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摘 要:在問題式學習模式的理論指導下,通過教學實驗,探索該教學模式運用於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從實驗的統計數據來看,相較於傳統教學模式,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綜合翻譯能力方面有明顯優勢,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對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問題式學習;翻譯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餘榮琦,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

  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於能力本位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研究(2017jyxm0436);安徽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2019mooc274);巢湖學院一流課程建設項目:英漢/漢英筆譯(ch19ylkc015)。

  英語翻譯能力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綜合性的技能,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聽、說、讀、寫等各方面技能來協作完成,可以說,「翻譯能力是學生學習外國語言和知識各方面能力的最終體現」[1]。多年來,我國的翻譯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革和產業的精深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國翻譯協會在2013年的市場調研中發現,語言服務行業對翻譯人員的期望為:具有雙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熟悉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具有一到多個行業專業知識背景,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和市場服務意識[2]。可見,市場需要具備多方面綜合能力的翻譯人才。因此,傳統翻譯教學模式改革已經刻不容緩,筆者在所授英漢/漢英筆譯課程中利用問題式學習模式,對翻譯教學進行了改革實踐。

  一、PBL理論介紹

  問題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於20世紀中期的醫學教育,由Barrows創立並逐步完善,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3]。在北美和歐洲的醫學院得到普遍認可後,逐步運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2014年約翰·薩弗裡在對問題式學習模式進行全面回顧的基礎上指出,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方法,讓學習者掌控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運應用知識和技能去找出特定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4]。可見,問題式學習是在對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情境學習等理論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課程)設計開發模式[5]。20世紀80年代,問題式學習開始進入中國,主要運用於醫學教育領域,多集中於臨床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基礎課程[6]。宋軍從問題式學習對學術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探討了其在學術英語思辨能力培養方面的有益啟示[7]。宋軍等從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促進認知和元認知能力發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言綜合水平、發展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五個維度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8]。

  二、教學實驗

  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的課堂講解與學生翻譯練習講評相結合,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翻譯人才,但「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與創造性」[9]。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翻譯人才可能「技巧有餘而能力不足」,綜合能力還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需要。為此,筆者嘗試以問題式學習為導向進行翻譯教學改革,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提高翻譯教學效果,提高翻譯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教學對象為筆者任教單位2017級英語專業本科生,以自然班為單位,一個普通班採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一個實驗班採用問題式學習模式設計教學。兩個班級均由本人進行授課。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16周,共32學時。

  (二)實驗過程

  本次教學實驗研究,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學生座談、問卷調查、翻譯測試等方法收集數據,利用SPSS對實驗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實驗的數據和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探討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對翻譯能力培養的不同效果。

  實驗教學開始前,對2017級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一次翻譯測試,試題難度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水平。由三位具有長期翻譯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閱卷組,對學生的翻譯試題進行批閱,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績。為了提高實驗研究的可靠性,取兩個平均成績最為接近的1班和4班作為實驗班級,其中1班是對照班,4班是實驗班。通過SPSS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見表1,顯著性值為0.294,遠大於0.05,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可見兩個班級學生的翻譯水平基本相當。

  表1 教學前測

  兩個班級均由本人承擔教學任務,在2018-2019學年第2學期進行了教學實驗,每周2課時,共計32課時。對照班仍然採用傳統翻譯教學模式,實驗班採用問題式學習模式組織教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第四周和第十二周分別開展了兩次學生座談會,收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信息。實驗教學結束後,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了解學生對翻譯教學模式更為詳盡的評價。

  實驗教學結束後,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翻譯能力測試,採用與大學英語六級相當水平的試題,由實驗前測的三位教師進行批閱,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績,進行SPSS統計分析。

  (三)實驗數據的分析與討論

  1.實驗前後測

  為了更好地反映實驗的客觀性,對2017級英語專業四個班級都進行了翻譯水平測試,試題總分30分,其中英譯漢和漢譯英各15分。選定1班作為對照班,4班作為實驗班。為了進一步了解兩個班級在經過一個學期學習之後的情況,將對照班和實驗班前後測的成績進行分析(見表2和表3),兩個班級在前後測成績中顯著性概率P值均為0.000,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翻譯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升。可見,雖然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對提高翻譯能力都有明顯幫助,也進一步印證了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翻譯能力提升的作用。

