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底隧道》 楊志軍開啟探索成長的旅行

2021-01-07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4月23日,青島新華書店書城舉辦了「楊志軍新書《海底隧道》讀者見面會」。《海底隧道》是作家楊志軍第一次以少年兒童為主角,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長篇小說。作為定居青島多年的青海人,楊志軍把青島的地理坐標作為自己的文學坐標,並在《海底隧道》裡把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地方——青島、青海連接起來。談到創作兒童文學的初衷,楊志軍說,當下社會成人帶給孩子太多「功利性」的負能量,他想以自己微薄的文字力量,讓孩子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以及健全人格的美好。  

  書寫青島:

  20多年已變為海平面生物

  從《藏獒》到《海底隧道》,很多人驚訝於一個常年以青藏高原為創作題材的作家,突然寫起以青島為題材的兒童文學,為何有這麼大的轉型?接受採訪時,楊志軍透露,「過去自己寫青藏高原多一些,1995年來到青島,呼吸了20多年青島的空氣,坦白說,雖然一直很想寫寫青島,但很長時間自己的內心並沒有融入青島的生活」。在寫《海底隧道》和《潮退無聲》時,他願意把這樣的轉變當成一個開始,「這樣的故事也只能發生在青島,把青島的地理坐標作為我的文學坐標。這也說明我已經理解了青島,經過20多年的蛻變,我已經是一個青島人了,從一個高海拔的生物變成一個海平面的生物」。

  楊志軍動情地說,之前他去了一次輪渡,看到兩三個小時才發一班,人還特別少,「想到以前輪渡曾經很擁擠,買票、上船都要排隊,而現在的情況突然讓我很傷感,我意識到自己已經融入青島,可以為青島的悲而悲,為青島的喜而喜,也可以為青島的歌而歌」。  

轉型少兒:

  讓孩子懂得生命的豐厚

  談到寫作兒童文學的初衷,楊志軍說,兒童閱讀影響人的一生,他一直有寫兒童文學的想法,「兒童文學不僅僅是兒童故事,而是有內涵有深意,能讓孩子長大後還能回想到童年、少年時閱讀的感受」。他透露,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於現實和功利性,「只是教育孩子要成功,卻忽視了健全的人格更重要,長大後他們的內心也是貧瘠的」。作為作家,他願意用「微薄的一點文字,給孩子一條蕩滌靈魂的清流」,讓孩子懂得生命的豐厚、遼闊和深遠。楊志軍舉例說,《海底隧道》中就有一個數學天才,他選擇留在黃島教智障兒童,很多人不理解,但楊志軍認為,「這位老師做了他想做的事,這才是最有價值的。從這一點說,智障兒童的老師比數學家更偉大」。

  楊志軍表示,也曾考慮過用成人的方式來寫《海底隧道》,但總感覺不太對。《海底隧道》的很多故事有自己童年和少年時的影子,之前自己的作品多為自然題材,「自然題材和兒童題材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代表著透明、純粹的精神,值得人們仰望。作為作家,應該有返璞歸真的勇氣,去探尋、建構一個乾淨、純粹的精神世界」。

  選擇兒童文學,楊志軍並不覺得突兀,「其實每一位作家都懷有赤子之心,我希望將自己內心天真的一面表達出來,獻給孩子。這種表達除了基於創作的欲望,更多則來源於個人經歷。我當過兵、務過農,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四十年。雪域高原造就了我敬畏自然與感恩一切的情懷,而這正是當下所缺乏的。所以我希望把這種情懷轉化為故事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有純粹的心靈,如此便有了《海底隧道》這本書」。  

承受憂傷:

  要有足夠的勇氣來擔當

  和其他兒童文學作品不同,《海底隧道》不僅有屬於孩子的奇思妙想,更有著堅實的生活依據,是非常有現實感的。主人公圓圓是在憂傷中成長的,他自小就與遠在青海「挖礦」的父母分離,同爺爺奶奶生活在黃島,和父母的分離,帶給他愛的缺失。開始是爺爺奶奶養育他,當張老師來到他的生命中,對他的關心和愛護,融化了他內心的堅冰。爺爺和張老師的相繼離世,苦難、痛苦和悲傷化為人生的動力,雖然他曾走了彎路,但純良的天性沒有喪失。

  楊志軍認為,兒童閱讀可以天真爛漫,但並不是說只有「快樂」才是兒童文學。書中,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圓圓發現了一連串秘密:原來,父母在青海是獻身於國防工作;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姐姐也有著離奇的身世……「雖然有憂傷,但這是可貴的憂傷,孩子能夠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來承受這些眼淚和憂傷」。  

