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城行政服務中心智慧新城大廳為法人提供多項服務,助推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進入12月,氣溫驟降,但企業在禪城發展熱度不減。國星光電二期、道氏氫能及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產業項目密集拿地,掀起了一波項目落地的高潮。
疫情之下,企業爭相增資擴產,不僅出於對禪城的信心,更因為感受到當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暖意。《佛山市禪城區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日前正式印發,由區長掛帥,首次將營商環境作為系統集成的工程在全區全面推進。
禪城今年提出打造精品城區、精品產業、首善之區,營商環境正是重要一環。對標國際國內最優最好,禪城將結合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和佛山市「1+7+N」工作體系,推出21條具體措施,目標打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快速高效的審批環境、互利共贏的金融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才環境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社區環境,助推全區營商環境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更高水平邁進。
對標國際 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優化服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直是禪城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也取得不俗的成績。近年來,禪城持續深化行政服務改革,如「一門式」「一網式」改革領跑全國,《首屆(2019)珠三角地區營商環境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禪城營商環境綜合得分位居第一。
放眼全市,營商環境建設箭在弦上。去年底,佛山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並推出以《佛山市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為核心的「1+7+N」工作體系。「審批事項該砍的砍,辦事時限該縮的縮。」會場上,佛山市市長朱偉這番話擲地有聲,明確要舉全市之力打好優化營商環境這場攻堅戰。
對禪城而言,營商環境的建設既要腳踏實地,也要志存高遠。在現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世界銀行的評估體系被公認為最權威,包含了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供應、註冊財產、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合同執行和辦理破產等10個指標。
此次禪城出臺的《方案》正是結合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而制定,首次將營商環境作為一項綜合改革來推進,並把營商環境綜合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集成工程。提出的21條舉措中有10條為禪城首創,不僅具有針對性、實效性,而且突出系統性、全面性。
禪城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從企業的全生命周期出發,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和痛點,以改革來促進服務提升。
從企業發展全過程來看,以開辦企業為起點,為進一步壓縮時間,禪城將通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郵政速遞,助推商事登記「零跑腿」,不斷優化「零見面」辦理營業執照自助服務。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大至工程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小至水電氣報裝、納稅繳費,禪城都將全力提速。同時,將深化改革降低經營成本,賦能企業的發展。
而企業如因經營不善走向終結,如何有序退出市場經濟的舞臺,也是體現當地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禪城區政協委員、廣東泰格威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經理何平坦言,目前創業失敗的企業完成工商註銷手續複雜、成本高,大多數創業者選擇了放棄,但因此也背上了個人誠信的不良記錄,影響其再就業創業,加重其生活壓力和心理負擔。
為此,禪城也將完善企業破產退出和拯救機制,並通過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商務、公安、銀行等部門信息共享、同步指引,推行企業註銷一網式服務。對於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實行稅務註銷即辦服務,註銷營業執照辦理時限壓縮至兩個工作日內,實現商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1天辦結。
禪城打造商事經營主題辦(證照聯辦)模式,辦事效率再提速。
流程變革 推進政務「網辦」讓企業少跑腿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的核心是為企業和群眾做減法,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的便利化水平,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網際網路+」成為政務服務改革刀刃向內的「利器」。近年來,深圳以「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為目標,大力推進政務服務「秒批」改革領跑全國。真正實現事項即報即批,即時獲取結果,做到了24小時不關門、不打烊。對標先進,禪城此次出臺的21條改革舉措,也以「一網通辦」政務服務為發力方向。
比方說,通過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商務、公安、銀行等部門信息共享、同步指引,禪城將推行企業註銷「一網」服務。在申報扶持政策上,禪城也在努力實現實現區級產業及人才扶持政策100%全流程網上辦理;在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時,推行在商業銀行網點「不見面審批」。
此外,禪城還將實施智能審批工程,開展服務事項顆粒化梳理和審批要點數據確認;探索智能化審批新模式,依託區塊鏈技術,通過數據反哺,實現人才引進、資質認定等重點領域10項事項智能化審批。
在線下,禪城近年推進的「一門式」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後全區將按統一規範開展「一窗通辦」綜合服務,推廣到不動產交易登記與繳稅等更廣領域。
一言以蔽之,禪城政務服務改革目標是「一網、一門、一次」:實現區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於90%,鎮村依申請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於50%;「一窗通辦」目錄事項100%進駐綜合服務窗口;區級百項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和全流程網辦。
此次改革不僅是對過去幾年探索的深化提升,也敢於在新領域大膽試水破冰。
作為企業服務供應鏈平臺國家標準化試點,禪城還將深入推進「企業服務供應鏈平臺標準」的建設和創新,用供應鏈思維實現超預期服務,努力將「企業服務+禪城標準」的企業服務模式發展成為全國的政企服務標杆。
綜合提升 打造引才聚企環境增強獲得感
營商環境作為系統性工程,不僅體現在工作辦事,也反映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
「提起營商環境建設,人們一般會想到審批環境和市場環境,但事實上這只是狹義的理解。」禪城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禪城首次將人才環境、金融環境和社區環境納入到營商環境建設的範疇,務求能提升企業在禪工作生活的獲得感,讓企業安心紮根發展。
