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路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巾幗調解隊,「調...

2020-12-22 每日甘肅

福利路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巾幗調解隊,「調」出鄰裡和諧

活躍在西固區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的巾幗調解隊,是居民化解矛盾的「及時雨」。

她們是退休教師、社區工作人員、樓院長……平日裡有著不同身份的她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同時也是社區居民眼裡的「調解員」。在日常生活中,以「調解員」這一共同的身份,積極化解各種矛盾糾紛,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她們就是活躍在西固區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的巾幗調解隊,近10年來,這支大多由志願者組成的隊伍,用自己的熱心、耐心、細心,以及越來越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調解方式譜寫著一首首悅耳動聽的調解和諧曲。

「大姐大媽」變身調解員 鄰裡之間少「翻臉」

「女性細心、耐心,做起調解工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巾幗調解隊的副隊長,金麗萍是調解隊的主心骨,是調解工作的一把好手。她表示,2011年11月,社區為了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營造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成立了一支由40位女性組成的巾幗調解隊,經過多年的努力,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壯大,義務志願者達到了120人,她們也成為鄰裡糾紛的「潤滑劑」,社區居民的「公證人」。因為處事公正公平,居民之間一旦出現矛盾糾紛,就會找到調解隊,讓調解隊的隊員來主持公道。多年來,因處理矛盾糾紛較多,巾幗調解隊已經積累了一套「調解秘籍」。

在金麗萍看來,矛盾糾紛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雙方沒有有效溝通、訴求沒有被傾聽。所以,先傾聽再調解,成為調解隊開展調解工作的「秘密武器」之一。「有不少鄰裡糾紛都是因為沒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金麗萍回憶稱,調解隊曾調解過一起樓上漏水淋壞樓下衛生間「浴霸」的事例,事情雖然不大,但樓上樓下說話不客氣,劍拔弩張。經過調解隊了解,原來是樓上老人突然癱瘓,家人突遇變故才大意造成漏水,而樓下住戶也年事已高,漏水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經過調解隊調解,樓上樓下鄰裡之間了解了雙方處境,將心比心,也願意心平氣和地談賠償。金麗萍說,鄰裡之間少「翻臉」少「糾纏」,她們的工作就沒白做。

近年來,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通過重點對空巢老人、單親家庭、困難戶、殘疾重病兒童和有矛盾衝突家庭入戶訪談,跟蹤救助,先後為近百戶家庭調解了矛盾糾紛。社區為所有巾幗調解員配發了工作牌,向轄區居民發放了「巾幗調解隊」聯繫卡。為方便日常管理,每棟樓都由一名婦女小組長負責,每單元都有熟悉情況的婦女參加巾幗調解員隊伍,初步形成了社區便民利民矛盾糾紛調處服務網格。

學法懂法 有情有理解「心結」

「要想化幹戈為玉帛,就要深入了解雙方當事人的心理,既要講情更要講理。」金麗萍坦言,從事調解工作,首先就要學會共情,耐心傾聽。其次,要會溝通,以語言藝術來助推矛盾糾紛化解。

每天選擇性入戶訪談是調解隊員必須做的工作,通過訪談了解信息,疏導情緒。在一次學校定期走訪中,一位調解員得知一名10歲男孩手臂上有傷痕,並且無心學習上課。經了解,得知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獨自撫養他,苦悶時經常酗酒,在教育子女上沒有方法,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打罵。於是,調解員入戶從法理、情理各個角度與這位家長談心,並鼓勵他參與社區組織的家長學校,採取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關愛孩子。父親被感化了,小男孩也露出了笑容。在走訪中還發現一位居民有家暴現象,因其妻子蘭州無親人,調解員了解情況後,按婦女維權有關要求多次給他們調解,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這名妻子感動地說:「調解員就是我的娘家人。」

「調解工作對調解員的要求很高,要有法律知識儲備作為後盾。」金麗萍說,調解隊邀請長期從事調解工作的司法工作者對入選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培訓期間,將常用調解方式方法、法律、法規彙編成冊,配發給每一位調解員,作為她們的「教科書」。強化培訓調解的技巧和方法,同時組織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全面提高調解員的法律知識水平和調解技巧。

