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軍劍——《探索基層治理的「新竹方案」》

2020-12-24 廣西新聞網

主要內容

近年來,新竹街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竹方案」,堅持黨的領導、加大黨建工作「力度」,拓寬服務「廣度」,加大治理「深度」,增強治理「精度」。

一是以提升群眾安全感為出發點,利用現代科技加強治安防範手段,推行「平安閃亮」工程。通過購置一批太陽能警示燈、肩燈等,重點放置在治安案件易發高發的路段和小街小巷等地段,用于震懾轄區內的犯罪分子,為群眾提供安全的生活和出行環境。

二是以提升群眾獲得感為著力點,區域內所有的社會事務,依託65個網格,社區(村)中轉、街道為指揮的「三級網格化管理」工作方式,真正實現「民情觸網、部門聯辦」。此外,還推行「442」工作法,凡涉及社區「三重一大」事項,均通過「四議四公開兩監督」,惠民資金的使用更加公開透明。

三是以提升群眾幸福感為落腳點,轉變服務態度,做細做實「網格」服務。2018年9月,新竹街道成立了全區首家「時間銀行」,推行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的機制。截止目前,共有志願者655名,志願團隊46個,服務對象834戶,接受捐贈物資902件,發放捐贈物資911件,時間存入3314.5小時。

寧軍劍​

自參加工作以來,寧軍劍同志曾任青秀區市政管理局局長、住建局局長等職務,2014年到新竹街道工作後,先後擔任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等職務,2019年任街道黨工委書記。

工作以來,寧軍劍同志榮獲2009-2011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個人、南寧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先進個人、南寧市住房保障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市級榮譽,並於2017年記三等功。

