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訓練——仔細研究這篇就夠了!

2020-12-24 騰訊網

本文由體育教師大本營小晚編撰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短跑訓練,可能有人要說了,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快速跑唄!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正確認識一下短跑的技術訓練,將最高效最科學最權威的短跑訓練方法分享給各位同仁。

短跑技術訓練

在短跑技術訓練中,應該著重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姿勢和跑的協調放鬆能力的訓練。突出對腳的著地方式、蹬伸速度、蹬擺配合、步頻與步長的適宜比例等關鍵技術訓練,加強起跑與加速跑技術和全程跑節奏訓練。

1

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技術訓練

訓練要點

協調放鬆,便於快速起動。

舒適合理,便於發力。

有良好的出發初始角度。

有良好的第一步技術。

訓練方法

1.不聽信號的各種姿勢起跑20米×(8-12次);聽信號的各種形式(單個或集體等)起跑×(8-12次);聽口令做「各就位」和「預備」動作,聽「預備」口令後,做間隔時間不同的聽信號起跑(20-30米)×(8-10次)。

2.多人一組的起跑練習,同伴用腿或手頂住肩做起跑動作,同伴用橡皮帶在後蠟燭腰做起跑動作等。

3.增加起跑難度練習,如上坡起跑、等動拉力器牽住身後起跑、負重起跑等。

4.起跑後最大速度跑、快慢速度變化跑、快速跑接慣性跑等。

2

途中跑技術訓練

訓練要點

整體協調、放鬆、有彈性。

快蹬、快擺、快節奏。

「扒地」後蹬,摺疊高抬要到位。

相關力量、頻率和柔韌性。

訓練方法

1.跑的專門練習及專門練習過渡到跑的練習。

2.60-80米的加速跑。

3.強化某一跑的動作練習,如負重擺臂、負重抬腿、扶把肋木後蹬、推人前跑等。

4.各種低欄跨跑練習。

5.各種距離的快跑練習。

6.變換速度的波浪跑、慣性跑、往返跑、放大步跑等,體會跑中的放鬆技術。

3

彎道跑技術的訓練

練要點

根據圓周運動的特點,體會彎道途中跑技術要求。

訓練方法

1.沿第6-8道彎道以最高速度的80%-90%的強度跑50-80米加速跑。

2.沿第1道彎道以75%強度做50-80米的加速跑。

3.以各種程度做由彎道進直道的加速跑80-100米。

4.以各種程度做由直道進彎道的加速跑80-100米

5.以各種程度在彎道上進行30-50米的起跑練習。

短跑專項訓練

速度不是單一的素質,它是集力量、速率、協調、耐力等揉為一體的複雜組合,包括反應能力、加速能力、保持最高速度能力、總體協調能力等。

01

反應能力

訓練要點

用儘可能短的時間打破平衡、快速起動(反應時間一般為0.1-0.18秒,起動時間一般為0.27-0.36秒)

訓練方法

原地負重跳起,立定跳遠,立定多級跳,跳繩聽信號起動,各種聽信號起動或聽槍聲起動。例如,快速做與教練員口令相反的動作:俯臥、仰臥、蹲立背向聽槍聲起跑等;各種聽信號起動的遊戲等。

注意事項

練習中技術動作的合理性;注意練習過程中的安全性;注意起動動作的快捷性。

02

加速能力

訓練要點

在較短的距離內,儘快發揮最高跑速。技術動作以及協調性等方面的練習。

訓練方法

採用30-80米的起動跑、衝刺跑、行進間跑、接力跑、下坡跑(2°-3°)、順風跑、牽引(引導)跑、段落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重複跑、段落變速跑(20米慢跑+50米大步跑+50米快跑)以及各種快頻率專門練習,降低難度練習和跨跳練習等。

注意事項

速度訓練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一般放在基本訓練的前半部分;注意力量和爆發力的同步發展;少兒訓練中要控制數量、強度,把握好休息間隔,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03

速度耐力

訓練要點

合理選擇練習距離,追求適合個人特點的步長和步頻的最佳比例。

訓練方法

1.超主項距離的重複跑

2.接近主項距離的間歇跑

3.近主項距離的變速跑

4.各種距離組合跑

5.近主項距離的上坡跑、連續接力跑等。

注意事項

少兒與成年運動員有所區別,速度耐力訓練不宜安排過早;各種練習應相互結合、交叉採用,以免不良技術定型;間歇多採用走跑結合形式積極休息;距離越長越注意後程技術的正確性。

04

力量

訓練要點

包括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重點增加爆發力和相對力量,並強調「快」。速度力量的發展,主要是克服自重,用跳躍等近似短跑動作結構的專門練習來實現;最大力量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較大重量的重複練習實現。重點圍繞髖關節和踝關節發展力量。

訓練方法

1.徒手或手持小啞鈴(1-1.5千克)快擺臂10秒×(4-6次)