認親幫扶 「零距離」傳遞親情

福利路街道天鵝湖社區現有失獨家庭11戶,巾幗調解隊的成員與他們籤訂幫扶協議,結對認親,建立起關愛失獨家庭的長效機制,在生活、工作、精神等方面給予幫扶。與失獨家庭認親後的巾幗調解員們被老人親切地稱為「女兒」,這些特殊的「女兒」幫助失獨家庭的老人購買意外傷害險,定期義務提供家政服務,聯合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體檢活動。每逢失獨老人生日,都會給他們精心準備禮物,送去祝福。2016年,轄區一名失獨家庭的老奶奶因腰椎間盤突出,在蘭大二院住院,巾幗調解隊的「女兒」義務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術後一直陪在她的身邊,端飯送水,每天花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乘坐公交車往返陪護,除了生活上的照顧,還耐心陪聊,化解老人的煩悶心情,讓老人感受關懷和溫暖。

巾幗調解隊是福利路街道創新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固區堅持把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依託基層組織建設,建立「責任屬地化、職能專業化、力量多元化、覆蓋全面化、管理精細化」的全科網格管理體系,統籌基層組織建設、法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服務,構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治理模式,形成多層次、扁平化、融合式、精細化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熊園

相關焦點

  • 紫帽鎮探索近鄰黨建發展新模式 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
    通過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紫帽鎮正用有溫度的黨建工作,來拉近小區鄰裡之間的關係,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服務居民「最後一米」。  鄰裡調解隊  化幹戈為玉帛  在紫帽塘頭嘉園小區,14名黨員樓長最近組成了一支「鄰裡調解隊」,傳承「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美德,專門調解鄰裡、家庭、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
  • 探索「巾幗紅鄰長」,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她力量」
    今年以來,長興縣婦聯圍繞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聚焦家庭所需,聚力婦聯所能,找準女性參與基層治理突破口,創新開展「巾幗紅鄰長」工作,通過運用「1234」工作法,即組建一支隊伍、推進兩項服務、建立三張清單、開展「四微」行動,積極探索婦聯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新途徑。
  • 探索具有汕頭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四十年來,汕頭經濟特區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和「窗口」的作用,在社會治理實踐中積極探索前行,推動一系列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特別是近年來,汕頭市不斷創新社會治理理念和思路,精心選育首批18個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市域社會治理項目,在依法治市、基層聯防、社會民生、智慧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實踐經驗。
  • 福利路街道開展「黨建聯盟紅立方·文明創建新生活」宣傳活動
    為全面落實省委《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 99 周年來臨之際,6 月 17 日上午,由蘭州市文明辦、西固區委組織部、西固區委宣傳部、西固區委統戰部、西固區委政法委主辦,福利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及各社區承辦的 " 黨建聯盟紅立方 · 文明創建新生活
  • 青島市市北區遼源路街道:黨建引領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人民網青島7月27日電 2020年以來,遼源路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街道把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打通「神經末梢」,創新治理路徑,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顯著提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延伸社會治理領域 智能科技讓基層治理更智慧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南通在打造市域治理平臺的同時,正不斷延伸治理領域,拓展治理功能。位於主城區的學田街道,今年建成了街道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打造社區「智慧大腦」,形成基層治理「一張網」,解決了不少社會治理中的「疑難雜症」。
  • 成都市新津區:多舉措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民主與法制網四川訊(記者 黎志飛□袁星婕)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支撐。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成都市新津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著力在基層社會治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落地落實、實戰實效的體制機制創新上進行積極探索,不斷增強轄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 洛陽路街道:「陀螺模式」創新黨建引領治理新機制 紅色旋風為基層...
    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探索創建主軸引領、四力驅動、網格支撐、精細施治的「陀螺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核心驅動軸,圍繞社區網格這個基層治理陀螺旋轉的支點,通過工作模式和機制創新,全面發揮黨的政治、組織及群眾工作優勢,充分釋放組織力、共建力、平臺力和聯動力
  • 市北區登州路街道打造「紅色履帶」黨建新模式 推動黨建引領基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韓中華 青島報導  今年以來,登州路街道立足老城區實際,把引領基層治理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重點任務,在抓黨建、抓治理上下真功夫,運用「黨群e家」平臺,實現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網格化的深度融合,切實發揮好網格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前沿陣地」的作用
