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癲癇病人為什麼要檢查腦電圖?
(1)腦電圖(EEG)是腦細胞群的生物電活動,通過粘在頭皮上的電極記錄下來;
(2)腦電圖是癲癇診斷和治療中最重要的一項檢查工具,是其他檢測方法所不可替代。
2、腦電圖檢查對人體有害嗎?
(1)腦電圖是一種非損傷性的檢查技術,沒有放射線或磁場等看不到的輻射,也沒有明顯的不適 ;
(2)癲癇病人在病程中將會進行很多次腦電圖檢查,不論做多少次,都對人體無害。
3、腦電圖有什麼種類,如何選擇?做多長時間合適?是越長越好嗎?
(1)常規腦電圖
①清醒腦電圖、剝奪睡眠腦電圖;
②記錄時間為20-30分鐘左右;
③由於癲癇樣放電隨機性,時間太短,特別是檢測不到睡眠時,常難以記錄到放電。
(2)動態腦電圖
①又稱24小時EEG,可隨身攜帶,行動方便;
②沒有錄像設備,難以觀察發作表現。
(3)視頻腦電圖
①監測時間可根據需要靈活掌握,不同醫院不同標準;
②監測時間過長費用增多、病人預約等候時間長;
③監測數小時並記錄到一個清醒-睡眠-覺醒過程,則陽性率與24小時動態EEG相近。
4、腦電圖監測到癲癇樣放電的意義 : 只要有放電就是癲癇嗎?無放電就一定不是癲癇嗎?放電多少一定代表嚴重程度嗎?
(1)腦電圖只要有放電就是癲癇嗎?
①腦電圖的特異性
②指相比癲癇患者而言,癲癇樣放電在正常人群中發生率
③10%正常人可有非特異性腦電圖異常
④1%的正常人可檢測到癲癇樣放電
⑤健康飛行員中癲癇樣放電出現率為0.5%
⑥神經系統有異常(如腦癱、孤獨症等)但無癲癇發作兒童,其癲癇樣放電檢出率更高
⑦非癲癇兒童中常見三種類型癲癇樣放電
⑧ 60%的中央-頰區放電、 50%的枕區放電
⑨廣泛性棘慢波放電,特別是僅為閃光誘發
(2)腦電圖無放電就一定不是癲癇嗎?
①腦電圖敏感性
1、指癲癇樣放電在癲癇人群中的發生率;
2、並不是所有癲癇患者腦電圖上都能監測到癲癇樣放電(發作間期),10-20%明確診斷癲癇的病人從來沒有監測到癲癇樣放電;
3、癲癇樣放電在癲癇兒童中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成人,且癲癇起病年齡越早發生率越高;
4、少數癲癇發作時頭皮腦電圖(發作期)可以是正常、或是被偽差遮蓋而難以識別。
②第一次「常規」腦電圖中20-55%癲癇病人可檢出癲癇樣放電;
③當多次腦電圖重複記錄,癲癇樣放電檢出率從20-50%提高到80-90%;
④某些癲癇的發作間期腦電圖即為正常:如嬰兒良性局灶性癲癇。
(3)腦電圖放電多少一定代表嚴重程度嗎?
①癲癇發作頻率與發作間期放電有時不成比例,放電的多少不一定能反應癲癇的嚴重性,不同病人有時不具有可比性;
②如兒童良性癲癇(BECT) 病人在睡眠中常有多量的放電,但癲癇發作頻率常較低,預後良好;
③同一病人不同時期腦電圖放電多少具有可比性。
5、腦電圖是由儀器來做,結果也是儀器自動出嗎?
①沒有任何一種腦電圖自動檢測的方法能夠真正代替人的分析;
②腦電圖需要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與臨床醫生-起進行仔細的判讀和解釋。
6、拿著外院的腦電圖結果就能會診並解決問題嗎?
①現代的腦電圖是通過電腦記錄並在電腦上閱圖,一份記錄4小時的腦電圖即使僅用一種方式(常用有數種)來顯示並列印,以每張紙列印10秒計算,則需要列印1440張。如果變化不同參數,可以說是無限多;
②腦電圖結果中的數張圖紙是閱圖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列印出的認為有典型代表性的圖形,如果列印的圖形具有代表性則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不具有代表性,則很難會診。
7、腦電圖在癲癇診治中的應用
(1) 什麼情況下選擇應該做腦電圖?
①熱性驚厥:腦電圖不推薦為常規檢查,腦電圖異常並不能可靠地預測驚厥復發或以後癲癇的發生風險;
②首次無誘因癲癇發作後應完成腦電圖監測,即使此時- -些病人並不需要治療,腦電圖檢查有助於診斷及評判預後;
③癲癇病人獲取一份治療前的腦電圖非常必要,便於以後對比;
④腦電圖記錄可能會監測到臨床.上未能發現的一些輕微發作,如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等;
⑤預測驚厥再發率:首次癲癇發作後腦電圖有放電者再發率是正常者的2~3倍。
(2)癲癇治療過程中多長時間複查合適?
①癲癇發作已控制但腦電圖異常,大約半年-1年左右複查-次
②腦電圖正常:可適當延長複查間隔時間
③癲癇發作未控制,可根據臨床需要不定期或隨時複查腦電圖
(3) 只要腦電圖正常就可以停藥嗎?停藥前腦電圖必需正常嗎?腦電圖正常停藥後癲癇就一定不復發嗎? (答: 不一定)
①臨床上考慮減停抗癲癇藥時,應進行腦電圖檢查來評判癲癇復發的危險性;此時如果(見以下)
②腦電圖正常:可以作為減停抗癲癇藥的指證;但仍有可能存在活動性癲癇,並有復發的危險性;
③腦電圖異常:提示復發的危險性較正常腦電圖相對大,故應結合年齡、病因學、癲癇類型、癲癇症候群等因素綜合考慮 ; 如果腦電圖放電明顯,一般應暫緩減藥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