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從先秦散文,到漢魏的賦,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最後是明清小說,這些都是中國古典文學的輝煌成就。
後來人們把明清小說專門拿出來,擇其精華列出了七部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金瓶梅》。這七部書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七部書變成了四部。主要原因大致是以下幾點。
第一,《金瓶梅》是一部少兒不宜的書。這部書裡面有很多不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內容,於是自成書之日起,這部書就多次被列為禁書,所以在社會上傳播的不是很廣泛。
所以這部書逐漸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名氣也不如其他幾部書的大。而且從藝術成就上來說這部書不如《紅樓夢》,所以有了《紅樓夢》就不需要再弄一部內容存在很大爭議,藝術水準也相對差一些的書了。
第二,《聊齋志異》是一部諷刺小說,但是都是借用這些花妖狐媚的故事來講述人情世故,刻畫人物形象, 表達愛恨褒貶,其中存在大量的神仙鬼狐的故事,這和《西遊記》在內容上有很大的重複,再說其中鬼魅故事太多。
而且都是短篇小說,和其他幾部書相比體裁上不統一,所以也就從這些書當中刪去了。雖然刪去了但是這部書的價值還是很高的,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第三,《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十分相似都是諷刺小說,不過《聊齋志異》是借鬼狐的口說人類的話,用的是曲筆。
《儒林外史》是採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書的藝術水準比四大名著略遜一籌,對那個時代生活的描寫也不如《紅樓夢》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在列入名著之中了。
第四,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湊數的習慣,在選擇優秀的作品或者人物的時候都喜歡用四,歷史上有四大美人,四大家族,四大名臣等等,這些習慣延續下來人們就列出了四部書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
第五,這四部書的確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而且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金聖歎批的六才子書包括《水滸傳》,這部書描寫的是底層勞動人民生活和鬥爭。《紅樓夢》描寫的是封建官僚貴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它從盛走衰,一直到滅亡的全部過程。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封建上層社會政治軍事鬥爭的情況下,《西遊記》描寫的是神佛之間的鬥爭,間接展示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爾虞我詐和互相傾軋。
總而言之這四部書既有人間,又有天上;既有凡人,又有神仙;既有戰爭,又有武俠;既有男女愛情,又有兄弟感情;既有政治陰謀,又有軍事韜略。
可以說豐富多彩,保羅萬象。打開這四部書,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傳統文化的世界,到處都有學問,到處都有講究,所以這四部書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成為暢銷書和常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