  表2 對照班前後測

  表3 實驗班前後測

  將兩個班級的教學後測成績輸入SPSS進行分析(見表4),顯著性概率P值為0.000,明顯小於0.05,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之後,兩個班級在翻譯能力方面出現了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由此可見,通過基於問題式學習的翻譯教學模式,實驗班學生的翻譯能力水平已經與對照班學生拉開了差距。進一步說明,基於問題式學習的翻譯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水平,教學效果明顯優於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

  表4 教學後測

  2.問卷調查

  為了了解學生在實驗教學期間的感受和意見,在實驗教學結束後對兩個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全部採用五級制計分,分為「完全贊同」「比較贊同」「基本贊同」「基本不贊同」和「完全不贊同」五個等級,分別計5、4、3、2、1分。問卷一是關於學習動機情況調查,共四個題目,由實驗班在實驗前後分別填寫,用於觀察學習動機的變化情況。問卷二是對教學模式的評價,共十個題目,實驗教學結束後,在對照班和實驗班分別進行調查,用於學生對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評價比較。

  學習動機的問卷中就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學習主動性和持續學習意願進行了調查,由實驗班在實驗前後分兩次填寫,統計的數據輸入SPSS進行配對t檢驗分析,見表5。從統計的前後測平均值來看,後測(4.292)明顯高於前測(3.345),說明在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翻譯的動機得到了明顯提高。配對t檢驗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P值為0.003,小於0.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

  表5 學習動機調查

  教學模式評價問卷共包括十道題目,在實驗教學周期結束後,分別在對照班和實驗班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用Excel進行簡單分析,見表6。從簡單的數據對比上可以看出,對照班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評價處於「比較贊同」和「基本贊同」之間,而實驗班對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評價處於「完全贊同」和「比較贊同」之間。將數據輸入SPSS軟體進行分析,結果見表7。兩者對比的P值為0.000,小於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可見學生對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評價較高,認可度明顯高於傳統教學模式。從單項的得分情況看,基於問題式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行業專業知識背景以及繼續學習翻譯的興趣等方面明顯優於傳統教學模式,這也正是基於問題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勢。

  表6 教學模式評價問卷及得分統計

  表7 教學模式評價SPSS分析

  3.學生訪談

  實驗教學的第四周和第十二周召開了實驗班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基於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接受情況。訪談結果顯示,學生對基於問題式教學模式認可度較高,其優點總結為以下幾點:(1)課堂主體發生變化,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對完成的作業進行分享、總結,其他同學參與討論,提出問題,教師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在討論中掌握翻譯的方法,提高翻譯技巧的運用能力。(2)課堂焦慮感下降,學習氛圍更加輕鬆。(3)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提高了翻譯效率,也增強了組織、協調以及溝通能力。(4)熟悉了翻譯輔助工具的使用。以前對翻譯輔助工具認識不足,總覺得使用起來不方便,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在熟悉輔助工具後發現,正確合理地使用翻譯輔助工具能有效提高翻譯效率。(5)接觸並掌握到了更多的行業知識。有時候為了一個詞語或者一個表達,往往會查找很多資料,然後再甄別,選取最為準確的表達。過程雖然有點辛苦,但收穫頗多。

  此外,訪談中學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在第四周的訪談中,有學生反映基於問題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負擔太重,要完成的任務多,有時候手忙腳亂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學生比較習慣傳統教學模式,小組協作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熟悉新的教學模式後得到大大改觀,第十二周的訪談中沒有再出現這樣的問題。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一組匯報的時間進行控制,匯報結束後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其他同學提問,這樣可以更好地交流經驗,碰撞思想。

  三、結語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通過前後測的數據分析以及問卷調查等,發現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都有顯著作用。相較於傳統教學方法,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翻譯能力提高,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說明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更為有效。問卷調查的結果則反映出,在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翻譯的動機表現更加明顯。從教學評價的結果來看,學生對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認可度更高,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協作能力培養,以及相關行業專業知識的掌握等均有明顯效果。總之,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提高學生翻譯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翻譯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社會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

  本次實驗也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幾點參考。首先,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在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幫助學生儘快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其次,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根據教學需要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做好設計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學生需要時提供適當幫助。此外,在問題設置時,要把握問題的難度,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當然,本研究實施時間較短,樣本數量也有限,且受制於自身對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認知和掌握的水平,還不能完全證明該教學模式是否適合所有課程,但這種發端於醫學領域的教學模式值得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國翻譯協會.翻譯行業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EB/OL].[2020-03-14].http:// www.16tsh.com/2013/0619/393.html.

