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憲研究》:深化和豐富了早期黨史的研究路徑

2020-12-06 澎湃新聞

看過電視劇《長徵》的觀眾可能都還記得「博古同志」,他在劇中的戲份不少,實際上他在現實中、在中國革命史中確實非常重要。

博古,原名秦邦憲,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秦邦憲經歷了中國革命一系列重大轉折,中國革命中心從上海到江西,中國革命中心從城市到農村,中國革命長徵從江西向延安等,這些是中國共產黨非常大的轉折,我就覺得這是值得研究的。」11月22日,在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人民出版社舉辦的《秦邦憲研究(第一輯)》新書媒體見面會上,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這樣評價道。

活動現場研究秦邦憲的起點和標誌2017年,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主辦的紀念博古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是第一次以秦邦憲為研究對象的黨史學術研討會。而此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日前出版的《秦邦憲研究》則是第一本將秦邦憲作為黨史研究對象的論文集,也是研究秦邦憲的起點和標誌。

此前,《博古和他的時代——秦邦憲(博古)研究論集》於2014年出版,是秦邦憲研究處於「準研究」層次和階段的資料彙編。該論集選輯了數十年積累下來的90位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的120餘篇文章,以相關時代、相關事件、相關人物為研究對象,部分成果提供了研究秦邦憲的新史料與新觀點,尤其是上海、江西瑞金時期和長徵前期等時期的研究,因新檔案材料的發掘和利用,匯集了較多新的研究成果。

此次出版的《秦邦憲研究》,在2014年研究論集的基礎上,對秦邦憲的研究有所豐富和提升。其中,對秦邦憲就讀的小學有2篇相關論文,為研究秦邦憲就讀的小學提供了新的材料與視角。秦邦憲對抗戰全程的貢獻、青年言說、與左翼文化運動、參與憲草審議、政治工作是「生命線」的提出、蘇區經濟思想和蘇區農民觀等內容,都擴大了秦邦憲研究的視野。

《秦邦憲研究》第二主編秦紅介紹,本書還對秦邦憲在蘇州、上海、武漢、甘肅期間的工作作了比較細緻的梳理。對遵義會議交權、西安事變中的作用、組建新四軍、貫徹統一戰線政策、領導新聞事業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尤其可嘉的是,學者們的研究與時代緊密結合,闡發了秦邦憲研究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曹培雷看來,《秦邦憲研究》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既有權威性,又有可讀性。全書收錄的都是中共黨史研究方面權威學者的文章,並以秦邦憲的生平為序編排,細緻完整地勾勒了秦邦憲的一生,並從中呈現了中共早期成長的一個縮影。第二,資料翔實,信息量大。全書除附錄外,分為八個專題,篇幅達55萬字,共570頁,有史料支撐,有具體案例。第三,視角多樣,層次多元。比如,從重大歷史事件的角度,就分別論及了西安事變、遵義會議、左翼文化運動;從地方性的視角出發,就有秦邦憲與上海、武漢、甘肅、西安等數篇文章;而且除了學術性的角度,還有親屬的角度,可以說為讀者提供了跟歷史教科書相比,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

「此書的出版,一方面期望拓寬秦邦憲人物研究的學術視野,深入研究秦邦憲的生平和思想,另一方面也期望深化和豐富早期黨史研究的路徑,豐富中共黨史研究的內容,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讓更多人了解黨走向成熟與成功的故事,並續寫當代中國更多的『春天的故事』。」 曹培雷說道。

中國革命一系列重要轉折的親歷者、見證者

秦邦憲於1907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縣中耆英裡的書香世家,1925年成為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生,成為其投身革命道路的起點。

1926年10月秦邦憲由中共中央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三年多時間裡他刻苦鑽研馬列主義,俄語水平、理論知識和觀察剖析問題水平得到長足的進步。

1930年5月秦邦憲從莫斯科回國後在上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9月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他臨危授命挑起中共臨時中央總負責人的重擔,當時年僅24歲。遵義會議後服從黨中央決定,執行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反黨分裂行為,歷盡艱難險阻,跋涉萬裡,勝利地完成了長徵,到達陝北。

隨著抗日鬥爭形勢日益高漲,秦邦憲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做了大量工作。他與周恩來等人在廬山、南京、武漢等地多次同國民黨蔣介石談判,商討國共合作抗日事宜。同時致力於恢復和重建華中等地黨組織,壯大黨的隊伍,為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條件十分艱苦的環境下,積極籌備黨的新聞事業,在延安清涼山創辦了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新華通訊社、中央印刷廠等。秦邦憲擔任解放日報社社長兼新華通訊社社長,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報》創刊,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黨的喉舌,民族解放的號角。