相關焦點

  • 官渡區探索社區治理「官渡方案」
    7個社區引進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社區營造」又稱社區再造或社區總體營造,對於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官渡區社區營造項目始於2019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00多萬元。2020年第一批社區營造項目經歷了招募、評選等流程後,最終選出了7個項目。項目涵蓋了社區系統化治理、文化營造、協商治理、公共空間治理等,在活動現場,7家社會組織與項目落地社區籤約,達成「三社聯動」合作。
  • 南寧市青秀區新竹街道新竹社區黨委
    集體獲獎情況2006年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獲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2017年獲全國創建無邪教示範社區;2018年獲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全國民主法治建設示範社區
  • 高縣召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調研成果座談會
    高縣召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調研成果座談會 2020-03-06 10:55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張建芳 四川新聞網宜賓3月6日訊(肖義)3月3日上午,高縣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調研成果座談會在縣委二會議室召開
  • 蕭山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張亮調研「寧聚藍」智慧治理平臺
    1月9日,蕭山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張亮,杭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管理支隊支隊長葉紅一行,就基層社會治理來寧圍街道調研
  • 基層治理千萬條依法治理第一條
    要善於把遵循黨的執政規律與基層治理規律相結合,建立健全基層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治工作力量,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基層依法治理制度化、規範化。二、群眾自治是基層依法治理的基礎基石。要善於在不同意見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訴求中權衡,推動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引導基層群眾開展協商活動,共畫基層依法治理最大同心圓。三、多元規範共治是基層依法治理的重要方式。
  • 探索「巾幗紅鄰長」,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她力量」
    今年以來,長興縣婦聯圍繞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聚焦家庭所需,聚力婦聯所能,找準女性參與基層治理突破口,創新開展「巾幗紅鄰長」工作,通過運用「1234」工作法,即組建一支隊伍、推進兩項服務、建立三張清單、開展「四微」行動,積極探索婦聯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新途徑。
  • 中國文化及思維方式推進創新基層「體驗式治理」
    體驗不僅僅是身體的嵌入和體察,而且是一種具身性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不是為了體驗而體驗,而是為了治理而體驗。體驗式治理是一種特殊的「參與式行動研究」。與通常的參與式治理中公民向上參與治理空間相反,體驗式治理是治理者下沉參與治理對象的生活實踐,是一種「自上而下」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   四是合作性。體驗式治理是一種合作式治理。
  •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團風縣司法局:搭好小區治理小舞臺 做實...
    「雙聯雙進」工作開展以來,團風縣司法局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有效服務群眾、促進城市發展,努力搭好小區治理小舞臺,做實基層治理大文章。釐清思路,保障船頭不偏。團風縣司法局黨組高度重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工作方案,確保「雙聯雙進」工作取得實效。打牢基礎、領航動員上有突破。團風縣司法局積極與駐點社區和小區組織聯建、信息聯通、資源聯動,強化與社區幹部、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小區黨員緊密聯繫,在大黨建引領下開展工作,進行資源互補。
  • 構建城區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肖何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社區治理的『中樞』,我們著力打造『五彩家園、幸福肖何』服務品牌,聚集各類公共服務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服務活動。 」肖何莊社區黨委書記肖健介紹。相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我市城市基層黨建起步晚、基礎弱,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應對城市公共危機
    二、可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黨組織要應對好城市公共危機的挑戰,離不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文明城市創建與基層黨建融合,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升來應對城市公共危機  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推動創建工作與基層黨建有機融合  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 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路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巾幗調解隊,「調...
    福利路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巾幗調解隊,「調」出鄰裡和諧活躍在西固區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的巾幗調解隊,是居民化解矛盾的「及時雨」。近年來,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通過重點對空巢老人、單親家庭、困難戶、殘疾重病兒童和有矛盾衝突家庭入戶訪談,跟蹤救助,先後為近百戶家庭調解了矛盾糾紛。社區為所有巾幗調解員配發了工作牌,向轄區居民發放了「巾幗調解隊」聯繫卡。
  • 溫州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基層治理為群眾,基層治理靠群眾。只有激發人民的無窮力量,紮實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才能尋求到人民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溫州又是如何讓群眾由「冷眼看」到「熱心幹」,由「熱心幹」再到「全力幹」,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具體有著哪些高招妙招?
  • 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東莞長安兩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成立
    在揭牌儀式上,葉絢麗表示,構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積極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長安人民法庭在訴源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以探索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為抓手,充分發揮法庭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及解決社會矛盾工作中的優勢作用
  • 抗疫考評基層治理十大軟肋
    大疫如大考,治理見真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這場災難,從多個方面對基層治理進行了一場摸底考。 2月19日,龍塔街道龍塔社區工作人員(右)向居民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大武口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中心區,該區以街道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為契機,針對基層治理中條塊分割、職能不清等問題,按照「建機制、轉職能、定標準、造流程,建平臺、強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街道屬地責任事項清單,釐清街道與職能部門權責歸屬,調整再造政務流程,以公開促服務,探索政務全過程公開,建立立體聯動的政務公開體系,推動基層治理向一體化、協同化轉變。
  • 海報述評丨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是「楓橋經驗」的時代擔當
    提高對基層社會的治理能力並使其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塊極為重要的拼圖。  「楓橋經驗」從上世紀60年代一個鎮化解社會矛盾的經驗出發,衍生到今天基層社會治理的一種方式,其實踐意義,早已突破了楓橋一地和服務於鄉村治理的限制,突破了原始「楓橋經驗」的內涵。城鄉基層治理可以運用的先進經驗,都可被納入新時代「楓橋經驗」。
  • 法律顧問推動中國鄉村基層社會治理
    「2018年,金鄉縣提出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更多的人去基層參與法律顧問工作,一個村子一年可以提供1500元至3000元的補助,由政府來買單,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如今,王亞彬和他的團隊都參與到了基層的法律顧問工作中,他本人就擔當著9個村的法律顧問。「現在一個月時間裡,有10多天的時間都是在村裡。」
  • 成都市新津區:多舉措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民主與法制網四川訊(記者 黎志飛□袁星婕)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支撐。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成都市新津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著力在基層社會治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落地落實、實戰實效的體制機制創新上進行積極探索,不斷增強轄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 紫帽鎮探索近鄰黨建發展新模式 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
    通過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紫帽鎮正用有溫度的黨建工作,來拉近小區鄰裡之間的關係,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居民「最後一米」。
  • 洛陽路街道:「陀螺模式」創新黨建引領治理新機制 紅色旋風為基層...
    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探索創建主軸引領、四力驅動、網格支撐、精細施治的「陀螺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核心驅動軸,圍繞社區網格這個基層治理陀螺旋轉的支點,通過工作模式和機制創新,全面發揮黨的政治、組織及群眾工作優勢,充分釋放組織力、共建力、平臺力和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