2.俯臥推手擊掌(10-15次)×4組

3.快速伏地挺身(20-30次)×5組

4.快速臥推槓鈴(30-40千克)×(5-10次)×5組

5.快速兩頭起20次×5組

6.負重(3-4千克)30-80米加速跑4次

7.負重或不負重上坡跑

8.兩人一組的推人跑

9.沙地上負重快速直膝跳10秒×6次

10.立定跳、立定多級跳

11.快速蛙跳(5-10步)×5次

12.單腿跳、跨欄跳、跳深

13.原地拉橡皮帶前擺腿或後擺臂

14.各種槓鈴的練習和聯合器械的練習

15.大腿後群肌肉練習等。

注意事項

注意全身各部位力量均衡發展;先發展速度力量,後發展最大力量;單個力量練習時間不應超過10秒;注意運動員承受能力,避免人為傷害事故。

05

放鬆能力

訓練要點

通過對自我身體感知能力的訓練,提高運動員感知在高速行進中的用力感覺的能力,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肌肉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性和實效性。

訓練方法

1.慣性跑(40米快跑+30米慣性跑+30米慢跑)等;

2.下坡跑(坡度3°左右)

3.中速跑(強度70%-80%)

4.跑格子或跑下樓梯

5.關節柔韌練習

6.心理暗示

注意事項

重點培養運動員用力感覺

訓練參數介紹

1.少兒力量訓練負荷增長的3各階段(一般以動力性練習為主)

2.9-11歲,克服身體自重

3.12-14歲,輕器械練習

4.5-17歲專門力量訓練

心率控制

速度耐力訓練時,一般要等到心率恢復道110-120次/分,才進行第二次訓練。心率在180次/分鐘以上時,增加強度要謹慎,持續時間要短。

速度訓練

7-14歲重點練協調能力,發展步頻能力;14歲後加強力量訓練,提高步長能力。

參考文獻:

[ 1]李鴻江.田徑[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張貴敏.田徑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 3]張英波.田徑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相關焦點