1946年4月8日,秦邦憲、王若飛、葉挺、鄧發等同志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後飛回延安途中,在山西黑茶山失事遇難,史稱「四八烈士」。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教授忻平看來,秦邦憲同志不僅僅是中共早期領導之一,統戰工作領導人之一,同時領導創辦《解放日報》,也是我們黨新聞事業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還是黨重要的理論家,翻譯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對革命戰爭年代全黨提高理論素養和理論水平都起了重要作用。

「他翻譯蘇聯共產黨、辯證唯物論等方面的經典著作,其實傳播很廣,影響了很多同志,對黨員和幹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起了很大作用。秦邦憲研究涉及黨史、革命史、新聞史、傳播史、理論史等多個方面,這本書也反映了新時代對於秦邦憲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個專題,我認為是達到了一定水準。」 忻平說道。

在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看來,秦邦憲毫無疑問是中共黨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位真誠的理想革命者,這個革命者的經歷正好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實踐相結合這麼一個非常重要階段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秦邦憲研究》運用黨史重要人物,傳播紅色基因在擔任中共中央總負責、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期間,秦邦憲推行過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給黨和革命帶來了損失。

曹培雷表示,學習「四史」,離不開具體歷史人物。「習總書記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在他看來,本書的出版為秦邦憲研究提供一個更加全面、更加客觀、更加辯證思考的成果。

秦紅認為,在那樣動蕩的時代,秦邦憲作為一位不顧生死、堅決貫徹上級指示、勇於承擔、敢於探索的不到30歲的年輕人,勇氣可嘉,在具體的革命實踐中,犯錯也在所難免。事實上,秦邦憲是那個時代一群年輕人在不斷尋求真理、不斷在理想與現實結合中探索實踐、不斷在挫折中學習成長的縮影。

在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主任、中央軍委紀委原書記、海軍上將童世平看來,《秦邦憲研究》的出版是黨史研究領域,上海市黨史研究部門和黨史研究工作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拓展研究領域的成果。

「我們不否認博古是犯過嚴重錯誤,並且給黨帶來很大損失,但是今天我們再通過大家來回憶,來緬懷,說明我們真正感到博古同志是值得我們尊敬,他對黨的理想信念非常堅定,對黨的事業充滿熱情和激情,同時又在很多領域為黨的事業做出貢獻。」童世平談道。