  [3]Barrows,HS.,Kelson,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4]Savery,J.R.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14 (1):9-20.

  [5]Dolmans,D.H.J.M.,De Grave,W.,Wolfhagen,I.H.A.P.and Der Vleuten,C.P.M.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ical Education,2005(39):732-741.

  [6]向佐軍.整體任務問題式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9.

  [7]宋軍.基於問題式學習對學術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J].湖北社會科學,2015(10):168-173.

  [8]宋軍,李晶潔,韓巍峰.基於問題式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2013(2):125-129,134.

  [9]武光軍.翻譯課程設計的理論體系與範式[J].中國翻譯,2006(5):14-19.

相關焦點

  • 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摘 要:混合式教學已成為實現高校課堂教學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體現了向「以學習為中心」教學範式的轉變。從實踐層面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混合式教學仍處於探索階段。圍繞混合式教學應重點處理的「七對關係」,從當前高校混合式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闡釋實現混合式教學高效化的實施路徑。
  • 趣味引領,讓英語學習撥雲見日——Red youth實踐團英語經驗分享
    本門課程針對助學中心的同學們英語基礎差、英語學習方法欠缺等實際問題,帶領同學們從基礎音標開始學起,逐步進階至單詞、和簡單對話的學習,課程中多次結合趣味視頻並使用單詞記憶法,為枯燥的學習增添了樂趣,旨在為同學們補充基礎性強、對未來學習生活幫助性大的知識。實踐期間,共進行五次英語提升課程。
  • 中國小學英語教學與考試
    隨著對外開放、國際化的深入,如加入WTO及奧運會申辦,國家開始重視英語教學,199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就提出外語對中國人「格外重要」,之後更在外語教學座談會中談到,外語教學「不是一般教學問題」,而是影響中國對外開放方針實施,和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指出了外語教學普遍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象,亟需研究改進。
  • 建立中國特色的英語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崔剛教授訪談錄
    崔:在接近 40 年的時間內,我們在國外教學理論的引進以及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我國外語教學中「費時低效」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大多數的外語學習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學習和層層的考試之後並沒有真正具備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社會上也因此對外語教學存在著諸多的質疑之聲。
  • 「花式」教學,讓大學英語課堂「別樣紅」
    來到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大學英語的課堂,他們驚喜地發現,英語學習變得不一樣了。自該校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師生最明顯的感覺是課堂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老師滿堂灌,一言堂,而是老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從原先的低頭族到現在的抬頭族,並且能夠主動參與話題討論,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 合肥工業學校「三有」課堂教學改革試點實踐探索
    課中探索出多種學習形式、教學活動與教學環節,如「教學專業十句話」、課堂行動嚮導式教學活動、教學三個階段九環節等。課後老師們根據學生的預習效果及參與度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教學評價,並及時總結反思。二、 「三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成果1、學生成績明顯提高作為試點班級,18級平面設計普專14班裡的每一個學生,都開始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學生在為自己的小組爭得榮譽的同時,很多知識點被重複記憶,被歸納總結,在有趣的過程中,有效的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 英語學習引導式閱讀的教學方法
    引導式閱讀可幫助教師提供一個引人入勝且相互支持的環境,所有努力的讀者均可在其中學習。引導式閱讀對需要額外支持的小組中的讀者特別有用,因為:※引導式閱讀提供了直接針對學生需求的明確指導※分級的內容提出了可以接受的挑戰※解碼,詞彙和理解能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學習來自閱讀
  • 基於項目的學習是一種英語教學方法,一張圖看懂七個項目設計元素
    基於項目的學習(PBL)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現實世界和個人有意義的項目來學習。在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基於項目的各種教學活動,助推學生學習的熱望和積極性,能夠做到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學習模式,而不再被動地接受學習。
  • 廈門大學「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
