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場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都力求能將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高效,這就涉及到一堂好課。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課,它的標準又是什麼?很多老師都希望用標準化的方式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接近優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根據教育教學原理和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一堂好課有如下的標準:
教學目標明確恰當
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課的首要條件,教師在備課和進行課堂設計時首先要明確的就是教學目標,而一節課也是圍繞著這個教學目標進行的。在課堂教學中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希望學生應該達到什麼程度,這都是教學目標所應該達到的。同時,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也要考慮教材的情況、學生情況、學校情況,教學目標要做到明確而恰當。
教學重難點突出
一堂課除了教學目標,還應該有重點地進行。一節也就40分鐘左右,而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在教學中如果沒有重點,學生也抓不到學習的主旨,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混亂。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集中精力將這部分知識講明白、講透徹。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教改要求課堂主體地位的改變,要求課堂教學應該轉向以學習中為中心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方面,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活躍
互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互動良好的課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更愛學習。
一堂好課的標準比較多,今天根據教師們的課堂經驗,總結出這幾點比較重要的內容,希望給教師們一個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