在嚴愛雲看來,在「四史」學習教育過程當中,要宣傳好黨史上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運用黨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傳播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元首政制到王朝統治: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考察
    對蒙森時代以來至今在本研究領域內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學術作品加以系統述評,有助於呈現並解釋過去一個多世紀中,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中發生的三次重大轉向及其原因。同時,這一考察也預示了本研究領域內當下的研究趨勢。
  • 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分...
    為更好地研究和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推進新時代黨史研究和宣傳工作,在對黨的非凡歷史深入思考中服務現實、走向未來。同時,促進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建設學習型、研究型人才隊伍。今年初,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向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申請成立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分中心。近日,重慶市委宣傳部正式批准成立該中心。該中心是為全市黨史研究人員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史理論研究,開展學術交流,培養學術人才,提高學術水平,推出理論成果,抓好成果轉化搭建的一個重要平臺。
  • 省政協舉行秦早期文化研究和遺址保護開發座談會
    12月21日,省政協舉行秦早期文化研究和遺址保護開發座談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攝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2月2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歐陽堅在今天召開的秦早期文化研究和遺址保護開發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各方力量、各展所長,開放式、全信息、系統化研究秦文化,
  • 【悅讀薦書】陝西人民出版社:《歷史的細節與主流——中共黨史研究...
    作者簡介:盧毅,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國共兩黨與抗日戰爭》《抗日戰爭與中共崛起》等多部專著,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
  • 石川禎浩談日本的中國現代史研究
    代表作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中國近代歷史的表與裡》《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晚清「睡獅」形象探源》《關於孫中山致蘇聯的遺書》等近五十篇。近日,《上海書評》書面採訪了石川教授,請他談談日本,尤其是京都學派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您在京都大學讀研究生時期的研究興趣是中日思想交流史,為什麼會轉移到研究中共黨史?
  • 受眾研究的發展路徑的轉移以及這種研究轉向的成因
    受眾是傳播行為的接受者,傳播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傳播過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條件,戈夫曼在「擬劇論」中較早使用了受眾這一概念,用以分析人們的日常互動行為。受眾數量龐大、分布散亂、層次豐富,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及匿名性。由於受眾在傳統的線性傳播觀中位於傳播過程的終點,受眾研究一直受到重點關注。
  • 黨史和文獻部門網絡評論和審稿工作培訓班在古田幹部學院舉辦
    11月11日至19日,黨史和文獻部門網絡評論和審稿工作培訓班在福建龍巖古田幹部學院舉辦。這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今年舉辦的第五期全國黨史和文獻幹部培訓班。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徐永軍作主題報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黨委黨史和文獻部門從事網絡評論和審稿工作負責人以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青年業務骨幹共99人參加培訓。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早期肺癌治療中,肺段切除術最初僅為不能進行常規肺葉切除患者的治療選擇,而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肺段切除適應證隨時間不斷變化,肺段切除術在早期肺癌治療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理論上,肺段切除相比肺葉切除可更好地保留患者肺功能,但腫瘤不完全切除的風險更高,因此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已成為爭論的焦點。本文將介紹肺段切除術的手術技術,並總結已發表和在研的關於肺段切除術用於治療早期肺癌的臨床研究。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用新媒體講好黨史新中國史
    黨史居然有了漫畫版。」4月29日,看到剛剛上線的黨史漫畫《大慶石油會戰》,一名網友直呼沒想到。 黨史漫畫出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這個以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見長的權威機構,正藉助新媒體致力於講好黨史新中國史。 「90後」杜碩是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綜合辦公室的一名幹部,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喜歡玩手機、上網。偶然間看到《開國大典》短視頻,杜碩頗感意外。
  • 共產國際一大、省港大罷工、上海工人運動……這些珍貴黨史影像...
    6月28日,「珍貴黨史影像檔案」上線儀式暨「黨史影像研究與利用」主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行。這次會議上,發布了首次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歷史影像中的工人運動和彩色黨史影像三個主題共10餘條珍貴黨史影像視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首次公開。
  • 城市地下電纜路徑檢測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在地下電纜的管理維護、城市的規劃改建中,要求快速而精確地查明地下電纜位置、延伸路徑以及深度,明確電纜的具體位置信息。國網常熟市供電公司的研究人員李映橋、王學冬、徐青龍、汪飛,在2020年第8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研究設計的城市地下電纜路徑檢測系統以電磁法為主要理論基礎,建立電纜空間等效模型,推導場強分量公式。
  • 山東地區新石器早期考古學文化研究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笑梅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山東地區新石器早期考古學文化研究」,其最終成果專著《後李文化研究》日前完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山東在魯北地區發現一種早期新石器文化——後李文化。
  • 立足世界大變局深化國際法研究
    今天,國際法律制度不斷豐富,國際法確認國際行為體的基本規範,為各國參與國際活動確立基本要求。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成為評判國際行為體行為合法性的重要標準,是國際交流與合作所運用的法律話語,也是制約他國國際不法行為的正當依據。國際法基本原則成為構建和維持國際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石。可以說,如今的國際法是二戰以來世界和平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已經成為大多數國際行為體認同和遵守的規範體系。
  • 韋遠誠:借鑑語音類型學 深化侗臺語研究
    20世紀四五十年代,Roman Jakobson為研究方法帶來飛躍式的進步。他明確提出了蘊涵規則(laws of implieation)並得出了許多正確的結論,還在類型學研究中引入統計概率和總體有效性概念,解決了世界語言普遍共性與多樣性之間的矛盾。Charles F. Hockett也是早期語音類型學研究的重要人物。
  • 澳研究團隊稱新型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控制閃電路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包括該高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開發的一種牽引雷射束技術有望在未來控制閃電路徑,以降低閃電引發森林火災的風險。澳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弗拉德倫·謝韋多夫介紹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兩個帶電平行板模擬閃電發生的大氣條件,通常情況下電流會在兩塊板之間隨機跳動。
  • 深化校地合作 推進民族史學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李然介紹課題研究成果。        巴蔓子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段超表示,巴蔓子的忠誠、忠義、忠信、忠勇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更是今天荊楚大地和巴渝之鄉文化建設、社會治理和旅遊開發的重要資源。他表示,今後將繼續加強校地合作,把高校為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得更好。
  • 戰略合作深化,茵冠生物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
    早於今年2月初,茵冠生物便與市三院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開展幹細胞治療新冠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此次籤約,是此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細化與深化,標誌著茵冠生物聯合三院的幹細胞研究與轉化的啟動落地,對於茵冠生物的未來發展具裡程碑式意義。
  • 「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評
    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可是在晚年卻對矛盾論作出極端的、簡單化的概括。自1963年開始,毛澤東建構了一種以階級鬥爭為出發點分析形勢的思維模式,毛澤東發動的「階級鬥爭」一次次升級,直到「文化大革命」。⑨陳東林指出毛澤東從1964年起開始形成一種新的「階級鬥爭」論斷,認為「資產階級」就在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成為「文化大革命」發動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據。
  • ...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京人社事業發〔2020〕36號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科技創新局
  • 北京國際會計學院 | 《深化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研究》課題...
    近日,由學院會計研究與發展中心胡明霞副教授主持的2020年財政部與共建高校聯合研究課題《深化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研究》順利結項。如何推進該改革目標的實現,深化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研究,是當前各級財政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