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帽鎮探索近鄰黨建發展新模式 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

2020-12-19 晉江新聞網

  晉江新聞網9月13日訊 鄰裡有矛盾,黨員樓長來解決;鄰裡有煩惱,黨員樓長幫分擔。近段時間來,晉江紫帽鎮各安置小區的居民深切感受到黨員樓長們的能量。通過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紫帽鎮正用有溫度的黨建工作,來拉近小區鄰裡之間的關係,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居民「最後一米」。

  鄰裡調解隊

  化幹戈為玉帛

  在紫帽塘頭嘉園小區,14名黨員樓長最近組成了一支「鄰裡調解隊」,傳承「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美德,專門調解鄰裡、家庭、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

  這不,「調解隊」裡3號樓黨員樓長蔡國勝前幾天聽說他負責樓棟的業主王先生因為拆遷時,鄰居蔡氏兄弟多量多測了他土地,兩家人正在鬧矛盾。

  蔡國勝馬上把問題反饋到「鄰裡調解隊」微信工作群裡,讓隊員們獻計獻策。

  雙方當事人被叫到一起,「調解隊」一方面對蔡氏兄弟進行普法宣傳,告知他們該地塊的補償款應屬王先生;另一方面讓雙方當事人把想法當面講出來,打開心結,消除誤解。在「調解隊」耐心細緻地調解下,蔡氏兄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僅主動向王先生道歉,而且很快將賠償款完整歸還王先生。

  無獨有偶。近日,家住洋店村後厝街花園小區6號樓的居民們也遇到了一件煩心事——樓下面線糊小店每天烹煮豬大腸、滷味、油炸食品等,導致油煙在樓道內亂串。

  6號樓黨員樓長曾國輝得知情況後馬上前往了解,原來,面線糊店的店面原本沒有窗戶,老闆為了排油煙,在靠近樓道的地方私設了一個通風窗。平日裡,店裡煮食所產生的油煙味就直接通過通風窗排入樓道。

  為此,曾國輝找到了面線糊店老闆進行調解,詳細講述了私自改建房屋的安全隱患和亂排放油煙的危害。然而,店家拒不整改。為了儘快解決居民煩惱,曾國輝組織樓棟居民有序籤寫聯名協議書,並代表居民尋求洋店村兩委的幫助,將居民訴求上報紫帽鎮黨委政府。

  很快,在鎮執法中隊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下,面線糊店進行了整改,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用心傾聽

  傳承鄰裡文化

  據了解,紫帽鎮積極倡導無事多走訪、有事共商量、困難有人幫、有呼必有應的「近鄰」文化,在潤物無聲中鞏固黨群關係。

  日前,家住霞茂山莊小區的吳先生在樓道裡大聲呵斥樓上鄰居故意製造噪音,雙方在樓道對峙。樓長吳炳川得知此事後,趕緊放下手中忙活的事趕去勸解。

  「每天晚上都故意跑跳,實在很吵。」「我晚上很早就睡,根本沒有製造噪音,更別說是故意影響樓下。」現場,吳炳川詳細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在讓雙方心平氣和地先回家冷靜後,他通過蹲守和向其他住戶調查了解到,樓上住戶有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處於淘氣的階段,經常騎著玩具車滿屋子亂跑,確實製造了噪音。

  吳炳川一方面安撫吳先生,希望鄰裡之間互相理解、體諒,又勸說樓上住戶平時生活要多注意。在他樓上樓下反覆跑了七八趟後,兩家人最終都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之處。一場鄰裡矛盾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鄰裡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不和諧,大家應該多溝通,多站在彼此角度思考問題。」吳炳川說,今後,他會繼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傾聽,傳承鄰裡文化,幫助調解鄰裡之間的矛盾。

  (記者_蔡培仁)