內核不變:

  小說背後隱藏巨大力量

  儘管《海底隧道》與楊志軍此前的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而究其內核卻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人性和情感的推崇,在《藏獒》《藏獒不是狗》等作品中,他把自己投入其中,深入人性最幽暗的所在,探索人在當代現實生活中的心靈真相。《海底隧道》更偏重於對人生轉折點的思考,只不過轉折點是少年時期的精神養成。雖然看不到高原的波瀾壯闊,卻能讓人感受到隱藏在小說背後的巨大力量。

  從《藏獒》到《海底隧道》,從高原到大海之畔,楊志軍的作品一直帶有故事源頭的深深烙印。「海底隧道」是現實中連接青島與黃島之間的一條隧道,更是連結歷史,連結幾代人的青春、生命、人生際遇的通道。故事看似平淡,但楊志軍悠遠深省的歷史目光,擊中的恰是現實越來越稀缺的理想情懷,把大愛、情懷、悲傷、喜悅都深藏其中。

   [編輯: 杜倩倩]

相關焦點

  • 在地圖上尋找尼摩船長的阿拉伯海底隧道
    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就是這樣的偉大人物,他在《海底兩萬裡》這本經典名著裡便提前預測了人類建造潛艇的可能性,這恰恰是優秀科幻著作散發出的誘人魅力。在與兒子共同閱讀這本名著時,兒子被書中所描寫的從紅海到地中海的阿拉伯海底隧道所深深吸引,大概是他感覺「阿拉伯海底隧道」聽起來頗有點像「時光隧道」的緣故吧!
  • [分享]海底隧道方案資料下載
    據披露,大連灣海底隧道將設置雙向6排車道。  線路走向示意圖海底鋪設預製好的隧道管大連灣海底隧道其實並非在海底巖石下鑽通一條隧道。這條海底隧道計劃用「淺埋」的辦法,就是在海底鋪設預製好的隧道管,這種技術叫「沉管法」。在岸上將沉管預製好,拖入海中,然後進行對接。 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陸域)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顯示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是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主線每小時60公裡、匝道每小時40公裡。
  • 海底追夢,二公司承建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
    一隧,我們初徵青島鏖戰四載,洞穿青黃獲詹魯二隧,我們紮根島城自強引領,融貫深藍結碩果雙龍奔騰,我們海底追夢,通達未來再出發10月29日上午,在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儀式現場,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宣布項目正式開工,膠州灣第二隧道建設的「發令槍」正式打響。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海底隧道與海上橋梁相比,海底隧道的優點體現在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而且縮短路程節省時間、不受大風大霧影響,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
  • 蛟龍潛海 天塹變通途——海底隧道鑽爆法的中國樣本
    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深的海底修建隧道,就好比與「龍王爺鬥法」,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事實上,日本青函隧道穿越斷層帶施工時就曾發生4次突湧水事故,造成33人死亡和1300多人受傷,且每次影響工期均在一年以上,運營初期日排水量達6萬立方米;挪威奧斯陸海底隧道穿越15米的鬆散冰磧沉積帶,被迫採用凍結法施工,耗時兩年。
  • 臺灣海峽隧道全長125公裡,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經常出去旅行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穿越隧道的經歷
  • 「最長」的跨海地鐵線路,擁有「最深」的地鐵海底隧道,深達88米
    另外,地鐵路線全長42.7公裡,是中國最長的跨海地鐵路線,也是有海底隧道的地鐵路線, 那條地鐵在最深的地方達到88米,是中國最深的地鐵海底隧道, 這不僅是區域線路建設成本,也是工程技術難度的基礎上,在青島出生的意義和價值也很大,絕對不僅有這樣的發展意義,還能很好地促進青島城市的交通完善度,使沿線的居民生活非常方便, 另外,作為地鐵路線,其網站也很多,整體上是非常方便的各區域發展的地鐵線
  • 夢幻海底隧道、萌萌噠海獅表演、人鯊共舞表演
    ▼ 您需要知道的「北京富國海底世界」特色1寓教於樂的海底主題樂園特色2120米的超長海底隧道>所有池水都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使魚生活在近似天然的環境中5000多尾熱帶海水魚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仿佛就身處在廣闊海域中擁有120米亞克力透明海底隧道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金塘海底隧道 最後一個孔位開鑽!
    今天凌晨3點甬舟鐵路項目的標誌性工程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金塘海底隧道最後一個孔位開鑽!整個過程預計於5月25日前完成鑽探。10餘位工人正在進行最後一個孔位的鑽探作業最後一孔的開鑽這最後一孔的開鑽,也標誌著甬舟鐵路即將完成海域地質勘探工作。這條世界上最長、承受水壓最高的海底高鐵隧道,終於在阿拉舟山人民的翹首期盼中,迎來了最新進展!
