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上個季度盈利了,但不是因為打車

2021-01-09 好奇心日報

根據 Uber 向彭博社、《華爾街日報》、CNBC 等多媒體提供的數據,Uber上季度營收為 25.9 億美元,同比增長 70%,利潤方面扭虧為盈,從去年同期的虧損 8470 萬美元變為盈利 24.6 億美元,但這部分利潤全是靠賣掉海外業務換來的。

2017 年 11 月,Uber 把公司在俄羅斯市場業務賣給了當地共享出行公司 Yande,又在 2018 年 3 月 26 日把東南亞的業務賣給了新加坡打車平臺 Grab,這兩次業務剝離給 Uber 帶來了 30 億美元的利潤。

除去這部分,Uber 稅前盈虧情況為虧損 3.0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虧損 5.97 億收窄了 49%。

根據披露的數據,Uber 上季度來自打車和外賣的訂單總額為 1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55%,低於收入增速的 70%,說明這部分業務佔總收入比重正在減少。Uber 會從每個訂單中抽取 25% 的佣金來計算,而這部分佣金是 Uber 的主要收入來源。

從現金流上看,Uber 存儲著 63 億美元的現金,其中還不包括今年 3 月份拿到的 15 億貸款,目前看來,這些錢還夠這家未盈利的公司再燒一陣子。

CEO Dara Khosrowshah 對 Uber 這季度的表現很滿意,說公司 「表現超出預期」,「給 2018 年開了個好頭」,並表示未來對於發展勢頭迅猛的項目都要加大投入,其中也包括核心的打車和外賣業務。 Khosrowshah 從 2017 年 9 月接手 Uber,他認為未來的 Uber 需要發掘新的收入增長點,比如外賣、無人駕駛和共享單車。

另外,Uber 還宣布投資公司 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和 TPG 將從現有股東手上購買 4 億 - 6 億美元股份,具體時間未透露,這筆交易把 Uber 的估值推到了 620 億美元。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持有 Uber 15% 股份的大股東軟銀還沒有減持意向。

但這也給 Uber 帶來了壓力。之前 Uber 稱最晚會在 2019 年上市,如果無法兌現承諾,一些投資者或基金為了套現,很可能拋售掉手中的股份。

可以稍作對比的是 Uber 的競爭對手滴滴。5 月 23 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正準備發行一筆金額未知的可轉換債券,這加大了傳聞中滴滴即將上市的可能性。同一天,香港《經濟日報》稱滴滴已經在與投行準備 IPO 事宜,上市地點暫定香港,公司目前估值 700 億到 800 億美元之間。

Uber 的新項目也進展得不順利。今年 3 月 18 日,Uber的自動駕駛測試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撞上了推著自行車過馬路的 Elaine Herzberg,傷者在送醫後不治身亡,這也是自動駕駛汽車首例致行人死亡的案例。5 月 23 日,Uber 宣布關閉了在亞利桑那州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題圖/makfax