  • 新疆兵團五師雙河市探索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今年5月29日,中央政法委批准兵團第五師雙河市為兵團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今年以來,五師雙河市以「五治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為牽引,守牢政治引領制高點、夯實自治基礎立足點、抓細法治保障關鍵點、選準德治先導結合點、撬動智治支撐創新點,以「五治」促「共治」,打造出具有區域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顯著提升基層團場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你說話吧》走進嶽麓區:創新社會基層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十四五」大幕拉開之際,面臨發展黃金期、社會轉型期、矛盾易發期「三期疊加」特殊區情的嶽麓,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如何結合區情實際,創新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邁向更高水平、展現更大作為?11月13日下午,由長沙晚報社、嶽麓區委宣傳部主辦的《你說話吧》來到嶽麓區梅溪湖街道,與會者圍繞社會治理落到基層該如何創新暢所欲言,共同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長沙實踐出謀劃策。
  • 雄關街道: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工作
    「四點半課堂」「您的銀絲我的牽掛」等志願服務項目是雄關街道依託「三社聯動」拓展基層治理形式的成功實踐,通過聯動社會組織,有效聚合公益力量解決老百姓多元訴求,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華都庭院小區不但乾淨整潔,還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景象。業主委員會主任趙旭東說:「如今物業服務好,業主和物業的關係也很融洽。」
  • 東城街道: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東城新樣本
    黨建引領,織密社會治理「一張網」今年以來,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組織體系,成立社區黨委30個、小區黨支部62個、網格黨小組287個,初步形成黨建引領、四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本報實習記者 李夢丹大武口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中心區,該區以街道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為契機,針對基層治理中條塊分割、職能不清等問題,按照「建機制、轉職能、定標準、造流程,建平臺、強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街道屬地責任事項清單,釐清街道與職能部門權責歸屬,調整再造政務流程,以公開促服務,探索政務全過程公開,建立立體聯動的政務公開體系
  • 服務好群眾 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好方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如今,隨著西寧市將部分城市管理權限下放,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省人大代表田小紅,是西寧市城北區小橋大街街道新海橋社區黨委書記,作為一名常年紮根基層社區的管理者,對於基層社會治理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和見解。
  • 構建城區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肖何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社區治理的『中樞』,我們著力打造『五彩家園、幸福肖何』服務品牌,聚集各類公共服務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服務活動。 」肖何莊社區黨委書記肖健介紹。相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我市城市基層黨建起步晚、基礎弱,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 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邏輯研究
    一、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寫入黨章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第三十三條規定: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在實踐中,當代中國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黨的領導,但「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提法在黨章中出現尚屬首次。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如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找到幸福生活的「紅色密鑰」?人民網記者走訪發現,時下,全國多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破解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探索出了一條看得見、用得上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紅色驛站」為民服務零距離「艾溪湖的紅色文化讓人眼前一亮!」
  • 溫州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基層治理為群眾,基層治理靠群眾。只有激發人民的無窮力量,紮實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才能尋求到人民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溫州又是如何讓群眾由「冷眼看」到「熱心幹」,由「熱心幹」再到「全力幹」,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具體有著哪些高招妙招?
  • 寧軍劍——《探索基層治理的「新竹方案」》
    主要內容近年來,新竹街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竹方案」,堅持黨的領導、加大黨建工作「力度」,拓寬服務「廣度」,加大治理「深度」,增強治理「精度」。二是以提升群眾獲得感為著力點,區域內所有的社會事務,依託65個網格,社區(村)中轉、街道為指揮的「三級網格化管理」工作方式,真正實現「民情觸網、部門聯辦」。此外,還推行「442」工作法,凡涉及社區「三重一大」事項,均通過「四議四公開兩監督」,惠民資金的使用更加公開透明。三是以提升群眾幸福感為落腳點,轉變服務態度,做細做實「網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