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在我國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一種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品位的植物。從古至今歌詠它是詩詞數不勝數,著名的宋代文豪蘇軾就很喜愛石菖蒲並撰寫下《石菖蒲贊並敘》,明代文人唐寅也寫過《畫盆石菖蒲》:「水養靈苗石養根,根苗都在小池盆。青青不老真仙草,別有春陽玉露恩。早起虛庭賦烤盤,稻田新納十分寬。呼童摘取菖蒲葉,驗到秋來白露團。」人們對石菖蒲非常的喜愛,常將其陳列在案頭賞玩,頗有趣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石菖蒲。
石菖蒲也稱凌水樓,十香和,水劍草,昌陽,是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長在溪邊,山澗的石頭上,植株高10到20釐米或更小。葉片生於短莖上,基部扁平如扇,葉片劍狀細線形,濃綠而又光澤,沒有明顯的中脈。肉穗花序長3.5到10釐米,佛焰苞葉狀,為肉穗花序長度的2到5倍,甚至更長。
石菖蒲的品種有很多,傳統品種有"金錢石菖蒲"「虎鬚石菖蒲」「花葉石菖蒲」等等。近些年從日本,韓國引進了「黃金姬石菖蒲」「有栖川石菖蒲」「姬菖蒲」「迷你石菖蒲」「姬石菖蒲」「貴船臺」等眾多品種,其中帶「姬」的都是從日本引進,姬在日本的意思是很小,極姬,表示石菖蒲極小的品種。
石菖蒲還是一味中藥,石菖蒲味辛、苦,性溫,歸心、胃經,具有開。石菖蒲在中藥當中,屬於一種開竅藥,它性味是辛,苦,溫的,歸經主要歸胃經和心經。石菖蒲主治的是開竅豁痰,化溼開胃,醒神益智的這些,具體的治療有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個用於這種消化道的疾病,包括腹痛,胃痛,腹脹這一類的、由於溼導致的這種消化道的症狀。第二個是治療神經系統的症狀,比如說是健忘,以及熱病導致的神昏昏迷,還有一些痰厥(痰症導致的昏迷),還有就是癲癇這一類的疾病。石菖蒲還具有治療風寒痺症、腫毒,癰疽,肺膿腫,急性闌尾炎,皮膚膿腫或一些體內膿腫的症狀。對於跌打損傷,我們也可以用石菖蒲,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石菖蒲它具有改善記憶再現,鎮靜抗驚厥,鎮痰止渴,抗菌,抗腫瘤降血脂,解痙,抗心律失常等等,都有一系列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陽虛和咳嗽的患者不可食用。
石菖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古人曾總結出它的盆栽養護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減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在《群芳譜》中有記載:「春遲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這些都是敘述的石菖蒲的種養之道。石菖蒲喜愛在溫暖溼潤和半陰或是隱蔽的環境中生長,怕烈日暴曬,不耐乾旱和乾燥,有一定的耐寒性。平時可種植在空氣溼潤,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養護,如果在室內栽培,光照不足,可進行人工補光,這樣才可保持其植株的低矮,勤澆水,對於較小盆器栽種的植株可將花盆放在水盤中養護,以保持空氣和土壤的溼潤,避免因環境乾燥而造成植株的生長不良。夏季高溫季節要注意通風良好,避免悶熱的環境。石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比較強,所以可以進行粗放式的管理。在生長期內應保持石菖蒲的水位或土壤,空氣的潮溼,生長期可每個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以滿足其生長對養分的需要,防止因養分供應不足引起葉子發黃,葉色暗淡。初期時以施氮肥為主,在抽穗開花前應該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需要注意一定要把肥放入土壤之中(表面以下5cm)。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葉和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冬季應將石菖蒲移入室內,在氣溫不低於5℃時可安全越冬。
栽培中石菖蒲的養殖過程中有老葉或是葉尖發黃,可用小剪刀將其修剪掉,以保持植株的整體美觀。每兩年左右翻盆1次,種植選用的 盆土可用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沙質土壤,也可用石子水培或赤玉土等顆粒土栽種,但不宜選用黏重土種植。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浩天土與火山巖顆粒混合成的介質栽培。如果是附石栽培,可用乾淨鮮活的苔蘚將其根系附在石上。
石菖蒲的繁殖多用分株的方法,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如果冬季有完善的保溫設施也可進行。方法是將叢生的植株挖掘出,出去根部的泥土,分成數叢,然後分別栽種即可。也可在生長季節進行扦插,插穗可在短莖或橫生莖葉節下帶2釐米左右根莖處切取(這樣不會影響切後母本再度萌發新芽),扦插介質宜選用潔淨,透氣性良好的沙質材料或其他顆粒性材料。插後保持土壤,空氣均要溼潤,在24到28℃的環境中,約經20天即可生根,此外石菖蒲還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繁殖。石菖蒲的栽培過程中一般很少會出現病蟲害,一般會出現的蟲害有稻蝗和幹尖黃葉,稻蝗它會為害葉片,出現稻蝗的 情況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灑防治。而幹尖黃葉則用甲基託布津就可以輕鬆的搞定了。
石菖蒲是一種中藥材,也可做盆景裝飾家居,非常容易養殖。石菖蒲的株型小巧秀麗,葉片碧綠清新,古樸雅致,盆栽陳設於室內的案頭,幾架,窗臺,書桌等處,自然清雅,富有韻味,是文房桌案雅玩的上品。您覺得石菖蒲什麼樣呢?您的案頭,書桌常擺設什麼樣的植物呢?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