相關焦點

  • Uber是什麼 優步打車使用方法【詳解】
    Uber(優步)是一款來自美國的打車軟體。Uber不僅僅是一款打車應用,而是為乘客提供一種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目前現在Uber已經進駐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高大上的打車應用。  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交戰熱鬧的時候,美國的打車應用uber進入中國。
  • 臺灣能不能用uber打車 臺北高雄能不能用uber打網約車
    由於臺灣當局認定uber「不合法」,不少臺灣民眾只好偷偷使用uber軟體,但由此也出現了保險賠償、人身安全等問題。­  「uber司機沒經過嚴格考試,而且車輛都是私家車,還被認定為『不合法』,若發生車禍事故或消費糾紛,不知道找誰來解決。」
  • Q2外賣收入超打車,「疫」外轉型為Uber「逆天改命」?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Uber打車業務遭受重創,但幸運的是外賣業務逆勢增長,意外的撐起了財報顏面。儘管股價在3月份有實現觸底反彈,但很顯然股價反彈力度並不是很強勁。在遭受質疑的聲音裡,Uber二季度的財報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先看營收跟淨利潤這兩個核心數據。
  • Uber外賣收入首超打車 巨頭之爭轉換賽道
    Uber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外賣業務Uber Eats收入同比翻番達到12億美元,但打車業務收入同比驟減67%至7.9億美元,從訂單量來看,打車訂單同比減少了73%,外賣訂單增加了113%。這也是Uber外賣收入首次超過其主營的打車業務。財報公布當天,Uber收盤股價大漲4.55%,但財報公布後,Uber盤後股價大跌近3%。
  • Uber要變成外賣公司了?二季度外賣收入首次超過打車
    Uber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外賣業務Uber Eats收入同比翻番達到12億美元,但打車業務收入同比驟減67%至7.9億美元,從訂單量來看,打車訂單同比減少了73%,外賣訂單增加了113%。這也是Uber外賣收入首次超過其主營的打車業務。財報公布當天,Uber收盤股價大漲4.55%,但財報公布後,Uber盤後股價大跌近3%。
  • 都是打車平臺Lyft(LYFT.US)、Uber(UBER)到底有什麼不同?
    用Uber打車更便宜,但它的用戶消費更多作為第一次知道Uber提供UberCab「黑車」服務,以及Lyft是Zimride拼車平臺的人,我驚訝地發現Lyft的平均拼車價格明顯高於Uber,而且差距還在擴大!在2017年第一季度,Lyft的平均每次預訂(bookings)是11.74美元,Uber是8.41美元,相差3.33美元。
  • 疫情籠罩下打車需求降低 Uber外賣業務首超出行業務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實習編輯陳企安)訊,美國打車應用開發商Uber周四盤後公布業績,第二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29%,至22.4億美元。雖然超出分析師的平均預期21.8億美元,但這是公司去年5月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來營收的最大降幅。
  • Uber(UBER.US):「嗜血者」還是潛力股?
    從創始人在瑟瑟寒風中打不到車萌生出做一款打車軟體到現在,在十年的發展中,經過12輪,累計融資142.97億美元。Uber在全球市場上攻城略地。   儘管如此,Uber的「核心平臺貢獻利潤率」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從2018年第一季度18%的高點回落至去年第四季度的負值。
  • 特斯拉 Q2 季度再次實現盈利,那下個季度呢?
    在疫情以及車市下行的大背景之下,盈利的消息顯得更有價值。至此,特斯拉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CEO 馬斯克更是興地表示「從未對特斯拉的未來感到如此樂觀和興奮」。 即便不明說,我們也能猜到特斯拉今年的一大目標,就是實現今年一整年的盈利。
  • 優步和滴滴的持續虧損困境:打車軟體的商業模式問題在哪?
    在上周五(15日)的滴滴月度全員會上,滴滴CEO程維宣布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要整體裁員15%,涉及2000人左右。一、打車軟體全都虧損根據Uber此前公布的年報,在2018年,Uber全年收入113億美元,同比增長43%;訂單金額高達5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但Uber也在2018年虧損18億美元(約合 122億人民幣)。
  • Uber Eats二季度營收為12.1億美元,規模已超過Uber打車業務
    在第二季度,移動業務(也就是Uber乘車)的總預訂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5%,僅為30多億美元,而配送業務(也就是Uber Eats)的總預訂量則增長了一倍多,達到69.6億美元。送餐業務的營收也超過了打車,為12.1億美元,而打車業務的營收為7.9億美元。
  • Uber 完成20億次打車服務,中國成其最大市場
    據外媒報導,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周一宣布,Uber目前已完成了20多億次打車服務卡蘭尼克表示,第20億次打車服務實際上有147份打車訂單同時啟動,遍及5大洲16個國家,其中中國數量最多為54次,美國46次。
  • 國外疫情使外賣需求量激增Uber外賣收入首超打車
    Uber 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外賣業務 Uber Eats 的收入同比翻番達到 12 億美元,首次超過該公司的打車業務。根據財報的信息,疫情帶來的影響除了使外賣需求量增加,同時也使打車訂單大幅減少,Uber 打車業務收入同比驟減 67% 至 7.9 億美元。從訂單量來看,打車訂單同比減少了 73%,而外賣訂單增加了 113%。
  • 打車安全不達標,倫敦再次拒絕 Uber
    五個城市佔據了 Uber 打車服務 24% 的份額,倫敦就是其中之一。倫敦也是 Uber 在歐洲最大的市場,那裡有 45000 名持證司機和 350 萬名乘客。2017 年 9 月,TfL 拒絕對 Uber 的牌照續籤,因為他們認為 Uber 的安全紀錄、運營和商業模式,在公共安全上沒有表現出足夠的企業責任感,並指出了 Uber 舉報嚴重刑事犯罪以及審查司機背景的方法不當。
  • Uber(UBER.US)正在成為美團外賣,滴滴還有多遠?
    但是從 Uber 的發展道路來看,在網約車出行市場萎靡,自動駕駛商業化還有一定距離的時候,外賣業務的增長的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 Uber 的業績表現。用 Uber CEO 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的話說:「三年前我們的 UberEats 業務還剛起步,現在體量已經超過打車業務,我們用了三年時間,又在內部創建了第二個 Uber。」
  • 一張圖讀懂UBER
    我個人的答案是會,前提是物質的極大豐富,這裡的豐富不是指絕對數量的增多,而是指相對「需求」的多。網際網路技術,降低經濟學上說的不確定性,讓供需趨於絕對平衡。話扯遠了,下圖是對共享經濟的分析:UBER,是共享經濟的傑出代表,它的終極價值在於:採取信息化手段,利用經濟學最簡單的供求原理,讓資源分配更合理,並解決了「打車難、打車貴、服務質量層次不齊」的問題。圖①「概覽」
  •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兩大打車軟體Uber和Lyft暫停「共享乘車」服務
    此外,電子郵件中還列出了該公司定期向駕駛員發送的一些提示,包括:上車前後要洗手坐在後座上以騰出空間如果咳嗽或打噴嚏,請捂住嘴或鼻子搖下窗戶以改善通風除了Uber外,另一家打車應用軟體競爭對手Lyft也正在暫停其所有市場的共享乘車功能。其發言人說:「 Lyft社區的健康與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致力於採取一切措施減緩COVID-19的傳播。
  • Uber 正在成為美團外賣,滴滴還有多遠?
    用 Uber CEO 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的話說:三年前我們的 UberEats 業務還剛起步,現在體量已經超過打車業務,我們用了三年時間,又在內部創建了第二個 Uber。
  • 從打車到送人送餐送商品,Uber不轉型就等死?
    今年第二季度Uber Eats訂餐量預計將比去年第二季度增長100%。疫情期間Uber平臺上的食品雜貨預訂量同比增長117%,新開設的「Uber外賣店」數量增長了34%。Uber認為,通過先進的數據科學技術和存儲的海量用戶數據,了解和預測用戶需求會成為其應用越來越吸引人的地方。
  • 擺脫了5年來21個季度的連虧狀態,HMM終於盈利了!
    日前,韓國船公司HMM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數據,報告期內,其淨利潤為281億韓元(約合237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6億美元。 這意味著,HMM擺脫5年來21個季度的連虧狀態,終於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