  • 2分鐘揭秘全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2分鐘揭秘全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2020-12-22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春奔跑在海底隧道復工一線
    28歲的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部南岸施工隊施工員冀子龍快步行走在施工現場,檢查咬合樁施工質量。大連灣海底隧道是我國北方第一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全長約5.1千米,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長3035米,由18節預製管節組成,單節沉管最大重量約6萬噸。
  • 「海底兩萬裡」空降臨港 帶你體驗奇妙海洋探索之旅
    圖說:南極企鵝的繁育季來臨 院方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遊客可以體驗一段「海底兩萬裡」奇妙探秘之旅,還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企鵝爸爸媽媽養育第一批「滬籍」企鵝寶寶的溫馨場景……昨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在開園周年慶典上,發布了一系列好消息。
  • [分享]青島市膠州灣海底隧道資料下載
    作為國內首條跨海地鐵,地鐵1號線連接青島的西海岸與中心城區,其建設進度也備受關注。昨日,這條長達8.1公裡的地鐵海底隧道歷時3年建設,終於順利貫通。據悉,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是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也是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是繼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之後又一條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過海大通道。地鐵1號線預計2020年年底全線通車,屆時市民乘坐地鐵通過膠州灣僅需6分鐘。
  • 2023年從前海到寶安可走海底隧道,春風隧道掘進已超千米
    記者由此獲悉,春風隧道目前已掘進超過1000米,而深圳首條跨海隧道——媽灣跨海通道也將於明年4月開始海底盾構掘進,並有望在2023年底竣工,這意味著屆時從前海到寶安可以走海底隧道。現在,在位於濱河路下方的地底,在一個比五層樓還要高的隧道裡,一臺開挖直徑15.80m的國內最大泥水平衡盾構機正在進行施工。隧道掘成後,將分隔為上下兩層,其中下層行駛羅湖往福田方向車流,上層為福田往羅湖方向。這也是深圳首條「單洞雙層」的盾構法機動車隧道。
  • 歷經12年,「世界級超級工程」汕頭海灣隧道今日迎來歷史性突破
    王冰炎 攝 波濤之下,中鐵隧道局、中鐵裝備、中信重工聯合研製的15.03米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孤石、基巖、8度地震烈度區等施工禁區,繪出一道長達3047.5米的海底長虹,成功穿越汕頭蘇埃海灣。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穿越,是一場中國製造的浴火重生,更掀開了世界穿江越海隧道建設的嶄新篇章!
  • 打卡、打卡…青天河玩穿越!河南首條時光隧道盛大開啟!
    那就是國家5A級景區青天河的新晉網紅打卡點河南省內首家超大型數字文旅遊玩單體項目「青天河時光隧道」現已盛大開啟,快到青天河穿越起來!青天河時光隧道青天河時光隧道是河南省內首家超大型數字文旅遊玩單體虛幻現實項目,由國內行業一流團隊利亞德集團傾情打造。
  • 全方位解讀大連鑽石海灣海底隧道
    據大連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底隧道一般有3種施工方式,分別為盾構法、鑽爆法及沉管法。其中,盾構法為使用大型掘進設備進行隧道施工。盾構法對地質條件要求較高,隧道頂部必須保證留有必要的巖層保護厚度。其優點為施工過程中對地表的幹擾較小,能夠較好地控制地表變形。這種施工方式的成本大、工期長。在一般情況下,綜合成本因素,盾構法適用於長度不小於6公裡的隧道工程。
  • 國內首臺機器人「清道夫」 6天清理5公里海底隧道
    「前進、展臂、清理、收回」,TCR7500隧道清理機器人一番遠程操作,海底隧道圓弧面附著的雜質便被輕鬆清除。海底隧道內壁上雜質覆蓋深度最大500mm,相當於15本新華字典厚度。在徐工TCR7500隧道清理機器人研發前,隧道內壁的清理主要是依靠人工,費時費力。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精準對接
    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屯門赤鱲角海底隧道堪稱「香港之最」
    中新社香港12月20日電 香港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將於12月27日通車,其中約5公裡為連接屯門南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屯門—赤鱲角隧道。這條隧道不單是全港最長和最深的海底隧道,其建造過程更採用首度引入的嶄新技術和設計,堪稱「香港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