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9月13日訊 鄰裡有矛盾,黨員樓長來解決;鄰裡有煩惱,黨員樓長幫分擔。近段時間來,晉江紫帽鎮各安置小區的居民深切感受到黨員樓長們的能量。通過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紫帽鎮正用有溫度的黨建工作,來拉近小區鄰裡之間的關係,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居民「最後一米」。
鄰裡調解隊
化幹戈為玉帛
在紫帽塘頭嘉園小區,14名黨員樓長最近組成了一支「鄰裡調解隊」,傳承「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美德,專門調解鄰裡、家庭、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
這不,「調解隊」裡3號樓黨員樓長蔡國勝前幾天聽說他負責樓棟的業主王先生因為拆遷時,鄰居蔡氏兄弟多量多測了他土地,兩家人正在鬧矛盾。
蔡國勝馬上把問題反饋到「鄰裡調解隊」微信工作群裡,讓隊員們獻計獻策。
雙方當事人被叫到一起,「調解隊」一方面對蔡氏兄弟進行普法宣傳,告知他們該地塊的補償款應屬王先生;另一方面讓雙方當事人把想法當面講出來,打開心結,消除誤解。在「調解隊」耐心細緻地調解下,蔡氏兄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僅主動向王先生道歉,而且很快將賠償款完整歸還王先生。
無獨有偶。近日,家住洋店村後厝街花園小區6號樓的居民們也遇到了一件煩心事——樓下面線糊小店每天烹煮豬大腸、滷味、油炸食品等,導致油煙在樓道內亂串。
6號樓黨員樓長曾國輝得知情況後馬上前往了解,原來,面線糊店的店面原本沒有窗戶,老闆為了排油煙,在靠近樓道的地方私設了一個通風窗。平日裡,店裡煮食所產生的油煙味就直接通過通風窗排入樓道。
為此,曾國輝找到了面線糊店老闆進行調解,詳細講述了私自改建房屋的安全隱患和亂排放油煙的危害。然而,店家拒不整改。為了儘快解決居民煩惱,曾國輝組織樓棟居民有序籤寫聯名協議書,並代表居民尋求洋店村兩委的幫助,將居民訴求上報紫帽鎮黨委政府。
很快,在鎮執法中隊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下,面線糊店進行了整改,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用心傾聽
傳承鄰裡文化
據了解,紫帽鎮積極倡導無事多走訪、有事共商量、困難有人幫、有呼必有應的「近鄰」文化,在潤物無聲中鞏固黨群關係。
日前,家住霞茂山莊小區的吳先生在樓道裡大聲呵斥樓上鄰居故意製造噪音,雙方在樓道對峙。樓長吳炳川得知此事後,趕緊放下手中忙活的事趕去勸解。
「每天晚上都故意跑跳,實在很吵。」「我晚上很早就睡,根本沒有製造噪音,更別說是故意影響樓下。」現場,吳炳川詳細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在讓雙方心平氣和地先回家冷靜後,他通過蹲守和向其他住戶調查了解到,樓上住戶有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處於淘氣的階段,經常騎著玩具車滿屋子亂跑,確實製造了噪音。
吳炳川一方面安撫吳先生,希望鄰裡之間互相理解、體諒,又勸說樓上住戶平時生活要多注意。在他樓上樓下反覆跑了七八趟後,兩家人最終都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之處。一場鄰裡矛盾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鄰裡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不和諧,大家應該多溝通,多站在彼此角度思考問題。」吳炳川說,今後,他會繼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傾聽,傳承鄰裡文化,幫助調解鄰裡之間的矛盾。
(記者_蔡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