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禪城將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積極運用科技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進出口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等組合政策,提高補貼標準,拓寬扶持範圍,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同時,乘著保險產業快速發展之勢,禪城將深入推進保險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促進保險業集聚發展。加大招商力度,發揮聯合招商機制模式,吸引全國性的優質保險中介機構、保險科技機構等金融機構匯聚禪城。
人才作為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也是禪城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發力點。近年來,禪城落實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打造「人才直通車」小程序,圍繞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靶向引才。今後還將推動人才服務平臺建設,爭創全省首批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快佛山博士和博士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運營,打造人才發展大數據平臺。
為了讓企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方案》還將社區環境納入到營商環境建設中,這也是禪城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的首創。
「企業、人才在禪城工作、生活、居住的體驗,是影響其對當地環境評價的重要因素,我們希望他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幸福感。」禪城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後,禪城將建立微服務綜合體系三級核心平臺,統籌各方資源豐富微服務綜合體系外延。通過黨建引領,構建有溫度的社區,全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對於這一輪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落戶禪城已經7年的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滿懷期待。「我們見證著當地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該公司董事長助理王健安表示,公司在全國多地都有布局,但從區位條件、政務服務和生活配套來看,禪城的綜合環境首屈一指。
近年來,道氏大舉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但也在多地面臨留不住人的困境。「而在禪城,我們的加拿大頂尖科學家一見傾心,把家安在這裡了。」王健安說,今後將在禪城打造國際人才交流的創新中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後,禪城將組織開展全區營商環境監測評估,持續推動解決各評價指標突出問題,並建立督查機制。充分用足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不斷激發精品城區、首善之區的市場活力,讓近者悅遠者來,形成吸聚各方資源的「大磁場」。
■聚焦
禪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日均新增逾百名老闆
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但禪城區市場活力依然蓬勃。記者從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截至10月31日,全區共有市場主體178976戶,較2019年10月末同比增長14.61%,平均每天增加100多個商事主體,創近兩年來新高。
市場主體的井噴式增長,不僅反映出市場的活力,更得益於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力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堅定企業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禪城全面推廣365天全天24小時不打烊商事登記模式,不斷優化、擴大智能審批業務範圍,今年新增個體工商戶變更、註銷等模塊。禪城還積極推進企業登記註冊便利化,進一步整合、再造、簡化流程,不斷壓縮時限,目前已全面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時限(商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壓縮至1天。
其中:企業登記0.5天內即可領照,印章刻制、申領發票同時辦理也在0.5天內;市場主體(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即時辦結率(1小時內),在99.78%以上,當場辦結率均為100%(0.5天內),平均核准用時為0.06天(約1.44小時),領先全市平均核准用時0.11天(約2.64小時)。
此外,藉助智能商事登記系統自助辦理,禪城辦照時限由原來的48小時內提速到最快5分鐘。禪城區登記註冊窗口日均業務量達28筆,位居全市前列。
針對「證照分散辦、群眾多趟跑」的問題,從5月26日開始,禪城推行「一照通」改革工作,將涉及市場監管領域的經營許可與營業執照合併辦理,許可事項及信息集中體現在營業執照上,只頒發營業執照,不再頒發其他許可證,首批納入營業證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一照通」改革。符合條件的食品銷售經營者和小餐飲經營者辦理「一照通」營業證照後,即可馬上開展經營活動。
「一照通」改革後,申請材料簡化了30%,辦理時限減少了80%,破解了「準入不準營」的難題,讓企業充分享受「證照分離」改革紅利,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截至11月16日,全區已辦理「一照通」業務5249筆。
■相關
禪城區塊鏈改革入選中國數字政府50強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20智慧中國年會」上,禪城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憑藉「區塊鏈+數據反哺 實現數據賦能政務服務改革」入選2020中國數字政府50強案例(數字保障創新獎),成為佛山唯一代表。
獲得全國性獎項,是近年來禪城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數據共享領域應用的成果之一。依託區數據反哺平臺和區塊鏈基礎平臺,禪城探索「區塊鏈+數據反哺」新模式,解決數據共享難、流程繁、融合低、應用少等突出問題,著力提升政務數據共享水平和跨部門業務協同效率,讓群眾和企業有更強的幸福感、獲得感。
目前,禪城按照政務數據共享目錄大力推動政務數據歸集,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政務大數據池的數據量已超18億。針對以往共享難、流程繁的數據共享問題,禪城基於區數據反哺平臺和區塊鏈基礎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從申請到數據落地全程鏈辦,保證申請、審批的實時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審批效率,打通跨層級數據共享的「大通道」,實現無條件共享數據自動化審批。
依託政務大數據池,禪城還開發教育學位分配專題分析,動態掌握全區各居委適齡兒童人數、實現適齡兒童查詢、學位預警和智能分配等功能,為分配學位提供數據決策,優化學位資源分配,從而提高決策水平。
整合各部門的政務數據,禪城建設了包含130多萬自然人的一門式自然人庫和包含17萬多市場主體的法人庫,對全區自然人和企業進行全方位畫像,涉及1600多個自然人標籤和1800多個法人標籤,支撐自助填表、惠企政策推送等政務服務應用;通過自然人、企業標籤數據和自然人、企業畫像等數據接口服務,匹配算法實現政策精準推送服務,高效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實現企業個人智能填單和材料復用,簡化了申報業務的流程。
此外,禪城還以一門式法人庫建設為基礎,整合企業相關基本信息、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榮譽資質等信息,並結合市回流信用信息、紅黑名單信息等數據表,從基本情況、運營狀況、社會責任和遵紀守法等方面對全區約17.9萬法人信用情況進行評級分析。這項措施主要應用於一門式審批容缺和零跑腿,信用評級高的企業辦理審批業務時,如缺少相關材料,可以免除提交或者推遲提交,對其先信任審批後補交材料,極大方便企業辦事進度。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羅湛賢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