  • 漲知識,上肢力量訓練對於提高短跑成績不容忽視
    要想取得短跑的較好成績,就要重視每一個動作要領,對人體整體力量加強訓練提升,更要注重對速度的提高。多年來,對於短跑技術的探討與研究主要放在下肢訓練內容上,卻忽視了上肢力量訓練對短跑成績提高的影響。上肢力量訓練不但可以增加下肢的後蹬力量、維持人體的平衡並促進上下肢的協調性、提高跑速、提高肌肉的協調放鬆的能力、會降低身體的脂肪比,還會對步頻與步幅產生影響。
  • 國際短跑運動的訓練及發展趨勢
    對於短跑項目來說,需要運動員達到並維持最高速度,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跑完一段特定距離。 本文目的旨在對短跑運動做一概述,從而為後續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這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解決,在此期間通常要提高力量、短跑技術、速度耐力以及心理素質,才能達到比賽各個階段對身體的要求。 圖5顯示的是尤塞恩博爾特(牙買加)在2009年第12屆柏林田徑世錦賽中打破百米世界紀錄(9.58秒)時全程各個階段的數據,其中起跑及加速跑階段合併在一起展示。
  • 2021年中考體育滿分訓練方法:短跑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體育滿分訓練方法:短跑,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中考各項體育測試項目中,短跑是非常考驗學生身體素質的一項。影響短跑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等。
  • 怎樣訓練短跑?3個技巧需要掌握,幫你跑出好成績
    導語:在大學時期,短跑是我們班男生最鍾愛的體育項目,每次的短跑訓練成績是大家關注點最高的,其中在50米短跑中,出現了十個同學跑了6秒8這樣的好成績,可見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這和平時的訓練技巧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 100米短跑技巧有哪些9個短跑常勝的小技巧教給你
    大家最熟知的健身運動就是跑步了,跑步分為短跑,中長跑和長跑3種,不同的距離,跑步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也不一樣,因此,要想跑好100米短跑,我們需要了解有關知識。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學100米短跑技巧,及短跑訓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專業短跑選手告訴你,怎樣跑更快?
    今天就來看看,專業短跑選手為了提升速度是如何訓練的。 以下指導內容均來Cody Bidlow,美國一位前短跑選手,百米個人最好成績10秒69,現為一名跑步教練。
  • 南蠻步+順拐衝刺 日本劉翔曾靠這招創短跑歷史 卻被逼出抑鬱症差點...
    去年年底,38歲的末續慎吾再次站上了跑道,這也是這位在短跑項目上為亞洲實現獎牌零突破的開拓者,在因精神壓力告別體壇9年之後的首次在正式比賽中復出。而在探討重回賽場的原因時,末續慎吾表示,這因為他:「重新找到奔跑的理由」。
  • 專業短跑選手告訴你,怎樣提升跑步速度?
    不管是有氧訓練還是力量訓練之餘,跑步都是一個極佳的選擇。每位跑者間的風格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歡聽著音樂慢跑,有人喜歡越野跑欣賞風景。但對於喜歡追求速度的跑者來說,如何提升最大速度和變速能力是他們非常關心的話題。雖然增加跑步頻率、進行力量訓練都有助於提升速度,但從專業角度來看,光有這些還不夠。
  • 短跑起跑經驗分享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講解短跑名將起跑和一些關於蘇炳添和博爾特的起跑對比視頻(以蘇炳添前邊起跑部分比博爾特快證明蘇炳添起跑姿勢更好),讓我有很多感慨。出於跟隨體考十多年的經驗,真心覺得適合自己的起跑才是最好的!跑短跑很需要自己的節奏 !
  • 中考體育考試技巧:決定短跑成績的主要因素
    影響短跑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以及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還有同學們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1。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同學們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後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短跑教學之100米的技巧一
    短跑教學之100米的技巧一 說到短跑,當然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speed(速度)。
  • 中國田徑短跑女神,比賽因肚皮貼「遮羞布」走紅,揭開後引人熱議
    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每年都要斥巨資來發展一些原來不是很好的體育項目。想要發展體育,就必須要將一些有能力的人才集中到一起訓練,從而也才真正的能夠將體育項目發展到最好。中國在田徑上面的成績一直無法突破,儘管在十幾年前有劉翔衝出亞洲,但是如今中國田徑方面的人才還是一直特別短缺。
  • 短跑運動員為什麼能跑那麼快?原因很簡單
    短跑運動員為什麼能跑那麼快?原因很簡單體育是我們從小到大都要學習的一門科目,而體育課中最少不了的就是跑步,它還會被記入這門科目是否合格的總成績裡。而大家平時最常見的運動也是跑步,跑步有長跑和短跑之分,長跑需要耐力短跑需要爆發力。因此長跑的時間往往比較長,而短跑則非常快。
  • 謝震業vs蘇炳添,身高對男子短跑有多大影響?
    另一位短跑名將,身高186cm的張培萌當時被認為完全有可能跑進10秒大關,但很遺憾他沒能做到。但他的百米一般用44步,如果他的步幅能從平均2.27增加到2.38的話(這也是他巔峰時期努力突破的方向),甚至可以爭奪奧運獎牌了。而相對於後天步幅的訓練來說,步頻往往帶有很強烈的先天性。先天和後天的關係,不得不提人種差別。
  • 學好英語,有這篇乾貨就夠了
    進階篇的話,建議選擇更貼近於真實生活的對話。提升篇的話,建議選擇更加官方的新聞資料。2單詞不建議按照單詞本去死記硬背,這樣很枯燥,不容易記憶,很難堅持下去,也很難產生效果。這也就是很多人背單詞,會永遠停留在以a開頭的單詞的原因。
  • 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
    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摘要:核心力量一詞來自某些歐美國家的康復治療領域,核心力量訓練也稱為功能訓練。相關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訓練不僅可以用作康復手段,還可以用於競技體育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是改善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性,同時最大程度地發展肌肉群之間的協調,從而達到訓練與預防相結合的效果。
  • 讓你克服拖延症的時間管理技巧四:短跑理論
    如果有,說明你該學點時間管理技巧了什麼是短跑理論何為「短跑理論」,其本質就是每個人專註解決問題的精神狀態都是可以儲存的。這裡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高效工作行為習慣的養成。比如之前你沒有專注工作的習慣,通過短跑理論可以形成這樣的習慣,你之前智能堅持十分鐘,通過短跑理論可以讓你堅持20分鐘,30分鐘甚至更久,這一切其實就是基於行為習慣是可以充電存儲的。為什麼叫做短跑理論,其實是通過自身精神激勵的重複性衝刺最終固化成為內在的行為習慣。
  • 34歲飛人博爾特,世界短跑紀錄保持者,退役後迷上足球,梅開二度
    究其根本是因為在賽場上我們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對手,那就是黑種人,他們的基因過於強大,每個黑人運動員都有著健碩的肌肉,而且有著超高的爆發力,這也就導致他們經常能在田徑賽上碾壓對手拿到金牌。今天小編就介紹一位短跑名將,世界短跑紀錄的保持者,他就是「飛人」博爾特。
  • 55年前,中國百米短跑之王平了世界紀錄,黃種人首次跑進10秒大關
    上中學的時候,四川省三級跳遠和100米短跑的記錄都被他改寫了。為了創造新的記錄,陳家全從1959年的冬季運動會之後就開始了更加艱苦的訓練。可是1962年,他生了一場病,病癒後狀態不佳,在1963年的第一屆新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只跑了第三,這讓他陷入悲觀,認為自己沒出息。經過組織上的開導,他慢慢走出了心理陰霾。
  • 英偉達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增強方法來訓練生成對抗性網絡
    英偉達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增強方法來訓練生成對抗性網絡(GAN),與先前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需要的數據量相對更少。 他說:「僅這一項工作就需要大量實地數據科學人員,我們認為這種方法非常有用,因為你無需巨量的數據,也能獲得有用的結果。」 他說:「對於那些沒有大量時間對數據進行標註的數據科學人員來說,這一點變得尤為重要。」 論文的作者認為:減少數據約束可以授權研究人員檢查GANs的新用例。除了創造人或動物的假照片外,研究人員認為GAN可能在醫學成像數據中得到應用。