    這些年,開學第一堂課,收集、梳理、分類學生關注的問題,已成為石紅梅的「固定動作」。  「必須知道他們喜歡什麼,然後再根據思政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菜品』,只有這樣菜才能合他們的胃口。」石紅梅的做法是廈大思政課「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
  • 中考英語試題的題型改革
    我們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到現在每年都召開此類會議,至今已經連續十五六年了,而本屆命題研修班是第二次,我們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把考試問題搞清楚,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我主要講兩個問題,一個是中考英語試題題型問題,一個是應試複習教學方法問題。
  • 戰「疫」下混合式學習:基於UMU的科創學習場景重構——以「科創...
    基於國家課程體系,適時引入UMU平臺,推動「線上+線下」「平臺+課程」「項目+實踐」加速融合,以「科創啟航」課程為切入口,以科創學習活動手冊引路,開展「科創體驗」「科創實踐」「科創研究」等主題進階科創活動,創設遊戲化、社交化、協作型、問題式、自主型、探究型、項目式等混合式學習場景,從而提升學生的未來科創洞察力與信息素養,為培養具備素能多元、積極向上的全球公民夯實根基。
  • 項目式教學過程與效果評價
    摘 要項目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性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包括項目選擇、制定方案和計劃、探究實踐、交流分享和反饋評價五個環節。項目式教學法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目標。項目式教學法的實施要注意與傳統教學法相配合、重視項目的選取、強調教師的角色轉換和選擇良好的硬體環境。
  • 英語翻譯學習(二十九)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翻譯學習(二十九) 2013-02-20 16:0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1.
  •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基於學習通平臺的的思政課雲端教學模式
    社科體藝部全體思政課教師通過學習通雲端進行線上教學,在線輔導答疑,組織主題討論,開展雲端測試,成功實現傳統教學向「雲端課堂」的平穩轉移,推動信息技術和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了基於學習通平臺的的思政課雲端教學模式。一、基本情況自2018年開始,思政課程一直堅持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索。
  • 岷山路小學高鵬副校長在四川省「融創課堂」教學研討會上作英語...
    2020年11月27日,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德陽市特級教師高鵬帶領老師赴成都參加四川省「融創課堂」教學研討會,並在大會上作英語教學示範課。本次活動由四川教育報刊社主辦,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四川省《融創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協辦。
  •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STEAM課程:基於PBL實踐探究的英語核心素養課程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STEAM課程再度開展新一輪的實踐探究,將英語環境與教學融合是國際學校雙語教學的專長,今天,讓我們在英語教師王瑞敏的帶領下上一堂英文的STEAM課程吧!本堂STEAM課程中我們會把科學實驗用英文表述出來,這意味著同學們將接觸到許多學術英語(Academic English),學術英語,要從娃娃抓起~Academic English should start from kids.課 程 目 標
  • 混合式教學如何設計?與歐亞3位教師一起探討
    《五大領域教學法》校級重點課題負責人, 《幼兒園融合式主題教學》智慧樹在線開放課程負責人。 10月23日,蘇靖涵老師以人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教學法》的課程實踐為例,基於混合式學習設計的三個要點,解讀了教學活動中的混合式模式的深度運用。
  • 口譯筆譯辯論翻譯,高校學子英語競賽「大滿貫」
    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張裕 通訊員耿湘 黃凱 肖俊傑)2018年,他通過了上海中級口譯考試筆試;2019年,他獲得了第25屆湖北省翻譯大賽專業英語B組筆譯三等獎;2019年,他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獲得了華南賽區三等獎;2020年5月,他又在第26屆湖北省翻譯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 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
    原標題: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特色化」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2018年,《英語類專業教學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為當下高校英語專業面臨的人才同質化、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第四期有效教學課程建設項目成果分享會:在課堂實踐中體驗有效教學...
    南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部簡悅向與會人員分享了題為「大學英語有效教學思考與實踐」的報告,她基於有效教學模型,結合教學經驗,從課前準備、課上學習、課後反饋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重點談及在小組合作學習板塊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言的學習與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