相關焦點

  • 福建連江:近鄰黨建一家親 基層治理一條心
    日前,福建省連江縣「黨建 幸福小區」啟動儀式暨首屆「連江好鄰居」頒獎活動,在魁龍坊歷史街區舉行。為何舉辦這場活動?據了解,該活動由連江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政法委等單位主辦,旨在貫徹落實「遠親不如近鄰」理念,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探索「組織共建、難題共商、社會共治、幸福共享」的「黨建 幸福小區」模式。如何打造「黨建 幸福小區」模式?
  • 青島市市北區遼源路街道:黨建引領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人民網青島7月27日電 2020年以來,遼源路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街道把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打通「神經末梢」,創新治理路徑,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顯著提升。
  • 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城廂區紮實推進「黨建+」鄰裡中心建設
    □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 通訊員 林雲景 易振環 文/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城廂區推進各具特色的「黨建+」鄰裡中心建設,用「紅色引擎」驅動基層治理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實際行動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 打通「神經末梢」 聯出社區和諧
    11月24日,安順市「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社會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觀摩組走進安順經開區星光社區花園街,實地聆聽、感受文明街道的變化。「一中心一張網十連戶」是為了使社區運行更加文明和諧而推行的新機制,即建立一個綜合治理中心、搭建一個聯繫網絡、將相對集中居住的村(居),以10至30戶為一個聯戶單元,從本單元的黨員、退休幹部、治安志願者、退伍軍人等人中推選一名聯護組長。
  • 市北區登州路街道打造「紅色履帶」黨建新模式 推動黨建引領基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韓中華 青島報導  今年以來,登州路街道立足老城區實際,把引領基層治理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在抓黨建、抓治理上下真功夫,運用「黨群e家」平臺,實現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網格化的深度融合,切實發揮好網格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前沿陣地」的作用
  • 播州區:做實聯戶基礎 打通神經末梢
    近年來,播州區緊緊圍繞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新要求,始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三級黨組織抓治理,積極謀劃、推動和實踐全區社會治理的新模式、新途徑,做到一年一個新臺階,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2017至2020四年持續攻堅和持續發力,完成了謀篇布局,構建起全區基層社會治理的「四梁八柱」。
  • 烏斯太鎮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特色品牌
    今年以來,按照「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部署,烏斯太鎮建立「定管評推」四項機制,著力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項目化」運作模式,有效提升了互聯互動融合黨建工作質效,為推動全鎮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組織基礎。
  •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團風縣司法局:搭好小區治理小舞臺 做實...
    「雙聯雙進」工作開展以來,團風縣司法局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有效服務群眾、促進城市發展,努力搭好小區治理小舞臺,做實基層治理大文章。釐清思路,保障船頭不偏。團風縣司法局黨組高度重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工作方案,確保「雙聯雙進」工作取得實效。打牢基礎、領航動員上有突破。團風縣司法局積極與駐點社區和小區組織聯建、信息聯通、資源聯動,強化與社區幹部、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小區黨員緊密聯繫,在大黨建引領下開展工作,進行資源互補。
  • 履職「神經末梢」怎樣打通的?委員工作室活躍在奉賢巷尾村頭
    從當初奉城鎮塘外村的一家小試點,到如今發展至34家、遍布奉賢區各街鎮;從當初委員走街串巷為村民調解矛盾的一個小載體,到如今成為打通政協履職的「神經末梢」、彰顯政協「界別特色」、有效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平臺——不到3年時間,奉賢區政協推出的「委員工作室」工作品牌逐漸叫響,各項活動風生水起。
  • 舟山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兼合式黨支部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
    林波 攝  把黨支部建在小區裡,把黨員身份亮在群眾家門口,將一個個散落在海島的各個城市小區串珠成鏈,「千島之城」舟山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在不打破原有組織隸屬關係基礎上,在該市常住黨員3人以上的居民小區單建或聯建黨組織,以「兼合式」黨支部的形式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煥發黨員活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
