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由此,雪域高原響起了脫貧攻堅的衝鋒號。5年來,林芝市委、市政府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扣「精準」謀篇布局,搞調研、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實,用「繡花」功夫在「雪域江南」書寫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嶄新歷史篇章。
  • 吳水蘭:脫貧攻堅貴在認真與堅持
    吳水蘭,餘慶縣子營街道梓桐社區的脫貧攻堅資料員。在脫貧攻堅事業中,不務虛功,甘於奉獻,用平凡詮釋了不凡。   2017年初,一個說著標準普通話的外地人到子營街道梓桐社區應聘,成為了梓桐社區脫貧攻堅資料員,這一幹就是4年。
  • 牢記囑託出彩中原系列述評之四: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
    在賀詞中他動情地說: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中原兒女心中珍藏著這樣一個永不褪色的春天——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在蘭考大地走村入戶,察實情、問疾苦、聽民聲,殷殷叮囑:「要切實關心貧困群眾,帶領群眾艱苦奮鬥,早日脫貧致富。」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下同心 合力攻堅——內蒙古全力...
    內蒙古為切實加強各級黨委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按照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抓落實、蘇木鄉鎮和嘎查村抓實施的要求,制定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工作職責》,對自治區黨委書記、盟市黨委書記、旗縣(市、區)黨委書記、蘇木鄉鎮黨委書記、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實行省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旗縣工作,36位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繫貧困旗縣,幫助基層推動脫貧攻堅。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南鄭區城關幼兒園王莎娜:脫貧攻堅矢向前...
    決賽中,20位來自扶貧一線的選手們結合扶貧工作真實經歷,謳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的良好風貌,描繪出一幅全區上下廣大扶貧幹部用心幫扶貧困群眾的美麗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南鄭區城關幼兒園王莎娜的扶貧故事......
  • 以大美化育大眾,中國美術館550餘件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開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8月11日,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作品550餘件(套),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
  • 吳海濤到孝昌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吳海濤到孝昌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要求做實產業強支撐 高標引領保收官  11月9日,市委書記、市長吳海濤到孝昌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強調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譚本仲赴子良鎮、太平鎮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5月20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譚本仲赴子良鎮、太平鎮督導脫貧攻堅工作,並開展「三走訪三籤字」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譚本仲走訪子良鎮銅鎖崗村貧困戶)譚本仲先後來到子良鎮茶園灣村、銅鎖崗村、譚村、駱村坪村、新道灣村和太平鎮周家衝村、犀牛坪村,實地督導脫貧攻堅剛性考核指標及政策落實情況。「問題都排查得怎麼樣?貧困戶收入算得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