  • 聚焦三大行動汕尾構建「田」字型基層黨建,激活社會治理
    」指揮部在推進「基層基礎建設」過程中聚焦「鎮、村、組」,用「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機制,加快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田」字型新格局,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同向發力,基層黨建工作煥發新局面。
  • 王莊街道紫陽社區:近鄰yi家親 服務零距離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重要理念,以近鄰黨建為引領,推動居民與居民之間近鄰互助、居民與組織之間近鄰守護、組織與組織之間近鄰共建,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今日晉安」推出「近鄰黨建」專欄,廣泛宣傳各街鎮、社區推進近鄰黨建工作的典型經驗做法
  • 千手巧繪「同心圓」 ——武穴市武穴辦事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
    近年來,該辦事處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理念,按照「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系統、做活治理」工作思路,堅持黨建引領,興治理、優服務、強保障,著力探索打造「358」工作模式,持續鞏固防疫工作戰果,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健全「五級架構」激活基層治理「感應末梢」「叢才叔,你最近怎麼樣? 」「挺好,挺好。」
  • 洛陽路街道:「陀螺模式」創新黨建引領治理新機制 紅色旋風為基層...
    68人共過團圓節,推動志願服務與網格黨建實踐中心有機對接,讓海琴社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氛圍蔚然成風,而類似的「暖心」黨建活動只是洛陽路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的一個微小典型。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探索創建主軸引領、四力驅動、網格支撐、精細施治的「陀螺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核心驅動軸,圍繞社區網格這個基層治理陀螺旋轉的支點,通過工作模式和機制創新,全面發揮黨的政治、組織及群眾工作優勢,充分釋放組織力、共建力、平臺力和聯動力
  • 突出紅色領航 市北區登州路街道抓好基層網格治理
    齊抓共管、紅色發展」的基層治理新局面。街道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條主線,迅速把思想統一到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的工作布局上來,以 「五子精神」為目標要求,以「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為組織體系,以「三會一課」為工作抓手,不斷激活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網格是居民的網格,治理需要大家的參與。
  • 探索具有汕頭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汕頭具有「人多地少」的顯著特點,其人口密度達到2542人/平方公裡,相當於全省的4.5倍,全國的17.6倍,且城鄉二元結構明顯,75%的人口是農村人口,部分地區仍保留著農村傳統的治理模式。因此,如何提高基層治理效能,實現精細化管理服務,是汕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必須解決的一大課題。
  • 擴展黨建引領「朋友圈」,打造基層治理「同心圓」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八寶山街道黨工委豐富黨建協調專委會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細化為法治社區、文化教育、民生保障三大專業委員會,積極擴展黨建「朋友圈」,促使以專業資源對接民生需求,以專業服務解決群眾問題。
  • 關鍵詞 透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深圳實踐
    疫情期間,黨的領導讓「城市大腦」有了重要中樞,有效整合資源,探索防疫新舉措;用打分、評星級的方式,鼓勵每個社區建立起自己的「黨建品牌」;在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可以接受紅色教育薰陶,更可以辦理行政服務事項,參與社區活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在深圳比比皆是。
  • 泉州惠安縣:「近鄰黨建」加深社區鄰裡守望情
    鄭嘉波供圖人民網泉州11月24日電 「我在『近鄰社區自治和互助平臺』上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沒想到今天社區就安排小區在職黨員劉醫生來為我老伴做復健,幫我們家解決了大難題。」家住泉州市惠安縣登科花園小區的張阿姨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通過「近鄰社區自治和互助平臺」幫助居民解決煩心事揪心事,是惠安縣推進近鄰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 觀瀾「群眾的需求在哪裡 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就推進到哪裡」
    近年來,面對社區體量大、人口結構倒掛、新舊矛盾交織等基層治理難題,地處龍華區北部門戶的觀瀾街道,秉承「群眾的需求在哪裡,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就推進到哪裡」初心,積極探索踐行更有力量的基層黨建,創新完善更有實效的治理新局,讓轄區居民真切感受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結出的碩果,享受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